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 123 章

字數:5503   加入書籤

A+A-


    進入十二月,&nbp;&nbp;大地一片蕭寒。

    又到了官員們年末升遷考核的時候,周顯和周宸燁於勤政殿內,挨個翻看吏部報上來的折子。

    殿內一片寂靜,&nbp;&nbp;檀香繚繞,&nbp;&nbp;隻有書頁翻動的聲音,&nbp;&nbp;冬日慘淡的日光透過玻璃,在淡青色的地磚上落下一層斑駁的光暈。

    過了許久,&nbp;&nbp;周宸燁微笑著說道:“父皇,&nbp;&nbp;從今年來看,官員們瀆職懶政的情況,&nbp;&nbp;比往年少了許多,看來去年定下的那套考核的政策,&nbp;&nbp;是行之有效的。”

    “嗯,&nbp;&nbp;你說得不錯。”周顯丟開折子,&nbp;&nbp;心情頗為愉悅,“還是你想的辦法好。清退一點事不幹還魚肉百姓的,&nbp;&nbp;訓誡無功無過隨大流的的,獎勵真正辦實事的,再鼓勵下級檢舉上級,百姓檢舉官府,這樣一來,人人頭上都懸著一把刀,他們自然就得對公務上一百個心。”

    周宸燁輕笑著搖頭:“兒臣不敢居功,此種方法能奏效,&nbp;&nbp;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消息傳遞的時效性,若沒有隨處可見的直播屏幕,&nbp;&nbp;就是再好的政令,到了地方上,也會遇到諸多阻礙。”

    “唉。”周顯長長歎了口氣,“這倒是,如今我隻想著,鍾娘子能長長久久的把直播繼續做下去就好了。”

    怎麽能不希望呢,體驗過政令高效無比的傳達速度,再讓他回到四年前那種原始人一樣的生活,真是哪哪都難受。

    “可是,鍾娘子早晚有一天會離開的。”周宸燁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與其將所有希望寄於一個外人身上,不如咱們早些把電話給做出來。”

    這話就說的當誰不想嗎?為什麽他們沒有電話,那是他不喜歡嗎?

    四年多時光過去,他們也早就知道,通訊設備從無到有,要經過一個怎樣漫長的發展過程,他們現在連蒸汽機都搞不定,別說技術比這不知道要難多少的電話了。

    周宸燁摸了摸鼻子,也發現自己說了句傻話,等他有生之年,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電話問世的這一天。

    “別氣餒嘛,雖然電話不可能,但可以試試電報啊。”

    腦中響起清脆悅耳的聲音,二人連表情都不變一下,足見有多習以為常了。

    “電報?”周宸燁怔了下,迅速反應過來,“你說的可是按字計費的那種通訊方式?”

    鍾熒笑眯眯說道:“太子殿下您看的書很多啊,這都有了解。”

    周顯急忙追問:“你快說說,這個電報是怎麽回事?”

    “電報就是現如今我們用的電話的前身,也是一種即時遠距離通訊技術。”鍾熒解釋完什麽叫電報,接著又道,“肯定沒有手機這麽方便,限製非常多,在我們國家早就淘汰幾十年了。”

    就算限製再多,那也是即時通訊啊!他們現在傳個十分重要的信息,還靠著烽火台和騎馬呢,效率有多差自不必說。華國再落後的技術,放在大黎,也是驚為天人的神仙技術了。

    “電報到底要怎麽做?多長時間能做出來?”

    鍾熒有些心虛地咳嗽了一聲:“這麽嘛我就是給你們說說,可以著手研究下這方麵,早點研究肯定沒壞處的。”

    周顯皺起眉頭:“你的意思是,現在還做不出來?”

    “這個也許五六年,也許一二十年,也許四五十年,反正研究的時間不會短的。”

    周顯憋下一口悶氣,忍住那句“那你說個屁”,運氣幾息,才重新問道:“鍾娘子這會來可是有事?”

    “的確有件事。”鍾熒道,“陛下,太子殿下,我隻是突然有個想法,並且覺得大有可為,若是能做得好,定能為朝廷挖掘許多可用之才。”

    周顯:“什麽事?”

    鍾熒神秘一笑:“不知二位可知道報紙?”

    紙媒落寞的時代,報紙已經不多見了,直播這麽久,她從沒接觸過一次報紙,自然大黎的人也就很少有知道它的。

    他們唯一一次跟報紙最近的距離,還是四年多前看《恰同學少年》時,裏麵的人物開報社辦報紙,才有了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

    周顯也是如此,他隻知道報紙是一種可重複印刷,刊載實事,能在多地發行的一種紙,再詳細深入一些就沒有想過了。

    而經常泡圖書館的周宸燁,看過大量建國初期或民國時對報紙的描述,立刻領悟了為什麽鍾熒要提起報紙。

    看到周顯臉上非常明顯的疑惑,鍾熒二話不說,直接把網上買的一份舊報紙傳給他們。

    父子二人一拿到報紙,立刻頭碰頭湊在一起觀看。

    這一份是她特意找的90年代的報紙,上麵都是黑白印刷的圖像和字體,廣告都很少,大多是新聞時政,年代感滿滿。

    花了十來分鍾,二人將報紙大致瀏覽了一遍,對它的認知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周顯擰著眉頭:“你提起報紙,莫非要朕也效仿這樣做?”

    鍾熒道:“是啊,難道陛下不覺得,這是引導輿論,傳遞新聞,挖掘優秀人才非常好的一種手段嗎?”

    周宸燁已經明白過了,周顯則明顯固有思維作祟,轉不過彎來。

    “朝廷大事怎能隨便刊登出來,讓百姓品頭論足。”

    “這有什麽不可以。”鍾熒奇道,“又不是男女私事,讓人知道了又能怎樣,越是捂著不讓人看,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它好奇,不然為什麽民間有關宮闈秘事的話本會賣得那麽火。若是攤開來,讓大家隨便看,要不了多久,百姓也就沒興趣了。”

    周宸燁則對她說的另一點比較感興趣:“鍾娘子說,還可以靠報紙挖掘可用之才,可否再詳細講一下。”

    “你想想,一份完整的報紙,上麵得有多少內容,光靠官府的人寫稿,肯定寫不過來的。等它在民間有了一定知名度後,就可以對外接收投稿,不論是詩賦,策論,小說,哪怕是點評朝政,隻要言之有物,說得有道理,都可以刊登在上麵,再加上署名,印刷給天下所有人看,我就不信會有哪個文人對上報紙不動心。”

    周宸燁在心裏使勁點頭,其他人動不動心他不知道,反正他現在已經動心了,想想自己寫的東西能廣為流傳,這是每一個讀書人最高的夢想。有些人可能不愛做官,但是對出名沒有半點抵抗力。

    看到周顯臉上仍舊有些猶豫,鍾熒繼續拋出誘餌:“人才還在其次,報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反應和引導輿論,讓民間的言論有個發泄口,陛下可以通過報紙傳遞想要傳遞的思想,也可以通過投稿,看到民間主流的想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有著絕對的益處的。”

    當然她沒說的是,對封建統治來說,危害也是毀滅性的。

    為什麽民國時期的仁人誌士都會選擇辦報紙,正是因為,報紙能影響新的社會思潮與運動,對整個社會曆史進程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但這個時候,誰又能看到幾十幾百年後的事,隻要一句能引導輿論,就夠了。

    周顯這會也動了心,他又拿起報紙看了會,突然問道:“若是在京城開報社,你可有什麽建議?”

    那可就多了去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各種影視劇裏,小說裏隨便看一些,都足夠洋洋灑灑說上一大堆。

    “首先肯定是把人招夠啊,負責核對文字和稿件的編輯,跑新聞的記者,印刷的小工,主編社長等等。”鍾熒興致勃勃地說著,“人找夠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寫稿子了,剛開始沒什麽人投稿,肯定要自己來,而且這還是第一份報紙,關乎著百姓對它的第一印象,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就得慎重一點。”

    “比如說?”

    鍾熒繼續道:“當然是多種多樣啊,內容不能太死板,直接把朝廷的政令搬上去,不然大家都沒興趣。也不能太高傲,居高臨下地對百姓指指點點,否則以後投稿的人會大大減少。最好內容豐富一些,比如一份報紙一共八頁,可以刊登一部分政令,後麵加上重點講解,還有一部分時事新聞,再刊登幾首詩作,或是一篇小說,又或是某些趣事,笑話等都可以。”

    周顯心裏一動:“朕的詩作能否刊登在上麵?”

    “當然可以啊!”鍾熒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比較正常,“有陛下帶頭,各地的文人誌士一定會踴躍投稿的,而且您還可以發表一下講話,比如對某件事的看法,或是今年的工作總結,下一年的工作目標等等,還可以把宮裏不涉及到的趣事拿來講講,這些都可以說的,百姓們早就好奇很久了。”

    “父皇,兒臣認為此事可行!”周宸燁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周顯,“不如將此事交給兒臣去辦,隻需要半個月,定能做出我們大黎第一份報紙!”

    周顯點頭:“行,就交給你去辦,頭期一定要辦好,第一回就得打出名堂。”

    “定不負父皇厚望!”

    正商量著細節問題,宮人來報,工部侍郎崔禮求見。

    父子二人同時眼睛一亮,異口同聲道:“快讓他進來。”

    崔禮?鍾熒一時沒想起來這人是誰,一看夫子二人臉上的期待,突然就記起來了。

    不就是那個報喜鳥,這次又發明出什麽好東西來了?

    不過他這次卻不是一個人來的,身後還有兩個侍衛,抬著一個大件,上麵蓋著一塊紅布,完全看不出是什麽東西。

    “恭喜陛”

    崔禮的一句話噎在嗓子裏,就被周顯打斷了,他直接走到兩個侍衛麵前,掀開紅布,看了半晌,不確定地問道:“這是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