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父親的擔憂
字數:4779 加入書籤
齊錦川想了想,又追問。
“要是他兩種都不願意接受呢?”
趙宜年無奈地笑。
“那就隻能咱們自己弄些小吃賣,各憑本事做下去了。不過這樣,短時間裏肯定見不到多少收益,最好還是能先跟他合作。”
她說,“你要是同意,我就抽時間去找他談談。”
齊錦川沒有反對的理由。
“我陪你去。”
趙宜年歎道,“要是能有個認識他的人一起去就更好了。”
她就是隨口感慨一句,沒有別的意思。
沒想到一直安靜聽著的小江忽然弱弱地開口。
“我認識他。”
趙宜年驚了一下,隨即欣喜地問,“真的?”
大平鎮還真是個小地方!
兩個掌櫃還有他師父全都注視著他,小江有些緊張地咽了咽口水,隨後才繼續解釋道,“其實也不算認識,他媳婦是我小姑父兄弟的小姨妹。”
“……”
這複雜的親戚關係,到超市門口再聽十遍搖搖車估計都整不明白。
“遠房親戚啊!”她統稱道。
“你平時接觸過嗎?是個什麽樣的人家?”
小江臉上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
彭順見狀,沉聲輕嗬,“在掌櫃麵前,有話直說就行!”
他這才撓了撓頭,緩緩開口。
“我也不知道要咋說!鄭叔一家之前在縣城做生意,前兩年才搬回來的,據說是欠了一屁股債,到現在還沒還清。他那攤位賺的錢應該都拿去還債了,家裏還時常要找親戚救濟才能勉強過下去。”
彭順頓時有些擔心,“跟這樣的人合作,萬一債主找上門催債,傳出去也不好聽。”
趙宜年的想法卻跟他恰好相反。
做生意就要冒風險,有時候虧本欠債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他沒有因此意誌消沉,回到蕭條的大平鎮,還能支起個小攤賺錢還債養家,說明是個心思活絡,意誌堅定又勤勞踏實的人。
隻不過他欠著這麽多債,估計是不會選擇安穩地領工錢度日了。
“先跟他談談再說。”
她沒有直接發表意見,而是問小江能不能牽線搭橋,讓他們詳談一會。
小江像是個第一次參與公司大項目的實習生,激動得連連點頭。
“晚上我就回去問問小姑父!”
把事情談完,趙宜年終於得空能去石匠鋪子看石磨。
石匠鋪子正忙得熱火朝天。
她才踏進門,那位年輕的工匠就立馬迎上來,二話不說領她去後院看成品。
趙宜年原本還有些擔心,光靠幾句抽象的描述工匠能不能做出來,不過一進後院,她就知道自己的擔心純屬多餘了,這完全就是她記憶中石磨的樣子!
甚至還比她想象中還要像樣一些。
因為工匠還給它配好了打磨光滑的木底座和木把手。
“那天我聽你們商量說還要加上這些東西才能用,恰好我會點木工,就直接做了一套,也不知道做得對不對。”年輕的工匠不好意思地解釋道。
“拖了這麽多天,實在對不住。”
底座和把手完全貼合石磨的大小,承重的部位每根都有她小臂粗細,一看就花了心思做的。
趙宜年笑盈盈地道謝。
“就是這樣的,大哥你手藝可真好,怪不得鋪子裏生意那麽紅火!”
大概很少被人這麽直白地誇獎,年輕壯實的漢子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憨笑著撓撓頭。
之前已經付過五十文的訂金,趙宜年爽快地付了剩下一百文,又約定好傍晚之前再來取。
收好錢,他忍不住打聽道,“姑娘,你做這個是為了碾麵粉嗎?怎麽不直接去糧鋪借石碾,一鬥也就收個兩三文錢!”
大平鎮附近的大部分村民,種出來的糧食交了賦稅所剩無幾,幾乎都會選擇拿去賣給糧鋪,自己家則買些便宜的混合米麵回來吃。
所以他一開始也沒想到多問幾句。
直到前兩天開工,越做越覺得跟糧鋪的石碾差不多。
隻不過更加小巧些,造型也不太一樣,下層磨盤外挖了一圈石溝,還單獨做了個帶點傾斜弧度的開口。
趙宜年還記得第一次跟趙興平說起石磨的時候,他也說跟油坊的碾子有點像。
頓時好奇地同石匠打聽起這個時代的石碾長啥樣。
小石匠很有耐心地同她描述了糧鋪和油坊的石碾模樣和區別,又說起她做的石磨,“雖然能擺在家裏用,但也太小了些,得碾好久!”
她不準備多說。
笑了笑說道,“自己做一個,用著方便點!”
從石匠鋪子出來,日頭已經接近中午。
她沒回東福來,而是直接拐進了不遠處的集市。
今天不是趕集日,集市裏來往的人並不算多,她很快就找到了趙向陽父子倆。
他倆帶的那些野味,野兔野雞差不多都賣光了,那頭麂子卻還剩下不少。
見到她,趙向陽有些訝異,接著無奈地說,“時辰不早了,再等半個時辰還沒賣光的話,剩下的隻能我們先帶回去。”
一般來說買菜都是趕早不趕晚,下午來逛集市的人更少。
一直在這守著也賣不完,還不如早點回去忙家裏的事。
趙宜年盯著攤位上的麂子肉。
想了想道,“不然現在就收攤吧。咱們留一半,剩下的送去東福來!”
趙向陽眼中露出不太讚同的神色,正欲再勸。
她匆忙補充解釋,“分一半也沒幾斤了,酒樓本來就要買肉,買咱家的便宜不說,還是難得的野味,沒人會說閑話。”
趙向陽這才鬆口。
父子倆帶著肉,跟在趙宜年身後趕回東福來。
路上,她同他說起搬石磨回家的事。
嘴裏盤算道,“兩個人可能搬不動,等會我再找個夥計跟你們一塊去!”
趙向陽忍不住提醒她。
“宜年,雖說齊掌櫃那天說讓你做掌櫃,但你要記得,你去酒樓就是去幫忙的,可不是那裏的東家!”
又是賣自家的食材,又直接使喚店裏的活計,他很擔心女兒在那被人編排。
趙宜年很明白他的謹小慎微,完全是因為關心她。
沒有不耐煩,而是笑著解釋道,“爹,放心吧,我能拿捏好分寸!何況這石磨是有大用處的東西,要是解釋給齊掌櫃聽,他恐怕恨不得再派兩個人來幫咱們!”
趙向陽父子都不太懂她說的大用處是什麽,不過這段時間已經習慣去相信她的判斷。
在東福來稱完肉之後,乖乖帶著那位名叫王遠的雜役去搬石磨回家。
還按她的要求,把石磨仔細洗了一遍,還用清水泡了兩斤黃豆等她回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