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郡府首夜
字數:5800 加入書籤
“老爺,禮都備好了。”
“二馬雙羊,還有六隻鴨。”
……
月夜,陵陽十王殿外。
二小鬼抱拳哈腰向自家判官老爺交差。
見其身後,雙馬二羊披紅綾,六隻鴨子戴紅花,皆是生祭得來的陰禽陰畜。
陸判大手抓髯,微笑點頭道:“你等備車,隨老爺我去接殷相公。”
二鬼拱手領喏,先出廟宇。
陸判闊步在後,經過二馬雙羊,大袖一揮,那些禽畜散化成香氣,又一卷袖,香火氣盡收其袖。
出來廟門,見二鬼守著一架獨輪車。
陸判撩衣座上,小鬼推著走,幾步便遁入陰風不見。
約有二更天,烏雲掩明。
陰風吹至臨安東山穀外,判官、小鬼、獨輪車香火中顯形。
陸判換了一身儒生行頭,赤髯八尺身與儒巾文士袍格格不入,引來一些遊魂鄉鬼矚目。
他拂須眼望穀口鬼城,攔住三個入城的精怪陰魂,禮問:“奉義之母,劉老夫人今日可遷此城中?”
三隻精怪卻比遊魂有眼力,知眼前乃陰司神人,作揖說:“劉老郡君已入主鬼穀。”
“這鬼穀現歸郡君治下。”
陸判看他們各有攜禮,笑道:“三位今夜也去拜府?”
“是哩。”
一人回話說:“我等前去入個名冊,今後便是郡城之人,不做山精也。”
陸判聽了饒有興致,顛袖掏出四人生魂,往地上一撒,吹一口香火,四人魂兒變長大。
看麵貌,正是宣州宛陵四位名士,殷劍臣,滿秋陽,羅元明,謝文星。
四人被他從夢中帶出來,未脫夢中之謎。
此刻昏昏糊糊似酒醉,兩眼茫然相視,不知怎來到這處。
殷劍臣仰視前方城郭,顧問大宗師:“我等如何到了這處?”
陸判道:“相公不是想一見劉奉義?今日其母遷居之喜,你等隨我拜府道賀,興許能一見奉義。”
殷劍臣恍然禮謝大宗師,另外三友跟著行禮。
陸判請本鄉三精引路,一同結伴入城拜府。
進到城裏,見到處張燈結彩,滿街喧鬧。
六市街巷比原來更開闊,整個城池比過去大兩倍,三千鄉鬼家邸都有擴充,皆因郡君主城之故。
今日城隍給劉氏劃地,將鬼穀連同鬼城、及該得的百裏陰土融匯一處,故而小城變大成,縣城便郡城。
此刻城中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北城郡君府邸。
眾多遊魂、野鬼、精怪聚在府門外,有求拜見的,有想入府的,各有各的心思。
小山、芊娘領如意子、璋玉子在府門迎客,幾個相熟的精怪上前打聽。
聽說‘兩位小娘子拜入郡君府’,眾人各有羨慕。
一人禮問道:“郡君府上可還招奴仆?”
小山回說:“自然要招,但看時日。我家郡君欲張榜招人入府,屆時辦考場,考過的才能入府得蔭庇。”
幾個精怪聽後相視。
如意子眼尖,見陸判等人過來,拉扯小山說:“姐姐,你看有大人來哩。”
小山、芊娘隨指看去,齊步出迎相接。
聽陸判說明來意,便請著他和隨行之人入府。
引路的三個精怪亦沾光進了郡君府,暗下欣喜。
穿過前院,璋玉子、如意子跑去東園通稟郡君。
沈玉娘受命迎請十王殿判官,園門前見禮道:“我家郡君得知陸老爺來到,喜不自勝,請老爺入園一敘。”
陸判還禮,相隨問:“奉義可在府上?”
“在。”玉娘笑說:“今日我家人都在府上,不知陸老爺身後這幾位是何人?”
陸判顧看身後,路上隨手引薦。
穿過夾道的假山石,望見前方一片水榭、風亭、長廊、花燈景致。
廊下設有幾桌宴席,約幾十人用宴談笑,皆是仙家陰神,劉府巷鄰。
水榭上,一眾青花舫樂女舞姬助興,絲竹悅耳,樂舞笙歌。
風亭內,設三桌家宴。
劉氏母子坐主位,貂兒、憐雲、高二、封三娘、十三娘、戚少卿次之,其他各座兩邊席。
老夫人看著樂舞,忽想起一件事,顧問右邊憐雲:“今夜可與我兒合夢同寢?”:篳趣閣
眾女齊頭顧看李娘子。
憐雲神采帶羞,端莊回話:“服喪之期未過,怎敢與相公私會。”
劉彥插話道:“今日孩兒在書房就寢。”
老夫人招來憐雲附耳說:“且要抓緊,早日讓我抱上孫兒,才是你倆該盡的孝義。”
話音雖小,但眾女各都耳朵尖,憐雲一手貼心輕點頭,眸看劉郎,坐回席位。
劉彥眼見陸判過水榭,收起口中話離席迎接。
兩句寒暄,他見宣州四子有書生氣,禮問姓氏表字。
陸判與君引薦,逐一道出殷宏和三友名字。
伴隨介紹,他們挨個向劉奉義揖禮。
劉彥談吐隨和,先引他們見家母,後命阿九在水榭邊設宴,親自陪客敘話。
一場歡談持續到三更才散。
出城路上,殷劍臣禮謝陸判。
“今日與劉奉義一敘,方知何為君子,何為儒術,何為道義。”
“非大宗師引薦,我等無此番見識。”
“小生多謝大宗師。”
“多謝大宗師。”
另外三友先後答謝。
陸判受用禮數,赤髯展開笑說:“俺也借此與君結交。爾等可知,奉義乃正心乾道君子?”
四人相視,拱手請教。
陸判把手一托殷宏,邊走邊說:“世上明經之士,皆為真儒。”
“而真儒亦有高低。其中又分孔孟,奉義乃其中雙成大才,世上罕有,即便在真學之中亦是奇才。”
“此話三言兩語說不完。”
“過去都是你等請我吃酒,今夜我請你們吃酒,到我府上把酒敘談!”
宣州四子笑顏應承,陸判大袖拂過四人頭頂,將他們魂兒拿入手中,揣袖大步出城去。
……
北城郡君府。
今夜道喜賓客群結伴出府。
府內東園,劉彥攜家人與母親作別。
劉氏走到兒郎身前,顧看憐雲:“我兒乃通達之人,不用守著死理。”
“過完正月,你們還合寢,我劉府家門之私,外人管不著。”
“誰敢背後非議,叫他來與我論理。”
旁聽封三娘掩口而笑,附和道:“老夫人說的甚是。”
“孝禮是用來規矩俗人的,世才君心通達,自能正心守德。不必尊俗禮。”
“況且,老夫人隻是換個宅邸,又不是離世……”
三娘這兩句話,說到劉氏心坎裏,含笑點頭。
劉彥領下母親之意,乘上畫舫與眾女回陽世宅邸。
到家後,劉郎歸身夢,眾女齊入內。
荀娘子道:“妾等今夜想出遊,去金陵會一女。郎君可許?”
劉彥說:“娘子會友何須問我?自去就是。不知是哪位仙家?”
高二眼看三娘逗趣:“就是三娘以前的舊冤家,範家十一娘。”
“那十一娘如今轉世到金陵秦府,改名叫‘秦詩雨’‘秦媚娘’。”
“她跳脫胎中之謎,記起前世種種,想要追隨三娘修道。”
“我等今夜去府上一探資質,若是可教之才,就引入青花舫。”
“世才以為如何?”
“此事你等做主即可。”
劉彥不多思量,背後六丈經閣隨念浮現,他轉身入閣研磨《於氏春秋》。
眾女脫出君夢,隻有阿九留下,其餘乘畫舫去往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