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峰回路轉

字數:4458   加入書籤

A+A-


    如今的蒙軍和宋軍,都已經疲累了。忽必烈拚著好幾萬馬匹累死的代價,全線撤退到了河南府,趙維也止步於南陽,沒有繼續前進。

    淳祐十二年的新年,在雙方偃旗息鼓的默契中悄然來臨,這個時候,忽必烈在洛陽的王府迎來了哈拉和林的大汗特使。

    “四王爺,請接大汗詔令。”

    忽必烈整了整衣袖,跪伏應到:“忽必烈接令。”

    “大汗詔令:西南戰事刻不容緩,著四王忽必烈為南征大元帥,即刻赴前線就任,全權指揮攻滅大理之戰,所至之處,如朕躬親。河南戰事,由七王阿裏不哥接替,經略使史天澤為輔,務須克敵複土。”

    聽到蒙哥的“聖旨”,忽必烈心裏猛地揪了一下,攻掠襄陽,本身隻是為掩飾南征大理的一個虛招,可如今錯算了趙維,南宋集中兵力在河南連戰連勝,蒙古在四川卻是半點便宜都難占到,餘玠在四川的兵力布置實在難纏,前線兵力看似薄弱,到處都是騎兵可以滲透的漏洞,可是關鍵的隘口卻堅不可摧,汪德臣麾下騎兵屢屢以百八十人的規模突破邊防,甚至流竄到成都附近,卻始終無法聚集成大隊人馬,不需多少時日,所帶糧草便已耗盡,寸步難行,最終被餘玠的兵馬包圍消滅,原本計劃的攻下成都,屠滅大理便輕鬆許多,如今整個戰局陷入藤蔓一樣的糾纏之中……

    這時候忽必烈在河南接二連三的敗退,朝廷裏對他詬病頗多,尤其哈拉和林的蒙古貴族之中,有不少人對忽必烈不戰而棄守南陽的舉動萬般指責,阿裏不哥雖然並沒有明麵上中傷忽必烈,卻是這一眾貴族的幕後支持者。

    大汗蒙哥一時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才承襲汗位一年的時間,根基還不穩固,朝中還有不少窩闊台係的舊部。最初,忽必烈根據鐵木真滅西夏之後留下的戰略,提出先滅大理,再滅高麗,將南宋從各個方向全部圍死,最後再滅宋,實現一統天下的野望,蒙哥覺得這個戰略對自己的威信和汗位的穩固十分有利,欣然開始準備攻滅大理的戰爭。

    大宋的四川有餘玠把守,盆地周圍各個隘口密不透風,著實難辦,忽必烈建議使用離間計,利用南宋朝廷內部的黨爭,撤換掉成都的餘玠,可是這個方法需要足夠的時間,幹掉餘玠之後還要一步一步換掉四川屯駐軍中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將,蒙哥的耐心不夠,不想這樣等待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這時候阿裏不哥提出聲東擊西的計策,集中兵力攻打襄陽,做出要截斷長江,順江而下的氣勢,同時淮北的人馬黏住大宋淮南的人馬,必然誘使南宋朝廷從四川抽調兵力增援襄陽,這樣四川兵力必然薄弱,以蒙古騎兵的速度,從襄陽前線迅速抽身,轉而攻打興元府,成都將唾手可得。

    阿裏不哥的計策很對蒙哥的胃口,蒙古輕騎兵,一人多馬,十日的時間疾行幾百裏不成問題,到那時候,就算餘玠是戰神下凡,也無可奈何。忽必烈雖然覺得這個計策有些冒險,但是蒙哥心急,除此之外再無其它見效快的法子了。

    ……

    然而現在的局麵,蒙哥、忽必烈、阿裏不哥誰也不曾算到,兀良合台的人馬已經在旦當準備就緒,後續人馬卻隻能在雅州集結,兵力倒是足夠了,可糧道崎嶇,後勤補給跟不上,防守雅州還可以,再往南行,糧道路程拉長,反而還要分兵防備餘玠的人馬襲擾。

    思慮再三,蒙哥還是決定:不能再等了,就算再加幾倍的兵力、幾十倍的後勤壓力,也一定要把南征大理的戰爭進行下去,大不了將大理的土地許給窩闊台係的貴族,換取窩闊台汗國的兵力支援,也要把自己的汗位穩固了。所以,蒙哥一紙詔令將忽必烈從洛陽調走,換上阿裏不哥頂替。

    陣前換將,這麽大的消息,連南宋的皇城司都瞞不住,沒兩日,呂邯就親自將消息送到了趙維的麵前:“殿下,蒙古軍陣前換將,阿裏不哥頂替了忽必烈!”

    此時趙維的身邊還有馮晟,聽到這話,馮晟大喜過望:“什麽?呂兄說的可是真的?”

    “這種事能開玩笑麽?”

    “太好了!”馮晟對趙維說,“殿下,這阿裏不哥可要比忽必烈好拿捏得多,咱們在河南的戰事說不定有機會獲得突破。”

    “此話怎講?”趙維問。

    馮晟說:“阿裏不哥和忽必烈這兩人,對漢人的態度是有差別的,比起忽必烈,阿裏不哥對漢人的態度不是那麽友好。我們知道,蒙古帝國在河南、淮北、河北等地的兵力,漢人士兵占了七成以上,漢人將領也有近五成,是絕對的主力,忽必烈對手下的漢將、蒙將等能一視同仁,蒙古軍隊中的漢人、女真、契丹和色目人基本上還能夠和睦相處,沒什麽特別突出的矛盾。不過,阿裏不哥對漢人就沒那麽友好了,他和那些敵視漢人的蒙古貴族走得近,很是主張‘三等人’的劃分,也就是蒙古人為第一等,色目人、女真、契丹和黨項為二等,漢人為三等。如今,史天澤身為河南經略使,又和忽必烈關係不錯,恐怕與阿裏不哥的矛盾是少不了的,敵軍內生嫌隙,兵力亦不占優勢,對我們來說不是大好事嗎?”

    “阿裏不哥總也不是頭腦簡單的愣頭青。”呂邯搖搖頭,“經過幾次戰鬥,蒙古國在河南的人馬,史天澤的漢軍占了九成,阿裏不哥再怎麽敵視漢人,也總該懂得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要是與史天澤的矛盾鬧大了,他的軍令恐怕出不了洛陽。”

    “正是因為如此,阿裏不哥肯定會想辦法改變蒙軍和漢軍的兵力比例,比如說阻止更多的漢軍來到河南,增調蒙古兵和色目兵。淮北馳援洛陽的人馬都是張柔的漢軍,若非萬不得已,阿裏不哥肯定不願意他們摻和進來,增加漢人的實力。”

    趙維問:“淮北的人馬是距離河南最近的,我軍現如今連戰連捷,阿裏不哥若是阻止淮北張柔的增援,對他自己來說豈不是自掘墳墓?”

    “是啊,如果咱們壓得太緊,逼得阿裏不哥放下成見,河南和河北、淮北多路援軍將勠力同心,與我軍死戰到底,那可真的是麻煩。”馮晟笑著說,“可那是在外部壓力之下,暫時放下矛盾而已,並不是說他們之間的嫌隙就沒有了,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會去主動進攻,元帥,你說這過個個把月的,他們內部的矛盾會不會接著鬧起來?”

    “哈哈哈哈……馮叔,你可真是一隻老狐狸。”趙維這還有什麽想不明白的,這就是國家和民族的矛盾大於人民內部矛盾的道理,所謂“兄弟鬩於牆,共禦外侮”,阿裏不哥與史天澤、張柔之間的矛盾,以及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這個時候都算“人民內部矛盾”,而趙維和大宋軍隊,對整個蒙古帝國來講,這是“外敵”。既沒有外敵,人民內部矛盾又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內亂是必然會爆發的。

    “不過馮叔,咱們20萬大軍就這樣擠在襄陽-南陽一線無所事事,是不是顯得不太合適?畢竟,這可是全大宋近四成的軍隊。”

    “怎麽會無所事事呢?”馮晟說,“元帥還記得我之前跟你提過的幾個進軍方向嗎?東進可以徹底控製淮水,將戰場擴大到淮北,往西北可以奪取潼關,威脅京兆府。”

    “東進淮水,固然可以擴大戰場,可是又該如何收場?從南陽出發奪占潼關,屬於孤軍深入,風險太大。”趙維搖了搖頭,思考了一會兒,說,“馮叔,我有個新的想法,你給個評斷:我們的核心目的是要擊敗麵前的蒙古軍,盡可能多地消磨掉蒙古人的有效兵力,對吧?”

    馮晟和呂邯都點了點頭,趙維接著說:“既然如此,我們的最終戰場還是在河南,20萬大軍還是需要集中到一起,對敵人發起致命一擊,所以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能調動的兵力方向就隻剩下了這裏……”

    說著,趙維在地圖上指出了一個地點,馮晟和呂邯都湊上來,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嘶——”的聲音,呂邯皺著眉頭說:“打這個方向雖然有水路可以通達,卻是逆流而上,行船速度很難提高。”

    馮晟搖了搖頭,突然眼前一亮:“不,雖然過去走得慢,但是回來可就……咱們的小趙元帥這一步棋可真是陰狠啊!”

    趙維說:“沒錯,去的時候逆流而上是走得慢,回來可就是順流而下了,元宵已過,要不了多久,春風就該到了,咱們大宋別的沒有,這船隻可有的是,逆流而上的船少裝一點,張滿帆,實在湍急的河段派人拉纖,逆流而上幾百裏並不是不可能,兵力也不用多,五萬人如何?”

    “漢水的水文,我還是略知一二。按這樣算的話,別說五萬,再加三萬兵馬都沒問題!”呂邯說。

    趙維、馮晟、呂邯三人相視而笑,趙維對馮晟說:“馮叔,把咱們這個決定跟李副帥他們商議一下,製訂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出來。”

    “好,交給我吧。”

    “另外,呂提點。”趙維說,“此次行動高度絕密,我們不能用常規的軍機通信方式和餘樞密那邊聯係,不知道探事司能不能擔當起荊北軍和四川軍的通信和保密的重任?”

    “承蒙元帥信任,末將一定不辱使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