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事情變得複雜了
字數:4559 加入書籤
進駐上黨後的第二日,袁譚就將之前與曹丕來往的書信拿給了曹秀。
為了便於攜帶,這些書信都是用布所寫,並非竹簡。
上麵的字跡當然清楚,絕對是曹丕的字跡,這一點曹秀還是看得出來的。
“有了這些書信,曹丕這回應該再也不能對你構成威脅了吧?”
袁譚以為,曹秀隻要將這些書信交給曹操,曹丕的末日也就來了。
可是他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曹操生性多疑。
許攸看了一眼袁譚,心道此人當真是假聰明。
不過想來也對,若不是他假聰明,他豈會主動出擊,兵敗河內?
於是許攸見曹秀沒有說話,當即為其解釋道:“這些書信的來曆成謎,你可以說是曹丕所寫,可曹丕也能否認不是,你若說拿字跡比對,隻怕他也會說你這是故意栽贓。”
“而今少公子坐擁徐州,青州兩地,手下將士三萬於眾,已然成為一方諸侯。”
“一旦為丞相所猜疑,那此事便可以成為丞相猜疑少公子的開始,所以無論我們得到什麽樣的證據,都不能以此來指控曹丕陷害。”
“說起來,曹丕故意給你留下這些書信,想必也有這方麵的考慮。”
許攸稍微高看了曹丕一點,他以為曹丕故意留下這些書信,乃是為了引誘曹秀上當,將這些書信拿去給曹操,從而引起曹操的忌憚猜疑。
但曹丕卻著實沒料到袁譚會輸得如此徹底,所以這些書信根本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袁譚聞聲皺眉道:“若是如此,那得到這些書信,豈非一點作用也無?”
他其實想說,既然自己的告密毫無作用,那曹秀如此堅決的要自己道出實情的意義在哪裏?
“作用當然是有的。”
半晌沒有說話的曹秀忽的開口道:“得到這些書信,那就說明之前我的猜測是正確的,曹丕的確想要置我於死地。”
“換句話說,他在害怕我搞清楚某些事情,所以想要置我於死地。”
之前,曹秀還隻是猜測,畢竟當年宛城之戰的真相,他還沒找到一絲一毫的線索。
張繡的死,雖是引起他猜疑的開始,可這一次河內之戰,卻是讓他徹底相信了宛城之戰的真相肯定有問題。
若不是曹丕心中有鬼,他何至於如此喪心病狂的,不惜與袁譚勾結也要置自己於死地?
而這,也恰恰符合了之前袁譚與郭圖所言。
“你說的是,張繡之死?”
“怎麽?你也知道?”
曹秀皺眉看著他。
袁譚點了點頭道:“我之所以會接受曹丕的交易,正是因為張繡的死很蹊蹺。”
“我之前跟郭圖說過,張繡身死絕非病死這麽簡單,背後肯定有陰謀。”
“曹丕為了要你死,不惜與我合作,可謂冒了天大的風險,可他隻要繼續等待,隻要等到曹操老死的那一天,漢廷丞相這個位置依然是他的。”
“但他沒有這麽做,反而選擇了更為冒險的方式,想要殺了你。”
“所以我懷疑張繡肯定是知道什麽,所以被曹丕滅了口,而他不願再看到你壯大,所以想要殺之而後快。”
在這一點上,袁譚的猜測與曹秀的猜測不謀而合。
這也是他堅定與曹丕合作的主要原因。
但問題在於,張繡到底知道什麽,所以才導致曹丕必須要他死?
“真相,宛城之戰的真相。”
許攸的語氣格外深沉。
曹秀與袁譚皆是點頭。
“那你下一步打算怎麽辦?”
半晌後,袁譚問到。
既然這些書信與他的供詞並不能成為扳倒曹丕的證據,那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曹丕繼續對他出手吧?
按照禮尚往來的古製,這一回合曹丕輸了,那下一回合不就是輪到曹秀出手了?
“不急,再等等。”
“等什麽?”
許攸與袁譚皆是不解。
而今河北大戰已經接近尾聲,隻待曹洪,張遼的東線戰役結束,他們便能立刻合圍鄴城,平定河北可謂指日可待,此時此刻還需要等什麽?
難道他不怕曹丕再起詭計,陷害於他?
“等徐州的消息。”
“徐州?”
兩人更是不解。
徐州據此幾百裏,徐州的消息於此時的曹秀有什麽作用?
隻聽曹秀道:“我讓李典上任徐州牧,為的便是讓他調查張繡的死因,若是能從張繡之死找到一些蛛絲馬跡,曹丕必定慌亂,屆時才是我出手的時機。”
曹秀的安排並非一日兩日。
早在他得知張繡死訊的時候,他便已經有了安排,隻不過那時候他並未告訴許攸。
一來,他還需要再等等曹丕的動作,以此來證明宛城之戰當真有問題。
二來,他也需要知道李典會不會隻對他忠心耿耿。
而現在,第一個問題已經解決,現在等的就是第二個。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飛馬進入軍營,急匆匆向曹秀送去了一份書信。
“李典果然不負厚望。”
李典的來信,曹秀打開一看,頓時高興不已。
“李典怎麽說?”
許攸詫異道。
曹秀沒有任何顧慮的將書信遞給了他,許攸一看之下,頓時大驚失色。
“於禁?”
“他怎麽也牽扯進來了?”
許攸很難理解,畢竟於禁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了。
隻聽曹秀道:“於禁去徐州的時間與張繡之死的時間上很吻合,李典懷疑他,也有些道理。”
“可若是於禁對張繡下的手,那麽其背後主使之人,必定是祖父,祖父為何要殺張繡?他沒有殺張繡的理由。”
這一點,袁譚也想到了。
“張繡與曹操乃是姻親,而且張繡乃是主動投降於曹操,曹操若是殺之,豈非讓一眾降將心寒?再者,他若是當真對張繡有所疑慮,直接召回許都,殺之即可,如需搞得如此神秘?”
聞聲,許攸與曹秀皆是微微點頭。
如此一來,整件事就複雜了。
張繡的死若當真乃是曹操所為,那曹秀應該怎麽去查清楚當年的宛城之戰?
可若不是曹操所為,那這件事又豈會與於禁扯上關係?
還是說,於禁的可疑乃是因為他的背後另有其人,而非曹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