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潰敗的廂軍

字數:4880   加入書籤

A+A-


    大勝關上,宋蒙兩軍戰事膠著,臨安城裏,如趙維當初所料,也吵得烏煙瘴氣。右丞相謝方叔一聽說來犯的敵軍多達20萬,在廷議上就極力主張和談避戰:“陛下,襄陽軍不過3萬,荊北全軍,亦不過8萬,縱有地之利,可抗一時,然戰事日久,必多生靈塗炭,假我全國之兵以援,則戰事消耗過多,於國不利,於民不利。”

    謝方叔主和的言論剛剛拋出,趙葵當即反駁:“謝相此言,我以為,唯四字:一廂情願!

    陛下,蒙古乃蠻族,其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鐵木真窮其一生,垂涎我大宋之土地而不可得,揮師西征,得萬裏疆土而不足。其子孫後輩,窩闊台、拖雷、貴由、蒙哥,皆是貪得無厭之輩,自金國覆滅,宋蒙勢同水火,戰事非謝相三言兩語可止。昔靖康之難,民間有言:官不逼民,民何以反?金不侵宋,宋何以戰?非我大宋好戰,乃不得不戰!陛下,襄陽之戰避無可避,大宋須傾盡全力,挫敗蒙古之氣,方得一朝太平!”

    左丞相和右丞相,一個主戰一個主和。本來就是政敵的兩人平時就相互看不慣,這時候更是唾沫星子滿天飛,都指責對方誤國誤民,旬議吵了一上午沒吵出個結果,政事堂裏,兩人裹帶著吳潛、董槐、丁大全、賈似道等幾個參知政事也吵翻了天。不過在政事堂的幾個參知政事中,賈似道這一次站在了趙葵的一邊,一力主戰。

    賈似道去年還是荊湖北路的安撫製置使,荊北路屯駐大軍和路下各州府官員,很多人都是他的心腹,像鄂州防禦使呂文德、製置使司參議李庭芝、水軍都統製張世傑都是賈似道提拔上來的,所以他不可能支持謝方叔,這樣等於是坐視蒙古攻下襄陽,襄陽一破,整個荊湖北路都是忽必烈的囊中之物,他辛辛苦苦積累的政治資本就會損失掉一大半!

    可是荊湖北路不是丁大全的勢力,他升職到朝廷中央之前,曾在饒州擔任過通判,又當過建康知府,這些地方都是他的政治資本。這一次,丁大全與賈似道的意見不同,他站在謝方叔的一邊,主張與蒙古人和談。他心裏很明白蒙古人不可能一點好處得不到就罷兵,至少要求大宋割讓襄陽,到時候他隻要說服朝廷同意,襄陽割讓之後,朝廷為了重新建立對蒙古人的防禦,隻能選擇加強荊南、江西、建康等地的兵力,這等於是增加丁大全手裏的政治資本,至於蒙古奪取襄陽之後,對大宋有多大的威脅,嗬嗬,關他什麽事?

    朝中重臣連續吵了幾天,越吵趙昀的心裏越亂,今天覺得趙葵一派有道理,明天又覺得謝方叔一派更理智,本來還有自己的判斷,結果後麵他也沒有主見了。趙昀這個皇帝很會玩平衡之術,這與他年輕時的經曆有很大關係,他不是正兒八經的皇子,而是寧宗皇後楊桂枝從宗室旁支之中找來的,所以登基之後的前10年,朝政把控在權臣史彌遠和太後楊桂枝的手裏,直到史彌遠死了之後他才親政,所以他對朝廷各勢力的均衡很是看重,不想看到任何一方獨大,以至於趙葵的相位穩固之後,提拔了與他政見相反的謝方叔為右丞相。

    如今趙昀可謂是自食惡果,一味追求臣子的勢力均衡,結果就成了現在這樣。看著下麵一幫大臣在廷議上肆無忌憚地對罵,趙昀實在忍不住了,一手重重地拍在麵前的桌案上,站起來說:“夠了!都給朕住口!你們吵了這麽多天,吵出什麽結果了沒?”

    趙葵和謝方叔兩人吵得聲嘶力竭,都九月的天氣了,兩人皆是滿頭大汗,聽得官家發火了,兩人也不好再高聲爭吵,朝堂上一片沉悶的氣氛。趙昀氣得渾身發抖:“你們就沒有個萬全的對策嗎?朝廷每年給你們高額的俸祿,如今大軍壓境,你們成何體統?!”

    “陛下,萬萬不可與蒙古膠著於戰爭啊!”謝方叔用盡最後的氣力上表陳情。

    趙葵年紀終究比謝方叔大些,此時已經完全沒有氣力再說話,隻是一個勁地朝龍椅上的趙昀擺手和搖頭,以示否定謝方叔的主張。此時大慶殿的黃門值守走上來稟報:“陛下,禁軍校尉楊鎮殿前候命,向陛下複旨!”

    “楊鎮?唔……喚他進來!”趙昀有些疑惑,保護公主是皇後發出的懿旨,楊鎮要複旨的話,找入內內侍省轉交就是了,怎麽跑到大慶殿上來了?

    楊鎮走進大慶殿,躬身參拜:“末將禁軍校尉楊鎮奉皇後懿旨保護公主,幸不辱命,如今公主平安回宮,末將已向內侍省複旨。”

    “楊校尉平身,你既已複旨,又來大慶殿作甚?”趙昀問。

    “末將轉交太子殿下家書,並且向陛下請罪!”說完,楊鎮單膝跪地,雙手將趙維在襄陽交給他的信函呈上。

    “什麽太子的家書?太子人呢?”趙昀從內侍的手中接過信件,一邊拆一邊問。

    楊鎮說:“末將帶公主離開襄陽的時候,太子殿下執意留在襄陽,抗擊蒙古敵軍,末將勸解無果,拳腳上也不是太子的對手,沒能將太子一同帶回來,特來向陛下請罪!”

    “什麽?!”不隻是趙昀,廷議上的所有官員均是大吃一驚,趙昀連忙打開信件,信紙上隻有一首詩,這首詩讀完,趙昀心裏是一陣恐慌:“傳旨樞密院和殿前司,立刻發兵增援襄陽!”

    “陛下,不知調多少兵合適?”樞密副使吳潛問。

    “能調多少調多少!不惜一切也要保住襄陽!”趙昀大聲喊道。

    “陛下,戰事不可輕開啊!”謝方叔仍然在做最後的掙紮。

    “謝方叔你給我閉嘴!”趙昀大吼道,“兵凶戰禍中的不是你兒子!楊鎮,把太子這首詩念給大家聽聽。”

    “是!”他接過趙昀手裏的信件,看了一眼,頓時氣血上湧,將信裏的內容慷慨激昂地念了出來:

    “出鞘劍,殺氣蕩,風起無月夜茫茫。千軍萬馬山河慟,一身是膽好兒郎。

    訣別詩,兩三行,黃泉相會再相望。九月秋雨蕭蕭下,無悔人間夢一場。”

    楊鎮讀完之後,朝堂上的主戰派士氣立時高漲,趙葵緩過氣之後,朗聲說道:“陛下,太子年方十四,既有如此氣勢,老臣願意領兵支援襄陽。”

    “趙相公,您已是花甲之年,大宋還有不少青年俊彥,能人誌士,陛下,臣賈似道願請戰襄陽!”

    “廉頗雖老,尚能一戰!”趙葵也是不服老。

    趙昀猶豫了好一會兒,最後說:“趙相年事已高,況且朝中事務繁多,您就別去了,賈似道曾是荊湖北路安撫製置使,就讓他去吧……”

    很快,聖旨和尚書省公文一同下達:從江南東路、江南西路、兩浙東路總共抽調屯駐軍6萬人,抽調禁軍1萬,夔州路、成都府路抽調屯駐軍3萬,共計10萬大軍,支援襄陽一線作戰,加封賈似道為荊湖北路宣撫副使、荊北軍監軍,封太子趙維為荊湖北路宣撫使、行軍大元帥,加封原荊北路製置使李曾伯為荊北軍行軍副帥,襄陽防禦使郭驥為前軍都統製,鄂州防禦使呂文德為中軍都統製,禁軍統製馮晟為行營參議、糧草官,各路接到公文和聖旨之日起,大軍即刻開拔。

    趙昀這樣下達一份聖旨,賈似道有些失望,他本以為自己能是宣撫使,沒想到卻是副使兼監軍。這麽一個結果,賈似道也猜得到是趙葵在官家麵前挑撥的,再說太子是他學生,他有偏袒,可是太子如今才14歲,趙葵也真不怕這個乳臭未幹的太子把事情辦砸?但是想想襄陽如今的敵我態勢,賈似道也就不在意這個宣撫使和宣撫副使的差別了,嘴上說得是天花亂墜,實際上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自己最清楚,力挽狂瀾對他來說隻是個虛幻的理想,既然太子和太傅願意接這個燙手的山芋,那就讓他們接,打贏了,他身為宣撫副使,也有一份功勞,打輸了,宣撫使是第一責任人,趙葵這個太子太傅也要連帶擔責。

    ……

    趙維可以肯定,隻要他打死不離開襄陽,朝廷就一定會有援軍,隻不過他實在不知道朝廷的援軍什麽時候能到,郭驥在大勝關都已經發來第二次增兵的命令,臨安那邊還是沒有消息,要是再有半個月沒回應,大勝關鐵定是守不住了。

    襄陽城裏第一批派往大勝關的廂軍3萬人,已經在幾天前由童虎帶隊出發,但是臨時抱佛腳的突擊訓練,始終不如屯駐軍長年累月的戰鬥力水平,第一次上城牆,就挨蒙古人的火炮炸,沒多長時間就放了羊,亂哄哄地往城牆下麵跑。

    郭驥在城牆上看著下麵亂成一團的廂軍,隻能幹著急,亂軍把城牆的通道全給堵死了,郭驥在上麵也是下不來。

    幸好童虎在城下,連續斬了兩個逃兵都止不住敗兵之勢,正著急的時候回頭一看,發現了旁邊的火藥桶和火繩,他當即用一根小竹管裝上火藥,插上火繩,做成一個大號的炮仗,點燃之後朝亂軍頭上扔過去……“砰”地一聲巨響,炮仗在空中炸開形成一大團白煙,所有人都被嚇住了。

    “都他媽幹什麽?!”童虎朝著亂軍大吼道,“給我滾上去,否則老子讓你們粉身碎骨!”

    眾軍定神一看,童虎的身後,十幾個東宮侍衛已經將火藥桶橫倒,擺成了一排,每個人手裏都是一個燃著的火撚子,看這架勢,如果他們還繼續潰退,這些東宮侍衛肯定把火藥桶點燃,朝他們滾過來,那可真的是粉身碎骨、死無全屍。

    “滾回去!!!”看到廂軍已經被自己嚇住不再混亂,童虎再一次大聲怒吼。

    “快,快走!”“走,快回去!”亂軍內部總算是穩定下來,被這十幾個火藥桶給擋了回去,重新回到城牆上。

    郭驥長長地鬆了口氣,這要是潰敗之勢止不住,大勝關絕對失守,這不,忽必烈在城外看到城牆上的混亂,大喜過望,命令步軍快速進攻,雲梯已經被推到距離大勝關城牆不到三十步的距離,短兵相接已無可避免,忽必烈的眼睛直放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