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平定周邊
字數:3784 加入書籤
一段插曲過後,朱國瑞重新與眾臣商議起平定天下之事。
劉伯溫拱手道:“如今隻剩川蜀、雲南、山陝甘寧、漠北和遼東等地未靖。以臣看,不如采取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平定天下。
陛下可命人對川蜀、雲南發動攻擊;令卞元亨收複遼東,於山海關與常遇春的人馬匯合,再合兵攻擊上都。”
孔克仁出班補充道:“如今雲南仍有大元的十萬駐軍,容易對大明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眼下大元朝綱不振,無法調動天下從屬。
一旦恢複元氣,大元完全可以從北平、雲南和遼東對大明進行反攻。因此,臣也同意右丞相之策。”
朱國瑞點點頭道:“如此甚好。那就讓繆大亨和廖永忠攻川渝;文謙和文英攻雲貴,待卞元亨擊破遼東全境,迅速參與北伐。
唯一需要調整的是,常遇春不用等卞元亨回師,便可以自行攻擊上都,逼元帝退入漠北。至於在何地匯合,由他們二人自行商定。”
劉伯溫略一皺眉道:“文謙和文英將軍沒有獨立領兵的經驗,陛下是否要再考慮一二?”
“無妨,誰都有初次領兵的時候。”朱國瑞早就猜到眾臣會有此擔心,不以為然地說道:“依朕看,不如讓文謙為主帥,梅思祖和文英分任副帥。有個能征慣戰的老戰保駕護航,你們總可以放心了吧?”
梅思祖原是陳漢帳下的一員虎戰,協助二位小舍征戰雲貴自無不可。劉伯溫點點頭,拱手退下。
“至於山陝甘寧……讓朱重八再逍遙一陣。等朕騰出功夫,親自去會會他!”
“陛下不可!”
禮部尚書汪廣洋連忙出班,“陛下乃九五至尊,怎可隨意禦駕親征?區區一個偽宋,令馮氏兄弟合兵攻打也就是了……”
“你不懂。”
朱國瑞揮手打斷了他,“朱重八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如果朕不親自動手,隻怕他會生出更大的禍患。此事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再勸!”
“臣等遵旨!”
眾臣見他態度堅決,隻能躬身應諾。
此議過後,吏部尚書許瑗出班奏道:“啟稟陛下,常將軍在北伐之中多有俘獲。他送來奏折,請示元臣的安置問題,還請示下。”
“喔?”朱國瑞有點驚訝,“這小子學會抓俘虜了?”
以往的常遇春很少會留活口。尤其是對大元官員,他基本都是一殺了之。
許瑗笑道:“常將軍在陛下的敦敦教誨之下,已經改過自新,不再輕易殺俘……”
“屁,朕看他是讓張真人給降服了!”
朱國瑞不屑地大笑起來。
為製止常遇春殺俘,避免他遭天譴早夭,朱國瑞特意請張三豐去北平給他講授道法。
不知是道法起了作用,還是拳腳起了作用,常遇春跟變了個人似的,開始信奉道教,遵從道門之說。
不管怎樣,能夠多留點為官的人才也是好事。從戰報裏看,常遇春甚至連大元的樞密院知院等重臣都俘虜了過來。
如今大明的地盤不斷擴大,沒有科舉的支撐,選官基本靠推薦和俘獲。能多抓些有從政經驗的元臣是件好事。
心裏一高興,朱國瑞故意賣弄起學識。
“朕嚐聞,自古帝王肇造之初,所用人材,率資於前代,如漢、唐、宋、元,皆用秦、隋、五代、宋、金舊人。朕始定中原,卿等多前代良材,悉歸於朕,既設六部,先任卿等,各任其事……”
巴拉巴拉的一陣口沫狂噴,眾臣無不歎服。
文臣感歎於他的非凡文采,武將則覺得他越來越能說。
眾臣之中,少師宋濂一時技癢,拱手出班道:“陛下,臣偶得《平元都捷表》,欲獻於陛下。”
“愛卿盡管念來!”
有人上趕著拍馬屁,朱國瑞自然樂得欣賞。
宋濂清清嗓子,抑揚頓挫地念道:
“五百年而王者興,仰聖人之在,禦大一統而天下治;際景命之維新,盡驅胡虜之膻腥,誕布幅員之聲教,乾坤清肅,日月光明……興太平之禮樂,人紀修,風俗變,正萬世之綱常!”
“為大明賀!”
“為聖上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金鑾殿內的氣氛頓時達到高潮……
禮部侍郎兼鴻臚寺卿樊觀最近有點忙。為了穩固邊疆,他連續出使高麗、交趾、占城和老哇,大張旗鼓地宣示著大明的領主地位。
幸運的是,這些周邊王國還算是能夠看清局勢。尤其有一個已經被大明占領的七七八八的倭國當樣板,各國也知道不尊敬王化的後果,紛紛遣使進貢,表示臣服。
雖然表示臣服,但高麗國王想趁大元衰敗、大明初興,搶占一些遼東的土地。高麗大軍在邊境上蠢蠢欲動,試探性地侵入大明疆域。
對此,卞元亨早有準備,令康茂才和楊璟自水陸出兵,全殲高麗大軍。楊璟追殺高麗大軍至平壤附近,逼高麗王簽下降書。隨後,卞元亨設平壤到大明邊境間的區域為緩衝區,分派五萬明軍駐紮平壤城外,期間一切費用由高麗國承擔。盛怒之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高麗王連斬幾名當初勸其出兵的大臣。高麗國自此臣服於大明。
樊觀最後出使的是倭國。
此時的倭國,已經被謝再興牢牢控製。所有重要城鎮和出海口都在明軍的掌控之中。
依靠大明提供武器,不斷自相殘殺的倭人終於團結起來,準備與大明決一死戰。
樊觀此次前來就是代表大明向他們發布最後通牒。
“詔書到日,如臣,奉表來庭;不臣,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直抵其都,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嚴厲的語氣令倭國偽皇如驚弓之鳥,在樊觀麵前瑟瑟發抖。
他知道,與詔書同時趕到的謝再興已率人馬圍堵在京都之外,正等著他的回複。
在眾臣的苦勸之下,倭國偽皇連忙上書,自去皇號,改稱倭王,下令解散幕府武裝。至此,倭國全麵落入大明的掌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