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白日出竅
字數:5650 加入書籤
“這是犬子林豐,表字承平,粗讀了幾年詩書。”
“學生林承平見過先生……”
……
東湖山廟下,集市茶棚。
劉彥和官家同坐,海寧林員外在前引薦自家公子。
聽他自稱學生,便知身有功名,再打量其身。
見這位林公子著藍色錦衣,&nbp;&nbp;七尺身軀,相貌俊秀,目如水洗,上玄似比常人明亮。
且,他身上隱有道氣。
劉彥微笑詢問:“承平是何功名?”
林承平感君子之氣,心懷自然說:“學生愚鈍,&nbp;&nbp;隻考得生員功名。”
“如此說你我一樣。”
劉彥道:“我也隻是秀才出身,&nbp;&nbp;所以還是表字相稱,莫叫先生了。”
周圍眾商賈笑逐顏開,&nbp;&nbp;知此君在自降貴身,練達人情。
隻此一點,就博得在場眾人好感。
人群外,有人歎:“此君隻是個茂才?我以為是舉子。”
又一人說:“莫當秀才不是出身,他身上還有個【奉義】之號哩!可是天家親賜,就是進士也比不了。”
“嗯嗯,言之有理。”
外圈眾人附和,少時安靜下來,聽茶棚敘話。
劉彥與林家公子小談幾句,問些喜好和所讀之書,大概清楚他身中之學。
看天時快到正午,他道:“諸位商家遠道而來,懷著誠意,我水鄉應有禮待,&nbp;&nbp;官家何不禮宴一番?”
“大事小事,可在宴上相商。”
“陸兄今辦‘萬商集會’,廣邀諸位前來,為的是聚四方之水,造一處生財之地,懷長久之思。”
“但總歸一人智短,今日請諸位,也是想集思廣益,共造江南水運集貿之所。”
“此地若辦成,諸位必能財源滾滾,生意不再難做。”
“我之言,不過拋磚引玉。相信在場商家看的比我深遠,也定有好謀略相助官家。”
陸侯點頭,適時接話道:“對於經商之道,諸位都是行家,我等皆為學生,今日願向老師討教。”
“豈敢、豈敢!”
眾商賈得官家禮敬、奉義高看,各都顏麵增光,連忙做禮數。
李家太公提議道:“不如就在老朽船上做宴。”
“我看廟集上飯食不少,一樣買些湊成桌宴,我等就著鄉野之味共商生計,豈不賽過美味佳肴?”
“太公言之有理。”
林員外在旁附和,&nbp;&nbp;四顧說:“聽聞臨安湯圓甚是美味,&nbp;&nbp;我等尚未品嚐過,何不就此物敘談?”
“好!”
眾人應和,即有人遣隨從去買湯圓。
陸侯應了李太公提議,請他們先上船,在茶棚與劉彥、萬山、及縣官吏議事。
萬山趁此機會,轉述劉彥所言‘立約’,說完原話後又說自己之思。
船上一眾商家也在商量‘與官家立書’。
有人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若不立書,他年臨安換了官家……”
“到時亂加重稅,搶奪我等營生,一番心血付之東流。”
他的話引眾人附和,都問李太公之意。
太公說:“奉義參與定奪,必有妥善之法,不妨先聽官家如何說,再提我等顧慮。”
船上眾商多點頭。
午時,船上幾桌湯圓席布置妥當。
陸侯領著本縣官吏登船,身後隻有楊萬山一人,劉奉義卻沒上船。
眾商麵麵相覷。
萬山笑說:“世才受東湖廟祝相邀,上山廟用茶。此乃君家待見,奉義不能推辭,諸位莫疑。”
經商的都是聰明人,明白話中意思,眼眸齊望山上湖君廟,見香火靈煙聚攏,感歎坊間傳言不虛。
……
山廟偏殿。
劉彥落座享用香茶,吃起桂花糕,和接待他的雪珠、粉珠談山下‘商賈集會’。
說:“等定下契約書,讓他們上山拜廟,在君前做個見證。”
“君家顯聖,眾商便更心安,知道東湖靈驗後,亦會廣傳君家美名,與東湖添香火。”
二女相視一笑。
雪珠道:“公子還是親自入水府,與君家說此事。”
“這殿內有臥榻,吃完便睡,我引你出竅。”
粉珠覺得不行,說:“你怎可胡來?公子神魂未經修煉,今日太陽這麽大,豈不是曬傷魂兒。”
“我看還是進香告知。”
兩女因此爭辯起來。
劉彥不管她們,吃幾塊糕點,喝完香茶,便尋臥榻處枕頭閉目養神。
不知何時,他額頭上嫋嫋生夢境,開出富春江之景。
其魂獨自夢遊明月江景,張口吟唱《山居秋暝》。
平仄字音仿佛透過夢鄉,傳入二女耳中,她們都走去觀夢。
見夢裏劉彥唱詩之後,一卷山水詩氣印堂鑽出,在他臉麵前匯聚成《山居秋暝》詩境。
詩境化作嵐煙,施加在劉世才夢魂,猶如添加一件山水外氅。
其時,他夢魂一個顧首,飛升脫夢出竅。
二女詫異時,此君魂體長至肉身高度,一斂詩氣外氅,背袖說:“有這卷詩氣護身,興許就不會曬傷魂兒。”
粉珠看著還未回神,見劉世才步出偏房,立身冬日正陽之下。
陽光直照其魂,身上外氅山水詩氣更顯縹緲,詩氣內一粒粒細小水珠閃爍。
這卷《山居秋暝》詩氣,乃當日劉彥以詩盛酒氣所得‘六卷詩氣’之一。
他一直養在神魂,隻在送鄉鬼赴陰山那夜用過一次。
今日使用,是為印證腦中所思,看能否借詩氣護體,白日神遊。
現在他站在光明處,魂兒溫暖如春,未感任何不適,反倒魂靈舒暢。
雪珠齊肩問:“公子修道了?”
“並沒修道。”
劉彥回眸說:“我這件外氅,拜師兄所賜,乃青山釀酒氣所化,我以詩詞承裝,便得此詩氣入魂。”
“娘子可視為儒術神通。”
雪珠掛笑又問:“那公子又如何自己出竅?這出竅之法,也是儒術?”
劉彥抬頭望日:“道家有‘出竅歸竅’之法,儒家有‘入書出書’之法。”
“二者道理相通,都是對心意念頭的掌控,出入身竅多了,自然就掌握其中訣竅。”
“古人修仙,開始並無法門,所謂法門就是把所悟的道理,化為言傳、訣竅,傳於後世。”
“儒家修學,在於明理。道理通達,方法自然就通。”
粉珠歎說:“難怪世上仙家多以文入道。”
說話,她們一前一後夾著劉彥,領他下山入水府。
湖畔,李家商船上。
一少年眼眸盯著一君子和二神女入水,眼色顯些奇趣。
身後林家公子林承平走來旁觀,未見劉彥下湖,笑和少年搭赸:“在看什麽?”
“看什麽與你何幹?”
少年眼目顧他道:“無事少來撩撥。我家可無仙書讓你兄妹偷盜!”
林承平愕然無言,不想自己老底竟被這女扮男裝的小娘子揭破。
一時臉麵通紅,想問又不好問。
隻得拱手賠禮回宴席,自己思量。
“表妹說新安郡李太公有一孫女,名叫韻蘭。”
“讓我見到她一定避開,免得自找晦氣……”
“莫非那少年就是李韻蘭?”
“她如何知道……我和表妹兒時之事?”
“其中必有因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