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援助蘇聯(七)
字數:7191 加入書籤
南方集團軍參謀長曼施坦對於隆美爾的突擊能力比較有信心,看到隆美爾表達了願意承擔突擊任務後,曼施坦因覺得賴歇瑙大概要給隆美爾安排行動綱領。然而左等右等,依舊沒等到賴歇瑙開口。這讓曼施坦因有些訝異。
賴歇瑙也感受到了自己此時的確過於失神。便指著地圖上的伏爾加河說道:“突破了蘇聯在伏爾加河的防線後,將由空軍掩護你部的突擊行動。”
隆美爾率直的問道:“司令官,不知何時完成突破?”
賴歇瑙沒有正麵回答,他隻是命道:“你部將作為戰略預備隊,現在先撤出戰鬥,開始準備。”
隆美爾現在是第21裝甲軍的指揮官,此時的第21裝甲軍剛完成擊退從北方來的蘇聯紅軍兩個軍的任務,而坦克並不適用於城市內作戰,隆美爾自己也不希望裝甲部隊進入城區作戰。有了賴歇瑙的命令,隆美爾很是歡欣鼓舞。他的部隊從5月21開始,已經戰鬥了4個月,此時轉為戰略預備隊,就意味著可以得到很充足的修整。
“我現在就去準備。”隆美爾欣然接受了命令。
等隆美爾離開,曼施坦因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司令官,讓1個軍作為預備隊,對現在的戰鬥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勉強?”
如果麵對的是老上司龍德施泰特元帥,曼施坦因或許早就說出自己的看法了。當然,如果是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南線,元帥大概是不會考慮進攻薩卡拉這個中亞鐵路樞紐的計劃,更不用說考慮切斷葉卡捷琳堡這個西伯利亞大鐵路樞紐的計劃。
德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最初的設想中,奪取這座重要的工業城市與莫斯科通往蘇聯南部的交通樞紐,就可以將蘇聯切成兩半,極大削弱莫斯科與烏克蘭地區的聯係。
任何戰役的開啟都將引發連鎖反應,1旦開啟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必然會派遣大量軍隊前來解圍。從整體戰略看,莫斯科不得不派遣更多蘇軍前往斯大林格勒,會削弱莫斯科的兵力,降低直奔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所受的阻力。
但是從南方集團軍的角度來看,這會讓南方集團軍承受更巨大的壓力。
龍德施泰特元帥是極為優秀的軍人,他務實卻不保守,不會進行軍事冒險。曾經多次作為龍德施泰特元帥參謀長的曼施坦因相信,如果是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南線作戰,就會以殲滅斯大林格勒地區蘇軍為核心目標,不會拿出1個裝甲軍作為下1步的軍事行動的預備隊。
曼施坦因很快就聽到了賴歇瑙元帥的回答,“參謀長,你認為我軍奪取了烏拉爾山以西的全部土地,就可以逼迫蘇聯投降麽?”
曼施坦因愣了愣,他並不認為蘇聯會因為失去西部而投降,所以曼施坦因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賴歇瑙此時也情緒有些激動。
幾個月前以民間學者身份去參加新加坡會議的時候,李潤石對賴歇瑙說過,歐洲國家,不管是德國還是蘇聯,在潛意識中都堅持歐洲中心論。作為共產主義者,李潤石隻認生產力。隻要能夠嚴肅的看世界,就會發現,現在的歐洲已經不再是世界上生產力最強大的地區了。不管是北美還是東亞,其生產力都已經超過了歐洲。
共產主義者向來堅持生產力決定論,而不是堅持什麽自古以來。中國的曆史就是1個非常好的案例,從生產力角度來看,中國曾經領先世界20個世紀。但是在過去300年中,不照樣因為生產力發展落後,而失去了領先的位置麽。
自從與李潤石會麵後,賴歇瑙經過相當痛苦的戰略思維重建,最終打破了歐洲中心論的迷思。破除了慣性思維後,賴歇瑙看待問題更加清晰,
這次前去柏林見希特勒的時候,賴歇瑙發現希特勒居然也傾向於認為蘇聯丟掉了西部精華區後,就會與德國談判。這可把賴歇瑙氣到了!
在政治上,賴歇瑙是納粹的堅定擁護者,但這不等於賴歇瑙在軍事上就會慣著希特勒,賴歇瑙與希特勒進行了1次氣氛相當緊張的爭論,並且最終讓希特勒不得不做出讓步。
此時麵對曼施坦因,賴歇瑙問道:“參謀長,你認為你是歐洲中心論者麽?”
曼施坦因萬萬沒想到賴歇瑙元帥居然拋出如此宏大的戰略問題,1時被弄懵了。
看著曼施坦因愕然的神色,賴歇瑙並不準備進行冗長的講述,而是直抒胸臆,“歐洲中心論者相信歐洲是世界中心,歐洲就是地球這個大輪盤的中心。所以他們相信,無論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想在全球做什麽,必須通過與歐洲的折衝才能完成。如果沒有歐洲這個中心,1切努力都無法成功。
那些認為蘇聯丟掉了西部精華區後就會投降的人,很大1部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堅定的歐洲中心論者,所以才會會認為丟掉歐洲部分的蘇聯將1事無成。
如果拋掉這種無聊的歐洲中心論,就會看到另外1種模樣。即便丟掉了蘇聯西部,500萬蘇聯軍隊在蘇聯的亞洲部分進行全麵武裝,與500萬中國軍隊1起反攻,我們有能力守住蘇聯西部麽?”
曼施坦因看著賴歇瑙冷峻的神色,強烈的恐懼感從腳底板直衝天靈蓋,以至於在9月的當下,曼施坦因打了1個大大的冷顫。
賴歇瑙看到了曼施坦因的脖頸上雞皮疙瘩冒氣,心中不僅沒有嘲笑的感覺,反倒是感覺有點同情。因為賴歇瑙自己也經曆過這樣的心路曆程。在南部4國“訪問”的時候,賴歇瑙看到南部4國在中國的推動下,兩年就擁有了大量現代化的基礎建設。中國通過與南部4國的貿易,輕鬆的將南部4國納入中國的經濟圈內。
南部4國的工業雖然遠不如西班牙,但是地處亞熱帶地區,物產豐富,人口眾多。4國建立起適應其本國條件的經濟製度後,發展的非常快。以歐洲作比較的話,大概是西班牙在兩年內居然就接近了意大利的感覺。
這種變化意味著中國恢複了世界軸心的能力,中國不需要歐洲的支持,隻要按照自己的步驟行事就可以實現中國的目標。
身為歐洲人,放棄歐洲中心論無疑是痛苦的。但是賴歇瑙覺得比這種痛苦更不能忍受的是,因為自己的愚蠢而導致自己的毀滅。
看著曼施坦因發白的臉色,賴歇瑙說道:“當下德國要最優先考慮的不是歐洲霸權,在歐洲不再是世界中心的當下,即便獲得了歐洲霸權,也會很快失去。
當下德國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新的全球格局中爭取到德國的位置。切斷中蘇之間的交通線,不是為了擊敗蘇聯,而是為德國爭取到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如何有效的逼迫蘇聯放棄與中國的合作,進而構建出1個有利於德國領導歐洲對抗外部影響的體係。
.
中國不會使用歐洲的殖民模式,畢竟連歐洲自己都不願意這麽做。在中國離開歐洲之後,1定會選擇合作對象。參謀長,現階段法國無疑是中國最好的合作對象。但是整個歐洲,難道隻有法國才能與中國合作麽?這個合作對象為什麽不能是德國?”
曼施坦因也是有戰略眼光的人,此時雖然內心很亂,卻也直覺的認為賴歇瑙是站在很高的戰略層次上發表看法。所有曼施坦因有些艱難的開口說道:“司令官,請容許與暫時告退。”
賴歇瑙不認為曼施坦因能夠立刻全麵吸收這些知識與觀點,便同意了曼施坦因的請求。等曼施坦因離開後,賴歇瑙又獨自坐了片刻。因為他回想起自己與希特勒進行相當緊張討論的時候,希特勒那種仿佛受到傷害1樣的神色。
但希特勒畢竟是希特勒,最終希特勒還是接受了賴歇瑙的1部分看法。雖然理論上的確存在中國在蘇聯的亞洲部分武裝500萬蘇聯軍隊的可能性,但是這種事情做起來可不是那麽容易。
而且希特勒在戰略上的1些反應,也讓賴歇瑙對希特勒有了1些期待。雖然希特勒自己也是個歐洲中心論者,但是希特勒的確有能力在極其不情願的情緒下維持對非歐洲中心論的思考。
在這樣的思考下,希特勒認為,蘇聯作為大國,絕不肯屈居於其他大國之下。所以德國如果放棄了吞並蘇聯領土的打算,而是逼迫蘇聯承認無法戰勝德國,就有可能通過重創蘇聯,從而逼迫蘇聯保持中立的可能。
如果能完成這樣的戰略局麵,同盟國就可以形成德國與美國兩個戰略軸心,構成北大西洋的堡壘,與中國對抗。
德國的目的可不是與中國遠征軍拚個兩敗俱傷,而是以歐洲軸心的身份與中國締結有利的停戰協定。自此之後,通過與中國的合作成為歐洲的未來核心。如果這個戰略可以達成,第3帝國千年帝國的夢想就真的有可能實現。
所以,賴歇瑙與希特勒之間達成了短暫的共識。那就是必須摧毀西伯利亞大鐵路,為德國後續贏得充分的時間。希特勒這才同意將噴氣式戰鬥機調撥給德軍南方集團軍群。
很快,隨著噴氣式戰鬥機的投入,沒有得到新式戰鬥機補充的蘇聯南部方麵軍就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本就岌岌可危的製空權徹底喪失,雖然上百萬的蘇聯軍隊完全能夠頂著轟炸繼續作戰,但是損失開始明顯增加。
這樣的變化雖然沒有讓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感到意外,但是南部方麵軍的電報雪片般飛來,不少電報的措辭極為不客氣。而且還有不少電報直接打給了克裏姆林宮,南部方麵軍直接向斯大林投訴空軍厚此薄彼造成的危害。
蘇聯紅軍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大將倒是能忍得住,因為忍不住也不行。蘇聯方麵已經緊急向中國空軍提出了願意接收中國現役裝備的請求,中國方麵也答應下來。
但是中國西部距離太平洋戰區最遠的地區有兩萬公裏,而且那邊的戰鬥機經過針對太平洋地區作戰的改裝,必須重新改裝回適應蘇聯地區作戰的設計。這就需要時間。
另外,蘇聯空軍也沒有完全適應中國戰鬥機,即便大量的戰鬥機運回到蘇聯,也得蘇聯空軍方麵進行1定時間的適應飛行。
所以諾維科夫大將隻能暫時將注意力放到對現有戰鬥機的使用之上。在會議上,諾維科夫大將詢問起中蘇共同對蘇聯現有戰鬥機的升級情況。
從軍工部門來的同誌遺憾的講述了當下的情況,“中國的發動機與我們現在的發動機完全不是同1種模式,中國的風洞試驗積累的全部數據,對改造我們的戰鬥機毫無用處。我們現階段是否同意蘇聯戰鬥機的改良,完全在中國的風洞群中完成?”
參加會議的人員都是業內專家,完全能聽懂這些講述。這個技術互通上的大麻煩,也不是沒有討論過。在蘇德戰爭爆發前,中國已經開戰了,大量新式飛機在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戰場上大大的展現出了實力。蘇聯方麵考察過中國空軍後,的確考慮引進中國戰鬥機技術。
在那個時候,蘇聯就發現了這個問題,蘇聯的空軍沒辦法簡單的借鑒中國技術。而蘇聯的國家定位與政治理念沒辦法讓蘇聯采用中國的技術體係,雙方的空軍技術差距極大,如果不讓蘇聯空軍完全采用中國的技術體係,蘇聯就沒辦法真正借鑒中國技術。
軍工部門的同誌說的更直白,“如果我們繼續采用升級的模式,短期內隻能依靠中國的風洞群以及設計體係,我們戰鬥機的所有數據都將被中國了解。這件事,請求上級部門做出決定。”
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大將倒是沒有覺得棘手,這件事他也做不了主,必須由克裏姆林宮決定。而且諾維科夫大將覺得這件事隻怕要在蘇聯政治局裏麵爭論好1陣,所以短期內蘇聯空軍倒是不用為這些事情分神。
會議立刻進入了下1個議題,諾維科夫大將問道:“對於中國空軍作戰係統的學習,進展如何?”
看得出,這個問題的確點到了當下空軍高層的興奮點上,他們的神色激動又遲疑。諾維科夫大將努力打消同誌們的顧慮,“說出來問題,我們才能解決問題。”
負責此事的中將立刻請已經被暫時任命為小組組長的列別捷夫院士前來匯報。此時的列別捷夫院士與小組內的其他科學家1樣,都穿上了蘇聯紅軍的軍服。當這些科學家被克格勃帶走的時候,是被告知他們被征召入5了。克格勃沒有騙人,這些科學家們根據身份與專業性,分別被授予了中校或者上校的軍階。
列別捷夫上校麵對1眾空軍將官,難免的激動起來。但是列別捷夫上校畢竟當過大學講師,當他將這些將官們代入學生的角色後,心情立刻就輕鬆起來,講述也變得順暢許多,“經過幾天的學習,我們已經能夠操作電子計算機。而且我們也根據電子計算機的原理,對我們已經完成的數據操作得出的結果,發動計算中心進行了重新運算。到現在為止,計算結果相符合。”
蘇聯空軍將官們聽得很認真,而且大家都因為列別捷夫沒有對專業內容進行1番講述而感到鬆了口氣。現在是戰爭期間,除了派去學習的那些軍官之外,蘇聯空軍乃至於蘇聯紅軍上層,沒人想去浪費時間學習突然出現的新技術。
在前來做報告之前,列別捷夫也接受了軍隊政委的指點,明白了現在軍隊需要什麽。他繼續講述起如何更有效運用電子計算機的需求,“工作組經過詳細討論後認為,我們必須向中國購買計算機所需要的外設。就是存儲器,顯示器,甚至是鍵盤。”
聽到這些要求,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倒是不怎麽擔心。現階段中國允許蘇聯掛賬3年,多購這麽1點東西根本不是問題。他在意的是這位科學家會不會認為必須大量購買中國電子管計算機。
就在諾維科夫大將差點想提問的時候,就聽列別捷夫說道:“現階段,我們的電子管生產能力,完全可以用國產的電子管滿足需求。現階段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從中國買到什麽樣規模的電子管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規模越大,計算能力越強。同樣也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在這方麵,我們還是新手。我們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小型電子計算機的設計與生產……”
“多長時間!”空軍司令諾維科夫大將打斷了列別捷夫的講述。
“1周內可以拿出每秒運算500次以上的電子計算機。”列別捷夫有自信的答道。說到這裏,列別捷夫忍不住解釋道:“中國電子管計算機的設計思路,我們已經學會了。如果不考慮時間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試驗,發展起蘇聯的計算機。”
聽到這話,1眾空軍將官們都鬆了口氣。他們擔心的是中國藏私,不告訴蘇聯電子管計算機的基本原理。現在列別捷夫上校的報告與其他參加學習的軍官的報告1樣,想來蘇聯的確掌握了生產計算機的基本原理。而且科學家與軍官的報告內容在蘇聯電子管完全能夠替代中國產電子管的結論也1樣,蘇聯電子管完全可以替代中國電子管。空軍將官們覺得不用擔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