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老親
字數:3402 加入書籤
改過的菜品很多楊智都會做,劉家的席麵更有信心做好了。
知道葉佳榮她們要去劉家做席,關大嬸笑著說也要去吃呢。
“和劉家是老親,我婆婆的姐姐就嫁到劉家,是老太爺的嫂子。劉家一直都人情美美的,我們家有大事都來了的。去年小浩滿月還來過的呢,他家有事自然也是要去的。”
“那你們走得挺親熱的。”
“就是,親戚親戚,越走越親,老一輩的都認理兒,但凡大盤小事兒都會走動的。”
“是啊,我娘那邊的親戚就沒走動了,我爹娘都走得早,李家寨子又離得遠,再加上那些年麻柳坡有流氓。慢慢的就沒來往了,現在我連路都不認得了。”
“還有舅舅姨娘嗎?”
“沒有了,舅舅和姨娘這一代人都走了,餘下的表親也就沒來往了。”
“那也正常,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
“嗬嗬,可不就是這個理兒。”李秀蘭笑道:“我和我大哥還在說,外家親戚這麽多年沒走動了,在街上看著估計都認不到,若是遇上那衝動的一言不和打一架都不曉得了。”
“哈哈哈,那可真正就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了。”
“現在啊,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有自己的親戚要走,老親還真是鮮少走動,除非像和劉家這麽近的,大盤小事能聽到風聲就可以走動。”
“關大嫂,你還別說,我早些年就佩服我婆婆。”李秀蘭記得那個老太太記性很好:“明明不識字,家裏親戚哪個月哪天生日記得一清二楚的,早早的計劃好哪一天要走人福。”
那時候,大妹還小,不管去哪兒她都要帶上大妹。
早在幾天前就會給大妹找好要穿的衣服,布鞋也刷洗得幹幹淨淨曬幹了等著走人福穿。
到了那一天,早早的起床,給大妹梳上兩個小辮子,背著一個帆布包,婆孫倆就去走親戚了。
一般都要歇一宿,第二天吃過午飯再回來。
“大妹從小就乖巧懂事,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兩個糖,有一次那糖都化了,粘在口袋裏拿出來髒兮兮的硬要我吃……”
李秀蘭和關大嬸說起女兒就是一陣好笑。
“轉眼之間啊,就嫁人了。”李秀蘭還是很感慨,過往的事兒就好像在昨天。
“大妹嫁給楊智,離家近你也放心。”關大嬸歎了口氣:“這姑娘家啊,若是嫁得不好就糟心了。我有時候都在想,我家小玉嫁到什麽樣的人家我才不擔心。”
“哈哈哈,關大嫂,你關心得太早了吧,小玉今年是十三,我記得比我二妹還要小。”
“就是十三,明年小學畢業了。考上初中就讓她讀,這姑娘家還是要多讀書才不會受那麽多苦。”
“我家大妹二妹讀得少,三妹也耽擱了,好在大妹去年讓她們都上學了……”想起來李秀蘭還是有些後悔的:“生多了,顧得這個顧不了那個,管她們吃喝不凍不餓就足夠我們搞了。”
“我最佩服就是你的勇氣,生了這麽多個孩子。”
“那也是沒法子的事兒啊。”李秀蘭老臉一紅:“生了大妹後久不見動靜,還以為不好生養也沒在意,誰知道過了四年就有了二妹,這之後,最是最三四年來一個,也沒想那麽多懷起了就生了。更何況他爺爺也說生,說娃兒自帶衣祿,從出生那一天起就帶來了吃穿,大人過一天娃兒過一天,沒啥艱難的。”
“葉大爺可能是想著自己麵前少,所以就讓你多生了。”
“也是想要一個孫兒。”說起老爺子李秀蘭鼻子也發酸:“真的沒想到,好不容易給他生個孫兒了,卻是一天福都沒享到。勞累了一輩子,就這樣背著床板走了。”
“哎呀,過去了事就過去了,不要再想了,葉大爺沒受罪就是最好的了。”關大嬸連忙勸說:“他也看到孫兒了,又指定了楊智這個孫女婿,老爺子也算是心願得成了。”
“是啊是啊,我們老了還不知道是啥情況呢!”
“快別想這事兒了,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老了。”關大嬸道:“你可能還不知道吧,我親家那邊,就一個兒子呢,前兩天喊了勇子去了居然鬧分家。”
“啊,一個兒子怎麽分?不靠兒子養老嗎?”
“我也是這樣說呢,勇子回來說他丈母娘實在受不了了,主動提出分家的。”關大嬸唏噓不已:“說齊家的家教不太好,女兒總是往娘家搬東西,太顧著娘家了,娘家人也不勸勸。”
關大嬸將事情的經曆說了。
“哎,都是當娘的人,說實在的,女兒嫁人了就該替女兒著想,好好過日子才是真的。”關大嬸道:“不說我親家了,假如換成我,兒媳這樣隻進不出,動不動就往娘家送東西,我也會冒火。”
“這倒也是。”李秀蘭點了點頭:“分家也對,分了他們小兩口自己搞自己的,男人掙的都交給你,你要是都給了娘家那就一起吃菜咽糠。”
“就是,我親家就是這樣說。”關大嬸覺得親家考慮得也周全:“她說現在他們兩老口還能動,莊稼也好,出門做點工收到零用錢也罷,有多少掙多少吃多少,回頭將趙春嫁出去了,就兩老過小日子,等到哪天死了一個了,餘下一個能動就自己動,實在不能動了,你姐弟三人商量,隨便你們怎麽打整了。”
“人老了就是這樣,能自己動的時候吧煮點吃的倒是餓不著;真要有一天癱在床上了,吃喝拉撒不能處理了那才是受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兒女孝心的時候噢!”
“誰說不是呢。”關大嬸又是一聲歎息:“你關大哥還在說,你們生了八個,總有孝順的孩子;若是我勇子和小玉不孝順,我們兩口子就隻有去跳水庫了。”
“關大嫂,快別這樣說,兒女孝不孝順還是要看家教,教得好,都乖巧;這要是教得不好,到時候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吃了。這種事兒啊,還真是到了那一天才知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