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英國崩潰(四)

字數:9539   加入書籤

A+A-




    保盧斯大將看希特勒的神色非常不快,也知道自己對於黑人軍隊戰鬥力的評價的確觸及了希特勒的種族主義情緒。於是轉頭看了看旁邊的莫德爾,準備讓莫德爾接過話頭。
    希特勒倒是不想因為保盧斯說了大實話而嗬斥他,也趁勢轉向莫德爾,“莫德爾,6軍對於戰役的設想是怎麽樣的?”
    作為防禦專家,莫德爾早就進行了大量推演。希特勒這麽1問,莫德爾當即答道:“現階段我軍不具備穿越撒拉哈地區發動攻勢的能力。”
    聽到這話,希特勒隻覺得自己的麵部肌肉有種要抽搐的衝動。保盧斯這家夥敢說實話,已經很令人討厭。莫德爾不僅敢說實話,還是飛揚跋扈的性格。所以莫德爾的實話聽起來就有種被冒犯的感覺。
    但莫德爾說的是真正的大實話,德軍真不具備穿越撒哈拉發動進攻的能力。可這也仿佛在暗示,中國就擁有穿越撒哈拉發動進攻的能力。
    莫德爾倒是無所謂,在1943年的防禦戰中,麵對希特勒的質疑,莫德爾就敢當麵質問希特勒,“元首,前線指揮官是你還是我?”
    現在的情況下,莫德爾還覺得自己非常收斂了。莫德爾繼續說道:“既然我軍並不具備穿越撒哈拉發動進攻的能力,不管是在北非或者是歐洲的作戰,都將是防禦戰。
    在北非實施防禦戰,對我軍的後勤壓力非常大,而且運動戰的消耗也遠超依托堅固防線進行防禦。
    但是,如果我們讓出北非,同盟國的盟友們是否可靠,就是必須考慮的內容。所以,我的看法是,暫時不要放棄北非,在非洲軍牽製中國的同時,在歐洲建設德國為核心的防禦圈。在此防禦圈外,再建設利用地形的防禦圈,並且要盟國加入其中。”
    希特勒聽了這麽細致的分析後,1時跟不上莫德爾的思路。但是希特勒也不想跟上這個思路了,他語氣嚴厲的問道:“莫德爾,你認為我軍沒有辦法在北非獲勝麽?”
    莫德爾當即點頭,“是的,元首。我軍可以在北非打很多勝仗,但是北非的地形與環境無法支持連綿的防線。不管我們打多少勝仗,都隻會麵對繼續蜂擁而來的敵人,並且與敵人進行激烈的消耗戰。
    元首,隻要敵人願意打下去,而且還能不斷征召人力,並且用最精良的裝備將他們的軍隊武裝起來,並且進行足夠的訓練。我們就不可能在北非獲勝。”
    希特勒的臉色幾乎要發黑了,那是氣的。在旁邊聽著思維將帥講述戰爭預判的帝國元帥戈林與宣傳部長戈培爾的神色更是難看。尤其是宣傳部長戈培爾,他是完全沒想到在蘇聯冬季作戰中1步不退的莫德爾竟然說出這樣的話。
    就在戈培爾準備嗬斥莫德爾之時,希特勒突然起抬起手臂阻止了戈培爾。不過希特勒的確氣的夠嗆,他轉向了到現在都沒輪到發言的古德裏安,“古德裏安,我軍現階段的裝備情況如何?”
    古德裏安不用負責戰場指揮,倒是沒那麽大壓力。他當即答道:“元首,在14個月內,我們可以完成部隊裝備計劃,500萬德國現役部隊將完全齊裝。”
    “14個月?”希特勒抓住了要點,他追問道:“那麽現在呢?”
    “現在我們隻能給260萬部隊實現齊裝。”古德裏安並沒有絲毫躲避。雖然知道希特勒不會因此而高興,但是古德裏安依舊覺得問心無愧。因為德軍現階段終於敲定了主戰裝備,空軍的噴氣式戰鬥機,6軍的30噸虎式坦克與42噸豹式坦克。自此,德軍種類如同萬花筒般的半成品裝備終於進入曆史,專心生產主戰裝備可是節省了大量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率。
    希特勒盯著古德裏安看了幾秒鍾,便對曼施坦因說道:“你們下去吧!”
    曼施坦因沒想到希特勒竟然沒有發火,而是在該結束的時候結束了會麵。他當即舉手敬禮,等其他3人也敬禮完畢,曼施坦因放下手臂,轉身而去。
    到了總理府外,曼施坦因輕輕的籲了口氣,其他3人的回答讓曼施坦因感覺非常欣慰,至少3人都是說了大實話,並沒有因為任何原因說出不符合現狀的話。
    至於戰爭會打成什麽樣,曼施坦因現在也搞不明白了。他曾經設想過各種情況,甚至包括何銳這位大軍事家親自坐鎮埃及,指揮中國軍隊攻打歐洲。但曼施坦因是真的沒想到,德國要麵對的敵人居然是數百萬黑人。
    就在此時,保盧斯開口說道:“諸位,賴歇瑙元帥生前曾經與中國的李潤石進行戰略分析的時候,李潤石向賴歇瑙元帥保證,中國可以組建1支規模達到1200萬的非中日軍隊。如果有必要的話,這支軍隊的規模可以達到2400萬。
    賴歇瑙元帥認為這發展方向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他也認為中國是真的想執行這樣的計劃。我想聽聽諸位的看法,在歐洲流光最後1滴血前,可以擊敗2400這種軍隊麽?”
    曼施坦因沉默不語,古德裏安同樣沉默著,但是神色中有著極大的不安。莫德爾則用1種陰陽怪氣的語調說道:“你所說的可能性,是否包括抱著複仇衝動的黑人登6歐洲之後就開始對所有見到的歐洲人進行滅絕性的屠殺?”
    “哼!”曼施坦因哼了1聲,邁步就走。
    古德裏安則是被莫德爾說出的話給嚇了1大跳,但古德裏安突然發現這種假設並非沒有可能性。歐洲在世界各地造下了無數罪孽,。非洲尤其如此,死在歐洲人手裏的非洲黑人得有上億之多。當黑人以軍隊的方式踏上歐洲,他們完全有理由進行複仇。
    保盧斯此時的臉色已經有些發白,但是保盧斯卻硬是點點頭,“這也可以考慮在內。”
    莫德爾在蘇聯搞了多次屠殺,他很清楚屠殺到底是怎麽1回事。見保盧斯竟然敢麵對這麽慘淡的局麵,莫德爾終於憤怒了,他上前1把抓住了保盧斯的衣領,喝道:“保盧斯,你真的認為……”
    然而莫德爾說到這裏卻說不下去了,他1把推在保盧斯胸前,把保盧斯推得往後1個趔趄。莫德爾隨即轉過頭快步離開。
    數百年來,白人在世界上1直沒有敵手。但莫德爾卻不得不麵對要與黑人軍隊在戰場上進行未必能贏的戰爭。而且戰爭1旦失敗,德國人的命運就要交到作為勝利者的黑人軍隊手中,莫德爾覺得喘不上氣來。
    古德裏安也覺得渾身的力氣仿佛被抽幹了,為了不在被困在這樣的情緒中,他轉身就走。
    此時,曼施坦因已經坐進了汽車。他的司機說了句什麽,曼施坦因完全沒聽清楚。他隻是揮揮手,讓司機自行開車,其思路已經完全回到在賴歇瑙元帥在世時候的談話回憶中。
    “曼施坦因,如果德國麵對突入境內的1000萬敵軍,德軍已經消耗殆盡,你會怎麽選擇?”賴歇瑙說完,喝了口濃咖啡。
    曼施坦因心中雖然驚訝,卻還是淡定的答道:“我會繼續戰鬥到最後。”
    “你為什麽不選擇停止戰爭?”賴歇瑙追問道。
    曼施坦因答道:“如果政府選擇尋求和平的話,我也會服從命令。”
    賴歇瑙聽著這很謹慎的回答,忍不住苦笑起來,“嗬嗬,曼施坦因,你能夠接受自己活在1個白人再沒有任何榮耀的時代麽?”
    曼施坦因沒有回答,因為曼施坦因並不認為中國能夠徹底擊敗歐洲。
    現在回想起來,曼施坦因不得不承認賴歇瑙的戰略判斷的確更有深度。中國不僅有能力擊敗歐洲,甚至做的更徹底。中國有能力武裝訓練出1支黑人軍隊,讓黑人軍隊擊敗歐洲,政府歐洲。
    隻要想到德國的街頭上,1隊隊黑人軍隊唱著勝利的歌聲,以勝利者的身份從街道上經過的場麵。曼施坦因就想死。
    但莫德爾對於戰爭的判斷是正確的,意大利根本不堪重用,德國如果在非洲不斷投入部隊,就會不斷被消耗,直到被徹底耗幹為止。而德國甚至連流幹最後1滴血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德國必須防備蘇聯的突襲。1旦德國國內兵力少於200萬,600萬蘇聯紅軍就會向德國發動進攻!
    也就是說,不管前線的德軍多麽拚命都沒用。黑人軍隊登6歐洲,展開1場征服戰爭都不可避免!
    除非,現在同盟國能夠與中國達成停戰。
    曼施坦因考慮了1下停戰的可能性,隻覺得可能性微乎其微。本就沒有什麽殖民地的德國或許還能接受停戰,哪怕中國按照歐洲的標準,戰線就是停戰線,德國也能接受。
    然而英國絕不可能接受,如果接受了這樣的停戰要求,英國就隻剩下加拿大西部,甚至連加拿大都保不住。如果和平隻給英國剩下1個英倫3島,那麽英國完全沒有理由停戰,反倒有充分的理由將同盟國1起拖下水。要死大家1起死!
    曼施坦因對英國的判斷非常正確,丘吉爾內閣的確就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判斷,“英國絕不投降,也絕不接受同盟國與中國媾和。”
    .
    不過丘吉爾內閣成員們並不認為自己是在把同盟國1起拉下水,而是真的出於防禦型思路做出的判斷。
    中國軍隊在北美打的很苦,卻始終沒有突破美加邊境。這種做法無疑在給美國1個台階,讓美國有退出戰爭的空間。
    1旦美國退出戰爭,英國肯定守不住加拿大。英國已經失去了太多,1旦失去加拿大,剩下的隻有英倫3島。所以英國必須確保德國與美國繼續戰爭,才能維持住加拿大。
    基於這樣的態度,丘吉爾內閣決定,立刻派遣20萬部隊到北非,維持住英國的非洲軍持續作戰。並且請求德國非洲軍1定要幫助英國非洲軍。
    作為1根幾百年的攪屎棍,英國很清楚自己此時決不能從非洲撤軍。1旦英國非洲軍撤走,德國肯定不會堅持在北非作戰。德軍決不能離開北非,因為德軍離開北非後,法國肯定就要投降了。
    根據英國得到的情報,法國高層現在正在激烈討論,卻實際上達成了1個傾向,那就是中國1旦占領了整個非洲,法國絕不會拒絕與中國進行談判。
    法國國內的親華派甚至連談判內容都準備好了,其內容包括,如果法國退出戰爭,阿爾及利亞的歸屬問題,以及法國1旦遭到英國與德國的進攻,中國要如何幫助法國保證國土的安全。
    所以丘吉爾內閣調用了所有的能力,將部隊往北非運。同時,英國丘吉爾內閣保持著看似鎮定的態度,再次發表了“白人世界要團結起來”的宣言,並且呼籲蘇聯加入同盟國。
    接到了英國丘吉爾內閣的公開呼籲後,斯大林根本沒有回應。因為蘇聯此時國內的動蕩比想象的更大。在斯大林的設想中,1旦拿回了西部地區,蘇聯就要快速重新利用起西部的人力和資源。然而西部的重建工作所需要的資源比想象中大,需要從中國進口更多的工業品。
    中國與之前1樣,並沒有為中蘇貿易設置障礙。但是中國雖然沒有追討戰爭期間蘇聯從中國免費拿走的300多億中國元此時美元匯率與中國元匯率大概是1:4),卻要求接下來的貿易恢複到戰前的模式。
    這要求並不過分,可這要求是當下蘇聯做不到的。戰前的時候,蘇聯工業高速發展,很大1部分是為了中蘇貿易而提升的產能。現階段的蘇聯損失慘重,大量工業產能轉為軍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恢複到民用軌道。這就導致了蘇聯國內拿不出物資產品與中國貿易。
    而且斯大林很清楚,他在事前沒有通知中國,沒有與中國進行協商的情況下就簽署了蘇德停戰協議,這導致了中國的極大不滿與不信任。
    中國當然知道蘇聯的現狀很簡單,不過中國在蘇聯沒有進行進1步做出承諾與保證前,並沒有對蘇聯給與幫助,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態度。
    可蘇聯國內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1部分人認為斯大林的領導有問題,導致了德國入侵。另1部分人認為斯大林的領導有重大問題,被中國的援助給綁的太死。除了這些之外,更不用說認為斯大林沒能維持好中蘇關係,這是戰略上的重大錯誤。
    總之,德國退出蘇聯國土不僅沒有讓斯大林聲望大漲,反倒還損害了斯大林的聲望。
    至於西部建設遇到的各種困難,更是激化了黨內地域派係間的鬥爭。所以斯大林根本不可能接受英國丘吉爾內閣的呼籲,甚至也不能反駁。
    斯大林此時隻是期待英國趕緊完蛋,這樣才能讓斯大林出1口胸中的惡氣。
    此時的加拿大,中國軍隊的攻勢極為淩厲。這1冬天,中國與英美聯軍的空軍戰鬥根本就沒停過。雙方每天都要損失少則1百多架飛機,多則4、5百架戰鬥機。還都是噴氣式戰鬥機。
    北美戰區司令胡秀山認為這種消耗代價雖然大,卻非常有效。自從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上使用了大量集成電路後,中國空軍的提升空間變得無比巨大。英美聯軍的技術突破已經到了盡頭,他們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的確竭盡全力,卻隻能對他們的空軍進行小修小補。
    何銳提出了“每1824個月,芯片上的集成電路數量增加1倍,芯片性能提升1倍”。到現在,中國的軍用芯片已經提升了兩次,其運算能力增加到最初的4倍。
    戰爭催生了真正的需求,中美之間的軍事技術比拚,使得中美現階段都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研發方向已經基本確定。在明確的賽道上,中國技術人員們艱難卻卓有成效的推動了技術進步。
    從33年2月開始,中國與英美聯軍之間的空戰戰術應用已經到了極限,雙方的損失已經到了1:2。英美聯軍想擊落1架中國戰鬥機,就得付出兩架戰鬥機的代價。
    這樣的交換比導致中國有經驗飛行員的存活率大大提升,英美有經驗飛行員的數量直線下降。根據情報,美國飛行學校中的教練頂多是擊落了5架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中國飛行學院中的教練們則是最少擁有擊落10架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除了質量之外,中國飛行學院教練們的數量是英美的3倍以上。以這樣的力度調走有經驗飛行員的情況下,中國前線有經驗飛行員的數量依舊大大超過英美聯軍。
    胡秀山發動這場進攻,除了要利用英美的鬆懈情緒之外,還是要將英美聯軍的空軍最後的能力都給逼出來,並且消耗掉。
    戰爭打到現在,地空1體化的理念已經被完全證明。北美的戰爭中的任何1方失去了空中掩護後都會遭到毀滅。
    胡秀山並不知道,英美聯軍承受的壓力甚至比胡秀山想象的更大。因為中國收集情報的時候,很多來自於英美方麵的宣傳。所以不自覺的擴大了英美的實力。
    實際上美國計劃整出來100萬飛行員的計劃,而且還真的竭盡全力實施過了。但是美國國內並沒有這麽多的合格人員可以充當飛行員。
    最早的5萬多名戰鬥機飛行員基本都耗光了,這批飛行員的確很精銳,大多在自家農場就有飛行經驗。而這批飛行員在螺旋槳時代就已經被耗光了。
    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們對身體要求更高,美國政府用盡力量又搜羅出來10萬人。這10萬人已經耗掉了6萬多,剩下了3萬多點。
    剩餘的十幾萬飛行員的確完成了訓練,但是這批人有著各種問題,並沒有達到能夠正麵對抗中國空軍的能力。最近的戰鬥中,這批次等飛行員們作為僚機,成了中國空軍擊墜數量的來源。
    1旦連這十幾萬次等飛行員都耗光,美國能拿出手的就是比次等還差的20萬劣等飛行員。這種劣等飛行員們身體素質還行,但是很多人都有閱讀障礙,身為英語國家的飛行員,卻連英文都沒能弄明白。這種飛行員的戰鬥素質可想而知。
    美國空軍也向國會提交了對劣等飛行員的評價。“……綜上所述,他們可以勝任單打獨鬥的飛行任務,隻要加入協同作戰,其戰鬥力就會銳減……而現在的空戰,協同作戰已經是必備素質……”
    所以自從胡秀山發動了新的攻勢後,美國空軍的損失立刻達到了驚人的每天有600架戰鬥機被擊落的新紀錄。如果戰爭不是在美國旁邊進行,美軍連派遣新的飛機和飛行員補充損失都做不到。
    華萊士總統原本以為自己會遭到各種挑戰,共和黨肯定會努力爭奪總統位置,民主黨內也肯定要把華萊士趕下台。眼看距離大選隻有不到8個月,共和黨雖然1個勁的罵華萊士,卻明顯是亂罵,譬如華萊士帶著慰問品去了前線,共和黨就大罵華萊士帶的慰問品太多,對沒能被慰問到的官兵不公平。
    共和黨看似啥事都要罵,卻偏偏不去罵華萊士政府的戰爭指揮。甚至連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威,也盡量不去提和戰爭有關的內容。仿佛戰爭根本不是美國當下最重要的事情1樣。
    民主黨內的實力強大的老政客們此時也都沒有出來表態參選,隻有幾個普通議員跳出來參選。
    哪怕是華萊士這種根本沒有競選經驗的人都能看出門道來,這些民主黨內的競選者居然沒有得到任何資金支持。沒有錢就沒辦法在全國範圍的報紙上投放廣告,也沒辦法在全國各州以及聯邦廣播公司提出自己的政見。
    那些跳出來的參選者們隻能在與他們有直接關係的地方報紙與地方小廣播公司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全國影響的那些報紙與廣播公司雖然也按照禮貌給與了這些參選者1些報道,卻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明顯沒準備給這些人機會。
    作為羅斯福的副總統,華萊士已經清楚的看到,美國高層已經不準備繼續打下去。或者說,美國高層現在等著美國國內出現強大的反戰聲浪。1旦這種聲浪出來,美國高層就準備迎合這種聲浪,即便沒有結束戰爭,至少也要退出加拿大。此時誰在台上,誰就是替罪羊。等犧牲了在台上的這人,那些美國實力派們就會來收取利益。
    華萊士想來想去,怎麽看都是自己要成為替罪羊。華萊士的也並不是那種任人揉捏的個性。既然這幫政客們要華萊士去死,華萊士也不準備讓這幫政客們好過。
    3月21日,華萊士聽完了美國廣播公司播報了英國非洲軍被擊退的插播新聞後,又繼續聽起來以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的電台直播。聽得出,這位候選人得到這樣的機會,那是相當的興奮。以至於在直播中直接4無忌憚的攻擊華萊士“像是個娘們1樣”。
    遇到了這樣的攻擊,華萊士不僅不以為意,甚至被逗樂了。說出這樣的話,可不會增加這位議員的支持率。
    等這場很無聊的直播結束後,華萊士本想去睡1會兒。看到床,華萊士想到了女人,又想到了羅斯福這花花公子。隨即,1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
    3月22日,華萊士到了羅斯福夫人的門口。此時的羅斯福夫人看上去並沒有被丈夫去世的事情擊垮,也沒有因為丈夫死在情人懷裏而鬱鬱寡歡。仔細看去,羅斯福夫人看上去更有內在的活力了。見到華萊士的時候,羅斯福夫人倒是以禮相待,卻毫不熱情。
    30分鍾後,羅斯福夫人卻親自將華萊士送到門口。她的眼睛有些紅紅的,臨別的時候熱情的握著華萊士的手,羅斯福夫人說道:“我1旦有了決定,就會告訴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