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李嚴的臣服
字數:6827 加入書籤
大周皇宮,先是一片寂靜。
下一刻,全然沸騰!
一眾山呼萬歲的聲音,不絕於耳。
要知道,自從先帝駕崩,天子登基以來,他們大周朝的日子真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天下算上大周,一共九國。
海外不算。
以前他們的大周,乃是公認第一國,兵強馬壯,物資豐饒,現在隻能算是末流。
遠不如先帝時,四海升平,八方來朝。
至於為什麽。
太監、宮女們不懂。
周乾懂。
還不是內部混亂,政權不一,外加奸臣亂搞,民不聊生。
物資豐饒,本來是優勢。
但是弱國無外交啊。
隻能演變為一塊大大的肥肉,誰都想咬上一口。
“山海關的情況,現在也不知道如何了。”
“徐晃帶兵,問題應該不大。”
“何況,朕可是把百發連弩都讓你帶上了,不滅了那些清兵韃子,說不過去。”
周乾背著手,喃喃自語。
在他心中,還是在想著武悼天王,以及剛才的幾道旨意。
沒錯。
東胡賊人他要殺,人,他也想要。
武悼天王冉閔,雖然他沒有真正見到,用不了天子洞察,看不了天賦、實力。
但是其勇武,肯定不會差。
甚至不下於愛捅義父的呂奉先。
同時更是一個大將之才。
一旦接了聖旨,就等於蓋章定論,那可就是他的人了。
陳勝、吳廣這兩位狠人,他也沒見過。
應該就是曆史上,第一任帶領百姓造反的人才,那個喊著大楚興,陳勝王。
貌似上一世課本上還學過,想不到,也是頗有民族氣節的漢子。
最好,一並接旨收服。
而典韋,雖非大將之才,但是勇猛無比,性子敦厚,從不會彎彎繞。
麵對冉閔、陳勝、吳廣。
派他前去直接了當表明他的意思,要比派一些花言巧語之輩更合適。
李嚴不一樣了。
有謀略,有見識,跟著典韋一起去,正好彌補智力的缺失。
這波,八成是穩了!
剩下的,全靠他們真刀真槍,拚上一場。
相反,這個時候,朱棣、趙匡胤他們要真有一個敢抗旨不尊,趁著他派出精銳前去與冉閔匯合的機會,直接選擇反了
那他的大周,可就真亂了。
親者痛,仇者快啊。
“朱棣,趙匡胤,董卓”
“你們三個千萬不要讓朕失望,都是一方強者,青史留名。”
“眼界一定不要窄了。”
周乾搖頭一歎,大步離開承天殿,向著後宮的方向而去。
他要瀉火。
順便,臨陣磨一下槍,先與小妲己探討一下滅胡的正確方針。
大周天子的數道聖旨,在東廠、西廠的推波助瀾下,傳播極快。
三日之內,大周朝內外,幾乎人盡皆知。
所有百姓都在歡呼。
天子沒有忘記、忽視他們大周任何一個普通百姓,而且為此不惜下旨開戰。
這樣的天子,他們豈能不愛!
大周沸騰了!
甚至有一些身強力壯、或是與東胡賊子有血海深仇的百姓,手持柴刀、棍棒、糞叉。
主動跟隨典韋、李嚴的大周天威軍。
他們不奢求軍餉,隻為殺賊。
李嚴是上前製止過,因為不合大周規矩。
軍是軍,民是民。
但是讓百姓們一句,你們殺你們的,他們殺他們的,互不拖累,直接給噎死了。
不過,李嚴是聰明人。
他越發覺得陛下的這一番決定,太正確了。
一旦朱棣、董卓、趙匡胤接旨派兵,再加上他們天威軍,冉閔的屠胡軍、陳勝的平胡軍。
六路兵馬齊發。
聲勢,隻怕近乎百萬大周天兵。
有一點,李嚴太清楚了。
內亂的大周,不可怕。
齊心的大周,那是一頭蘇醒的猛虎,無堅不摧。
區區的東胡賊子,嚇都要嚇死。
而且他們此戰得勝後,在百姓心中,一切都歸功於天子聖明。
既收民心,又消耗朱、趙、董的兵力,外加打廢了一個東胡國。
賺大了!
對了,要是收服冉閔、陳勝
何止是賺大了!
李嚴的眼珠子都亮了,騎在馬上,看著後方、左右浩浩蕩蕩的民軍
他從未如此佩服過天子。
這聖明程度、運籌之帷幄,決勝那個什麽千裏。
先帝拍馬也不及啊。
大周威武!
陛下無敵!
李嚴的內心,正在呐喊著。
而在後宮之內,妲己的榻上,周乾莫名其妙的聽到了,係統提示音。
兵部尚書,李嚴的忠誠度滿了。
係統獎勵了三萬匹西涼戰馬,每一匹都是上等戰馬,日行八百裏,爆發力強、衝擊力猛,最差都能武裝出一支三萬騎兵!
若是一人兩騎,也有一萬五!
這可是好東西啊。
有銀子,都沒地方買。
至少董卓,肯定不會賣給他。
好事。
看了一眼,正媚眼如絲,舌綻兵法的妲己。
周乾神色肅穆,開始回應滅胡之策。
安樂郡。
朱府。
書房之內。
天子的聖旨,老朱家收到了。
因為,距離京城稍微遠了一點,今日才真正拿到聖旨。
起先朱棣是拒絕的。
他早就跑路了。
等於告訴天子,以後老朱家自力更生,不跟你們皇家混了。
不過聽著治下百姓們的呼聲,想著那些東胡蠻夷的猖狂、滅絕人性。
以及各種因素。
朱棣留下了聖旨。
他自認,從不是一個良善之輩。
好人的稱號,在他看來一文不值。
但是有些惡人是人,有些惡人他不是人。
比如那些東胡的賊子。
自古以來征戰殺人,誰也無錯。
各為其主,各謀其事。
可單純為了劫掠一些財富,焚人田舍、屠殺百姓、欺淩民女,乃至是兩腳羊
若是別國,對他國如此。
朱棣表示你們隨意。
問題是,這些東胡賊子踐踏的是他們大周人的尊嚴,欺辱的是他們大周同胞!
他有大誌,想登高位。
但他從未否認過,他朱棣也是大周之人,流的是大周民族的血!
朱棣一張並不英俊的臉上,陰沉似水。
而書桌上,一卷聖旨展開,內容正是昔日大周天子,在承天殿內所言。
一字不差。
標點符號都不少。
道衍和尚姚廣孝一身黑色僧衣,形如病虎,一雙三角眼正盯著聖旨,仔細揣摩。
下一刻,他笑了。
“將軍。”
“這天子果然是聖明無比,此舉說他衝動也好,愛民也罷,但這幾道聖旨,著實高明,暗藏玄機啊。”
“不過,他在此時調兵遣將,不惜先與東胡死磕,竟隻是為了一些百姓的死活。”
“在臣下看來,天子還是太自信了。”
“他憑什麽認為將軍與那董卓、趙匡胤一定會遵旨?”
“若在此時,將軍與他們一同發兵,直攻京師”
“”
“道衍大師,不要再說了。”
朱棣突然開口了,打斷了一代妖僧的發言,隻是聲音帶著疲憊。
一雙眸子,注視著有些詫異的姚廣孝。
良久,長歎一聲。
“大師剛才不是在問,天子憑什麽以為咱與董卓他們會遵旨嗎?”
“因為,天子沒有看錯人。”
“何況他要咱遵的,並不是一道聖旨,而是民心、民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大周男兒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