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尋覓千年 第二十章 茶論天下

字數:3876   加入書籤

A+A-




                      二人穿過繁華的街市,出郢都城一路向北,太陽升起後天氣就更熱了。

    屈原為昭月撐起傘,這倒是很貼心。

    昭月“靈均,不用撐傘了,怪麻煩的,我們走快點,早點到那邊”

    屈原不為所動,昭月也沒辦法了。

    昭月“靈均,我們還要再買些小樹苗花種帶過去嗎,我上次去總覺得缺點什麽”

    屈原“那邊我還留了些地方,準備栽種一些桂樹菊花的”

    突然昭月腦子裏展現出武漢大學櫻花大道的美景,隻是不知這個時代有沒有櫻花這種樹,不過栽櫻桃樹也不錯,還能吃上櫻桃。

    昭月“我喜歡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喜歡桃花還有櫻花盛開的絢爛,我當然知道靈均最喜歡這種帶有芳香的草木,不如我們栽些桂花和還有櫻桃吧,這兩幾樹實用,櫻桃花開絢爛花落淒美,還能結果子。”

    屈原聽著昭月的規劃,嘴裏說著不停,呆呆的看著她認真的樣子。

    然後回過神來就聽見昭月在問自己“靈均,你覺得怎麽樣?”

    屈原笑容溫和“嗯,好,就聽你的”

    原本昭月在現代也穿過漢服出去玩,但是夏天穿輕薄的漢服也是受罪,真不知道古人夏天是怎麽過的。

    好在這衣服是女媭準備的,而這個身體的原主人也帶的有衣服,還有換洗的內衣,古人的衣服真是繁瑣,自己摸索了半天才搞明白。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的紡織技術已經這麽厲害,現在正值盛夏,穿這種寬鬆的廣袖衣服舒適透氣,不至於熱中暑…

    還是不要臨時改變計劃的好,雖然想加種一些植物在那秘密地方,但是既然決定一大早要過去,中途準備這些小樹苗還有工具還是會耽擱時間的。

    二人最終決定以後有機會再說。其實昭月還想再搭建一個草棚,整頓一下園中的花草,在那裏煮茶賞景看書也不錯,不管是烈日灼空還是是大雨滂沱都不用擔心。不過這些都可以列在改造計劃之列。

    大約一個時辰終於看到了熟悉的小樹林,樹木竹林環繞鬱鬱蔥蔥,完全遮擋住了裏麵的小石潭。

    昭月“靈均,我們今天來這裏有什麽活動嗎,昭月好奇心湧動。”

    屈原故意不語“你猜,等會到了你就知道了,快走吧”

    昭月表示無奈“唉,靈均也會賣關子…”

    屈原找了一片有樹蔭的平地,樹下草地蔓延到小石潭,解下身上的包裹,昭月在石潭取了些水,將沾濕的帕子遞給屈原擦汗。

    屈原“謝謝,小月你先坐下歇息會吧,我離開片刻”

    昭月獨自一人在樹下納涼,沒過多久屈原戴著一個包裹過來,打開一看是一個精致的爐子還有茶壺和茶杯茶桶。

    昭月驚喜“哇,靈均,你藏這麽多的寶貝”

    屈原“是的哈,我隔三差五過來,時間久了東西慢慢的準備了很多,這些茶具我自己備的,還有這把琴,都藏在這也沒人發現”

    屈原的意的講解著,昭月一臉懵的看著。

    屈原講解還沒停“還有今天我們從家裏帶來的杯盤器具,也是準備留在這的”

    說著解開包裹,裏麵還有一些點心,杯盤漆器數量不多,但是一個人在這邊也足夠了。

    再看看還帶過來了一些書,其實早就發現屈原喜歡看《老子》,這應該得益於楚國文化興起,中原周禮興於孔子儒家思想,而無為而治的老莊文化使楚國一時成為與齊國並強的大國,難怪屈原喜歡讀《老子》。

    昭月攤開竹簡,關於老子的就看過《道德經》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這篇《老子》記載的東西晦澀難懂,相隔年代太遠,看來古人的文字交流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熟悉的,隻是眼下也沒什麽迅捷的辦法,況且自己借住在別人的府上也不是辦法,必須要獨立起來

    想來自己的這些思想在古代不一定適用,但自己畢竟不是古代女子,自己的優勢在於超前的思想,總不能退回到兩千多年前吧。

    思索的功夫屈原已經在支爐子了,昭月趕忙幫忙收拾茶杯茶具,拿去石潭清洗,忙完屈原開始抱著《老子》讀了起來。

    昭月看著屈原看書認真的樣子“靈均,我發現你很喜歡《老子》,我對老子了解的隻有道德經,能講講你看的這些內容嗎”

    屈原抬眸,昭月一直安靜的呆在身邊看著,安靜的守著爐子上的水。

    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多好,未來怎樣誰又知道呢。從決定效法吳起變法那刻起,便知變法成功則楚國一統天下,失敗則他這變法主張者連同執行變法的人都將落得和吳起一樣身首異處的下場。

    不論事態如何發展,回首間,還有一人默默的守在自己身邊此生足矣。

    昭月提醒這屈原“靈均,你怎麽了?”

    屈原想起昭月問自己的問題,打開《老子》自己常看的篇章,這些篇章發人深省,如果有一天自己能修訂憲令,裏麵的思想都是啟發。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解釋過來就是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所以聖人掌握萬事歸一的法則,可以治理天下。

    不單憑自己所見,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誇耀,反能見功勞,不自高自大,反能長久。

    講完這些屈原繼續往後念到“善行無轍(zhé)跡;善言無瑕(xiá)謫(zh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有德君王為民做事不留痕跡(人民不會發現);發布法令沒有瑕疵(人民也不會知道);為民謀劃不用器具(會自然繁榮);關城門不用柵梢(敵人)不可開;與鄰國結交不用約定無人能離解。所以聖人總是以善對待人民,無人可棄;以善用物,無物可棄。

    昭月聽到這些,老子的思想無非就是以德服人,看似無為而治實則就像水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才能順應自然的發展不違背人民的意願,難怪靈均最後能考慮到變法之後的美政的實施,在這個禮崩樂壞的亂世誰又能想的這麽遠。都隻考慮國君,誰有考慮到百姓呢,昭月的這一番想法也驚豔著了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