第188章 小人朝見
字數:8706 加入書籤
“外麵雪下大了?”
“嗯,老夫人莫擔心,奴婢這就去趟華府……”
“若是公子喝醉了,小奴便把他背回來。”
轉眼兩個時辰,天上小雪變成大雪。
後院正房內,劉氏手持念珠與慧靜烤火。
她看窗外雪花飄飄,隨問一句,&nbp;&nbp;阿九便明白老夫人之意,還說起俏皮話。
劉氏笑嗬嗬分顧慧靜“你這麽一點小身板,怎背得七尺男兒?去吧,看看我兒醉了沒。可別攪擾了文士們的雅興。”
“小奴知道。”
阿九領喏出門,手捏法術,起一縷香火遁入其中,隨風飄去南城東。
慧靜眼含思量,&nbp;&nbp;玉麵被碳火烘烤些許紅暈,說“貧尼此來,&nbp;&nbp;還有一樁事要與老夫人說。請求允許。”
劉氏很喜歡這個少年尼姑,持念珠問“法師什麽話隻管說,老身依你三分。”
慧靜淺笑說“貧尼與令郎公子相約,於本月共同參禪養學。公子乃明經學士,其明燈可以照我心經,故貧尼請求公子相助。”
“公子也願意抬舉我,但尚未稟告老夫人,未知居士意下如何?”
“阿彌陀佛。”
劉氏念聲佛號,高興道“老身正有意讓我兒與法師結個佛緣。雖不入沙門,但修個緣法歸是好事。”
“不知你與我兒如何修行?”
“是否要避一避耳目?”
“我和公子所行,並非見不得人的勾當。”
說著慧靜秉持禪心,講昔日客船與君雙修之事。
這時,阿九駕香火至華府門前。
她卷著香氣穿門而入,聽見前院一間房內有吃喝笑談聲。
透過虛掩的房門一看,見平兒和華府家仆在哪吃宴,嘴裏說著‘公子如何給女鬼阿香鳴冤……’
阿九聽兩句,&nbp;&nbp;隱身穿門而入,從背後掐其脖頸,傳音道“平哥才吃幾杯酒,就把徐州事告訴他們,過會兒是不是還要說‘與高家結親’?”
平兒後勃頸冰涼,又聞鬼魂傳音,打個激靈酒醒大半。
他隨即借故方便,跟著阿九出門說話。
“九妹,我……”
“我知道平哥心裏有準。”
“那些小事說出去,公子也不怪你,但還是驚醒一些好,莫因酒而亂了言行。”
說完阿九便不多說,問公子那邊。
平兒也不知公子在內園喝得如何,一人一鬼踏雪找尋走過去。
此時桂園竹舍,火爐炭盆冷了一半,華明淵、楊萬山帶著七分醉意,趴在矮案對對子。
劉彥麵顯紅暈,略有微醺,評價二人對子高低。
暗下,他卻在運用靈覺感應‘告念法音’。
就在一壺酒前,他恍惚聽到有道士唱經,&nbp;&nbp;聲音極其微小,&nbp;&nbp;好似從鄰家傳來。
他怕攪擾酒興,就沒告訴楊華二人,隻自己體會感應。
此刻道士唱經已畢,取而代之的是‘百千萬人告念朝見之音’,眾聲合聚,矛頭直指他劉世才。
仿佛他成了神明,聽見很遠處的官家鄉民對他禮祭朝拜。
這感覺奇妙又奇異,他一時也琢磨不透緣由。
“師兄說‘民願傳神’,百姓心念赤誠,即可與神明通言語。”
“難道他處有一方神明與我同名同姓,那地方的官民拜錯了?”
“應該不是……”
劉彥一念否定猜想,把酒琢磨“不知我用靈犀術,看能否與他們念頭相通。若能通念,便可一問。”
思定,他清掃雜念,專心一意運用‘靈犀法’。
嚐試與遠方傳來的‘告念聲’觸碰,問“不知諸位是何地百姓,怎告念到小生這裏?”
他一念過去,背後小人君臣無不精神大震!
此話聽入他們耳中,壯如黃鍾大呂,似天降宏聲!
國君喜悅不知說什麽。
宰相恢複極快,上拜祭壇,告念道“稟明君子大人,我君臣民等,皆乃竹生國小人。”
“今日喜見真學君子,微表我國君臣之禮,上告大人知曉。”
“君子大人果能聽見我等微末之言,我家國君喜不自勝。”
“……”
宰相接連說著。
劉彥細聽這‘蚊音’,大概聽清他說什麽,新奇揣摩起來。
等他說完又問“兩個時辰前,竹舍那股‘道氣’,可是貴國祭起的?”
“貴國之國土,可是竹舍之地?”
宰相驚歎君子聰明,回道“如君子所言,竹舍之地便是我小國疆土。飯前,我等見舍內籠罩眾多‘美食之氣’,便設法壇向天祈求降‘食氣’與我等。”
“上天感應我等民願,降下十萬七千六百擔美味,夠我舉國小人享用了。”
“我國主欲統領君臣,當麵朝見君子大人,瞻觀君貌氣度,答謝恩賜,未知可否?”
劉彥著實意外,不想華府真有‘山市虛土,小人國家’,興趣推動他答應請求。
“小生也一見貴國君臣。”
“不知你們何時出‘國境’,我焚香迎接。”
此言一出,背後那些竹生國君臣各都大喜,眾仙家也喜悅相視。
宰相與君王商議後,回稟道“豈敢讓大人降香相迎,我等已出國土境域,此時就在大人身後。”
劉彥微愣,即顧看一眼。
文光入目,照見地上牆根有大片微小人群,不禁失笑,而後大笑。
同席作對的萬山、明淵聞聽此人發笑,相視分顧君子。
竹舍外,阿九平兒也被公子笑聲吸引,齊目望去。
劉彥飲一杯酒,對楊萬山、華明淵道“兩位可知,今日有人‘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萬山幾分酒醒,追問“世才所指何事?誰人……”
劉彥抬手自斟酒,說“不是別人,正是劉世才。娘子速來,與這舍內添些香火氣,稍後有一國君臣到訪!”
此話聽得萬山、明淵都糊塗了。
暗下心說“世才吃醉不成?不會,君子酒量甚高,說此話必有因,難道是……”
兩人同時想起‘《小人國》典故’。
他們對視一眼,楊萬山明亮心竅問“世才是指‘山市國君’?”
劉彥直接點頭稱‘是’,手指身前阿九道“我家娘子通些道法,會弄香火術,就讓她代為降香迎接那方王駕君臣。”
阿九聞言四顧竹舍,在北方牆根發現奇異,歸坐公子身邊,兩眼閃爍別樣之色。
劉彥察言觀色笑問“娘子看見了?速降香,莫讓我三人失禮數。”
阿九點頭不多言,兩手挽花結印,指夾一文錢香火口念咒語。
語落,手中錢散化香火氣,她特意分出一道,送去北邊牆根。
那方君臣百姓頓覺異香撲鼻。
此上等禮神之氣,使得他們無不受用,一眾仙家小人也紛紛引氣抱懷。
剩下的香火,阿九凝聚成一尊小香爐。
隻有酒盅大小,煙氣卻高有三尺,飄在案上聚成一尺氣雲。
此妙法,肉眼可見。
楊萬山多見不怪,華明淵驚詫欣賞,不由多打量九娘子。
阿九顧問公子“公子看這般可否?”
劉彥滿意,斟酒一杯給她說“喝完這杯,娘子替我研墨。萬山明淵稍後見了那方國君,可別效仿‘葉公好龍’。”
“不然,以後再難相見了。”
兩人各都明白意思,一人補喝一杯酒,以壯膽氣。
阿九淺笑掩口,吸食公子這杯酒氣,餘光留意著北邊起駕的小人仗隊。
傳音給公子“華府果有山海小國。那些小人可是知道公子在此,特意出國拜見君子?”
劉彥與她靈犀相通,講述剛才‘君臣如何與他告念’。
主仆默聲而談,平兒一頭霧水左顧右看。
他至此都沒聽懂公子話意。
低頭時,驚‘咦’一聲!
看到一眾十多個明光小人,駕著香火氣朝席案飄來。
身後是數百人儀仗隊,有人舉旗、有人撐黃傘,儀仗後又見駟馬拉金車,文武百官,達官貴人跟隨……
這怪異之景,使平兒恍然明白公子所言。
少時,為首的明光小人駕香火飄上桌案,在小香爐前列隊,朝見劉世才施禮。
楊萬山、華明淵身心抖擻,聚目光仔細觀看。
見他們相貌各異,有的醜陋,有的儒雅,周身明光似螢火。
劉彥拱手還施一禮,垂問他們“諸位仙家,莫非是國中羽士?”
‘羽士’乃道人之雅稱。
他見這行人身負玄光,有些猜想。
為首道人容貌俊雅,邁前說“小道等皆在竹生國修養道行,法力低微,不敢與大千羽士相提並論。”
“其中有幾位道兄,是近日才搬來華府。”
“先前,小道曾領他們拜過明淵公子。”
華明淵細聞其聲,眼眸閃亮道“那夜晚上,可是你們在我房中說話?”
“正是。”
道人上拜一禮“貧道在貴府寶地修行多時,也與令翁夢中相見。不知他可與公子提過?”
華明淵回想說“家父確提到過夢見一道人,自稱‘覺元道人’,可是仙家?”
道人點頭稱是,顧劉彥稽首“小道久仰君子大名。”
“君在大千運籌帷幄,拯救萬眾性命,功德無量。今日瞻見君顏,甚是有幸。”
“容小道引薦眾仁兄道友。”
他從右邊開始,依次點名道號。
“這是玄文子、玄化子……”
“這是臨靈子,臨玉子……”
“他是仲龍子,此乃元真子……”
隨他介紹,眾道依次稽首禮見儒家真學。
“諸位仙家有禮。”
劉彥懷君子心,不以大人為尊,率領明淵、萬山還施儒家揖禮。
眾道小人感大人君子禮敬,身上明光更顯,各都齊齊再行一禮。
“這些小人倒很有禮數。”
“不知他們都是什麽精怪所化,肯定不是鬼……”
平兒旁觀暗思。
劉彥對此並不做探究。
他自聽了胥君講‘天地精氣’,便對天地間的精靈鬼神不再驚異。
無論是什麽精怪,都是‘精氣化形,得一靈性’。
當日送鄉鬼赴陰山,他也與張逸仙談過‘山海之國’和‘國中小人’。
逸仙說“山海之國民,無論大小,皆是食氣之精。”
“小人身軀,血肉微薄,更無大人百竅,隻有飽食大千五穀,才能逐漸養出氣血。”
“出來山市虛土後,他們壽限極短,長則三五年,斷則數月就死了。”
“同樣,大千之人不能在山海之土久居。”
“否則食虛氣過多,則煉精化氣,久而久之失了血肉之形,變為山海之精靈。”
回想後,劉彥收起思量,指香爐頂上香火雲道“諸位仙家請上香敘話,此香乃我等之敬。”
眾道小人皆看為首‘覺元子’。
覺元道人應諾,踩踏香火飄升雲上,登高三尺和君子見禮。
其他小人紛紛飄升左右。
萬山觀此一幕,對劉彥、明淵笑道“此景,真好似一幅神仙圖卷。”
那些小人道士紛笑。
這時,聽聞矮案下,揚起高喝聲“王上到——”
這三字唱喝,黃門官喊得極為賣力,聽著就如遠處公雞打鳴。
眾人各都轉頭顧看。
見左邊矮案下,涼席之上,百人儀仗排開。
近衛軍舉旗夾道,國君攜帶文武百官闊步上前,仰視高山君子,向上拜竭。
萬山明淵興致勃勃,劉彥與二人相視,向小人國君臣還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