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臨戰易帥,舊歲木匣穩局勢(上)
字數:3834 加入書籤
慶州城內的章楶徹夜未眠,他旁邊的兩位副將折可適和李昊也在一同等待城外楊三的信件和天明後前線的戰報。
夜色微微褪去後,孟遠他們就悄悄抄了小道從邊門回了城。快到城門之時,任羽想去旁邊的護城河飲馬,卻被楊三阻止,說是此時去河邊飲馬危險,還是速速趕到城內要緊,孟遠覺得楊三所說也不無道理,便一鼓作氣,進了城內。
章楶接到楊三送來的信件,得知夏軍行軍路線圖後,即刻叫上折可適和李昊,秘密地安排後續的作戰之法。
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北風沙照樣也吹不進那綺麗明豔的東京城。
“此事當真?”
“千真萬確!”
好!不枉一番安排,看來各方的耳目還是能在關鍵時刻起作用的,章楶如此行經,真是自尋參奏,接到西北軍中眼線回報的鄧璋滿意異常。
章楶!這軍功我不僅不讓你拿,還要將你趕離西北!
第二日垂拱殿上的議題由監察禦史安常民開頭:
“章楶身為經略安撫使,居然私自設置邊民衛,還私發軍器錢財,如此不守軍規、不尊聖命之將,其心難估,故臣以為,章經略該撤職查辦。”
“夏軍常在邊境搶我大宋子民財物,我邊境子民不堪其擾,章經略此舉也是為保衛邊民,而如今大戰在即,軍中作戰的布防之策已經定下,臨戰換將,有損軍心,是大忌!”西北戰事吃緊,梁陌不願章楶被臨陣替換。
“章經略私自挪用軍餉發給邊民衛,這是拿國庫在為他自己收買民心,梁少卿需知,這邊境雖遠,但那依然是我大宋王土!”鄧璋對勢單力薄的梁陌毫不在意。
“即使是大戰在即,我大宋也容不得不尊軍規的武將,將士們亦難服包藏私心的將領”兵部的一幹官員也隨聲附和。
此時身為章楶堂弟的章惇,對於今日大殿上官員們所議之事無法辯駁過多,且此次被參奏又在大戰前夕,分明是有備而來。還好自己已事先傳信給堂兄,能不能為自己辯得轉圜的餘地,就要看他自己了!
“依眾卿家看,如果慶州不用章楶,該用何人呢?”寶座上的哲宗繞過章楶的處置,直接問慶州軍防。
垂拱殿中,前前後後的官員們都低頭不語,似乎在互相等著誰先開口。
“折可適將軍武將出身,滿門忠烈,且此刻正好在西北前線,如若張經略實不能帶兵出戰,任折將軍當為一軍之帥。”梁陌趁鄧尚書等人未開口,便立馬舉薦了這名軍中口碑頗佳的西北悍將。
“正是因為折將軍一直盤旋於西北,章楶用不得了,他折可適如何堪當大任啊!”好一個四兩撥千斤,看來這鄧尚書真是準備充足。
“李樞相以為呢?”哲宗看了看一直沉默的李樞相。
“臣以為,若要論出身,兵部侍郎高運卿也算的名將之後,且此前靈縣平亂有功,可堪此任。”
平你們自己組起的烏合之眾也能算功!梁陌在心底默默吐了一口氣。
而此時,正從鄧尚書身後站出來的高運卿卻沒有這般自知之明,主動向哲宗請命:
“臣願前往慶州,帥兵迎戰西夏!”
“如此,那就有勞高卿擇日出發吧!”
官家下了命令,鄧尚書等人覺得今日口舌總算沒有白費,他們這飽受避戰詬病的元祐黨人也該去戰場上掙些軍功,來堵住那些人的嘴了!
心有不甘的章惇和梁陌恐怕不知,被其視為鄧尚書等人傀儡的高運卿苦等這個機會久矣!
十幾年了,自從義父高遵裕在元豐四年的西征大敗後,他們高家在朝堂上的根基可不穩。外受人議論,內受官家的忌憚,尤其在高太皇太後升遐後,顯貴而脆弱的高市門楣急需要軍功來裝點, 武將之後的名頭也急需戰場的廝殺來蓋章。
高運卿這不為人知的心事,章惇和梁陌或不知,但哲宗怎會不知呢?西北的戰事吃緊,朝堂的黨爭可先放一邊,無論是章楶還是高運卿,隻要能敗他夏軍,誰去都是可以的。
天子一言定局勢,章楶被換,高運卿上任的消息立馬在慶州城中悄悄傳開了,但好在章楶並沒有自亂陣腳,依舊每日帶兵出操,軍心尚穩。
自收到堂弟張惇的來信後,章楶也擬好了陳情書,向朝廷講明自己的設邊民一事的緣由以及錢財所支。 雖然此舉或改變不了被換將的事實,但至少自己可保不被調離西北,讓舉薦自己的堂弟章惇清議不受損。
“章經略臨危不懼,是將士的士氣倚仗,亦是我邊境子民的福氣。”孟遠知章楶在向朝廷陳情自己被參一事,便來到了章楶的房內。
看見布防圖紙散亂於桌案上,孟遠知道這位殫精竭慮的章經略又熬了一個通宵,感佩之餘,孟遠也有些慚愧。
此次慶州之行確實讓自己開闊胸懷不少,想起慶州城外夜晚清樂讓自己找尋明處的言辭,突覺此前自己因身處監聽軍而苦於暗謀的心境,實在是有些自窄心胸,自耗心性。
看見章楶起身行禮,孟遠又道:
“我也已上書稟明官家,請留章經略!”孟遠早已經派人百裏加急回京送信,不光送與官家,更是送與朝堂。
“林司樂,章經略吩咐過不見人,還請您帶這位小師父離開吧。”
“確有要事稟報,煩請你代為通傳。”
聽到門外守衛似乎在和清樂爭論什麽,孟遠便起身說到:
“章經略,外頭應是林司樂,我差人出去看看吧。”
“讓林司樂進來吧!”章楶知道這林司樂雖是女兒家,卻不是胡鬧之輩。
聽到章楶的命令,門外的爭論聲沒了,一個城衛領著清樂和一個小和尚走進來了,那守城侍衛先開口稟明:
“今日清晨我等按例巡城,發現這個小和尚一直盤桓城門附近,我見他行蹤可疑,便準備將他拿下審問,可後來——”那守城為看了看清樂,想繼續回稟。
“後來是我碰巧路過,將他帶了進來,他不是什麽行蹤可疑之人,他就是此前我在尹水川附近的寺廟裏結識的小師父,他的師父了無為掩護我和元陽來慶州報信,被刺客所殺。”說到這裏,清樂不禁有些自責,想起這小師父說是有要事要見章經略,便繼續道:
“小師父說他有要事稟告張經略,我問他,他也不說,我便帶他來見張經略。”說著,清樂示意那小和尚可以向章楶稟明來意了。
隻見這個小和尚向前一步,半跪於地,雙手疊在胸前,行的是軍禮。
“涇原軍主將劉昌祚之子劉晗叩見章經略!”那小和尚並沒有等章經略開口問話,便跪下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