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下山尋宿

字數:5342   加入書籤

A+A-




    “世上重名的大有,同名同姓的也不少。”

    “我覺得那海公子書童,不是溫良功。”

    ……

    落龍山下,劉平牽著馬與公子談論。

    劉彥聽他嘟囔,展望前方山村,說:“天近酉時,現在回去一更天前難入城,不如今夜就在村中借宿。”

    “你說如何?”

    劉平點頭道:“也好。明日真要去海門?”

    劉彥笑著反問:“難道海門去不得?”

    主仆口中‘海門’,說的是台州靈江入海之地。

    海口北邊是臨海縣治,海口南邊則是海門縣治。

    海門縣南下二十裏,便是台州府城。

    今日山上所遇的六個少年書生皆是海門縣人。

    那少年口中的‘海秀才’,就出現在海門縣酒樓。

    劉彥下山時與劉平說:“明日可去海門一遊,也許有緣遇見那秀才。”

    劉平則暗自覺得‘溫良功非親非故,何故幫他尋失魂?不如告訴那兩仙家,叫她們去尋溫相公。’

    眼下聽公子反問,他便將這話說出來。

    劉彥得知他心思,並不責怪,轉扇談道:“我去海門,並不是隻尋溫良功。”

    “也想乘舟遊江,一遊靈江海口,觀東海之壯闊,如此不枉來台州一趟。”

    “你所言不無道理,非親非故,應該各安天命。”

    “但行道之人,不能隻安天命,否則就會失道、失去氣運。”

    “書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試問如何得道?”

    “得道在於施恩,把恩義送出,結下善緣,不僅得道,亦能養德。遇難之時,便會得助。”

    “文君算我是溫良功貴人。”

    “今日遊落龍山,巧遇海門書生,從口中得知‘海公子和書童良功’。”

    “這難道不是一種因緣逢會?”

    “《易經》教人用卦,其中的【用】,就在於【主動】。感應機緣到來後,即刻行動、動身!。”

    “這就叫做【逢會而往】,遇上了便是‘際會’,遇不上則‘失會’!”

    “機會是不等人的,站在原地不動,等同把自己囚困於天命之中,失去一切主動,包括機遇。”

    “天行健,君子亦健。”

    “《易》中六十四卦,卦理不同,但無不是‘教人主動,教人順逆天數’。”

    “包括算卦之人給出的占卜結果,也是教人如何去主動行事。”

    “所謂‘自強不息’,便是‘不斷的保持運動’,運動核心則在於‘主動’,不可陷入被動之中。”

    “一旦被動了,就落了下乘。”

    說著這,他收住口中道理,折扇敲打劉平。

    “莫忘了我與你起的表字叫什麽。”

    劉平聞公子一番道理,心中豁然開闊,道:“如何敢忘?公子與賜字【自牧】,是叫我【卑以自牧】。”

    “《易》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含章可貞】。”

    “我當遵守。”

    劉彥相視說:“是該遵守,但不要死守不變。”

    “君子內養品性,也要兼濟天下。做不到兼濟天下,便救人之難,解人之急。”

    “不可隻追求利己之道,不然就會惟利是圖,品德也就喪失了。”

    劉平點點頭,記下道:“看來我從根性上,還是小人,距離君子相差甚遠。”

    劉彥健步前行:“君子小人隻在一念之間。念頭通達,行為就發生改變。”

    “你跟著我一同行道,慢慢就會通達。”

    “我所為,也不全是君子。”

    “諸如設計劉和裕,教人計害贓官,得了陶員外珍珠不歸還。”

    “這些都不是君子該做的。”

    劉平道:“雖不是君子該為之事,但也不失君子之德,我認為公子分寸不差。”

    劉彥說:“這就如劍鋒上行走,一旦拿捏不好,就會作出有損德行之事。你隻可旁觀,萬不可學我。”

    “知道。”

    劉平笑說:“我沒有公子正心,若是處處學算計,心術就不正了,念頭就歪了。”

    “你能明白甚好!”

    劉彥看著山村道:“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若為君子,不可不省。發現錯誤要及時自糾,不可自欺。”

    “君子可以犯錯,卻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你我共勉之。”

    劉平笑著點頭。

    聽了這番話後,心氣分外通暢。

    主仆二人說話進到村內,尋找人家借宿。

    此村名叫西巒村,村民有五十多戶,靠山吃山,獵戶居多。

    男人上山打獵、采山珍,婦孺在家養蠶織布,房屋都建在山坳,相互鄰近。

    劉彥登山時到過村中問路,得一戶人家指點,才知‘嶺上有酒家’。

    此時他和劉平又來到這戶人家門前。

    見一小婦人在門外啜泣,屋內一漢子與二老說話,言語中頗為惱怒。

    小婦人哭著看到門前主仆,轉身回屋告訴丈夫、公婆。

    父子先後出來。

    老獵戶認出門前劉彥是早上問路的相公,問:“相公有何事?”

    劉彥道:“天色將晚,我二人怕回不到臨海,想在村中借宿,長者家中可有閑房?”

    老獵戶顧看一眼房屋,說:“我家屋後有間閑房,隻是常年不住人,有些潮氣,被蟲蟻所占。”

    “相公不嫌棄,就住那後屋。”

    “多謝老人家。”

    劉彥拱手一禮。

    老獵戶讓兒郎帶劉彥主仆去屋後看房,自己進屋與老妻、兒媳說話。

    他家屋後的房子是山石砌成,二丈見方,裏麵隻一張石床,上麵鋪著發黴的草席,床對麵堆砌著柴火。

    劉平見此道:“這如何能睡?”

    少壯獵戶麵色不悅:“你們要是覺得破舊,自尋別處人家!”

    劉彥含笑道:“此房我看可居。足下勿惱,我這家人才享幾日甘甜,便忘了昔日之苦,今日便叫他吃一吃寒苦。”

    獵戶聞言,心火消了不少,抱拳道:“相公恕罪,適才是我說話不對,把對他人之氣,施與相公家人。”

    劉彥隨口問:“門外哭泣的娘子,可是足下之妻?何故在外傷心?”

    “正是我妻。”

    這獵戶說話來氣,道:“相公不知。今日我妻去廟集上賣獸皮和布,有一人使詐,用一錠鉛錫,騙走了獸皮和布。”

    “我妻正為此傷心!”

    “原來如此。”

    劉彥想起看過的一篇典故。

    故事中,有一賭徒偷盜家中銀子去賭錢,又怕父親發現銀子少了,便用鉛鑄成銀錠的形狀,然後塗上一層錫,看著以假亂真。

    這個造假銀子方法,在民間廣為流傳,不少人用此法行騙,上當的不在少數。

    獵戶接說:“原本我家沒發現銀子有假。我母覺得那人出手闊綽,有所懷疑,就用剪子剪了一下,方知銀子是假的。”

    劉彥思問:“可認識那人?”

    獵戶道:“認得,乃是山廟那邊的殷相公,名叫殷學海。”

    “我這一帶村人都認得他,此人一貫偷雞摸狗,好賭好色。”

    “不知他讀得什麽聖賢書,真個潑皮無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