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排雷
字數:4864 加入書籤
這些地雷都是由襄陽軍器司生產,使用的甲藥皆是從臨安的軍器監運來。各地的軍器司隸屬於臨安的軍器監管轄,這些地方上的軍器司並沒有多少研發能力,核心技術幾乎都是軍器監給的,這些軍器司平時也大多都是做一些刀劍甲胄的修補,好多軍器司連生產軍械的能力都很差,就更不用說研發新武器了。
也不是沒有例外,有幾個軍器司做得就很好,比如成都軍器司、壽春軍器司和建康軍器司,當然,襄陽軍器司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這些軍器司的生產工藝水平和生產能力比臨安的軍器監總部也差不太多,甚至,壽春軍器司正在嚐試用甲藥製造一種單兵攜帶的火器——突火槍。而襄陽軍器司,自從忽必烈兵臨大勝關外,就在趙維的引導下,用甲藥製造了這種類似於“震天雷”的新式爆炸物——地雷。
地雷這個東西,襄陽軍器司其實這種東西技術水平並不高,為了使用方便,趙維還特意設計了一套“拉發”的起爆方式,用彈性很好的竹片,夾住火繩(即火繩槍上用的點火裝置,以硝酸鉀溶液浸泡麻繩而得,燃燒速度緩慢,1小時大約200毫米),通過插銷結構,讓竹片處於形變位置,而自然位置的時候,火繩的點火端就會與傳火管內的火藥接觸。地雷使用前半個小時左右,點燃火繩,待得目標進入殺傷範圍之後,通過一根拉繩在遠處拉出插銷,竹片向下彈回到自然狀態,帶動火繩點燃傳火管內的火藥,從而引爆地雷……
與震天雷不同,地雷就是拿來打伏擊的,而震天雷主要是配合石砲投擲的。地雷整體呈球形,其引爆結構乍一看與石榴的果蒂很像,所以趙維率領的義軍第一次見到地雷的時候,就有人打趣:“這是鐵石榴麽?黑不溜秋的。”也是自此之後,開始有了“榴彈”這麽一個名稱。
一開始,榴彈這個名稱還僅僅是基層士兵對地雷的愛稱,可沒過多久,另一種可以由人力投擲的小型爆炸物——手雷也出現了,這小東西也長得和石榴也有些類似,圓柱形彈體,引爆結構也像果蒂,所以得了個“手榴彈”的諢名,再後來,隨著一種新式火炮和炮彈的誕生,所有依靠爆炸衝擊波或者金屬破片實現大麵積殺傷的爆炸物,都被稱之為:榴彈。
現在,趙維麾下的義軍,每個人身上都帶有3個手雷,每個手雷重1公斤,裝藥量半斤(宋斤,約300g),鑄造的圓柱彈體表麵也有縱橫交錯的網狀溝槽,將彈體分成了約200塊矩形的破片,也就是說,每一塊破片就是3g左右的重量,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後世的小口徑步槍彈彈頭也就4g的質量,所以這種手雷雖然用的黑火藥,但受益於破片質量大,所以對鎧甲防護的敵軍士兵,照樣有巨大威脅。
至於手雷的引火,與地雷類似,但也有區別,類似的地方在於,它和地雷都是靠火繩點火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地雷自帶火繩,傳火管中直接就是甲藥,傳火速度極快,拉繩即引爆;而手雷上麵不帶火繩,火繩纏繞在士兵的手上,點火的時候士兵將手雷在火繩上點燃,傳火管中也不是甲藥,而是類似鞭炮的火撚子,從點火到最後爆炸,時間大約4-5秒。
快要到天亮時,趙維總算得到了忠義社的確切情報:從昨日的跟蹤觀察來看,洛陽方向開來的蒙軍輜重隊,有大車400輛,預估計攜帶火藥10萬斤,糧草30萬斤,車隊綿延4裏地,護衛隊由河南府的漢軍擔任,總共5000人左右,前後各有1000甲士護衛,伴隨車隊護衛的有3000,整個隊伍能夠拉到5裏的長度。
“10萬斤火藥、30萬斤糧草?”趙維思忖著,“這才夠多長時間的?”
當然他也考慮到,按照大勝關城牆如今的狀態,再有個一兩萬斤火藥就足以轟塌,10萬斤火藥攻破大勝關也確實足夠了,可是……30萬斤糧草是不是太少了點?就算蒙古人在大勝關外隻剩下10萬人,一個人一天一斤糧,那也隻夠3天的,按照蒙古人的後勤補給路線和頻次,從開封和洛陽調來的糧草,一次至少要滿足他們10天的需求才行,怎麽可能才夠3天的?而且負責護送的軍隊隻有5000步兵,比趙維估計的敵軍數量少了一半。
盡管想不明白這個問題,可忠義社消息的準確性,趙維覺得還是十分可信的,他當即命令所有人準備伏擊。
球形地雷被集中埋到前後兩頭,在官道中央挖好坑之後,將地雷放進去,再用木板蓋在上麵,然後用幹的沙土覆蓋、平整,保證火繩可以持續穩定地燃燒,3-5顆地雷集中由一條絲線控製;闊劍雷放在中間段的官道兩側,對伴隨護衛的敵兵進行指向性地殺傷,每3顆地雷由一個士兵集中控製,闊劍雷不用埋在地下,而是在路兩旁的雜草叢中架好就行了。地雷部署到位之後,300多義軍在官道兩側十步的距離上挖好散兵坑,然後躲到百步之外休息。
一整個上午,從官道上經過的來往行人不下千人,但是誰也沒注意道路兩旁有半分異樣。
快到中午的時候,前方觀察哨報告,發現蒙軍輜重隊的前鋒,趙維這邊當即開始最後的準備,他的計劃是,輜重隊伍剛好中間部分經過崗哨的時候動手,所以有一半的地雷在官道北麵3裏的地方,這一部分地雷的火繩最先被點燃,為了留足時間,每個地雷上足足半米長的火繩,而且還帶有靠發條帶動的機構將後麵的火繩自動送到傳火管上方,這一批地雷,理論上至少一個時辰的待機時間。
點燃火繩之後,義軍拔出佩刀躲進了散兵坑隱蔽起來,在接到動手的信號之前,他們都要在這裏麵一動不動,趙維在崗哨旁邊,身後有一個二尺長、碗口粗的竹筒,竹筒裏麵是特製的煙花,用作信號彈。
輜重隊很快地接近了崗哨,隊伍前後各一個步兵千人隊,呈四路縱隊行進,中間都是雙馬貨車,一眼望不到頭,車隊兩側都是單路縱隊的步兵護衛。簡單地查過了隊伍前鋒的令牌之後,趙維的人就予以“放行”。
輜重隊一路上都沒察覺有什麽異常情況,雖然四王爺提醒過他們的將軍最近幾天鄧州和南陽附近有不少宋軍的小股人馬襲擊糧草輜重,可這沒有引起他們的警惕,在這個河南府的漢軍將軍看來,那些小股的宋軍人馬根本不成氣候,打劫幾輛、十幾輛糧草車還行,像他們這樣規模的輜重隊,又有數千甲士的護衛,除非南宋出動上萬大軍,可這麽大規模的人馬,又如何能隱蔽行蹤?
蒙古漢軍的麻痹大意,注定了他們的慘敗。趙維在望遠鏡中觀察到,輜重隊的前鋒已經到達預定的位置,立刻對小澤杏子吩咐道:“發信號,動手!”
“是!”杏子點燃了身後的竹筒,幾秒鍾後,“嘭”的一聲,一顆明亮的信號彈升到了半空中,隨即“啪”地一聲巨響,聲音傳遞到了至少5裏之外。
得到信號的義軍當即拉動手裏的絲線,蒙軍隊伍前後兩頭的96顆球形地雷幾乎同時被引爆,震耳欲聾的連續爆炸聲之後,不少人被氣浪拋到了半空中,更有數不清的殘肢和甲胄“漫天飛舞”。在彌漫的硝煙中,慘叫聲不絕於耳,車隊前後的兩千甲士傷亡慘重,還有十幾輛馬車,連車帶馬都被拋起,又重重地摔在地上,車上的火藥和糧草散落一地,馬車完全被撞散了架。
車隊的最高指揮官在車隊的前方,自然沒能逃脫,劇烈的爆炸,讓所有的馬匹全部受到了驚嚇,也別說馬了,就連車隊兩側的那些士兵也都被嚇呆了,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他們兩側的220枚闊劍雷也被拉響了,22萬根鐵釘飛出,完全覆蓋了蒙軍的車隊,沒有一個人避免,有好些人臉上、手腳和軀幹被紮了幾十根釘子,簡直跟刺蝟一樣。有些拿盾牌的士兵要稍微好一些,射向軀幹的十幾根鐵釘都嵌入了盾牌,即使有將盾牌都射穿的鐵釘,也被胸甲擋住了。
這一輪地雷下來,蒙軍士兵就沒有一個人身上是沒有鐵釘的,雖然當場被闊劍炸死的也沒幾個,但是還有戰鬥力的也就兩百來人,其他人都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拉車的馱馬也傷得很慘,當場就有一大半的馬匹受傷倒地,還能動彈的,拖著馬車四散狂奔,不僅將倒在地上的傷兵踩死、碾死了一大半,還將馬車上的輜重被甩掉了不少,馬車相互碰撞,幾乎全部毀壞。
地雷全部爆炸之後,大宋的義軍全部從散兵坑裏跳出來,將剩下的蒙古軍全部解決了,整個過程也就十幾分鍾……蒙軍輜重隊唯一成建製的人馬是殿後的那一千人,由於地雷待機時間長了,所有有些球形雷沒有成功引爆。即使如此,還是把這些人嚇破了膽,看到路兩旁舉著橫刀殺來的大宋義軍,根本無心戰鬥,丟盔棄甲,跑掉了一大半。
然而,在戰鬥中無一損傷的義軍,卻有20多人被自己埋下的地雷炸了。戰鬥鬥結束了,趙維卻聽到後麵傳來地雷的爆炸聲,心裏頓時一緊。
“殿下,後麵有些地雷沒炸……我們的人想給它挖出來,結果……”第五中隊的隊長跑過來,吞吞吐吐地說。
“傷亡了多少人?”
“13個弟兄被當場炸死,還有10個人重傷。”
趙維這才意識到,有些地雷因為引信可靠性的原因,沒有成功引爆,俗稱“啞彈”,但是這絕不代表這些地雷就是安全的,剛才的爆炸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以前測試的時候居然沒想到這個問題,拉了火的地雷沒炸,那可是不小的麻煩,後世的中越邊境什麽情況,他也是了解的。
趙維想了想,說:“通知所有人不要亂動埋下去的地雷,小心地把上麵的木板掀開,用手雷炸掉!”
“是!”
“杏子,趕緊通知所有人,仔細排查各自埋的地雷有沒有沒炸的。”趙維說,“如果有啞彈,千萬別輕舉妄動,用手雷去清理掉!”
“是!”
有了那20幾個人的例子在前,其他人都不敢亂動地雷了,紛紛按照趙維的吩咐,檢查自己埋雷的地方有沒有彈坑,如果沒有,就說明這顆雷沒炸,那就按照太子的指示,用手雷去清理。幸好,這次帶出來的地雷不多,每個人埋的地雷具體都在哪裏,也都清楚。
清查過後,總共有8顆球形雷沒炸,闊劍雷倒是全都炸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