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李習解惑

字數:3633   加入書籤

A+A-


    夜風徐徐,李家大院門前火把閃動。所有人都在刨著埋在地裏的竹筒。雖然大家已經知道“啪啪”聲不是陰兵的腳步聲,可誰也不願意再聽到這種令人討厭的聲響。

    得知消息的陶安也走了出來,把朱國瑞請到了後院。

    年近八十的李習在院中恭候著他的到來。別看老爺子已經到了耄耋之齡,但身子板還非常結實。雖然臉上已經有了壽斑,但精神異常矍鑠,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個順耳之年的老者。

    “明公,老朽近日被鬼怪之事弄得有些煩躁,就在後院躲個清淨。沒想到因此失了禮數,還請明公見諒。”李老先生客氣地躬身行禮。

    朱國瑞趕緊回禮道:“伯羽先生,是我夤夜來訪,打擾了您的休息。”

    一番話說得李習頻頻點頭。

    最近,高郵的張士誠和蘄水的徐壽輝先後派過人來請他出山。那些人無不是趾高氣揚、粗鄙無禮。至於想靠裝神弄鬼逼他出山的所謂天齊仁聖大帝更是令人生厭。而眼前的這位義軍首領卻是相貌堂堂、彬彬有禮,談吐之間令人倍感親切。

    一念至此,李習不由得露出微笑。他覺得眼前的朱明公確實不是凡夫俗子。

    “還請將軍進屋一敘。”老爺子客氣地把朱國瑞讓進書房。

    陶安主動把今天遇到朱國瑞的經過和破解“百鬼敲門”、“陰兵借道”的事詳細講了一遍。臨了,他還把朱國瑞的家人被綁架的事也說了出來。

    李習聽完點點頭道:“看來明公跟老朽遇到的是同一股勢力。隻是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強請咱們去金陵。”

    “複宋!”朱國瑞語氣肯定的說到。

    李習苦笑著搖了搖頭道:“這麽多年了,他們竟然還沒有死心。”

    老爺子這是話裏有話啊!朱國瑞好奇地看著他。

    李習歎了一口氣道:“老夫是宋度宗鹹淳年間生人,經曆了前宋的滅亡。當年崖山海戰之後,有人傳說祥興帝趙昺逃到了安南。為此,元世祖還曾下詔“追捕帝昺及陳宜中”。

    之後,就不斷有人打著祥興帝的名義舉起反元複宋的義旗。至元二十年,林桂芳豎旗舉義;後又有馬南寶、歐南喜、黃華等人先後起事;但無一例外地被元廷殘暴地鎮壓了下去。韓山童也在前年冒充徽宗九世孫準備建立龍鳳大宋。

    可惜的是,據老朽所知,他們都跟祥興帝毫無關聯。算起來,祥興帝如果活到現在,已經是八十三歲的耄耋老人了。至於什麽天齊仁聖大帝想要複宋,依老朽看,無非也是想找個名頭罷了。”

    老人把以往的事情如數家珍般的講了一遍。朱國瑞聽得很認真。與此同時,他也在思考家人被綁架的原因。

    如果說李習被威脅是因為他們師徒名滿江南,與集慶的宋濂、青田的劉基都有著藕斷絲連關係;那自己到底為什麽被對方看中?莫非隻是看上了自己手下的三、四萬人馬?如果是這樣,他們為什麽不去找濠州的趙均用?

    猛然間,他想起了周姑娘曾經對自己說過的話。

    “隱門中人盯上了你……他們關注過劉福通……明玉珍……”

    周姑娘提醒他的時候,他手下隻有不到一千的人馬。如果隱門和天齊仁聖大帝是同一夥人,那他們關注的就根本不是自己的軍隊,而是自己這個人!

    隱門……天齊仁聖大帝。他們真的是同一夥人嗎?

    朱十七的家人會不會有什麽隱情沒有告訴他?他們似乎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朱國瑞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

    轉念一想,他又覺得自己的想法過於牽強。如果朱十七的父母真是反元複宋之人,他們為什麽會同意朱十七加入新附軍?這件事似乎於情於理都說不通。

    既來之則安之吧!他索性不再思考這個問題,繼續聆聽李習的講述。

    “方今四方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窺他誌趣,惟在子女玉帛,毫無撥亂安民的思想……”李習開始絮絮叨叨地點評起天下的英雄。

    朱國瑞看著陶安咧嘴一樂。他覺得師徒倆的確是一脈相承,連提出的觀點都是一模一樣。

    臉上一紅,陶安禮貌地衝他還了個微笑。

    “明公克定遠,神武不殺,順天應人,關注民生。當真讓世人感歎‘天有日,民有主’啊!”李習微微起身,向朱國瑞表示了一下敬意。

    這話我愛聽!朱國瑞被老先生誇得有點飄飄然。他順口問道:“老先生,有人勸我奪取金陵。您對此有何高見?”

    “好啊!”李老先生眼睛一亮,“金陵帝王都,形勝稱最,乘此占領,作為根據,然後分兵四出,所向必克。古語有雲:‘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明公何不速圖?”

    我也想啊!問題是我連滁、和兩州還沒打下來呢。

    雖然覺得李習說得完全正確,但朱國瑞覺得自己目前還不具備攻打金陵的基礎。

    李老先生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笑著解釋道:“明公莫急,你其實不用同時攻下滁、和二州。滁州四麵環山,舟楫不通。大軍如果駐紮其間,很可能會缺衣少食。

    明公完全可以先下和州再攻金陵。至於滁州,不如讓給濠州紅巾以做獻禮。”

    李先生的話如同洪鍾大呂般在朱國瑞的耳邊鳴響。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過於依賴曆史知識,太想複刻朱元璋的軌跡了。

    如果自己占據滁州,必然會麵對張士誠的攻擊和脫脫太師兵圍六合時的壓力。相反,如果自己先占和州,似乎可以避開近兩年的重大戰事。耿君用戰死滁州的憾事也不會發生在自己的手下身上。

    他霍然起身,恭恭敬敬地給李習深施一禮。

    “多謝先生為我解惑!”

    道完謝,他突然撓撓腦袋好奇地問道:“先生是怎麽知道我跟濠州軍有勾連的?”

    “哈哈……”

    麵前的師徒忽然一起放聲大笑。

    陶安擦掉笑出來的眼淚,戲謔地看著他道:“明公,你難道忘了樊觀是某的好友。這個主意,還是某給他出的。哈哈……”

    原來如此。朱國瑞也不禁笑了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