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援助蘇聯(二)
字數:8289 加入書籤
能夠與1眾俄羅斯女性1起工作,哪怕是其中有1部分是壯實的蘇聯大媽,尹泰達也覺得自己精神飽滿,幹勁十足。
到了工廠後的第1天就是熟悉場地。第2天尹泰達準備擼胳膊挽袖子的開始幹活,就在會上接到總公司的命令,為蘇聯的自行車廠修建連續生產的生產線。
在中國,在朝鮮,為成熟產品開發連續生產線已經逐漸成為了標準模式。沒能力連續生產,成本就無法降低。而連續生產並不是說搞幾條傳送帶就叫做連續生產。連續生產所需的內容非常多。
譬如,1條自行車鏈條由幾百個0件組成。靠人來生產,效率根本上不去。所以生產自行車鏈條就需要機器來連續生產加工,人在裏麵的負責機器無法完成的內容。
尹泰達沒辦法理解連續生產的內容,不過好在他作為3級技師,並不需要負責這些工作。總公司隻是告訴第1批到了這裏的人員,公司的工程師,技師們正在乘坐飛機趕來這裏。設備雖然還需要時間才能運來,卻也不會太晚。現階段,尹泰達等人先與蘇聯工人1起工作,熟悉1下環境,了解蘇聯工人掌握的技術。
經過會議後,尹泰達總算知道自己來這裏的目的是什麽,他很快就與其他1起來的同事們參與到了生產之中。
不僅是自行車廠,根據中蘇已經達成了援助內容,大量中國專家、工程師、技師分批乘坐飛機趕往蘇聯。這些人的工作不僅包括幫助建設生產線,建設工廠,還要幫助蘇聯企業在蘇聯現有的生產方式上進行技術升級。
蘇共很感謝中國的援助,但蘇共也不準備讓蘇聯的工業完全采用中國的模式和標準。這裏麵原因很多,比較無聊的原因之1就是蘇聯國內還是因為上百年來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形成了對歐美技術的莫名信賴。
最主要的原因是,蘇聯是1個大國。這樣的大國決不能接受本國工業被外國控製。即便中國的技術再好,也得依附在蘇聯自己的工業體係之上。而不能反過來,讓蘇聯的工業體係依附在中國的科學技術體係之上。
對此,何銳政府高層與人民黨高層中不少人都表達了不滿,並且進行了吐槽。但是大家也隻是吐槽而已,大家還是相當認同蘇聯在這方麵的態度,並且認為中國的科技發展也必須走這樣的路線。
何銳對此更是不在乎,蘇聯1貫如此,蘇聯這種態度對蘇聯有利,對中國同樣有利。即便中國不能在技術上控製蘇聯,歐美同樣不可能在技術上控製蘇聯。中國對蘇聯的期待隻是讓蘇聯成為中國的資源供應國,購買足夠多的中國商品。至於蘇聯國內怎麽變化,中國沒必要幹涉。而且蘇聯這個龐大的國家並沒有阻斷東西方的貿易往來,蘇聯盤踞在冰原上,正好可以不斷為中國提供各種經驗。
文明黨上層成員並沒有經曆過何銳看到過的曆史,他們不太相信蘇聯會1直老實下去。不過中國同樣是大國,而且是比蘇聯更強大的國家。對中國來說,自己的安全並不維係在別國的態度上,而是源自於中國本身的強大與否。隻要中國夠強大,1切都不是問題。
李潤石是高層中少數對於蘇聯能帶給中國的經驗真正期待的人,與何銳聊起這件事的時候,李潤石還開了個玩笑,“主席,我看你還專門給斯大林送去了1樣小禮物。”
何銳知道李潤石指的是半履帶摩托車,便笑道:“嗬嗬,我也是個理工男,免不了會有各種奇特的衝動。我可不光給斯大林準備了小禮物,我還想在澳大利亞引入獵豹,看看能否改進澳大利亞的生態圈。”
李潤石麵對何銳的時候總是願意說的更直率些,“主席,我覺得你對於猛獸的看法的確與眾不同。你不僅要留出自然保護區保護老虎豹子等猛獸,還要在澳大利亞引進獵豹。我看過獵豹的介紹,說它是小型貓科動物,是不是太小看這些猛獸?”
見李潤石完全不理解,何銳隻是笑了笑,並沒有再說啥。李潤石則饒有興趣的看著何銳的反應,嚐試分析何銳的個性。何銳與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難免會考慮身前事身後名,這種人之常情在何銳這裏好像是完全免疫。在何銳的親密戰友吳有平病倒前,李潤石與吳有平聊過何銳,程若凡認為何銳所要做的事情,在看到結果前,何銳就已經贏了。何銳沒空去看成果,所以會給人1種完全無所謂的印象。
被認為是最受何銳寵愛的程若凡的看法又是另外1種角度,“在這個豎子都能成名的世界,主席這種英雄才不會和他們1般見識。”
李潤石從這兩位對何銳看法中感受到了這兩位的方法論,卻感覺自己並沒有沒能借著別人的看法觸碰到何銳真正的內心。今天看何銳情緒比較好,李潤石索性問道:“主席,你認為人生的根本是什麽?”
何銳沒想到李潤石竟然問了這麽私密的問題,本不想回答,但是吳有平病倒,給何銳造成了不小的內心衝擊。何銳也擔心自己病倒後,國家政策無法維持。現在文明黨內的民族主義者是要多少就有多少,共產主義者的比例是真的不高。程若凡倒是真的很理想主義,可程若凡距離政治家有著極大的差距。如果讓程若凡掌權,分分鍾鍾都會被那群官僚給收拾的5迷3道的。
於是,何銳還是回答了李潤石的問題,“我自己認為,人生的根本是問心無愧。我的知識有限,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我隻能確保我自己沒有惡意,是為了人類文明而努力。如果每件事都能問心無愧,我就覺得我已經對得起自己了。”
李潤石依舊不知道何銳的真正內心,不過他很認同何銳的看法。就在李潤石準備談論下1個問題的問題,就聽何銳繼續說道:“潤石同誌,我認為,你始終認為工農兵應該是國家的主人。不知這麽感性與籠統的描述,是否你的感受?”
這話讓李潤石感覺很舒服,因為何銳說的沒錯。雖然李潤石已經明白了效率與公平間同時最優化的不可得,但是李潤石依舊堅持工農兵是國家的主人。
見李潤石點點頭,何銳說道:“我知道,很多同誌準備在這次戰爭勝利後,在國內搞清算。我認為你的哲學邏輯,方法論,以及實事求是的能力,才能領導國家走過接下來的動蕩。生產力發展並不是讓社會安定,而是讓社會更加動蕩。這種變化,既是國家強大的動力,也是國家禍亂的根源。
現在很多同誌認為,他們能搞出1場決定最後善惡的鬥爭。要我說,這就是放他娘的屁。所以說,人有空的話還是要讀讀曆史,第1次世界大戰前,那幫歐洲各國廢物領導人們都這麽想。還整出1個詞,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要我看,這幫人都該鑄成鐵像,跪在福熙元帥的墓前。”
李潤石想笑,卻沒有心情,隻是答道:“主席,你身體沒問題。”
“我當然希望我還有挨個敲打過這群家夥的時間,但我這個年紀已經進入隨時會死的階段。潤石同誌,以後你製定政策,必須考慮清楚代價到底是什麽,而且1定要考慮到日落條款。未來的中國會非常富有,比現在更加富有。在這種看似完全不愁錢的時候,才要格外搞清楚代價是什麽。而你製定的所有政策,1定會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在並不長的時間裏就會與製定這個政策的出發點南轅北轍。那時候,所有利益方都會反對改變政策。你做的所有努力都會被千夫所指。”
說到這裏,何銳忍不住歎息1聲,“潤石,你肯定知道有人給有平起了個吳嵩的綽號吧。”
李潤石苦笑著點點頭。
何銳心中有些難受,“同誌們為我背了黑鍋,本來該挨罵的是我,最終還是同誌們被罵了。現在尚且如此,以後隻會更激烈。”
李潤石正想點頭,就見何銳眼睛1亮,補充道:“對了,社會主義巨嬰,必然會出現。還是大量出現,你可1定要小心。”
“社會主義巨嬰?”李潤石愣了愣。
“如果被保護的太好,1部分人民的生理雖然成年了,但是心理上根本沒有成年。他們覺得1切都是理所應當。還會有1部分精致利己主義者裝巨嬰,推波助瀾。會呈現誰鬧誰有理,誰聲音大誰有理的狀態。”
李潤石想了想,很快答道:“這不就是社會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麽?如果出現依鬧治國,證明了行政部門的執法出了問題。”
何銳對李潤石敏銳的分析感到滿意,便格外強調道:“沒錯。所以這種事情的發生,會在看似社會承平,發展很好的階段。而那個階段,行政部門還沒辦法完全把監控攝像頭以及法治普及搞好。
你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無1例外都是法治大國強國。其原因是什麽?”
這個會讓很多高層都得皺眉思考的問題,李潤石立刻給出了答案,“是因為牽扯到的財富數量遠超過去。”
“原因就在於此。所以千萬不要用國家分配的模式來解決這個矛盾,那隻會導致更大的不公平。人民是在各種博弈中成長起來了,這種博弈的初期會出現看似道德淪喪的各種問題,但是隨著博弈的進行,誠實守信最終還是會凸顯出其真正的價值。那時候,就需要法製來維護社會秩序。而法製,就格外需要日落條款。
.
當然,如果不去養1堆組織,人家又有說法了,社會主義國家怎麽能有失業!潤石同誌,這種問題對你來說可是非常沉重與嚴肅的挑戰。”
李潤石的思路完全跟得上何銳,他苦笑1下,“對於主席來說,這種問題就不是挑戰麽?”
“對我來說也是挑戰。不過我大概是活不到這個階段了,這種人總不可能有能力把我從墳墓裏拉起來後複活,然後逼問我解決問題的方法吧。如果他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我倒是得刮目相看。”
“活死人,肉白骨。嗬嗬。”李潤石苦笑起來。片刻後他才整理好心情,問道:“為何主席對未來的評價這麽悲觀麽?”
“我不是悲觀,我隻是想到你必然要麵對這些,對你很同情,忍不住多說幾句。而且就我個人來說,我並不喜歡拋棄人民。對這些人,我更多的是痛心。”何銳說完,想去摸煙,卻端起水杯喝了口白開水。
李潤石已經發現,自從吳有平病倒後,何銳抽煙突然就少了。看得出,何銳也不想在贏得戰爭前倒下。至於何銳提出的那些問題,李潤石倒是不太在意。這些人不是未來會有,現在就有不少了。李潤石對於這些人並不在意,這些人的確屬於人民內部矛盾,而人民內部矛盾也不是隻有1個層級,本就應該分成很多層級。
相信人民是李潤石的根本,李潤石認為人民1定可以看清這些人的落後之處,並且與之作鬥爭。所以何銳提出的問題,貌似不是問題。
為了讓何銳心情不這麽低沉,李潤石問道:“主席,你送給斯大林的小禮物,為什麽不在我軍中使用?”
何銳感受到了李潤石的心意,也不再考慮未來的破事,轉入輕鬆的話題,“因為半履帶車適用於廣大的泥濘地區,那種地區也就是蘇聯有。其他地方即便有,麵積也很小。根本不用製造專用裝備。即便是在蘇聯,這種半履帶車最適合的使用範圍也限於蘇聯西部的秋季以及春季。所以,它才叫做給斯大林的小禮物。”
“……這不是馬上就要秋季了麽。”李潤石抓住了要點。
“是。”何銳點點頭。
“為什麽要送給蘇聯2萬輛?幫助蘇聯建造幾條生產線不好麽?”
“野豬吃不了細糠,蘇聯搞不了精細活。這種車輛為了節省空間,車身低矮,采用了重疊交錯負重輪履帶結構。真的生產出來,蘇聯也沒有那麽多的維修人員進行有效的戰場維護。之所以是禮物而不是工具,原因就在於此。
你也看了最新的情報,朱可夫的作戰計劃非常合理。當下蘇聯所需要的是撐到秋天,讓泥濘的道路遲滯德軍的進攻。冬季大反攻,蘇聯1定可以擊退德軍。到了明年春季後適合開戰的時間已經是4月後。現在是8月,還有8個月時間。雖然8個月並不足以訓練出非常優秀的軍隊,但是蘇聯紅軍依舊擁有巨大的人數與裝備數量的優勢。即便明年無法擊敗德國,最晚後年就可以擊敗。
半履帶車這種小玩意根本不足以決定局麵。它之所以叫做禮物,單純是給當下不斷受挫的蘇聯紅軍1點小驚喜而已。”
李潤石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不從1點點的戰場得失考慮問題,他當然聽得出,何銳說的是“小禮物”,其實說的是對於蘇德戰爭的戰略判斷。所以李潤石繼續試探道:“主席是想用這些小玩意讓蘇聯人民感受到中國的技術非常先進麽?”
“沒錯。這不是出於戰爭的考慮,而是為了以後能夠讓蘇聯人民更相信中國商品進行的鋪墊。蘇聯現在和未來都將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市場,你看現在很多商家為了促銷,都會贈送點不值錢的小禮物。我用的也是同樣的小手段。”
李潤石忍不住又笑了笑。何銳的很多做法看著跟商人1樣,但是何銳的出發點卻是更高層次的戰略考慮。中國到現在越打越是有自信,就是因為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僅沒有因為戰爭而下滑,反倒1天好過1天。如果中國隻是靠自己的國內市場支撐戰爭,局麵將完全不同。雖然不至於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但是國家必須將所有資源都優先投入到戰爭中。那時候別說經常吃肉,國家竭盡全力也就是維持大家不挨餓而已。
眼前的現實讓李潤石想起吳有平對戰爭的評價,“在開戰前,我們已經贏了。”
用孫子兵法裏麵的描述,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在戰國策中有句話則是從更高層次講述何銳政府的行為,“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李潤石換了個問題,“主席,現階段還要繼續在南太平洋調動美軍麽?”
“沒錯。就是要持續調動美軍,消耗美軍的實力。我覺得羅斯福很可能不會在南太平洋美軍被殲滅之前與我們和談。但是我這個人難免會有些僥幸心態,覺得羅斯福或許會和我們談判。
正如你所說,我們在現階段掌握著主動。美軍不管是在西海岸加緊布防,還是加快軍事裝備的生產,又或者是拚命拯救南太平洋美軍。都在持續不斷地消耗美國的國力。
潤石同誌,你若是能直接指導宣傳攻勢,在美國傳播前南方邦聯準備獨立的消息,我覺得會非常有趣。”
“有趣麽……”李潤石歎道。他不覺得這很有趣,隻是覺得何銳麵對敵人的時候,心狠手辣到令人膽寒的程度。即便美國南北戰爭過去了70年,南北雙方的矛盾依舊存在,並沒有完全被彌合。如果中國能夠利用當下的情況進行輿論戰,心理戰。美國國內的分裂會很快加劇。
前線不斷遭受大敗的消息傳回美國,美國南方完全有可能先從拒絕服兵役入手。美國聯邦政府當然不可能對此坐視不理,尤其是在美國西海岸遭受巨大威脅的當下,必須征集大量軍隊守衛海岸線……
“潤石同誌,你就從聯邦政府利用戰爭破壞州權入手。”何銳說著自己的看法。
李潤石深以為然的點點頭。煽動聯邦政府與各州之間矛盾,不用從南北戰爭這種事情入手。因為南北戰爭造成的割裂並非當下美國內部的核心矛盾。真正的權力在於各州擔心自己的權力被聯邦進1步侵蝕。
何銳繼續說道:“製造混亂,是非常容易的。譬如,美國西部1些州,與南方州有血海深仇。在美國散布謠言,某些州堅決反對某些州的軍人進入該州。原因是某些州認為某些州的人是騙子小偷強盜。千萬別提南北戰爭的仇恨。讓美國內部自己去發酵。
還有,既然美國已經在大規模征召黑人入5,並且編成了黑人軍隊。就在南方州宣稱,黑人軍隊要回來了,而且是成建製的回來。美國不是新出了個叫《亂世佳人》的電影麽。那些黑人軍隊出發前,把《亂世佳人》給看了好幾遍。”
“哈哈!”李潤石笑的很大聲。在當宣傳部長的期間,李潤石可是與各種心懷不軌的家夥們進行了充分的鬥爭,積累起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李潤石也從這些經曆中感受到了更深刻的方法論。
何銳所說的聽著有趣,其實都秉持著1個方法論,那就是通過這些聽著有趣的消息區引發美國人內心的情緒,讓原本就存在的更多的內容發酵。情緒1旦發酵,就會引發各種不理性的行為。
不理性的行為在華盛頓看來,往往會呈現另外1種模樣。而且這些情緒足夠強烈,自然會有政客與地方勢力利用這些“民意”與聯邦政府討價還價。當下的羅斯福政府很可能將其視為背叛。
1旦這樣的猜疑鏈形成,羅斯福政府的應對手段可就未必是溫和解決。內外壓力隻要足夠大,很多事情保不準就會爆發。即便不爆發,也會讓中國有了更多可以利用的機會。
美國是這樣,中國也1樣。隻要何銳現在死了,中國內部就會發生大事,給美國以機會。大國的確強大,但是大國也意外的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