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十九.備戰帝畿

字數:3392   加入書籤

A+A-




    眾人聽燕離公主欲遣吳銘出征,心中均覺好奇,不知要將他派往何處。吳銘也暗暗納悶,自己初來乍到,惹怒了公主,不知她又要用什麽厲害手段來磨煉自己,一時間心中不再氣憤,隻想聽聽公主接下來如何安排。

    公主見眾人都在等她示下,雖平日裏行事處處強裝老成持重,但必定年幼,今日遇到質樸無華的吳銘,居然敢頂撞自己,更是拒卻榮華富貴,絲毫不貪戀權勢,與日常所見王公將帥頗為不同,不禁內心竟對吳銘生出了一絲歡喜,但這情義隻在心中波瀾一現,便即克製。旋即莊容向楚楚道:“你去取了《山海輿圖》來。”

    楚楚應了,不多時,帶了四名女侍抬進一張兩丈見寬的地理圖進來,掛於階下架上。隻見圖中西北方向山壑縱橫,右下東南則繪有一條天塹,想來應是吳銘昨日東渡的海峽了,海峽右側即為帝畿,整條海峽兩側被密密麻麻注滿圈點文字。

    公主見《山海輿圖》已擺放停當,向今日大賽台上女官吩咐了兩句,那女官向眾人宣道:“今日之事暫且告一段落,諸位與賽的英雄可隨我一起去聚英閣中領取封賞。吳少俠、尉遲將軍、夏將軍與公孫大夫還請少待!”

    眾人一聽,知是公主要與吳銘等商議機密要事,雖心中好奇吳銘出征之事,但也隻得聽命。公主待餘人盡皆告退之後,招呼四人一起來在圖前,又向公孫大夫說道:“還請師父為吳少俠講解!”

    吳銘自見到燕離公主以來,從未見過她如此客氣,心中納罕,不由得向那公孫大夫打量了一番,見他容貌清矍,身材瘦削,隻簡單以巾幘裹發,並不似其他文官一般峨冠博帶,形貌打扮倒是頗似鬼穀先生,不知為何公主卻稱他為師父。

    正自好奇時,隻見那公孫大夫亦不拘禮,直接向吳銘問道:“吳少俠可知這是何圖?圖中所繪之處可曾到過?”

    吳銘聽他問起,又知公主欲遣自己出征,想了片刻,答道:“此圖應為與岱萊族作戰輿圖,其中許多標記處,晚輩在來帝畿途中都已經曆,隻是路上過於匆忙,未及細細勘察。”

    公孫大夫聽後點點頭,道:“此圖正是作戰輿圖,吳少俠這幾日須牢記其中山川地形、氣候以及已探明之敵軍部署。你來時可是乘了翼人渡海?”

    “我與師父、楚楚乃是乘了鬼穀先生所贈雙鳥而來。夏師叔應是與兩位翼人兄提前返回。”

    “楚楚?她是何人?”

    “便是公主所派素冰侍女。吳少俠見其無名無姓,順口為她取了‘易楚楚’之名,好方便說話。”尉遲賁在旁接道。說完看向圖旁楚楚,眾人聽了,也均向楚楚望去。

    楚楚見大家都在看著自己,不由得大為害羞,暗想:“銘哥哥私下為我取了姓名,不知公主聽到了,是否會怪罪。”偷眼向燕離公主看去,卻見她臉上並無喜怒之意,神色間像是心中若有所思,楚楚這才鬆了一口氣。

    公孫大夫隻瞥了一眼楚楚,並未理會這些小兒女神情中有何異常,便又接著說道:“吳少俠既是從空中渡海而來,那應未曾經過前敵戰場了。原本以前兩岸局勢並未有如今緊張之時,我族一些開荒拓土之民便前往對岸謀生,漸漸收複疆域越來越廣,不過岱萊族人本就遲鈍,隻需不破壞其生息之地,也不來幹預。照此趨勢,我族本可不費一兵一卒與岱萊族共存於陸地。

    “但不知是哪個叛徒蠱惑岱萊首領,令其聽信讒言,自西北棲息之地發兵驅趕我族陸上民眾。大王得知此事之後,初時並不想興兵征伐,但岱萊族得寸進尺,主力漸漸逼向海峽沿岸,頗有欲渡海滅我帝畿之勢。我族自不能於帝畿困守,因此大王命公主主持大賽,選賢任能,以備日後統兵退敵於岸上。公孫犀不才,受公主所托,欲輔佐大賽勝者先行與岱萊族小股先鋒接戰。如此安排一是考察勝者胸中韜略,二是勝者未經沙場征戰,尚需此機會磨礪。少俠可都聽明白了嗎?”一番話說完之後,便向吳銘凝目望去。

    吳銘見公孫大夫相詢,略微思索了片刻,答道:“度維族既然將在下派至帝畿助戰,雖然在下心中尚有許多不明之處,但一路多蒙大家照料,況且我以人族之身誕於世上,帝畿即為我父母之邦。如今我族蒙難,在下自當舍命相救。還請諸位多多扶助,共禦外敵!”說著向眾人一拱手,心知今後身負重擔,須當更加奮勇勤勉,心中不由得陡然生出一股豪邁之氣,自此再也不想推卸之事了。

    眾人見吳銘慨然應諾,願為帝畿舍身出戰,都是十分欣慰。除公主外各自拱手回禮,均願鼎力相助。公主雖未回禮,卻溫言說道:“吳少俠,適才多有怠慢之處,還請莫怪。少俠既有此決心,這幾日備戰所需軍資、部屬,待與公孫師父商議之後,盡管去找木蘭申領便是。”

    “木蘭?”吳銘不解問到。

    “便是帶眾人去領封賞的司賓。”尉遲賁代公主答道。

    “嗯,原來是她。”吳銘初見此女之時並未在意,隻覺此女看上去雖溫婉可人,但行事卻頗為幹練,想來公主應是甚為倚重。當下也不再多想,轉頭向公孫大夫拱手道:“還請大夫多加指教!”

    公孫大夫見吳銘向學之心懇切,又兼謙和有禮,心中甚是喜歡,頷首微笑道:“吳少俠不必客氣,我之所學盡得於鬼穀恩師,今日見你在大賽之中用了具象金屬之功,不知與我恩師有何淵源?”

    “晚輩有幸,曾在大江之上得鬼穀前輩指點,領悟了此功法。又在雲夢山中與鬼穀前輩相遇,深感前輩收留之恩!”

    “喔,恩師可有收你為徒之意?”

    “晚輩資質平庸,鬼穀前輩並無此意。”吳銘慚愧答道。

    “哪有此事,少俠不必過謙。如若恩師看你不上,也不會傳功與你,其中必有隱情。既然如此,今日我就先與你論論這兵法之道吧!”說罷,招呼眾人一起來到輿圖近前,手指來日用兵之處,解說道:“此戰雖小,但勝敗關乎帝畿大軍士氣。故此絕不能輕忽。吳少俠初次領兵,對雙方軍情還不甚了然。所以這兩日須到營中詳細考察,另外此處及周邊地貌更須牢記於心,方能於精微細節處借勢布陣。”說到此處,頓了一頓,又看了一眼吳銘。

    吳銘見狀忙接道:“此戰乃是前輩所策劃,晚輩隻是將前輩所教融會貫通後用於戰陣而已,在此先行謝過。前輩適才所言之意,想來應是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更要守正出奇,才可製勝!”

    “嗯,正是如此。足見少俠聰穎過人,悟性極高,日後稍加磨煉,必能建功。所謂兵無常勢,為將者每戰必先審時度勢,製定不同方略,以詭道行之,才能增其勝算。切不可拘泥於常法。”吳銘等聽了,大有茅塞頓開之感,一齊躬身受教。接著公孫大夫又向吳銘詳解輿圖中何處應該設伏,又當在何處誘敵,如遇埋伏應如何突圍,戰陣之中攻守進退之機如何把握等細微環節。隻把吳銘等聽的讚歎不已,一時忘了時光流逝,鼓漏聲中,已至中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