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明經圓滿

字數:8109   加入書籤

A+A-




    “二姐走了?”

    “嗯,她說不好來擾,讓我相告。”

    ……

    五更天時,雨歇雲收,鴛鴦合夢。

    荀娘子遁入兩人夢鄉,告知郎君‘高二已辭’,又說昨夜所談。

    “昨夜我談郎君之誌,    她有助力之意,想與我合辦坤學……”

    “她說願為君子同道,就是不知郎君之意如何?”

    “甚好。”

    劉彥讚同道:“二姐昔日助我成學,我亦當助她成道,青花舫為世上立坤學,越多助力越好。”

    “等她入鬼仙之境,花舫就有兩位仙家坐鎮,    宵小之徒不敢侵擾。”

    “二姐可說何時來?”

    貂兒道:“高二此去蜀中,欲多住幾日,與其妹養情。若莫家不許她留府,一日便還。”

    說話逗引憐雲:“妹妹昨夜享樂幾次?水火既濟,共品金丹,可妙哉?”

    李憐雲神魂含羞不語。

    劉彥讓她們敘話,自己脫夢歸身竅,帶出一團夢雲精氣歸入腦竅。

    再睜開眼,房外天光已明亮。

    枕邊佳人比他先起床,在正房禮見老夫人,交上洞房證物。

    劉氏笑顏觀看,拉著憐雲坐床敘話,傳授養子之道。

    她卻不知,其實昨夜鴛鴦隻是‘鉛汞之合’,非她所想‘生育之合’。

    原因就在於憐雲身缺未補全,丹道也未成。

    若當下就結胎,則損傷憐雲壽命,毀其丹道。

    今早晨夢之中,    兩人便做了商定,隻等憐雲補全身子,    《詫女丹經》大成,再行結胎育子。

    這般對母子皆有好處,亦能借母之丹氣而養靈胎。

    推開喜房門窗,寒風吹散溫柔香,院裏、正房數雙笑眼探看劉郎。

    老夫人笑拍肩,手指南房,李憐雲會意出去。

    兩個陪嫁丫鬟端著茶水、臉盆進屋侍奉。

    劉彥淨麵漱口後,看眼侍奉自己穿衣的憐雲,驀然生出圓滿之感……

    上玄心竅內,有種‘全氣全神、近乎飽和’之態。

    秉持此感細思,好似某種東西通透、達成了。

    憐雲見他盯看自己,笑顏相對問:“郎君有何要說?”

    劉彥自然而笑說:“多謝娘子成全,適才忽來‘心得’,我心告訴我‘境界到了’。”

    “大概就是‘明經圓滿,可以正心了’。”

    其口中【心得】,是指‘心對境界圓通之感念’,好比是‘如見桃花開,    忽知是春來。’

    憐雲聞聽明眸善睞,    未想劉郎與自己結合後便得‘明經圓滿’,與君同喜。

    她清退丫鬟,    貼近郎君道:“君子明經圓滿,皆自己之功。亦是善養君心、修養心學之故。”

    “怎說謝我?”

    劉彥牽玉手說:“自然有修養心學之因,但也因娘子,我君心才得美滿。”

    “此美滿之感,恰到好處補全我心境。”

    “我該如何描述呢?就似‘飯後那口清茶入腹’。”

    “我能感受到此刻‘心全於中,形全於外’。”

    “此感,與老師心學中所言的【大品正心】,如出一轍。”

    憐雲感受郎君言談中的平靜之喜,猶如草沐細雨,笑問:“何為‘大品正心’?難道正心也有品級?”

    “妾身隻知,【正心】乃儒術六等境地中的第二重。”

    “第一境【明經】,即入學,點亮文燈。”

    “第二境【正心】,即是明經之後明德……”

    劉彥點頭道:“正心在於明德,亦在於明辨,歸總起來即是‘養心正大’。”

    “老師心學中,則細分出‘大品正心’和‘小品正心’。”

    “大品正心者,搏氣如神,萬物備存。心無他圖,正心在中。神氣通暢,萬物得度!”

    “小品正心者,四體既正,血氣既靜,一意搏心,耳目不淫。”

    “大可含小,小中無大。”

    “世間正心之人,大多是‘小品正心’。”

    “隻得一個體心端正,明心見性,便可合三千文光沁潤身性,得光明心性。”

    “我此番所得,卻高過大多數,原因就在於心學、在於娘子。”

    “《君心化龍》有雲【大品正心,心氣神通,能無卜筮而知吉凶】。”

    聽劉郎一番闡解,憐雲得七分通悟,卻最後一點不明白。

    問:“大品正心後,能得‘感應吉凶的神通’?”

    劉彥指點她話中謬誤,說:“娘子會意錯了。【心氣神通】不是‘心得神通’,而是說,心意、氣意、神意三者相通了,通達九竅。”

    “心氣神一通,則滋長內在靈明,亦滋長靈覺。”

    “靈明強大如鬼神,則能感應吉凶,無卜而知。”

    “這非道門之術,乃是養心氣神通達而得。”

    “好似一種‘悟道得道’,說是‘神通’也可以。”

    “我師《內篇》有雲【思之而不通,鬼神助通之】。”

    “其中‘鬼神’,即是指‘內在靈明’,它們就在‘心腦之內’。”

    “司徒心學有一半都在闡述‘它’。”

    “理解透了,感應到了,看得見了,便能駕馭心意神氣,使靈明化龍。”

    “此乃形而上的心學,近乎於老莊道玄。”

    “世上真儒,重在闡道。”

    憐雲點點頭。

    她深知這些門內話,外人是聽不到的,也從劉郎話中明悟‘修養心學對養學修道的好處’。

    思量說:“郎君所修‘心學’,正好能用於正心,加之自身品性端正,才得‘大品’。”

    “郎君何時‘閉門正心’?”

    劉彥稍作思量後,道:“現在我心美滿,那便事不宜遲。”

    “今日起我便‘閉門正心’,先做一場‘心齋’,總覽一遍身學……”

    “娘子和阿九代我主家,如有困難外事,就與貂兒相商。”

    “功成之後,再回門拜謝丈人。”

    憐雲微笑領喏,同著劉郎去見老夫人。

    而此時,高二姐到了白帝城莫府。

    她與莫娘子廂房敘話,把‘世才娶妾’、‘高家還書’告知一二。

    莫文姝聽完這兩樁事,似解枷鎖,拴係在心的隱線被二姐言語剪斷了。

    高二察言觀色,笑問:“妹妹何故一副‘患得患失’之相?這難道不好嗎?”

    “我家還了婚書,與世才解婚約。”

    “此婚約一解,你也無羈絆。”

    “夫子口中之‘孽緣’也消了……”

    “今後安心當大儒之女,博學儒術,篤行致遠。”

    莫文姝釋然道:“小妹非患得患失,隻是覺得有愧……”

    “有愧什麽?”

    高二微笑說:“你是莫家女兒,夫子養你、教你,都是恩情。他送絕情書後,你隻能做割舍。”

    “此事本難全,何故求圓滿?”

    “你和世才之間,也就是百日姻緣。”

    “當時以為是長久,現在看隻是短暫交匯。”

    莫文姝點點頭,感謝姐姐幫助解脫。

    二姐卻笑道:“隻論為人處世,你這大儒之女,遠不如世才。”

    “世才在此事中巧用心,如白練遊江,照顧多方利益,不傷我家,不傷你家,亦借我家助長自己……”

    “包括我家送還書,也是世才暗為。”

    “而你隻是溺於此事,連該謝何人都不知道,以後要止於明經了。”

    莫文姝詫異入心,問二姐:“姐姐是說,歸還婚書,在他算計當中?是他巧謀討還?”

    “這並非算計。”

    高二明眸善睞,嫣然說:“世才用的是‘駕馭心思之術’,謀算會被識破,此術無從可破。”

    “若非昨夜荀姐姐與我交心相告,我也不知道世才善用心到這等程度。”

    “他讓黃家送請帖……”

    “其意是借黃家之口,改變我家之思,從而促成我家歸還婚書。為你解束縛。”

    “世才思我家之思,借納妾之事,借黃家之口,引導我家重新考量‘你、我、他三家之間的親事’。”

    “此乃【推己及人】之心術,他運用的極為神妙,猶如文章之妙筆,拿捏的恰到好處。”

    “不用一言一語,而驅人思想,不傷害情義。”

    “對我家、你家、他家‘利而不害’,如何是算計?”

    聽到此,莫娘子通透了。

    對比此君子,她自愧不如。

    高二接說:“你可知最後是個什麽結果?結果是各方得善!”

    “黃家如了心意,與劉家結為表親。”

    “我家因送還婚書,與劉家結為幹親。”

    “我如今是老夫人幹女兒,世才義姐。”

    “莫家與你也不再受婚書羈絆……”

    “而世才通過這樁事,還了兩家恩情,跳脫婚書約束,自由無掛礙。”

    “荀姐姐說,此乃‘仁義通善之法’,乃世才修養心學、仁術後的實用之道。”

    “你覺得,這等君子如何?”

    莫娘子聞問,心情似與價值連城美玉擦肩而過,輕聲說:“小妹有眼不識和氏璧,以我德性配不上此君。”

    “不知他那妾室,是何女子?”

    高二平複心情道:“世才納娶之女,乃通判千金。她儒學不如你,但也有過人之處。”

    “憐雲妹妹性命雙修,兼顧儒術醫學……”

    “近來,她聽劉郎講學,得幾字文光入上玄。”

    “以後她得君子身學浸潤,入學不過遲早之事。”

    “憐雲?”

    莫娘子揣摩名字,覺得耳熟:“莫非是芙蓉城通判之女李憐雲?”

    高二點頭,正要說……

    這時有丫鬟進來回稟:“夫子請小姐和高二娘子到東園敘話。”

    莫娘子暫收心言,挽手二姐去東園見父親。

    進到園中,看清風庭另有一老一青二儒。

    莫娘子說:“他們乃是師徒,皆修孟子學。”

    “老師養五丈浩然氣,弟子一丈有餘,但其年歲不過二十,乃出類拔萃之士。”

    “上月那弟子小明經,一篇四百字文章寄學,入了孔學真境。”

    “其師甚是喜悅,欲尋明師教授愛徒,使弟子兼顧孔孟,便領來拜府。”

    高二問其名字。

    莫文姝道:“他名叫孟川,表字子鈺。”

    “孟子鈺。”

    高二暗記,打算回到臨安後說與世才知。

    廣識天下英才,利於結交同道。

    畢竟這等才士,實不多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