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四女來訪
字數:6713 加入書籤
“原來如此……”
陸侯暗歎‘君子用人不拘一格’,問道“那竹生國中羽士仙家幾時到?”
劉彥說“入宴時,我已讓書玉子、於成業入竹舍小人國境內尋仙,相信不多時便能請來。”
他話音剛落,牆角湧出一股香火兩道精氣,飄至席前,顯出狐鼠二生員身形麵貌。
身後丈外,&nbp;&nbp;十八羽士駕香火趕來。
“老師,覺元子等仙家已至。”
成業持禮回稟。
眾人隨劉彥一同顧看尋覓。
見到眾多小明人從北飛來,好似成群結伴的螢火蟲。
沈煉瞠目,陸侯亦有幾分奇異在心,他隻聽內弟萬山說起,眼下親眼見到,&nbp;&nbp;不禁趣心觀賞眾士形貌。
眾道小人受請至酒席上,拜竭在座大人君子。
劉彥率眾還禮,&nbp;&nbp;對為首的覺元子說“諸位仙家應該已知大概,可願相助?”
覺元子持禮道“我等皆願相助,且國君降旨於我等,一切聽憑君子調遣。”
劉彥答謝一句,後問“我曾聞,諸位仙家之中,有幾位是從外地搬來華府。可知本城哪裏還有‘山市虛土小人國’?”
元真子上前答話“我等便是從他國搬來,臨安大千之地,另有一處山市小國,名曰‘陶中國’,就在潘家府邸後宅。”
“我和幾位兄弟本在那國中修道,後來聽聞府邸主人不孝忤逆,便憤而辭別,來華府投奔覺元道兄。”
“我等願接差事,再赴舊國,尋找那兩個逃犯。”
“抓到後押來交予君子、大人處置。”
陸侯拱手答謝“如此就多謝眾位仙家,&nbp;&nbp;事後下官必有心意。”
“豈敢討好處?”
覺元子禮說“昨日君子賞賜我國一顆文光明珠。我國上下喜不自勝,&nbp;&nbp;國君特許我等入‘文光寶閣’修行,我等借先生之明光修行,甚能悟道。”
“此番正是報答時。”
劉彥很有興趣,問“你們已建好存放文光的閣樓?”
元真子稱‘是’,說“國君回去便降旨修造寶閣,眾民齊心協力,一日便完功了。百姓們焚香慶祝,舉國歡慶。”
“隻是苦了國君,君上憂心不知如何回禮。”
“托付我等詢問先生。”
楊萬山笑道“你小人國之物,我等不得受用,不如就當世才領了心意。”
“這……”
眾羽士麵麵相覷。
覺元子說“隻怕國君更不安心。我國民風,受得禮意,必要回禮,否則是為失德。君上失德,百姓惡之。”
“屆時國內民心生亂……”
“竟如此厲害?”
他的話讓萬山等人大感意外。
但也說得通,大千各地尚有自己民風民情,何況山市小人國。
劉彥稍思說“那我就要一碗國中生米。家母好奇貴國五穀滋味,想一品味道,諸位仙家可回國轉告君家。”
眾羽士如釋重負,&nbp;&nbp;喜笑顏開。
覺元子道“我等定告知君上,備上好精米送至先生府邸。”
劉彥客套兩句,問他們‘幾時去潘家’,覺元子商討後答‘入夜便去’。
後,轉話問起其國風土人情,以及潘府‘陶中國’,了解兩個小人國不同之處。
陸侯、沈煉等皆有興致旁聽。
大人、小人敘話小半個時辰,聊透‘兩國風俗’。
辭別時,劉彥又叫於成業施法收攏桌上飯菜食氣,讓眾仙家帶回國中與君臣百姓享用。
十八羽士感激答謝,滿載而歸回國境。
元真子身旁一人道“兄長,我看今夜是個好時機,拿來那兩個逃犯,拜府交功時,可以適時舉薦豆娘賢妹。”
“看賢妹有無造化,投身先生家府,得造化蔭庇。”
元真子陡然心動,試問覺元子“道兄覺得如何?”
後者笑說“何不一試?令妹豆娘,乃心神落地成人,天生靈明秀氣,善識人心,對於先生不可謂無用。”
“若她能得抬舉,我國也臉麵增光。”
“屆時我向君上請旨,精選一些侍女送去侍奉令妹。”
“善!好!”
眾道兄弟都高興同意,先返回國境麵君交功。
外界竹舍,酒宴也撤去。
劉彥看雪下大,領平兒與眾友告辭,對明淵說“歡樂可享,學業要修,可不要因貪歡忘學。”
華明淵領會君子點撥,相送道“今日領會頗多,小生正欲思悟其中道理。”
“何止明淵,我亦從世才行事作風,見他靈明心思。世才對心思之用,快及我父兄了。”
楊萬山邊走邊說,此話絕非吹捧劉彥。
他觀察劉世才今日所行,發現其所為透著章法。
或者說,遵循一種‘術’,此術乃‘心學之用’,而且不失變通。
這吻合了其父楊公經常說的【學以致用是真學】。
出來華府,陸侯回衙,沈煉被萬山叫上去李家搬書,取《青竹雅集》。
劉彥送走他們,回到自家後院。
聽正房內母親與佛家談佛法,書房中又傳出眾女燕語鶯聲。
明顯屋內不止阿九、沈玉娘母女,家裏來仙客了。
隨他扣門,書房歡談聲止,阿九笑顏開門迎公子。
目光探入,見四位美娘子排成一列,姿色卓越,亭亭玉立,各披棉絨衣氅,明眸善睞麵君子。
粉氅是弦月娘子,白氅是萱兒娘子,紅氅是阿香娘子,綠氅是琴玉娘子。
四女笑逐顏開,禮見劉公子。
見徐州故人來,劉彥亦得幾分愉悅,不問來曆,先敘舊誼。
一番歡談,了解到‘青花舫十月諸事’和‘荀舫主辦學之思’。
萱兒說“主公本意是想在花舫添個‘伴學營生’。”
“後來一想,這般作為,始終是‘青樓計’,傳到坊間還被人說‘削金斂財之舉’。”
“將來也有損公子顏麵。”
“於是我等提議,索性便往大了做,把‘伴學’變為‘辦學’!”
“則一處書香風氣濃厚之地,開辦個女子學堂。”
“前朝便有‘坤學’之先例!”
“我家主公覺得可行,打算效仿先例,先以‘青花舫’作為學堂,收些女弟子,等入學的多了,再開辦書院。”
“此番前來,乃求公子幫忙參詳一二,看是否可以?”
劉彥含笑思量,從她話中聽出一些深意,其意就是‘荀舫主想來本鄉辦學’。
這個他並不反對,且有些動容。
荀舫主此番轉變營生,思辦女學,格局不小,而且也是為他而改變,如此情義怎會使人生厭?
他決定替舫主思量此事。
走了幾步,劉彥迎著眾女期盼,說道“我以為此事大有可為!”
“大周律法,不禁女子讀書。”
“聽聞當朝新君有革新科舉之念,舫主此舉乃順應天運變化,此乃開先河之舉!”
“但臨安不適合作為辦學之地,不如就把青花舫開到西子湖上?”
“西湖書香厚重,杭州尚學之風也盛,西子城乃江南文壇一明珠,與姑蘇遙相呼應。”
“在西湖辦學,可招蜂引蝶,匯聚天下之耳目。”
“另外我識得一女,乃杭州通判千金李憐雲。”
“憐雲儒道雙修,有坤道之風,相信能與舫主皆為好友。”
“大姐來後不怕無朋友,不會感到寂寥。”
四女聞言,無不欣悅。
從其話語便能聽出來,公子非但不厭舫主來此,反而多為她著想,如此有情有義之人,哪裏去尋?
萱兒明眸閃爍,思量一事問“我等皆是陰魂之體,若是把船停在西湖,會不會招致那西湖神明厭惡驅趕?”
阿九微笑接話道“公子思量之事,不會有疏漏的。”
“我公子與東、西兩湖君家都有不淺的交情,公子說可以,那便可以。”
阿香、琴玉逐一轉顧劉世才,不想如今他有這般顏麵。
萱兒、弦月卻知曉一些,她們曾聽高二夫人說過‘世才求學兩湖’。
劉彥笑顏道“你等可轉告舫主大姐盡管來,到時我與她引薦一番,拜訪西湖,說明此事。”
“阿九在此陪客,我先去見母親,稍後再來敘話。”
阿九點頭送公子出門。
書房四女看著門外沐雪說話的主仆,回顧九月劉世才,真是判若兩人了。
連弦月小娘子都瞧出公子氣貌質變,言談舉止,舉手投足,透著君子風氣。
“若主公見了公子,定會覺得眼生。”
“不會,公子變得是氣度,對人赤誠絲毫沒變。”
“主公若見世才公子,更會親近喜愛。”
說著,萱兒心中追加一句歎言“主公真是慧眼識珠,如此一顆寶珠,竟在晦暗之時被她撿拾到。”
“結下這等大善緣。”
“我若能伴入左右,也算不負前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