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比金子金貴

字數:6832   加入書籤

A+A-




    五月,卯初時分。

    天幕已然褪去黑暗,披上黛青色的紗幕。

    寧鈺騎上小紅燕,知滿特意換了一匹擅長爬山下水不怕過吊橋的大膽子本地馬。

    一驢一馬踏著晨霧,直奔二十多裏外的李家村。

    李芳芸聽相公說今日她要同小叔子呆一整天,心裏忐忑一夜沒睡著。徐寧城卯正出門跑山踩點,她給小思源準備好早飯,早早守在橋頭柳樹下等人。

    瞧見人到了橋那頭,急忙跑上橋相迎,“小七來的真早,這還不到辰正呢。”

    邊說著話,手伸向牽驢繩。

    寧鈺倒不與她客氣,鬆手讓她牽。

    “不到時辰,二嫂嫂不也早早候在此處?自家人,二嫂嫂不必如此客氣。”

    似乎沒想到寧鈺會這般輕鬆同她說笑,李芳芸微微愣了一下,心裏有高興,也有酸楚,說不上來具體是什麽滋味,最後化作一抹樸素的笑容。

    “誒。”

    小思源知道爹要進山,娘要去村口接七叔叔,小小人兒起床後,自己打水洗臉漱口,然後爬上板凳掀鍋蓋取早飯。

    “有雞蛋!”小臉露出驚喜。

    用帕子包住碗口,小心翼翼將一隻臥雞蛋、半顆蒸紅薯端出鍋。

    大人們到家的時候,小小人兒坐在院子裏吃早飯,雞蛋、紅薯已經下肚,缺口碗裏還剩下一根細細的酸豇豆。

    “七叔,娘做的酸豇豆最好吃了,你吃。”

    李小英領著知滿,把驢馬牽到屋後竹林拴好回來,恰好瞧見兒子夾起酸豇豆喂到小叔子嘴邊,剛要出聲阻止,卻見單純的小叔子已經把酸豇豆叼進嘴裏。

    整個嚼了嚼。

    然後……

    小叔子的眉頭就擰了起來。

    “咳咳。”寧鈺悶咳兩聲,咬牙把酸豇豆吞下肚,舌頭、眼睛和耳朵都冒起了火。

    好辣!

    她是吃了一把朝天椒嗎?!

    李小英急忙給寧鈺倒水。

    卻是越喝越辣。

    天靈蓋也辣麻了!

    辣勁兒還沒過,熊孩子的哭聲破空傳至八十米外的李小英家。

    “哇哇娃,娘,我再不敢了,哇——”

    小思源被她娘用竹根鞭狠狠抽了五六下屁股,罰到院門口梨樹下思過,腦袋上頂著一本論語。

    不是寧鈺不替小侄子求情,而是……

    她覺得揍得太輕了!

    辣死她了,舌頭都木了腫了!

    小思源幽怨的注視著娘、七叔叔和知滿姐姐一起去小英嬢嬢家——

    不帶他!

    然後……突然好想爹。

    李小英等在院門口,見到人,先問候寧鈺,隨後拉著李芳芸問:“徐二嫂,小思源這是咋了?哭的這麽凶。”

    小叔子才來第二回就讓自家小子捉弄了。

    李芳芸不太好意思說。

    “他誆公子吃酸豇豆,挨打了。”知滿不打算給小公子留麵子。

    上回來她還想小公子溫文爾雅,同二老爺二公子五小姐他們很不一樣。

    呃,原來是錯覺。

    李小英明目張膽嘻嘻笑。

    徐大人清風朗月,慣常一派君子風度,她也想看徐大人亂手亂腳是什麽樣子呢。

    “難怪徐大人的臉有點紅,徐二嫂做的酸泡菜我也吃過,是有點……哈。”

    李小英表示理解。

    寧鈺感受到了來自李家村深深的“惡意”,沉著臉“嗯”了聲。

    讀書人,不跟山野村婦一般見識。

    “爹,娘,徐大人來了。”李小英請客人進院。

    寧鈺打量眼前的農家。

    和二哥哥家格局大差不離,不過院子更大,但堆了很多木板、沙土,所以顯的不是很寬敞,也在院門口栽了幾棵果子樹。

    桃子、杏子、李子、刺柑……

    還有一棵老花椒樹,枝條一半探到茅草棚頂。

    兩位老人聽閨女講了寧鈺大義滅親的壯舉,這會兒見到真人,隻覺徐大人宛若神仙降世,生的不似凡人,做的事情也不是凡人能做的,作勢要對寧鈺行跪拜禮,好不容易被拉住,卻又是一通千恩萬謝的拱手作揖。

    不僅自己拜,還拉著閨女和三個外孫一起拜。

    待老人家心緒平複,眼眶不再飆眼淚,知滿將手提籃遞到老太手裏,“老伯,老太,這是我們家公子的一點心意。”

    “大人替小英伸了冤,我們還沒報答大人,反倒讓大人破費。這、這怎麽使得?”

    老太受寵若驚,推拒著不肯收。

    “不過是自家做的小點心,不值什麽錢的,你們就收下吧。”知滿強硬的將提籃按到老太手裏,迅速退開。

    “徐大人,這……”

    幾斤重的籃子,老太卻感覺有點提不動,為難的看看寧鈺,又看看老伴兒,再看看自家閨女。

    寧鈺的舌頭還有點麻,不想過多斡旋,朝李小英遞去一個眼神。

    李小英會意,拽過老娘手裏的提籃,“人家徐大人大老遠提來,還讓人家提回去不成,壓稻種餓了還能吃,正好。”

    “大妮、二毛,來,嚐一個,好吃要對客人說謝謝,不好吃也要說謝謝。”

    李小英取出兩塊蛋黃酥,五歲的大閨女一塊,三歲的兒子一塊,八個月的小閨女無。

    姐姐接過蛋黃酥,先對寧鈺彎腰說謝謝,來回打量幾眼黃滋滋的酥餅,試探著用門牙咬了一層皮兒嚐味兒,目光陡亮,再次彎腰對寧鈺說謝謝,這才拿起蛋黃酥正式開吃。

    小男娃倒是不客氣,姐姐剛咬了兩口,他已經伸手要第二塊,被他娘一巴掌打了手背才老實。

    寒暄過後,開始幹正事。

    一群人圍坐在褐色沙土堆四周,寧鈺和李芳芸分坐李小英兩側。

    每個人身後或側邊摞了一遝木板料。

    木板長約八十公分、寬約四十公分、厚約兩公分,板麵挖了一排排小洞,洞口一到兩公分,洞底穿了一個極小的透氣孔,就像在一塊木板上挖了一排排迷你花盆。

    “徐大人,徐二嫂,我先演示一遍,再同你們說其中的奧義。”

    李小英拿過一塊木板開始演示。

    隻見她先是往木板孔洞裏鋪上薄薄一層沙土,接著每個小洞放兩到三顆稻種,最後用沙土將小洞鬆鬆填滿。

    “咱們蜀地雨水過剩,又多是梯田,剛插進田裏的秧苗,遇到下大雨,田裏漲水,水一深,秧苗很容易脫土浮到水麵,如果缺口放的再不及時,田坎一垮塌,秧苗也就被衝走了。”

    “像這樣培出來的秧苗,每一株根係都帶一小坨原土,秧苗根係自重增加,插在水田裏也就不容易被衝至水麵,存活率也大大提高。”

    “還有這土,不是黃土,而是靠山林的沙土,比黃土蓬鬆,透氣性也更好,等秧苗在木板上長出來,移秧也更容易,而且土裏按比例加了牛糞豬糞和幹草灰,整個培育過程隻要再澆兩遍糞水,幾乎可以做到百分百成苗。”

    “去年我按傳統撒種法和這種方法分別培育秧苗,同樣數量的稻種,能比傳統方式多生出一半以上的秧苗。”

    李小英說完,李芳芸不知想到什麽,兩手一擊掌,好像發現新大陸般興奮道:“難怪去年你家的秧苗田,一半青黃不接,一半長勢喜人,原來是下麵多了這麽塊板子。”

    “是這個理兒,這張板有固肥的作用。”李小英朝李芳芸投去一個讚許的眼神。

    不過李芳芸又有了新的疑惑。

    “小英啊,你這個法子好是好,可會不會太費工夫了?”

    李芳芸看向堆滿半院子的木板。

    天哪,一個木匠不眠不休得幹半個月吧。

    李老伯是木匠倒還好說,她家寧城劈柴是一把好手,裁木料……

    還是算了。

    李小英淡淡一笑,拿起一粒稻種展示。

    “隻要能讓這一顆種子長出成百上千顆種子,費多大功夫都值得,等到稻種足夠多,大麵積量產,那時才是追求高效省力的時候。”

    “我忙碌三年多,也才得這兩袋稻種,徐二嫂,它們呀,比金子還金貴呢。”

    “可不是,小英對這兩袋穀子寶貝著呢,連我和她爹,還有她公婆,碰一下都不成。”李老太笑道。

    “說的是,要我家有這麽好的稻種,我也寶貝。”李芳芸羨慕道。

    “會有的。”李小英堅定道:“等這一季的稻子收了,第一個給徐二嫂你家送兩袋稻種。”

    “不不不,我也就說笑,可不敢要。”李芳芸連忙擺手拒絕。

    “要的,”李小英接著道:“不僅徐二嫂你家,最晚明年,咱們李家村家家戶戶都得換成新稻種,吃上白白胖胖的大米粒。”

    “啊?”李芳芸的嘴邊大大張開,不太理解李小英在說啥。

    李小英被逗笑。

    “告訴嫂子也沒事,這稻種不僅粒大皮薄,而且呀,是三季稻,耐寒耐熱,與嫂子家的單季稻大大不同,前幾年尚在試驗,怕被歹人覬覦,我都種在相公家屋後那塊田裏。”

    老王家屋後那塊田李芳芸是曉得的,不到三分,四周被高高的竹圍欄圈住,外麵還堆了密實的玉米杆,把田圍得密不透風。

    原來是種了金子,怪不得不讓人瞧。

    “三季稻可是說一年能收三回稻子?”李芳芸覺得左胸口有個東西要跳出來了。

    李小英點頭,“是的。”

    “這可真是件大事,小英啊,你太了不起了,你家的田,嫂子做主,讓你徐二哥來犁。”李芳芸渾身充滿幹勁,順便把自家相公也安排了。

    “想吃白白胖胖的大米粒怕是還得等些日子,本大人打算在全縣範圍推廣小英的三季稻。”寧鈺突然道。

    做種都不夠,還想吃?

    “順便再通知你們一件事,等這些秧苗長出來,不栽在李家村,栽到徐家的莊子裏去,那邊的田土質更肥沃,前五季的稻子全用作稻種,你們兩家也搬到莊子裏去住,專門負責培育稻種。”

    “徐大人,這是什麽時候決定的事?”李小英迷茫。

    寧鈺氣定神閑道:“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