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一代妖僧,姚廣孝

字數:6640   加入書籤

A+A-




    朱府。

    書房內。

    朱棣熱淚盈眶,望著眼前一身黑色僧袍,三角眼,形如病虎的瘦弱和尚。

    一個箭步,直接將其擁入懷裏。

    至於什麽所謂男男有別,地位尊卑。

    那不重要。

    “道衍大師!”

    朱棣哽咽了。

    “昔日一別,已是一年八月有餘,複見大師,咱才覺心下安定。”

    “將軍”

    “道衍不在將軍身邊,這些日子讓將軍在京城受苦了,幸得將軍無恙,重歸封地,此實乃臣下之過。”

    道衍和尚同樣激動,抓著朱棣的大手,一雙三角眼裏滿是熱淚。

    佛祖,也是有感情的。

    何況是人。

    兩人久久注視,良久,皆是大笑。

    “高煦、高燧,你們二人速去備下宴席,咱今日要與道衍大師,抵足而眠!”

    朱棣打發了兩個礙眼的兒子,這才拉著道衍的手,一同落座。

    他是真高興啊。

    姚廣孝,字斯道,法名道衍。

    其精於儒、釋、道,深諳兵法、謀略,才學廣博,智計百出。

    乃是他早年結交,視為麾下第一謀士。

    有此人在,勝得十萬精兵!

    道衍和尚一樣高興。

    他與朱棣相交,深受其人格魅力吸引,又值大周羸弱,天子昏庸。

    這不就是他一直苦尋的明主嗎?

    一番噓寒問暖,互訴衷腸。

    “將軍,臣下不辱使命,雖耗時一年有餘,總算是為將軍於西北之地,挑選壯力,操練出五萬新兵。”

    “並與那正義盟、求活軍達成盟約。”

    “一旦將軍有所動,他們必定一同起兵,推翻大周。”

    道衍目光深邃,從袖內取出一枚黑色令牌,遞給了朱棣。

    “有勞大師了。”

    “隻是正義盟、求活軍這般民間勢力,咱能信嗎?”

    朱棣親自為道衍和尚,斟了一杯茶,歎道。

    “何況,當今天子並非昏庸、無能之輩,此番更是一連數道聖旨,皆為收服民心,初見成效。”

    “其魄力之大,更改祖製,咱也是佩服。”

    “不怕大師笑話,安樂郡下多縣百姓,如今已有不少帶上妻兒老小離去。”

    “隻為了,那所謂的百姓學堂。”

    “”

    道衍一直安靜聽著。

    眼見,朱棣的臉上滿是愁容。

    不由輕笑。

    “正義盟、求活軍多為百姓、亂民、江湖之人匯聚,雜而不精。”

    “自然不可信,但可一用。”

    “雖說,天子手段的確高明,臣下不知他是真聖明,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

    “縱使他能收百姓之心,然大周亂象已定,必不能長久。”

    “臣下所料不差的話,吳三桂勢必投靠了大清韃子,算算時間,此時也該收到天子送去的大量輜重。”

    “不出今年,大周該亂了。”

    “隻需吳三桂帶著清兵韃子造反,掠民奪地,其罪不容,將軍自可高舉義旗,以清君側,除亂賊為由,率兵占據周邊一十三郡,進可一路下東,直取京城。”

    “退能固守一方,靜觀其變。”

    這一番話,道衍和尚說的極為篤定。

    以他的眼力,吳三桂手握三十萬重兵,而且投了韃子皇帝。

    這要是不跟著清兵韃子,侵占大周疆土,那是說不過去。

    而且天子年幼,哪怕有高人指點,手上也沒有多少兵馬、人才在握。

    相反車騎大將軍董卓、征東大將軍曹操、以及趙匡胤、安祿山這些統兵大將,想來皆是虎狼之輩。

    正是主弱而仆強、取死之道。

    一想到,大周戰亂四起,甚至連帶著金、元、東胡等八國一同起兵。

    屆時,天下大亂。

    這就是一統天下的機會。

    至於百姓受苦、生靈塗炭

    阿彌陀佛。

    為天下一統,豈有不流血、不犧牲的道理。

    而他,姚廣孝將會輔助一位千古明君,結束這一亂世。

    此,畢生大願!

    道衍和尚一雙三角眼中,閃爍興奮。

    看向朱棣,更是炙熱無比。

    這就是,他的希望。

    “道衍大師此言有理,隻是天子行此仁政,盡收天下民心。”

    “咱們亂了大周,百姓必不信之。”

    “民心向彼,奈何?”

    朱棣麵色沉重,可是聽得心癢難耐。

    他的心思與天子一樣,欲得天下,必先得民心。

    現在可好了。

    這天子似是聖明,大智若愚,先他一步廣施仁政,長此以往,寒門、百姓哪個不向天子?

    “將軍。”

    “臣知天道,不論民心。”

    “何況,天意如此,若有大罪孽,道衍一人承擔,隻求天下一統之日,將軍上位之時,莫忘本心,善待百姓。”

    道衍和尚起身,蠟黃的臉上滿是肅穆,向著朱棣深施一禮。

    話已至此。

    朱棣心下大定,再無他想。

    他何嚐沒有大抱負。

    一統天下,收服八國蠻夷。

    成就千古霸業。

    想想,他都振奮無比。

    男兒正該如此。

    反正,先亂天下的不是他朱棣,也就是了。

    “道衍大師,若有罪責也是咱與你一並承擔,豈能隻讓大師背負。”

    “請大師放心,朱棣在此立誓,天下一統之日,咱必定兢兢業業,勤政愛民。”

    “隻是有勞大師輔佐,時常點撥。”

    “受咱一拜。”

    朱棣豪情萬丈,鄭重拱手還禮。

    “將軍嚴重了,臣下不敢。”

    “承蒙將軍不棄,道衍願為將軍效死,共謀天下!”

    道衍和尚匆匆避開,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他可不敢受此一禮。

    隻是看向朱棣的目光。

    欣慰無比。

    這不是明君,天下何人才是?

    天子嗎?

    兩人相視一笑,當下又是一番激情熱論,暢談諸多逸事。

    引以為知己,也不為過。

    “道衍大師,先前所言一切都在吳三桂投靠清兵,率先而亂天下,這一點,咱深信不疑。”

    “隻是,天子近來手段頗多,行事果斷、狠辣。”

    “他下旨遣去山海關的大量軍餉、糧草、兵甲輜重,難道真是輕信了吳三桂?”

    朱棣喝了口茶,似是想到了什麽。

    “將軍,絕非如此。”

    “臣下料定天子另有深意,必不會是信了吳三桂。”

    “天子所謀無非是一探虛實,或是借機誅殺吳三桂,奪取山海關。”

    道衍和尚嘴角上揚,搖頭冷笑。

    “吳三桂此人,狠毒多疑,絕非善類,手下二十四將,據說皆是勇武精悍,暫且不論山海關上防禦工事森嚴,隻憑麾下三十萬兵馬。”

    “又豈是天子區區奔襲萬裏,兵困馬乏的三萬多人,所能輕易吃下?”

    “下場,多半是死。”

    “甚至臣下以為,那些軍餉、輜重多不屬實。”

    “”

    “大師,此言有理。”

    朱棣目光深邃,點頭稱讚。

    隻是,他不敢相信憑天子這點力量,也敢兵行險著。

    果真是有大魄力。

    可惜,大周容不下你。

    想要成功,著實不太可能。

    護周大將軍吳三桂,他曾與其打過交道。

    雖然遠遠不是,征東將軍曹操那般的人物。

    但也有些領兵才能。

    非碌碌之輩。

    “道衍大師,萬一天子他的謀劃真成功了,一舉誅殺了吳三桂,奪了山海關,重掌其麾下三十萬兵馬”

    “”

    道衍和尚盤膝而坐,皺著眉。

    一時,陷入沉默。

    按常理來說,應該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