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英國崩潰(五)
字數:7101 加入書籤
1944年3月24日,經過1天多的思想鬥爭,羅斯福夫人終於克服了遲疑,給華萊士總統打了電話,“請來鄙宅1敘。”
華萊士總統立刻放下手頭的會議,乘車趕往羅斯福夫人的宅邸。沿途街道上的冷清令華萊士總統感到強烈的不安。
美國本就地廣人稀,街道上大多時候並沒有太多人。現在街道上的冷清卻是另外1種感覺,大量的房屋仿佛都是空的。城市的工業區還在生產,但是煙囪裏麵噴吐著煙霧都仿佛淡了不少。
這並非錯覺,羅斯福政府在戰前是真的通過社會調查等手段準備了2200萬兵源。戰爭進行到當下,美國已經損失了900萬以上的部隊。
由於傷亡數量太大,統計已經沒辦法精確到“萬”這個單位,隻能大概評估戰死了300萬左右的官兵。更多官兵是受傷或者被俘。不過2200萬的兵源都已經被征召。支撐美國民用勞動力已經超過1半是女性勞動力。
男人們上來前線,女性們要麽在工廠要麽在農場。老人帶著孩子,自然會留在家裏不出門。哪怕美國有超過1.1億的人口,勞動力依舊不可避免進入了枯竭狀態。
華萊士此時已經不在意所謂的聲望。他當上了美國總統隻是因為他當了羅斯福的副總統,而羅斯福在任內去世而已。所以華萊士不介意他成為那個與中國和談的美國總統,哪怕是死都無所謂。
這1路上看到的冷清景象都讓華萊士更堅定了自己的決心。到了羅斯福家族在紐約州的官邸,就見羅斯福的幾個兒子們已經等在門口。等華萊士總統下了車,羅斯福的長子立刻迎上來,羅斯福最小的兒子則趕緊回到宅子裏稟報羅斯福夫人。
很快,羅斯福夫人親自出來將華萊士請進了宅子裏。羅斯福家族本就是美國根正苗藍的正藍旗旗主,隻怕藍色血管裏的血液都是純正的藍色。雖然羅斯福隻繼承了1910年的百萬美元資產,前後兩代羅斯福總統,羅斯福家族的宅邸樸素中透著貴氣。而且沒人敢去統計羅斯福家族的財富。
華萊士並非是來討論這些小事,落座後,他先問道:“不知羅斯福夫人到底做了什麽決定?”
“我願意出任您的副總統,和您1起參選。”羅斯福夫人爽快的答道。
華萊士大概猜到了羅斯福夫人的決定,卻還是繼續勸道:“您要再考慮1下麽?”
羅斯福夫人堅定的搖搖頭。在之前考慮的過程中,他也有過好幾次因為想到了美國政治的恐怖而想拒絕。但是1想到丈夫羅斯福竟然是死在了情人的懷裏,羅斯福夫人就覺得美國女性們的地位太低了,低到連情婦都不如的程度。如果身為女性的自己能夠成為美國副總統,對於美國婦女的鼓舞將是空前的。
華萊士總統卻不願意讓羅斯福夫人因為衝動而做出決定,他說道:“羅斯福夫人,我已經決定,1旦我當選,我將尋求與中國的和平談判。中美至少要停戰。我想您能夠理解,這將帶來何種惡評。我本人已經準備好了接受這樣的命運,因為每1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美國軍人在前線戰死。我不能接受這樣的事情繼續下去。所以我期待羅斯福夫人您能夠再認真想想。”
羅斯福夫人聽到這話,不僅沒有遲疑,反倒有些感動。從軍美國上層子弟們加入政壇的渠道之1,這些上層子弟們接受了戰爭的錘煉,在戰場上結成了深厚的友誼,對於他們的未來將非常有利。
不過錘煉不等於錘碎。現在的美軍傷亡之大前所未見。每1天,都有美國上層的子弟在前線戰死。肯尼迪家族的直係子弟已經在戰場上戰死了3個,以至於肯尼迪家族竟然符合了美國軍方的規定,不允許家庭所有男性兄弟都上前線。
中美戰爭就是1座血肉磨盤,中國不肯停下,美國的傳統也讓美國不肯停下。而前線的指揮官們則忠實的執行了中美兩國的意誌,每1分鍾都讓無數如豆子般投入磨盤的生命被碾碎,變成碎屑流出。
美國很多人家吃的就是軍隊這碗飯,家族世代從軍。在中國,這種家族叫做“軍戶”。肯尼迪夫人知道幾個極端案例。有些南方軍戶家庭,因為結婚早,男丁20歲前就當了爸爸,40歲前當了爺爺,60歲前就當了太爺爺。
混到了上校的太爺爺,當了少校的爺爺,以及當了尉官的父親。這3代男丁十餘人在戰場上作戰。先後戰死。最後剩下1個剛入5的16歲的叔叔,以及家裏4個剛出生不久或者蹣跚學步的小娃娃。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甚至為此開會,讓這唯1的16歲孩子退役回家。這就是戰爭的現狀,如果再打下去,美國將流幹最後的血。
看著華萊士總統那殉道者般的神色,羅斯福夫人堅定的答道:“請您放心,我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聽羅斯福夫人這麽講,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們都變了臉色。但是羅斯福夫人1個眼神過去,幾個年輕的孩子們都不敢吭聲了。
華萊士總統忍不住說道:“感謝您,羅斯福夫人。以後美國曆史上肯定會留下您的名字!不僅僅是羅斯福夫人,更是您的名字。”
羅斯福夫人苦笑了1下,片刻後卻點點頭,“那就請您盡快宣布此事。”
1944年3月25日,華萊士宣布了自己此次競選總統的消息,並且公布了副總統人選是羅斯福夫人。這消息立刻震動了整個美國,美國婦女們在1920年獲得了選舉權。在獲得法律規定的選舉權之前,美國在1917年出現了第1位女性議員,珍妮絲·蘭金。不過女性成為副總統提名卻是第1回,這讓非常多的保守主義者們感覺1種仿佛被冒犯的感覺。
整個美國都被震動後,到了4月4日,美國各大報紙都做了民調。大部分報紙得出的華萊士總統民調數據都很低,不足45。隻有紐約時報做出的民調與眾不同,其支持率竟然高達71。
這麽1個誇張的數據當然被同行們所質疑,4月6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他們的民調方式。其他報紙都習慣性的采訪男性,而紐約時的民調中,有40是女性。
“現在的美國社會中,女性們已經擁有了投票權。而且在當下的美國,女性們已經是社會勞動的中堅力量。如果無視了這些女性的態度,就是在無視美國的現實。”紐約時報的編輯在文章最後寫道。
其他報紙看了紐約時報的文章後,立刻進行了新的民調。這次的民調相當1致,華萊士與羅斯福夫人的民調普遍在6070之間。南方州本就是民主黨的大本營,而民調卻顯示,越是靠北方的州,也就是共和黨的傳統勢力範圍的州,支持華萊士總統競選組合的人就越多。因為北方州裏麵的婦女進入工廠的比例更高,羅斯福夫人這些年1直在做社會活動,在北方女性中有相當的影響力。
中國方麵自然得到了這些消息,李潤石雖然很想看看美國會不會出現1位女性副總統,卻覺得美國大概是沒機會了。因為中國在南半球的糧食與物流已經真正完成,現階段北美戰區已經具備了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條件。
.
而且何銳的身體雖然沒有恢複,卻也沒有惡化。隻要何銳還在,中國的民心與中國國防軍的軍心就依舊堅若磐石。
雖然中國也戰死了近百萬官兵,300多萬受傷。而且中國在戰前準備的1800萬至少初中畢業的兵源也已經全部被征集。但中國的優勢已經確立,中國之外的其他被壓迫國家與民族的人民中,有2000萬加入了解放世界的軍隊。
從理論數據上看,即便歐美國家決定全國人口死絕,也要戰鬥下去。中國與全世界被解放人民還能再征集1800萬中國軍人,以及2000萬外國軍人。以超過7600萬的軍隊將歐美國家徹底粉碎!
所謂多財善賈,長袖善舞。有了這樣的現實基礎,李潤石隻覺得做任何事情都變得輕鬆。而且從現階段看,3800萬已經征集的部隊就足以解決歐美國家。
李潤石向北美戰區發去了命令,“當下最優先打擊的對象是英國這個殖民主義核心國家。英國已經是持續與中國作戰的歐洲國家中最弱的1個,打垮了英國,就會使得同盟國失去1個重要連接中心。將有利於讓歐美國家看清形勢,改變立場,讓戰爭的損失更小1些。”
胡秀山看完了軍委命令,當即就完全理解了軍委的看法。原本在僵持期,胡秀山對於不打進美國境內作戰頗有看法,當戰況終於變得對中國有利的現在,這種給美國保留底線的做法無疑給了美國退出戰爭的理由。
不過想讓美國退出戰爭,就必須在加拿大繼續狠狠的殲滅美軍。隻要全殲了在加拿大的美軍,並且對美國5大湖工業區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美國很可能會退出加拿大。那時候,單獨麵對中國軍隊的英國注定會徹底崩潰。
胡秀山之前製定的計劃就是用了這樣的思路,此時胡秀山反倒沒有著急,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具體戰役之上。
此時的北非,隆美爾大將感受到了麵對滔天巨浪般的壓力。3月份的時候11、12、13,3個敵人的集團軍後撤,敵人換上了27、28、293個新的集團軍維持攻勢。4月初,世界人民解放軍又投入了34、35、363個新的集團軍。即便英國加強了英國非洲軍的規模,使其兵力恢複到了28萬,德軍也讓部隊進行了輪換休整,原本損失極大的11個裝甲師全都撤到了意大利修整,隆美爾手擁有了新派來的5個裝甲軍,共15個師。但總數高達80萬的英德聯軍依舊隻能苦苦支撐。
黑人軍隊的攻勢仿佛無窮無盡,讓隆美爾回想起蘇德戰爭的場麵,那時候的戰鬥從未停歇過哪怕1天。而且黑人軍隊訓練很好,裝備遠勝蘇聯紅軍,戰鬥意誌更是不輸給蘇聯紅軍。為了不被從北非趕走,英德聯軍不得不持續戰鬥下去。
在戰場上,每死1個黑人,就得搭上1個白人。這讓隆美爾越來越絕望,黑人的人口也有數億之多,如果這麽打下去,德國人口遲早要被耗光。歐洲男人們在戰場上死光之後,難道要靠女人來保護國家麽?
就在這樣的煎熬中,時間到了6月。隆美爾對麵的黑人軍隊已經因為激烈戰爭的消耗,換了兩輪。現在維持攻勢的是世界人民解放第5160集團軍。這是整整10個集團軍。
英德聯軍的部隊也換了兩輪,從4月到6月,英德聯軍傷亡了70萬部隊,更換了160萬部隊。隆美爾作為非總參謀部出身的高級將領,與總參謀部的整體關係很1般。與他關係不錯的隻有空軍。根據空軍元帥凱塞林以及空軍不少將校與隆美爾的交談內容來看,代理總參謀長曼施坦因死死按住了1群依舊嘴上看不起黑人軍隊的sb將官,不讓他們發動解除隆美爾指揮權的行動。
而德國總參謀部中比較老成持重的將帥,譬如龍德施泰特元帥,則認為當下沒有必要繼續維持北非戰線。因為德國打不起消耗戰。1旦繼續消耗下去,讓德軍有經驗的精銳數量降低到200萬以下,德國自己的安全都無法維持。
作為非洲軍司令,隆美爾很認同龍德施泰特元帥的看法。以當下的消耗速度來看,頂多到今年10月份,德國在北非的傷亡就將超過300萬人。這還是在德國非洲軍已經非常熟悉對麵黑人軍隊戰術手段的情況下。
如果總參謀部真的派來1個認為發動決定性進攻戰役就可以殲滅黑人軍隊的新司令官,指揮60萬德國非洲軍對100多萬黑人軍隊發動突襲,隆美爾認為北非戰局大概會立刻崩潰。非洲軍大概連個渣都剩不下來。
凱塞林元帥還轉述了帝國元帥戈林的看法。戈林已經不認為德國可以贏得北非戰役,已經考慮是否撤離北非,建立歐洲防線。戈林甚至連防線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做“歐洲壁壘”。
鑒於戈林是希特勒的親密戰友,所以戈林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希特勒的1些想法。
隆美爾倒是不太想退出北非。因為退出北非就意味著歐洲失去了最後的屏障,歐洲本土將完全暴漏在敵人麵前。
在北非大沙漠上作戰,雙方還是軍隊與軍隊的廝殺。1旦黑人軍隊進入歐洲,就沒有這麽明顯的分界線,到時候歐洲肯定會玉石俱焚。
就在隆美爾為戰爭而焦心的時候,卻意外接到了總參謀部轉來的關於美國的請求。美國方麵希望得到非洲軍手中關於世界人民解放軍第11、12、133個集團軍的所有資料。
隆美爾大惑不解,便詢問前來傳達總參謀部命令的赫萊恩少將,赫萊恩少將無奈的說道:“中國好像將這3個集團軍調到了北美作戰,這些黑人出現在戰場上,使得美軍中的黑人出現了大量投降。而美國方麵也開始在軍中開始進行針對黑人的手段。”
說到這裏,赫萊恩少將壓低了1些聲音說道:“我聽說美國國內已經有了1種看法,認為白人傷亡這麽大,黑人人口比例將在美國大大提升。這對於美國非常不利。”
隆美爾聽到這裏,心中1陣的厭惡。但是隆美爾卻也知道,這是必然的事情。就如他現在與黑人軍隊奮勇作戰,其目的到底有多少是出於戰勝對手的期待,或者有多少是對於黑人統治歐洲的恐懼。這種比例是很難說的。
最終,隆美爾讓人給赫萊恩少將準備資料。這些資料數量可不少,簡單的軍用運輸機隻怕都運不完,而且這還牽扯到很多需要複製資料的工作,這可是相當麻煩。
那邊的美國國內的確已經將如何對付黑人作為了國內1個重要的議題。美國對黑人的歧視與壓迫是係統的,係統性種族主義根植於美國種族主義社會的曆史與現實,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證基礎,涉及種族壓迫的表層和深層結構,包括1係列複雜的反黑人(antiback)行為、白人獲得的政治經濟特權、種族間持續的不平等,以及白人創造的旨在維護與合理化其特權的種族主義框架(racist fraing)等。
它包含了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態度、意識形態、情感、形象和行為,體現在美國的所有製度中。係統性種族主義理論指出,美國社會是1個種族主義有機體,在其複雜、相互聯係和相互依賴的社會網絡、組織和製度中都充斥著種族主義壓迫。白人的經濟支配、種族等級製度、白人種族框架、有色人種的鬥爭與反抗共同構成了壓迫體係,各個要素相互聯係、相互依存、共同發生作用。
既然是係統性的,就涵蓋方方麵麵。不過最核心的是,白人的支配權。美國人口比例中,現在黑人隻有10左右,對於90的白人無法造成影響。但是戰爭已經改變了美國人口比例,如何繼續維持白人的支配權,是現在很多白人最焦慮的事情。
此時,美國國內有了1個想法,那就是讓黑人男性在戰場上死光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