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恩怨由來

字數:6857   加入書籤

A+A-




    早朝之後,燁嬅一改往日的懶散,早早就等在了書房,而思虞和袁至道到是姍姍來遲。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姐姐今天怎麽轉了性子了?這麽早就來聽早課。。。是不是昨晚生日宴姐姐不開心了,要不至道再帶你出去玩一玩?”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昨晚燁嬅生日宴遇刺之事,袁至道和思虞都在場,他們心向燁嬅肯定心裏不舒服,沒心思上課,本打算今日要好好安慰燁嬅一番,誰知她一早就到書房,神色鎮定,等著袁天城到來。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至道,你可知道咱們大梁和北燕的關係?”燁嬅並不搭腔袁至道的提問,而是問回了她心心念念的兩國邦交。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額,這,我隻知道燕國的皇帝是個妻管嚴,出了名的怕老婆,姐姐對這個也感興趣?”袁至道摸了摸頭,他才十三歲,素來隻曉得跟著叔叔學道,頂多到市井間胡玩,燕梁之間的事,坊間八卦到時了然於胸,可真要論道正事,著實了解的甚少。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燁嬅失望的翻了個白眼給他,袁至道也是心領神會,立刻求助地看向思虞“不過陵王殿下總理兩國皇家商事,說不定思虞姐姐知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思虞緩緩開口“我隻知道燕梁之間是這十年才開始恢複互市和友好通商的,十年之前,咱們大梁曾經在長江口逼退過北燕的十萬勁旅,從那以後兩國簽訂了條約,約為兄弟之國,摒棄前嫌,互相派駐使節,開放民間通商,這十年兩國老百姓著實過上了太平日子。人人都稱讚陛下是盛世明君呢。”思虞最後也不會忘記將太平盛世歸功於梁帝。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思虞你怎麽會知道這麽多?我們倆從小一起長大,我從來不知道你對政務感興趣,是不是課下躲著我偷偷去找老師補課了?”燁嬅既驚奇又欣喜地看著思虞,她心中油然升起一派敬佩之情,思虞自小就優於學業,體貼認真,自己的作業無法完成之時,也是思虞不厭其煩的陪她補課,然而她今日才知道,思虞懂的遠遠超過課堂上老師教授的那些。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哪有,是爹爹會見皇莊掌櫃們時,我看掌櫃們交上來的賬目,和北燕的往來,都是從十年前才開始的,問過爹爹,這才知道兩國之間還有過這樣的恩怨。”思虞笑了笑。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對對,姐姐,我可以作證,思虞姐姐私下真沒找叔叔補過課。”袁至道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這樣啊,可當年兩國是為何交惡的呢?”燁嬅繼續追問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思虞搖了搖頭,她對戰陣之事素來沒有興趣,陵王也從未對她提及過,這一節,她是真的不知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正在三人都迷茫躊躇之時,袁天城身著道服跨入了拈花別院,他一下朝就被梁帝喚去密談了良久,所以今日的早課姍姍來遲。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請公主、郡主贖罪,老臣來遲了。”袁天城素來是守信之人,昨夜既然答應過公主今日要講梁、燕兩國之事,便會一定會踐行信諾。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老師哪裏話,今日是大朝會,父皇定會和老師多聊幾句,倒是平日裏學生們不聽話,常常遲到走神,惹老師不快,這次我們在此恭候老師,本就是學生之道。老師一路辛苦了,快喝口茶吧。”燁嬅溫文有禮地說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袁天城拱手謝過後,也是十分訝異燁嬅的態度,他教授公主學業十年,自然知道公主的脾性,表麵上端莊華貴,心裏其實是個漲滿了野草的小魔王,一門心思隻想往外跑,去見識那些新奇物事,雖然說公主一向尊師重道,但何曾在學業上有過興趣,詩書也就罷了,更何況這次還是主動要求自己講一講枯燥的兩國政務,看來一夜之間,小女孩長大了。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叔叔,剛剛燁嬅姐姐問我們梁、燕兩國十年前是為何交惡,才在長江口打起來的,叔叔今天可以給我們講講嗎?”袁至道給袁天城奉上茶,順勢問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嗯,公主殿下先前就已經說想要聽聽政務,好吧,今日就給你們講講當今天下大勢吧。”袁天城咂摸了一口茶,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隻是這個話題一講起來,不知不覺就過了兩個時辰,袁天城一邊講,一遍顧念著哪些可以讓三個孩子知道,哪些又不能說,也是小心謹慎。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當今北燕國主穆紹普,原本是北燕廢帝虞斌的表兄,當時虞斌年幼,穆紹普官拜燕國公、丞相、大司馬,將全部軍國大事委任給了穆紹普。那時的穆紹普意氣風發,用了十年時間掃平了長江以北的主要割據勢力,讓北燕從隻有關中平原的邊陲小國,虎據江北,一舉成為可以與南梁天下爭雄的北境之狼。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十二年前,穆紹普在平定江北之後,一時之間功蓋寰宇,權傾朝野,連南梁都緊急在長江邊上部署兵力,為的就是防備穆紹普提兵南下。然而他並沒有著急征討南梁,他秘密聯絡南梁皇帝,願以世子為質,希望獲得南梁的支持,暗中籌謀廢立之事,事成之後,永為兄弟之國,立即開放通商。敵國之亂便是我朝之幸,梁帝自然欣然應允,並暗中提供了大量的錢財幫助穆紹普在北燕朝堂造勢。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終於,穆紹普再也按捺不住,仗著戰功赫赫和北燕重臣們的支持,自導自演了一出禪讓的大戲,讓年幼的北燕廢帝,也就是後來的效賢候虞斌,逼著他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自此虞家雖然丟了宗室的身份,但仍然是新朝天子近親,穆紹普也算厚道,仍然給虞家皇族待遇,畢竟北燕門閥世族之間,皆是姻親,隻要遠離王權,穆紹普倒沒有斬盡殺絕。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然而,得到皇位後的穆紹普,並未履行先前對梁帝的承諾,反而以北燕王庭尚未歸心為由,無限期地把當年的承諾拖了下去。雖說,他這番話,也並非全然都是推辭,他驟然行篡位之事,朝野嘩然,但強權之下,並不代表沒人跟他硬碰,虞氏皇族畢竟享國兩百年,其後虞氏更是手握重兵,鎮守關中,穆紹普用了兩年時間方才將虞氏收服,總算坐穩了皇位。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同時為了籠絡部下,穆紹普用的是親上加親的方法,讓自己的太子穆飛澤娶了軍中主將黎鋼的長女為太子妃,又封官許願,將黎鋼官拜大司馬,調往關東,鎮守雍州,這樣一來行伍出身的黎家變成了是北燕新帝的外戚,而穆紹普對黎鋼也算是推心置腹,恩寵有加,這才算穩住了北燕政局,隻是這一節袁天城並未向燁嬅三人提及,因為當年暗中代表穆紹普與梁帝接洽的,正是袁天城。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梁帝是何等精明的君主,從穆紹普開始使用“拖字訣”之時,梁帝就已經意識到,穆紹普並沒有打算信守承諾,將太子送往梁國為質,於是抓緊部署,陳兵長江備戰。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兩年之後,穆紹普果然揮師南下,燕、梁兩軍在長江岸邊上對峙,北燕自知國力不及,企圖以閃電之勢入侵南梁,誰知梁帝早有準備,就在長江江麵上,擊敗了北燕的先鋒部隊。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北人善戰,南人善水,梁帝自然清楚,絕不能讓北燕騎兵跨過長江,必須在江麵上將他們全部攔住。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不過雖然此戰在意料之中,但穆紹普的公然背約,出兵挑釁仍然讓梁帝大為光火,於是梁帝在擊敗穆紹普的先鋒部隊後,立即揮師度過長江,誰知南梁軍隊在江北中了穆紹普騎兵埋伏,不得不又退回長江以南。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自此兩方勢力拉鋸不下,又僵持了半年,穆紹普主動放低身段,請求簽約議和,這才將戰事平息,換得了兩國十年的和平。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燕梁兩國的恩怨糾葛大抵如此,三個人聽的津津有味,但也許是他們第一次聽的緣故,自然沒有意識到袁天城故意隱去了許多關鍵的細節,比如素來沉穩精明的梁帝為何會大舉揮師越過長江進入燕地?穆紹普又為何會在戰局平手的情況下示弱求和?而這些關鍵之處,自然都是自己身涉其中的,袁天城絕不會說給這三個孩子。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老師,那其實穆家坐擁皇位也就是這十幾年的事嘍?”思虞問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嗯,所有出身於叛臣梟雄之家的人,身上總有些過分的機警,懷疑與不安。畢竟他們如今的潑天富貴,是賭上全族性命換來的。所以,穆家做起事來,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不講規矩,愛走極端,你不知道這家人下一步會怎麽做,總歸是逐利到極致。這樣的家族掌握北燕,是講不得王道雍雍的。”袁天城將這段時,眼神逐漸冰冷了起來,但他卻用眼角的餘光觀察著燁嬅的反應。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那現在呢?老師對兩國來日走向,有何見解?”燁嬅果然問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哈哈哈,可惜公主殿下不是男子,不然陛下怕是要改立您為太子了。”袁天城大笑道,這本該是燁軒問的問題,可這位梁國太子卻從來沒有請教過,也就是這種種細節,讓袁天城深深地意識到,梁國的國運,就像梁帝的身體一樣,虛弱的一日勝似一日,如今隻剩下虛假繁華的表麵光景。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但在袁天城心中,絕不甘心。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老師過獎了,您還沒說呢?您怎麽看?”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袁天城自然也知道燁嬅的追問,心中關心的並非國事,隻是憂心她和穆飛雲的未來。袁天城搖了搖頭,緩緩開口道“不可測,不可測。公主,老臣方才說過了,沒人知道穆家人下一步會做什麽。也可能是和親,也可能是開戰。總歸穆家是要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至於將來兩國是否能夠維係過去十年的和平,那恐怕要看太子殿下的態度了。”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三人漸漸低下了頭,畢竟他們和燁軒的態度不同,不談對北燕態度,他們三人還是都很喜歡穆飛雲的。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袁天城似乎是識破了三人的心事,又開口感歎道,“吳王明日就要回北燕了,不知道這是不是燕梁兩國的訣別,想來也是可惜。”又扭頭對袁至道說“至道啊,你似乎與他玩的不錯,但是你切記,明日不可去送,你我畢竟是大梁臣子,這種關頭,務必要避嫌。”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袁至道一聽被叔叔戳破了自己的心思,隻得吐了吐舌頭,“侄兒知道了。”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思虞原本也想去送,可聽到袁天城這樣教訓袁至道,自己身為親王家的郡主,身份自然更加敏感,心中也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隻有燁嬅,呆呆地磨挫著裝在荷包裏的七彩石,不發一言。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所以明日就是燕、梁的訣別了嗎?如果是的話,那是否昨夜是自己與穆飛雲的訣別呢?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燁嬅有點後悔昨夜沒有冷靜下來再聽穆飛雲好好說幾句話,她以前從來沒有感受到過家族的壓力,無論梁帝還是燁軒,無一不是對自己聽之任之,可是今日聽袁天城如此說起,她才隱約感覺到,穆飛雲身上背負的,絕不僅僅是‘天之驕子,名滿天下’的親王之尊,他少年時就經曆過穆家奪位的凶險,更有一個性情多變的父親,也許他真的有為難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