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楠樹之靈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
清晨,小雨淅瀝。
北鄉朱家籬笆院內,響起孩童讀《詩》聲。
尋聲而看,小童正坐板凳上,&nbp;&nbp;兩手持書朗讀,門前黃犬蜷縮,屋簷下雨露珠簾。
小娘子坐在童兒邊,手下穿針引線納鞋底。
門外朱翁頭戴鬥笠、披著蓑衣,一手拎著麻袋,一手扛鋤頭看似要出門。
小娘子起身叫聲‘阿翁’,&nbp;&nbp;問他何去。
朱翁走近道:“這兩日天暖了,估摸楠竹生筍,&nbp;&nbp;我去西山找筍子。”
小娘子做思量說:“挖筍不過小事,今夜我去山上看看,有筍就挖些回來。”
“阿翁近日還是留在家中,如若奉義來到,阿翁不在家,豈不有失待客?”
朱翁一笑鋤把指天:“你看這天,他就是來,也不會今日來。”
“我知香娘能勞,可不能單指著你一人啊。”
“我雖老,但力氣在!天濕陰寒,我去山上活動活動筋骨。”
說話扛著鋤頭出門,黃犬追去相送,被阿翁趕了回來。
小娘子站門口神思,背後童兒放下書問:“奉義當真會來嗎?”
小娘子回眸說:“這就看你有沒有造化。奉義是大人,你是小人,以昨日‘因緣交運’來看,&nbp;&nbp;很可能‘利見大人’。”
童兒眼眸疑惑,完全不懂後麵一句話,笑道:“香娘姐姐懂這麽多道理,不如我拜你為師,姐姐教我詩書道理。”
小娘子淺笑:“我隻懂得粗淺道理,要做大學問,就要拜良師。”
“劉奉義非同一般,他是一位真儒,身中學問道理比我多百倍千倍。”
童兒思問:“姐姐是如何知道?你去過他家?”
小娘子坐回,繼續納鞋底說:“我沒去過他家,但聽一些仙家提過,你隻需知道,奉義是良師、大人、君子即可。”
說著,忽有感應,抬眸看門前。
見不知何時出現兩位貌似天仙的夫人,一著青衣,一著紫衣,手中各持一把花傘,含笑看著她。
彼時紫衣夫人微笑傳音:“妹妹莫怕,我倆隨奉義而來,聽聞府上楠木有靈,就先來探看一二。”
“妹妹莫非就是楠木之靈?”
聽兩位仙家隨奉義而來,&nbp;&nbp;小娘子俏容驚喜。
被問到‘是否為楠木之靈’時,&nbp;&nbp;她又眼眸閃思。
欠身見禮,回答道:“小奴並非楠木之靈,而是苟全性命之鬼。”
青衣夫人看她輕點頭:“你算誠實,隨我來。”
小娘子轉顧童兒交代一句‘在屋內讀書,我去去就回’,便跟著兩位夫人隱身出門。
來到籬笆院外,紫衣夫人自薦說:“我姓高,她姓荀,不知妹妹尊姓叫什麽?”
小娘子回話:“小奴姓農,小字曼曼。”
荀娘子顧首:“適才爺孫二人都叫你‘香娘’,可是你乳名?”
農曼曼沉吟說:“非我乳名,是小奴為騙他們而編造的名字。”
高二明白了,笑道:“也就是說,鄉人所傳‘朱家楠木成精’指的是你,而你自身是鬼,卻裝成楠木之靈。”
“其中是何緣故?”
曼曼小娘子道:“小奴被賊人殺害,魂飄北鄉,落至朱家香楠樹中,為求苟全殘魂,盜了楠木精氣……”
“小奴欲報恩,便裝成楠木之靈,托夢與朱家阿翁,自稱‘香娘’。”
她簡略一說,前麵二女解了疑惑。
高二道:“難怪朱家楠木生機衰減,此樹被你盜了精氣,就怕活不過明年陽春。朱家想以楠木給孫兒換出身,也是你指點的?”
曼曼誠實說:“是小奴所教。小奴生前通曉一些卦理,推算那棵楠木有日被貴人所得,故讓阿翁用此木給孫兒交換前程。”
“卻沒想到貴人是奉義君子。”
“原來如此。”
荀娘子守慎,隻信其言一半,眼望前路。
見入鄉道路上寒雨柴煙交織,劉彥、平兒披戴蓑笠行來,身旁沈煉牽馬跟隨。
荀娘子身形於雨氣中顯現,領著小娘子禮見郎君。
遠處幾個鄉民驚異張望,不知誰家相公女眷到此。
劉彥眼眸清澈,打量一眼小娘子。
能看出她是陰魂之體,魂形中有大家閨秀,書香門第之禮規。
高二將農曼曼所講轉述一遍。
曼曼眼觀奉義,如見俊美青山,君子散發的經氣,使她感官很舒適。
聽完二姐所談,劉彥略有些意外,問小娘子:“小姐家住何處?可有親人在世?”
曼曼垂目答話:“小奴家在越州會稽縣,父母早亡,寄靠伯父家中。九月台州流寇打城奪糧草,屠戮百姓,伯父一家皆遭殺害。”
“小奴和丫鬟被擄掠賊山,不敢毀節,咬舌自盡。”
“因通曉一些養命之理和《易經》卦理,推算到生機在北方,魂飄此地,落入香楠樹中修養。”
“小奴話無半分欺瞞,先生明鑒。”
劉彥看她眼目之中有悲恨,以及她所提‘台州流寇’,知她所言不假,說:“小姐外柔內剛,一死保節,可謂烈女。”
“我今日來北鄉,可在小姐卦中?”
曼曼隱去悲恨道:“小奴《易》術不精,昨日先生家人走後,未敢卜卦,恐怕有誤。”
“這時也不能再卜,應該靜待。”
劉彥笑道:“小姐果然是懂易理的,你易學老師是何人?”
曼曼回說:“小奴恩師是獨善先生。”
高二聞名眼眸明亮,對世才說:“獨善先生,姓鄭,字文山,潯陽人士,是當世易學大家,與伍先生齊名。”
“我聞此先生好獨善其身,從不收徒,妹妹如何拜入他門下?”
曼曼答說:“我大伯與先生是故交,先生見我有些聰慧,就教授我半年易理,小奴自認恩師,未入門內。”
聽到此劉彥目視村落,請小娘子引路,攜眾人去往朱家。
剛到門口,就聽籬笆牆內黃犬汪汪叫,農曼曼穿門而入,進偏房叫出小童兒。
小童門外揖禮,麵帶喜悅稱呼‘先生’。
此一幕引來不少鄉人眼望。
劉彥細看朱家孫兒,見大約六七歲,眼目聰透,比一般孩童多三分靈氣,詢問:“童兒叫什麽?”
小童朗聲回答:“小人叫朱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