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蒙古式瘋狂

字數:4807   加入書籤

A+A-


    其實並非趙維心機深重,將這燙手的山芋丟給李曾伯是他腦海裏臨時閃現的。從一開始決定留在襄陽,他隻是出於一腔熱血,單純地希望襄陽不要落入蒙古人之手。等到楊鎮他們離開之後,趙維冷靜下來,終究還是覺得忽必烈此時攻打襄陽實在令人費解,在沒有解決成都和夔州的情況下,奪取襄陽對蒙古來說沒有太大用處,反而會因為直麵荊北路水軍的艦炮火力,投入大量兵力守住襄陽。

    隻不過,蒙古地跨歐亞,土地廣闊,人口也多,那麽短時間內能夠動員的兵員人數也就多。20萬大軍,對於大宋來說足以擔當一個作戰方向的全部主力,而對蒙古來說,可能也就是一支佯動的牽製兵力。

    想到這一點,再加上蒙古軍4天之內連續11次攻城,均被大勝關守軍擊退,趙維推斷,隻要朝廷不放棄,襄陽定然不會落入敵手。可是在核查到廂軍人數的時候,趙維就很不爽了,真是一個王朝末代,到處都是腐敗,吃空餉的風氣竟然如此嚴重!看來,要實現大宋的再一次中興,就必須從根子上進行一次大變革。

    開封朝末些的時候,王安石曾經在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嚐試過一次變法,但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勢力龐大,朝廷上下官吏腐敗情況嚴重,新法出了開封,就變樣走調,最後完全失敗。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前後經過,趙葵沒有教過他,黃堯倒是對當年新法為大宋帶來的財稅收益稱讚有加,趙維自己去皇宮文庫裏翻閱了很多王安石變法前後的記錄,在腦子裏對變法失敗的原因有所總結,其一,變法之時,大宋土地兼並嚴重,變法的內容會對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和官員帶來巨大的利益損失,所以他們聯合起來,力量太強,王安石空有皇帝做靠山,撼不動滿朝的保守派,推行新法的阻力太大;其二,全國上下,吏治腐敗、積弊叢生、貪墨成風,朝廷的政令難以惠及平民百姓,任由中下層官員盤剝百姓、欺上瞞下。

    這兩大缺陷,是造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趙維如今需要仿效王安石,通過變法來挽救大宋,就必須要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個問題,趙維比王安石要好得多,他是太子,本身力量就很強,經過這一場大戰之後,他有把握掌控整個荊湖北路的軍隊,由此一步步,再掌握成都府路、兩淮和江南的軍隊,放眼大宋,絕不會再有第二個人能和他掰手腕,第二個問題,變法之前,必須整飭吏治,否則政令不通,衙門辦事效率低下,難以獲得民心的支持,所以趙維決定就拿荊湖北路的廂軍吃空餉這事開刀,借著強敵壓境,亂世用重典的原則,狠殺一批腐敗分子,看誰還敢在他麵前貪汙、瀆職。

    “殿下,孫知府現已被下到獄中,是否進行審訊?”襄陽府通判梁巍問。

    趙維想了想:“不必了吧,知府虛報軍隊人數,貪汙廂軍軍餉,已然是鐵證如山,可以直接宣判,沒必要審了。”

    “是!”梁巍正準備下去,趙維突然又說道:“且慢!梁通判,還是準備一下,分別提審知府和團練使。”

    “那要他們交代些什麽?”

    “從知府和團練使的家裏抄出多少細軟?”趙維問。

    “知府家中所得合計約31萬貫,團練使的家裏所得合計20萬貫。”

    趙維想了想:“那麽總共是51萬貫,可是根據孫知府這幾年上報的廂軍人數,賬目上核算下來應該有122萬貫被貪墨,中間的缺口共71萬,這知府才上任5年,家裏一妻三妾,仆役不過10人,一年能花得了多少?其它的錢去哪兒了?”

    “這……可能知府的家中花費比較大吧。”梁巍突然意識到自己話說得不對,“殿下,這知府的府邸是屯駐軍會合襄陽府衙役去抄的,卑職可沒有半分染指。”

    “我沒說你,通判不必如此緊張。”趙維微笑著說,“我那東宮一年的用度也才10萬貫,包括總共45名黃門和宮女、37名侍衛。這襄陽知府得奢侈到何等地步,方可追平我那東宮?”

    “殿下的意思是……”

    “幾十萬貫的缺口,肯定是賄賂上官了,那麽哪些官員他送了多少錢,這就得有個具體數目了,明白嗎?”

    梁巍麵露難色:“這……”

    “通判有何問題?”

    “殿下,卑職雖然不曉其中內情,但此事還請殿下三思而行……”

    趙維的臉上滑過一絲輕蔑:“我知道你想說什麽,牽涉太廣對吧?放心,你隻管審,審出個結果來交給我,其它的事與你無關,本宮不是拎不清的人。”

    太子的話都說到這份上,梁巍也沒什麽理由推脫了,答了一聲“是”就準備退下,趙維又問道:“梁兄在襄陽府通判任上幾年了?”

    “啊,6年了!”

    “6年,那可是很長了!通判有想過坐上知府的位子嗎?”

    “啊?!”

    “如今襄陽知府已下獄,可是襄陽府的政務不能沒人處理,你身為襄陽府通判,即日起暫代知府之職,如果幹得好,本宮定向吏部舉薦通判升任知府一職。”趙維想著,這通判是知府的副手,對一州的政務也是非常了解的,由他來主持襄陽府的政事再合適不過,而且這梁通判也很有能耐,相信他能把知府的工作做好。

    “殿下既然如此信任在下,巍定不負襄陽百姓之重托。”梁巍的內心對太子已是萬分感激,他在通判的任上已經待了6年有餘,卻一直不得升遷。趙維的舉手之勞,給了他一個機會,也培植了自己的羽翼。

    大勝關方向,蒙古軍已經連續猛攻了好幾天,忽必烈從大同府過來的時候又帶了40多門大炮,為了使自己的火炮能夠在大勝關五公斤炮的射程外開火,忽必烈命令漢軍炮手們增加了每次發射的裝藥量,他們的火炮設計的裝藥量大約是4.5公斤,打到後麵都是一次裝填7公斤火藥!

    不得不說,忽必烈這種無視漢軍炮手安全的做法,給大勝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增加裝藥量,使得蒙古人的大炮總算達到了可以壓製五公斤炮的地步,蒙古軍在炮陣地前方放置三四層拒馬,並且將其釘在地麵上,基本上就可以攔住五公斤炮發射的鏈彈了,而霰彈的射程,還不到蒙古人火炮的一半。

    麵對幾十門大炮持續不斷地射擊,步兵又推著前麵加了鐵板的衝車和雲梯接近城牆,哪怕速度慢些,也不怕城樓上的炮彈,所以,大宋的士兵必須頂著蒙古人的炮彈堅守在城牆上,沒有人退縮,也不敢有半點退縮,因為數十米外,就是等著登城的蒙古軍,他們就等著城牆上的宋軍扛不住炮火的打擊,退下城牆。

    這樣的仗,簡直令人絕望,即使是屯駐軍,士氣也是一天比一天低落。九月初三的午後,大勝關的右炮位,因為蒙古軍攻勢猛烈,發炮速度比平時快了不少,結果連續打了一個多時辰,炮管過熱,加上炮手匆忙之間,火藥加得多了,發生了炸膛事故,7個炮手被炸得麵目全非!整個炮位幾乎塌了一半,炮架都開裂了,完全沒有修複的可能,襄陽軍的士氣再次承受了巨大的打擊。

    為了鼓舞士氣,郭驥親自登上大勝關的城牆,與軍士們一同冒著敵軍的炮火殺敵,同時急令襄陽城裏的趙維,立刻向大勝關補充3萬廂軍。

    每天都是成百上千的傷兵從前線被送下來,還有每天都增加人數的陣亡士兵名單,趙維即使不在大勝關,也能想象那裏的戰事激烈到了什麽地步,短短幾天的時間,荊北路8萬屯駐軍,就已經戰鬥減員近3萬!

    趙維剛剛在探事司荊北路幹辦的協助下完成了對襄陽知府的審訊,得到了他為官以來所有明確的行賄受賄記錄,還沒來得及歇口氣,郭驥求援的軍令就到了,前來傳令的是他的副將朱奎。

    接了軍令,趙維吃驚不已,這才幾天就要3萬增援,大勝關形勢之危急可想而知。

    “朱副將,大勝關如今情勢如何?”其實趙維不用問,隻看朱奎那滿臉的汙垢和缺了右肩的步人甲就知道情況好不了。

    朱奎歎了口氣說:“殿下,末將實不相瞞,大勝關如今全靠將士們的一口氣頂著,蒙古人的火炮又厲害了,現在都是在我軍火炮的射程外開火轟擊城牆,我軍的火炮鞭長莫及,如今,大勝關的城牆已經被打出了好幾個缺口,郭將軍也受傷了……”

    “什麽?!”趙維吃驚不小,“郭叔受傷了?傷哪兒了?嚴重嗎?”

    “蒙古人的炮彈炸塌了城樓,一根房梁砸下來,把將軍砸傷了,頭和手臂都有受傷,不過還好,頭上的傷不嚴重,隻是將軍的左臂骨折和脫臼了。”

    “難道蒙古人又有新火炮了嗎?居然能比五公斤炮打得更遠。”

    “我想應該還是原來的炮,隻不過蒙古人加大了火藥量。”

    “他們的火炮我見過,標準裝藥量4.5公斤確實沒達到最高水平,可是裝藥量加大到射程超越五公斤炮的地步,那蒙古人的每一炮都承受著炸膛的風險!”

    “殿下猜測得不錯,這幾天蒙古人確實已經有兩門火炮炸膛,但是他們絲毫沒有減小裝藥量的意思!”

    “瘋了!瘋了!忽必烈簡直瘋了!”趙維有氣沒處發,卻對這忽必烈無可奈何,他讓手下士兵冒死,趙維可不敢這麽幹,這根本就是漠視生命,毫無人性!也罷,這個世界上恐怕隻有蒙古人才會如此瘋狂了,或許正是憑著這樣的瘋狂,鐵木真才能夠橫掃歐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