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忠肝義膽,勇武傳魂
字數:5102 加入書籤
這一場戰鬥打完,傷亡情況統計出來之後,郭驥倒吸了一口涼氣:3萬廂軍整整傷亡了1萬多人,屯駐軍還有4000多人傷亡,雖然攻城戰中蒙古人總共傷亡3萬多,可是如今襄陽能動用的兵力隻剩當初的一半不到,而蒙古人卻還有十幾萬,經受了一個月的炮彈撞擊,大勝關的城牆如今已是殘破不堪,幾乎沒有一塊平整的牆麵,表麵砌磚的夯土牆,終究不是鋼筋混凝土的要塞。
襄陽城裏如今還剩下2萬廂軍,但是卻另有3萬義軍。從童虎那裏得知了第一批廂軍在大勝關的表現之後,趙維認為,剩下的2萬廂軍暫時別往前線派了,還是先讓3萬義軍頂上。
義軍之所以為義軍,就因為它們既不在殿前司的編製下,也不在各州府的編製中,而是江湖和民間臨時自發性集結起來的。蒙古集結20萬大軍進犯襄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大宋江湖中最大的一支武裝,忠義社當即向全江湖發布了英雄令,號召民間義士、熱血男兒團結起來,抗擊蒙古。忠義社強大的號召力,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襄陽就集結了3萬的義軍。
最初看到熙熙攘攘的義軍,趙維的內心是非常觸動的:誰說大宋軟弱?誰敢說“重文輕武”打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有這麽多大宋男兒的存在,中興大宋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這些義軍雖然組織紀律性比不上正規軍,但是戰鬥意誌和主動性卻比長年積弊的廂軍好得多,他們都是出於自願,不占朝廷的一分俸祿,怕死的人就不會出現在這裏。忠義社在掌門黃蓁之下,還有6個舵主(兩湖分舵、江淮分舵、西川分舵、嶺南分舵、中原分舵及河北分舵),兩湖分舵的舵主魯先覺,受掌門黃蓁之命在襄陽聚集義軍,並且接受太子的安排和調配。
接到郭驥的增援令,趙維當即找到魯先覺:“魯舵主!”
魯先覺抬頭一看,連忙施禮道:“嗬嗬,是太子殿下!”這些日子趙維在襄陽到處都露過麵,待人也十分平和,絲毫沒有貴族的傲慢和架子,所以在這些江湖俠士的心裏好感度非常高。
“殿下此時來我這裏,是不是該輪到我們上了?”魯先覺知道趙維在襄陽一直主管後備兵力的調配,也聽說大勝關那裏打得十分慘烈,看到趙維帶著幾個人來忠義社兩湖分舵,於是如此問。
“是,大勝關那裏,無論是我們還是蒙古人,傷亡都不小,現在拚的就是一口氣,誰先泄氣誰就輸。”
魯先覺大義凜然地保證道:“放心吧殿下,我們忠義社就算全員戰死,也絕不會臨陣脫逃。”
“忠義社的骨氣,晚輩十分相信,但是我還是要說一句不好聽的,兩軍對陣,完全不同於江湖械鬥,決定勝敗的是士氣和軍紀,軍紀這方麵,是眾俠士最欠缺的。”
“其它門派的話在下不敢保證,但是我們忠義社,在軍紀方麵,絕不會比廂軍更差!忠義社本就與一般的江湖門派相差甚遠,當年的忠義社乃是河北地區的義軍,與嶽帥的踏白軍不分彼此,郾城一戰,更是與背嵬軍一起大敗金兀術的鐵浮屠,殿下可不要小看了我們忠義社。”
“有魯舵主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說罷,趙維抱拳對魯先覺施了一禮。
魯先覺同樣抱拳還禮,說:“我們忠義社的宗旨就是——忠肝義膽,勇武傳魂!為大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趙維親自帶隊,3萬義軍補充到大勝關。這時候他才看到,大勝關的城牆已經破損到如此地步,可見這裏過去的一個多月經曆了什麽。
“朱副將,郭叔呢?”
“太子殿下,郭將軍睡著呢。”朱奎見趙維到來,連忙迎上來。
“啊?現在這個時辰他還沒起嗎?”現下已是晌午時分,趙維很奇怪為什麽郭驥還睡著。
“殿下有所不知,昨晚蒙古人試圖偷襲,被我軍擊退,郭將軍一整夜都在城牆上,再加上昨天白天的戰鬥,將軍已經整整十二個時辰沒合過眼了,這才睡下去還沒兩個時辰。”
“原來如此,辛苦了。”趙維感慨說,“朱副將,本宮奉郭將軍的命令,從襄陽帶來3萬義軍,今日目睹這關牆殘破如此,戰鬥之慘烈可想而知……”
朱奎歎了口氣,說:“大宋和蒙古已然勢同水火,不死不休,自古以來,城池攻守之戰,最多不過石砲十幾座,哪有今日這般,數十門火炮連續打上一個月的,這城牆抵禦石砲勉強還行,碰上火炮的鐵彈,自然是扛不住的。”
“敵我雙方到目前為止,各自總傷亡有多少?”
“蒙古人的傷亡,末將沒有仔細去計算過,但是總的來說他們的傷亡比我們多一點,若不是蒙古人仗著火炮射程遠,大部分時間不與我們短兵相接,他們的傷亡還會更大。我軍目前總傷亡是5萬7千多,蒙古軍至少也是六七萬的傷亡。”
趙維說:“可恨的是,他們總兵力有20多萬,即使有六七萬傷亡,現在恐怕還有十好幾萬能夠作戰的人馬,而我們現在能夠動用的兵力不過5萬了……真不知道朝廷在幹什麽,仗都打了快兩個月了,臨安一點消息都沒有!”
朱奎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末將認為,殿下還是盡早離開襄陽的好……”
“朱副將不必多言,本宮既已說了與襄陽共存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是不會食言的。”、
看到趙維如此果決,郭驥和黃蓁也都沒提過要送他離開,朱奎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麽。
趙維拿出自己的單筒望遠鏡,仔細觀察著10裏地之外的蒙軍大營,問:“朱副將,蒙軍最近的攻勢如何?”
“起初蒙軍的攻勢十分猛烈,每次攻城,動輒幾萬人,每天開炮上千次,打了這麽長時間了,雙方都很疲勞,攻勢自不如之前猛烈,尤其是蒙古人的火炮,最近幾次攻城,蒙軍的火炮總是稀稀拉拉的,即使用了一種新式的石砲,拋射的也多是巨石或者碎石,偶爾也有火油彈,但是從未拋擲過震天雷,想來蒙軍的火藥也消耗得厲害,後繼無力。”
“那是自然,照蒙軍火炮的標準裝藥量,每次攻城都要打幾千炮,那可是十好幾噸的火藥,這一個多月總共交戰有20多天,蒙古人的火藥消耗了幾百噸,怕是把整個蒙古帝國一年的火藥庫存都用光了吧。而且照忽必烈前些時日,隨意加大裝藥量的打法,他們的火炮應該也快報廢了,要想重鑄這麽多的炮,即使是咱們大宋,也要大半年的時間。”
“確實如此,可是殿下你看,大勝關的炮台如今也是徹底毀了,短時間內我們也沒法使用火炮。”
“炮台即使沒毀也沒太大的用了,總共就兩門炮的位置,對敵人的殺傷效果十分有限,蒙軍若真是一擁而上……”趙維說著,苦笑著搖搖頭,隨後又問,“對了,朱副將你剛才說蒙古人有一種新式石砲?”
“對,一種特別大的石砲,一端掛有重物,拋射百斤重的巨石,距離可達200步……”說著,他指了指城牆下麵一塊特別大的石頭,“那就是蒙軍石砲拋出來的巨石。”
趙維一看,果真是一塊重量在一百斤以上的巨石,惕然心驚:“回回炮?!”按照朱奎的描述,那不是“回回炮”又是什麽,這東西竟然提前出現了?
“看來,我們得想辦法毀掉蒙古人的石砲才行,否則沒有火炮的壓製,這東西能把大勝關城牆砸成一堆瓦礫。”趙維立刻叫來魯先覺,“魯舵主,你立刻聯絡信陽和南陽那邊的忠義社兄弟,打探一下蒙古人的巨型石砲的製造工場和存放地,另外盡可能摸清楚蒙古軍的糧草和火藥情況。”
“是!”魯先覺領命下去,朱奎問:“殿下是想要摧毀敵軍的石砲?”
“必須摧毀,否則我們就是挺著挨打。義軍都是江湖中人,士氣雖然高,可是沒接受過嚴格的軍陣訓練,與蒙軍正麵交鋒不太合適,最適合他們的戰法,是從敵人的背後搞破壞。就是不知道忽必烈給不給咱們這個時間。”
朱奎想了想說:“經過這一輪激戰之後,我想蒙古人也必須要休息一段時間,時間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充足的。”
於是,趙維便吩咐下去,準備好炸藥包、火藥箭和火油罐,忠義軍做好行動準備。
過了幾日,忠義社的密探打探到了回回炮的消息,大勝關麵前的忽必烈大營中有4座,製造工場在南陽城外,距離大勝關不到20裏路程,負責督造回回炮的是兩個色目人,另外,忽必烈所部的火藥原本儲存在南陽的火藥庫,但是10日前就不見有火藥出庫,應該是已經告罄,糧草和火藥均從汴梁方向調運。
“既是如此,那就別怪我玩陰的了。”趙維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陰冷的笑容,“魯舵主,集結5000義軍,今晚戌時出發。”
“是!”
趙維回過頭,對郭驥說道:“郭叔,今晚我們要正麵衝破忽必烈的大營,所以需要襄陽軍的騎兵衝營,子時的時候,屯駐軍集中全部五千騎兵,馬蹄用布裹住,一半具裝,一半輕裝,悄悄地將所有的五公斤炮安置到蒙軍的營壘前200步的距離,仰角打到20,醜時和寅時交替之時(淩晨3點),正好是人困馬乏的時候,開炮轟擊蒙軍大營,騎兵從兩翼衝進去,輕裝騎兵用火油彈四處縱火,具裝騎兵掩護和砍殺敵兵,將敵營搞得越亂越好。”
“沒問題,朱副將,騎兵由你來指揮,蓁兒,你和魯舵主指揮義軍,並且負責後麵的行動。”
“是!”朱奎、魯先覺和黃蓁應道。
“慢著!”趙維說,“我、童虎和魯舵主各帶一隊義軍,我帶500人伏擊汴梁來的火藥,童虎帶1000人負責截殺糧草,魯舵主帶剩下的人負責南陽的石砲場,黃掌門留守大勝關,畢竟這裏還有兩萬多義軍需要忠義社的掌門坐鎮,還有前方斥候回報的消息也需要黃掌門處理。”
“殿下……”黃蓁正要勸阻,趙維卻搶著說道:“行了,各位都別勸我,我不是三歲孩童,我心裏有數。”(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