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身世之說
字數:3940 加入書籤
隨著各地的戰火稍歇,一場輿論大戰在中原之快速蔓延。
大宋率先發難,指出朱國瑞奪取的是其叔父的政權,其目的是在變向延長大元國祚。等到元帝禪位,他自然會重新恢複大元。
至於朱國瑞的蒙古名子,道衍都替他起好了,就叫光格斯爾。
大明自然不會忍氣吞聲,羅愛愛發動江南廣大文人,撰寫出一部名為《宋氏遺孤》的話本,令說書人到處傳播。
話本中,妥歡帖木兒被描寫成一個為了貪圖富貴,背叛親生父親和宗族的惡人。而朱國瑞則是視權利和金錢如糞土,為了恢複中原政權大義滅親。
元順帝和大明皇帝的叔侄關係第一次被公之於眾,引發天下嘩然。
南方的廣大百姓堅信自己的皇帝是驅除胡虜的大英雄,對於說書人講的故事深信不疑。
但平江一帶曾經受過張士誠恩惠的士紳則開始興風作浪,到處詆毀朱國瑞和大明政權。
山西、陝西的民眾被偽宋政權洗了腦,對朱國瑞的誤會加重。一時間,偽宋政權與百姓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全國上下變得同仇敵愾。
逃到上都的元帝得知此事,氣得七竅生煙,連發幾道聖旨要求各地官員平息謠言。
他得位之時本就曾受到過百官置疑。如今有人舊事重提,他感覺壓力巨大。
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急得上躥下跳。如果父皇的身份遭到置疑,他想篡位的希望也將全部落空。誰會讓一個漢人的孫子繼承皇位。大元之中又不是隻有他們一家黃金家族的後裔。
察罕帖木兒暗自欣喜,一心希望傳言是真。如果元順帝是漢人之後,他就有機會取而代之。
大元朝堂之上暗潮湧動,所有人都心懷鬼胎。
在此情況下,陝西的李思齊發生動搖,開始和朱宋眉來眼去。
大同,臨時皇宮之內,朱元璋正與道衍促膝長談。
自從大明席卷天下,朱元璋又恢複了原有的平易近人,開始與臣子們重新建立親密關係。
“軍師,咱們傳出消息之舉是否有點下作?”
“下作?”
身穿灰布僧袍,外罩黑底紅線袈裟,頸上掛著檀木佛珠的道衍顯得不以為然。
雖然在大宋出仕為官,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穿著僧衣出入宮禁,絲毫不在意旁人的目光。
“能奪天下的,何人不下作?劉邦為了逃命,曾將妻兒踹下車駕;麵對劉太公的生死,他曾要求‘分一杯羹’。他的行為下作不下作?
李世民為了上位,射殺兄弟,滅其滿門;趙匡胤從周幼主手裏奪取江山……敢問陛下,他們所做之事下作不下作?
其實與皇圖霸業相比,這些都是必要的手段,談不上高貴和下作。”
能把不要臉的造謠行為跟曆代開國明君相提並論,小和尚的臉皮還真是比城牆都厚!
朱元璋從心裏佩服道衍。
“陛下,不管朱國瑞是不是元帝的私生子,他的身份都說不清楚。臣懷疑,他的宋室身份也是由身邊的謀士虛構出來的。如果不是,他為什麽不肯認祖歸宗?”
眼神一亮,朱元璋仿佛抓住了什麽。
“開國之君,身世傳承是件大事。陛下雖然出身布衣,卻是有族譜可以說明身世。臣還特意查過,陛下是前宋大儒朱熹的後人。”
聽到此話,朱元璋尷尬得直想捂臉。
咱能要點臉嗎?朱夫子世代居住徽州,俺家是從句容遷來淮西。我們兩家除了姓氏一樣,怎麽可能有所交集?
“陛下,朱夫子雖然不是淮西人氏,可他有個庶子遷到了句容……”
你編,你繼續編。俺祖上就沒有一個認字的。朱夫子的兒子莫非因為水土不服得了失魂症?
看出他的懷疑,道衍抿嘴一樂。
“陛下,劉邦自稱是赤帝之子?如果這樣,劉太公的頭上豈不是長滿青草?”
曆史上的皇帝都這麽不要臉嗎?朱元璋不禁有些好奇。
道衍繼續說道:“趙匡胤的香孩兒之名又如何而來……曆代君王為了證明其正統身份,都會編造出一些諸如‘紅光衝天、彩虹貫日,蛟龍入夢、鳳凰投胎’之說,陛下大可一笑了之。”
“那朕就是朱夫子的後人了?”
貧僧倒想說你是朱溫的後人。隻是朱溫為人過於殘暴,實在不利於安撫民心。
道衍無奈地點點頭。
“那皇後……”
“皇後自然是伏波將軍馬援之後!”
為了給皇後正名,道衍決定忽視她不姓馬的事實。
“可她原本姓劉啊?”
朱元璋相對比較實誠,直接戳破謊言。
馬秀英原名劉阿秀,其父是郭子興的同鄉好友。在被收養後,郭子興特意請算命先生為她改的名姓。據說後來的名字有助於家人奪取天下。
至於以前有位作者在小說中稱馬全是馬皇後的生父,實在是用的春秋筆法。
馬全的確有個當皇後的女兒,卻是朱允炆的正宮。兩位年齡相差五十多歲的皇後要是姐妹,馬全的長壽和生育能力肯定能載入史冊。
道衍從容地一笑道:“臣總不能說她是前漢公主吧。那您豈不是平白矮了一頭?”
“那她還是姓馬吧!”
聞聽此言,朱元璋不禁捋須大笑。
“陛下,身世之說,臣自會妥善處理。如今,陝西的李思齊搖擺不定。恐怕需要臣親自去勸說一番。一旦他能歸降,大宋的疆土瞬間可以擴大一倍。
同時,如果偽明來襲,咱們也可以利用國土縱深與之周旋。以大宋眼下的軍事實力,與偽明正麵相抗殊為不智。臣建議,今後仍采用誘敵深入,在運動中殲滅敵軍的方式。”
“愛卿所言極是。朕也知道雙方的差距巨大。太原之戰之所以能夠成功,全賴愛卿與天德調度有方。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太原之戰後,大宋諸將都知道了道衍的厲害。雖然具體戰事是由徐達指揮,但總體布局和戰略方針卻是出自小和尚之手。
麵對誇獎,道衍沒有露出得意的表情,反而蹙眉說道:“此外,陛下的治國之策也需要盡快調整……”(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