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生日宴 宮心計

字數:6625   加入書籤

A+A-


    列完了科技樹,趙維便開始著手改進黑火藥的工作,黑火藥在中國的曆史其實很長了,早在唐朝之前,中國人其實就已經知道硝石、硫磺和木炭三種東西混在一起加熱會發生猛烈燃燒,不過,很長時間裏,僅僅是燃燒……直到晚唐時期,黑火藥才開始具有爆炸力,而不僅僅是快速燃燒(事實上,從燃燒到劇烈燃燒,再到爆炸,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黑火藥正式應用於軍事,也是在這個時候。

    然而,即使開始具有爆炸性,這時候的黑火藥爆炸力也不強,唐朝之後的一千年時間裏,黑火藥的威力一直在不斷增強,因為硝石、硫磺、木炭三者的純度、配比會直接影響到黑火藥的性能,古代沒有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概念,研究黑火藥的最佳配比隻能一次一次地試驗比較。在曆史上,到了19世紀,人類才終於將黑火藥的能量開發到極致。當然,“完全體”的黑火藥比起苦味酸、硝化甘油、硝化棉甚至是TNT來說,威力小多了,爆速差了一個數量級,所以,黑火藥永遠隻能叫“火藥”而不是“炸X”。

    趙維拿出手機,在百科之中查找黑火藥相關的篇目。

    ……(根據蛋疼的敏感問題,此處和諧掉敏感度等同於高中化學教材的406字)……

    將新火藥生產的要點寫完之後,趙維長舒了一口氣,收拾好“攤子”,這才走出書房。

    “殿下!”紫蘭看到趙維從書房之中出來,立刻迎上來。

    “紫蘭啊!有什麽事嗎?”

    紫蘭回答道:“仁明殿的林姑姑求見殿下。”

    “仁明殿?”趙維正在想仁明殿是什麽處所的時候,紫蘭口中的“林姑姑”走了進來,向趙維行禮:“太子殿下萬福!小的是仁明殿主管,林宜。”

    趙維一看,這位林姑姑是一位宮中女官,年齡大約在二十四五左右,雖不知她所為何事,但是趙維依然習慣性地表現出微笑的表情問道:“林姑姑來東宮所為何事?”

    林宜從袖中取出一份帖子遞給趙維:“小的受貴妃娘娘所托,特來宴請太子殿下,請殿下赴明日之晚宴。”

    趙維接過請帖,這才想起,仁明殿是閻貴妃的寢殿,他說道:“閻貴妃怎麽突然邀請我赴宴?我是太子,隨意出入後宮怕是……不太方便吧?”

    林宜笑了笑說:“太子殿下多慮了,怎麽說娘娘也是殿下的長輩,長輩請晚輩吃個飯再正常不過了,況且,貴妃同時還請了官家一塊兒。”

    “哦,我父親也去?”

    “正是。”

    趙維點點頭說:“那請林姑姑回複貴妃娘娘,明日晚宴,我會去的。”

    林宜拱手道:“好,小的就不打擾太子殿下了,告退。”

    待林宜走遠了,趙維回過頭問紫蘭:“紫蘭,她在這兒……等了多長時間?”

    紫蘭說道:“大約一個時辰。”

    “嗬,這麽有耐心,你也是的,人家仁明殿的主管來下請帖,你也不叫我一下?”

    紫蘭低下頭說道:“殿下不是吩咐過不要打擾嗎?”

    趙維說:“我是說沒事不要打擾,有人求見,這不就是有事嘛?有事你就該敲敲門告訴我,讓人幹等一個時辰,終究不太禮貌。”

    “殿下勤奮學習,讓一個掌事女官等等有什麽?誰敢說半個不字?”

    “人家嘴上不說,隻在心裏說,那也不好嘛。”

    “奴婢知錯!請殿下恕罪。”紫蘭的頭更低了。

    趙維看她的樣子甚是可憐,擺擺手道:“算了,沒事,下次注意。”

    “是。”

    趙維走了幾步,突然想起了什麽事,於是又轉身問:“紫蘭,你來東宮之前,是皇後身邊的吧?”

    紫蘭心裏突然一驚,不知道太子怎麽突然問到這個問題,但是隨後也點頭承認:“是!”

    趙維像是明白了什麽,臉上露出奇怪的笑容,令紫蘭完全不知所措。

    趙維之所以笑,是因為他想到,紫蘭可能是有意讓林宜幹等一個時辰,她本來是謝皇後身邊的人,林宜是閻貴妃的人,雖然謝道清不爭寵,但這不代表兩宮的宮女和內侍之間沒有矛盾,況且閻貴妃必然是極盡一切手段在理宗皇帝麵前爭寵的,她宮裏的人在整個後宮之中都有些高人一等的感覺,謝皇後曆來管束自己宮裏的人比較嚴格,盡量避免和仁明殿的人發生糾紛,現在紫蘭被調來東宮,脫離了慈元殿的管束,趙維身為唯一的皇子,地位僅次於皇帝,宮裏任何人都肯巴結於他,所以紫蘭對閻貴妃身邊的人宣泄一下以前的不滿,這種事情很正常,隻是這樣一來,趙維與閻貴妃之間可能會產生些隔閡。

    回到仁明殿後,林宜向閻貴妃稟報,太子已經答應了邀請。她並未主動提及在東宮書房外幹等一個時辰的事,倒不是這位林姑姑有多麽寬宏大量,而是她覺得閻貴妃問起來再說,效果會更好。果然,閻貴妃聽完林宜的回報之後,問道:“既然一切順利,太子也答應得很爽快,你為什麽花了將近兩個時辰的時間?你可不是做事情拖拖拉拉的人。”

    林宜揖手說道:“娘娘恕罪,小的並沒有半分耽擱,隻是小的去東宮的時候,太子正在書房溫習功課,不得打攪,所以小的等候了整整一個時辰。”

    “什麽?!你等了一個時辰,這太子才入宮幾天啊,就這麽大架子?”閻貴妃嗔怒。

    林宜說:“娘娘,您誤會了,依在下看來,太子並無交惡於娘娘的想法,而是東宮的那些內侍、宮女們搞鬼,小的在東宮幹等了一個時辰,他們皆是推諉敷衍,沒有一個人去向太子通報,直到太子自己從書房出來,才知道娘娘您的好意。”

    閻貴妃想了想,問:“東宮的內侍和宮女大部分都是從皇後的宮裏派過去的,你的意思是,皇後刻意使絆子,讓太子與本宮疏遠?”

    “小的正是這個意思。”林宜接著說道,“後宮之中,向來母憑子貴,娘娘您和皇後雖然都沒有親生的孩子,但是官家獨寵娘娘,將唯一的孩子君怡公主過到娘娘的膝下,本來這是後宮獨一份的恩寵,謝皇後焉有不妒忌之理?如今,她以嫡母的身份爭得太子的撫養權,那娘娘您的地位可就危險了。這公主的地位怎麽可能與太子相提並論,皇後當然深知其中利害,她從自己的宮裏抽調人手去東宮,明麵上是照顧太子,實際上隔絕太子與後宮諸位娘娘的往來才是根本目的,皇後就是要讓太子的心裏永遠隻有她這一個嫡母,這樣娘娘您就是再得聖寵,也是處處矮皇後一頭啊!”

    “謝道清這個醜女人,算盤倒是打得不錯,我就說嘛,當初賈妃薨逝,謝道清怎麽會那麽好心地把公主讓給我?敢情她私下裏養著個太子,霸占著皇後的位置也就罷了,太子又不是她生的,憑什麽讓她一個人占著?本宮偏偏不讓她如願,明日太子的生辰,也不知她是忘了還是怎麽的,竟然被我搶了先,這謝皇後看來是真的老了,丈夫爭不贏我,如今連兒子都爭不贏我,我倒要讓她看看,我是怎麽把太子從她身邊搶走的。”

    “可是娘娘,此事不宜操之過急,畢竟太子流落民間十幾年,一直是皇後在保護。”林宜提醒道。

    閻貴妃冷笑著說:“這我知道,我可不著急,她謝道清已是人老珠黃,本宮還年輕,就是幹耗,她也該比我先進棺材。”說罷,兩人的臉上皆是一副輕蔑的笑容。

    ……

    慈元殿內,謝道清剛剛午休醒來,正在後花園打理幾株茶花,下麵的人來報,東宮來人有事求見。

    “映雪?你怎麽來了?”謝道清問道,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柏映雪。

    “娘娘,卑職有事要回報。”

    謝道清笑了笑,說道:“你是東宮的侍衛,有事應該先向太子說,怎麽直接來慈元殿了?這要是不知道的,還以為太子是我操控的傀儡,你是我安插在東宮監視太子的呢!”

    “對不起,卑職知錯!”柏映雪聽得皇後這番話,頓時後背一陣冷汗,以前她是謝皇後聯係家族和宮外的暗衛,並未涉入宮廷的勾心鬥角太多,所以做事難免莽撞。

    “算了,下不為例。”謝道清說,“宮裏麵很多事情沒有那麽簡單,以後定要小心行事,唉!也不知讓你們隨侍東宮的決定,是幫你們還是害了你們……”

    映雪低下頭沒有說話,謝道清接著問道:“你做事向來很有分寸,究竟出什麽事了,讓你這麽急著找我?”

    “今日上午,太子殿下應了閻貴妃的邀請,明日晚宴會去仁明殿。”

    “明天?!”謝道清猛然抬頭。

    “是,怎麽了?”

    “明天是九月十九,維兒的十三歲生日……”謝道清淡然地解釋道。

    柏映雪恍然大悟:“那……這閻貴妃什麽意思?”

    “她還能是什麽意思?當然是拉攏太子殿下這位未來的天子,這種事在後宮不稀罕。”

    “貴妃膝下有個君怡公主還不夠,還想把太子也拉過去?這未免也貪得無厭了吧!也難怪紫蘭故意把仁明殿的信使晾了一個時辰。”映雪憤憤然地說。

    謝道清隻是輕輕地一笑,說道:“公主哪比得上太子啊?以後繼承皇位的是太子又不是公主,後宮之中,母以子貴,昔日沒有皇子,閻氏當然拚了命地要把公主爭到手裏,我也就成全她了,現在一個貨真價實的太子就在宮裏,一向寵冠後宮的閻氏怎麽可能安分地守著君怡一個丫頭?不過,紫蘭這丫頭也是太年輕,都是底下辦事的人,跟仁明殿的掌事鬥什麽氣啊。”

    柏映雪沉默了一會兒,又問道:“難道皇後娘娘就這樣看著閻氏將殿下從您身邊帶走嗎?您可是為殿下操勞了十幾年的心血……”

    “對啊,你也知道維兒在馮將軍和我的保護下度過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樣的感情,閻氏如何能輕易地離間我們母子?從這幾天趙相公對維兒的授課來看,維兒很聰明,也能明辨是非。說實話,我覺得他對後宮、官場上這些潛在的威脅和陷阱,比你更明了,處事的能力比你更高明些,雖然他隻是個13歲的孩子。”謝道清說,“至於說維兒想也沒想就應承下仁明殿的宴請,恐怕他自己都把自己的生辰給忘了,隻當是一次家常便飯。其實,如果你不來跟我說這事,事情反而簡單得多,現在你沒有得到太子的允準,私下裏告訴我這件事,在維兒的心裏,難免有告密和背叛之嫌,他是東宮之主,你是東宮下屬,這樣對你很不好!”

    “是!卑職謹記娘娘的教誨。那我現在……”

    謝道清想了想說:“沒事,你回去的時候把我給維兒的生日禮物帶上,就說是我叫你來的,要給他一個驚喜,所以事前沒有跟他說,本來是準備明天晚上把太子親自叫來當麵給他的,不過現在閻氏搶了先。對了,你要記住,明天才是正日子,今天把東西拿回去先放你那兒,明天再拿出來。”

    “是!多謝娘娘替卑職解圍。”

    柏映雪從慈元殿離開的時候,身後跟著四個抬箱子的內侍,這些內侍的手裏都抱著厚厚地一摞書籍。適才聽皇後說起為太子準備的生日禮物是一部書,還以為就幾本而已,結果沒想到是整整一大箱!說實話,她從來沒見過哪一部書有這麽多卷的篇幅,僅僅目錄索引就是一小本,她還在想,這麽多書,謝皇後是要太子一輩子就待在東宮看書嗎?

    她拿起最上麵的那一本一看,書名叫《夢溪筆談自序》,作者叫沈括,然後翻看了最薄的那一本目錄,完全吃驚了,這《夢溪筆談》共《筆談》《補筆談》和《續筆談》三部分,《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共609條,每一條就夠寫上小半本書了!這整整一箱子的書,怕不是得有幾百萬字?!這個作者是真厲害!要換作她柏映雪,恐怕窮盡一生也寫不了兩本……

    這麽一大箱子的書籍,靠柏映雪一個人是絕對搬不動的,所以,謝皇後派了4個內侍抬箱子。

    所謂內侍,即宦官,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太監”,不過太監一詞,始於明朝,古代朝廷各部門之中,凡是帶“監”字的機構,地位都是很高的,比如“窺伺天機”的欽天監,掌握全國軍工產業的軍器監,專司宮廷奢侈品製作的將作監,以及作為全國最高學府的國子監。“監”級機構的主官也基本都叫監、監正或大監,在朝廷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明朝的時候,朝政禮節繁複,宦官又極度得寵,負責朝政禮儀安排的司禮監地位相當高,“大監”一詞已經不足以凸顯這些閹人的地位,所以出現了“太監”一詞,最初特指地位非常高的宦官,後來明朝滅亡,太監一詞在清朝也就泛指所有的宦官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