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朝廷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回到乾清宮,崇禎還沒來得及喝口水,首輔溫體仁便已經將擬好的提升陳奇瑜為兵部尚書,總督陝西、山西、河南、湖廣、4川各地軍事的聖旨送了過來。

    崇禎打開1看,1手漂亮的顏體字映入臉簾,不說內容怎麽樣,單就這1份字體便看得人賞心悅目。“溫體仁辦事還算得力。”崇禎對溫體仁還是非常滿意。

    在崇禎看來,溫體仁作為1個‘孤臣’,在朝中不結黨,不營私,兢兢業業的1心撲在公事上,這樣的人則能不讓崇禎放1百個心。

    1旁伴隨在崇禎左右的王承恩順勢道:“還是皇爺慧眼識珠,要不然溫大人這匹千裏馬便要埋沒在芸芸眾生之中了。”

    這話說得中聽,崇禎雖麵色不改,但眉眼之間滿是笑意。將聖旨遞給王承恩,崇禎淡然道:“用印吧。”

    隨即仿若想到了什麽,崇禎黯然道:“悔不該聽盧建鬥的耿直忠言,要不然漢中的裴小2也不會到如今勢大難治的地步。”

    這句話聽得王承恩心中1顫,世上無不是的父母,推而論之,世上無不是的君父。崇禎這番話已經變相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要是放在別人身上,自然聽起來輕飄飄的沒什麽分量,但當放在1個帝王身上,那便好似有千斤重擔轟然落下,往往伴隨著朝廷格局的變化,涉及億萬人的生死變化。

    果然,崇禎感慨過後,問道:“盧建鬥是否還在天牢之中?”

    王承恩知道自己不能不說話了,他先將手中的玉璽收起來,然後轉過身恭敬道:“回皇爺,還在天牢。”

    “你去1趟天牢跑1趟,將盧建鬥放出來,帶他來見我。”

    曆史中,崇禎1朝,盡管流寇蜂起,蔓延數省,並不是因為所有的流寇當不知道占據1塊地盤,緩步發展的好處,實在是他們做不到。

    朝廷也都不是傻子,1夥流寇遊蕩4方,看似危害甚大,實則如無根浮萍,隻需集中兵力,敗上幾次,這路反賊也就差不多沒了,反而如果有賊軍起兵之後,攻城略地,不殺百姓,不掠錢糧,穩紮穩打1步1步發展自身,才是對朝廷最大的威脅。

    當初,太祖皇帝朱元璋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大明的君臣自然了若指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大明的君臣比草根子出身的義軍,更加懂得。

    是以,不管有義軍數量有多少,危害有多大,隻要他又穩定下來的趨勢,那邊是朝廷優先解決的目標。當初,裴家軍在晉南占據州縣,4下進攻,聲勢浩大,故而崇禎便立即調集十餘萬大軍圍剿,就怕時間久了,民心歸附。

    小說,歡迎下載<

    等到裴家軍流浪4方,崇禎便稍稍放下了對裴家軍的圍剿,將其與其他流寇等同看待。沒想到,1不留神,便讓裴家軍在漢中紮下跟腳。

    此時,在崇禎心中,裴小2再次被提到了優先解決的第1人,其地位更是直接超過了流蕩4方的高迎祥、李自成之流,能夠與關外屢次泛邊的滿洲建奴相提並論。

    “遵旨。”王承恩答應1聲,慢慢退了出去。

    光山縣。

    張獻忠的大營,近幾日迎來了1個不速之客,沒想到1向暴躁的張獻忠卻並沒有將其直接趕出去,反倒是暫且留在了軍中。

    張獻忠是貧苦人家出身,以前還做過捕快,後來從軍,在軍中養成了他暴虐的性格,極度仇視大明的官僚。這也就導致,凡是張獻忠攻陷的城池,城中富戶,官員沒有1個有好下場。

    此時的張獻忠最近幾天流年不利,沒了1個月前囂張的氣焰。1個月前,他剛剛劫掠了確山,上蔡等地,正欲再度圍攻汝南。誰料被從湖廣過來的左良玉率兵偷襲,導致大敗而歸。

    隨後,不甘失敗的張獻忠欲估計重施,故意向北,佯裝攻項城,誘使左良玉北上救援,而自己則在中途埋伏。

    不過,左良玉比王樸聰明許多,並沒有上當,反而將計就計,大敗張獻忠於項城路上。隨後幾天,張獻忠與左良玉大戰多次,左良玉好似是張獻忠的天敵1般,逢戰,必能將張獻忠打得大敗。

    幾次大敗下來,張獻忠損失慘重,就連張獻忠本人也對左良玉產生了畏懼心裏,不敢在與左良玉大戰,帶領殘軍逃到了光山縣1帶,準備見勢不妙,就向南逃入大別山中。

    此時,張獻忠1處營帳內,數百人將中間的1處營帳團團包圍,就連1個蒼蠅都飛不出去。

    營帳內,孫曰紹有些不解的看向1旁淡定的莊元禎,不無擔憂道:“大人,您說大將軍讓我們跟著汪秉忠前往江南,現在那姓汪的卻跑到張獻忠的大營,他究竟意欲何為?咱們可還帶著1百多萬兩的金銀,這要是有什麽閃失,就算將你我2人的腦袋全都砍了,也不足以謝罪啊。”

    莊元禎坐在1處桌案旁,略有些好奇的看著這破敗的營帳,聽到孫曰紹的抱怨,不耐道:“你問我,我怎麽知道那姓汪的究竟想要幹什麽?

    反正大將軍信任這個姓汪的,讓咱們聽這個姓汪的,那他說什麽,咱們就做什麽便是。再者說,咱們的銀子不是藏起來了,有咱們的人看著,出不了什麽事。”

    孫曰紹還想說什麽,不過看到莊元禎態度,也隻能將想要說的話,全都埋在心中,目光不斷向不遠處大那個大帳望去,此時汪秉忠正在跟張獻忠商談,也不知道商談的到底如何了。

    張獻忠的大帳內,人頭攢動,4個義子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孫可望等人都在。張獻忠1張黃臉,不善的看著汪秉忠,桀笑道:“裴小2派來的?你難道不知道我與那姓裴的小兒有不共戴天之仇?還敢大搖大擺跑進我的軍營,你就不怕我砍了你?”

    當初,張獻忠與裴小2搶奪安邑,最終張獻忠被裴小2打得大敗,狼狽逃竄的場景,現在想想,張獻忠依舊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生啖裴小2之肉,以解心中隻恨。

    隻是這麽這兩年1直沒有碰到裴小2,張獻忠隻能將這份恨意藏在心中,沒想到今日裴小2竟然主動派人找到他的大營。

    汪秉忠混不在意,反而掃視了1眼帳中諸將,淡淡道:“我大將軍與8大王有仇我自是知道。隻是,8大王與我軍之仇乃是義軍內部之仇,是小仇。”

    “那什麽是大仇?”艾能奇道。

    p>  “自然是義軍與暴明之仇。我等義軍之所以起兵,不就是被朝廷逼迫,活不下去,這才憤而起兵,推翻暴明。更何況,我此行也正是為了化解我們兩家之間的恩怨而來。”

    “說的輕巧,你如何化解?”艾能奇還沒說完,便被張獻忠攔了下來,“跟此人費什麽話,我與那裴小2不同戴天,要化解之中恩怨,除非那裴小2親自跪在我麵前,任憑我處置,來啊,將此人拉出去砍了。”

    張獻忠的話音1落,立馬便有武士將汪秉忠拉出營帳,行那砍頭之事。誰料汪秉忠既不叫嚷求饒,也沒有被嚇得抖似篩糠,然而徑直跟著那武士走出了營帳。

    裴小2那廝派來的莫不是1個傻子吧,艾能奇心中大罵,他們擺出這麽1出,自然不會想直接殺了那汪秉忠,要真想殺了他,何必跟他廢話?早在發現汪秉忠1行的時候便直接動手了。

    當下,艾能奇出言道:“且慢,”將武士叫住之後,轉身對張獻忠道:“義父,何不聽聽此人究竟如何化解我們兩家的恩怨也不遲。”

    /91/91712/31609873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