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逆鱗 釣魚城會談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A+A-


    趙維雙手撐在桌上,沉默了好一段時間,雖然他也知道謝方叔和餘玠一直是政敵,他清楚這一段曆史,也記得餘玠就是在今年被謝方叔構陷,罷免了樞密使、四川宣撫使等一切職務,沒多久鬱鬱而終,也正是失去了餘玠,剛剛整飭過軍紀、士氣旺盛的四川屯駐軍再次陷入混亂的狀態,汪德臣趁虛而入,致使成都陷落,長江上遊麵臨巨大威脅。

    “為什麽總是這樣?”

    “殿下您說什麽?”呂邯沒聽清楚趙維嘀咕的幾個字。

    “大宋為什麽總是這樣?”趙維抬起頭,“為什麽?嗯?大宋開國三百年來,為什麽每次在最關鍵的時候,總是被奸佞小人攪和?每次都是功敗垂成、功虧一簣!為什麽?!”

    趙維的這幾句話可謂是振聾發聵,呂邯一時間木訥地看著趙維,不知道該怎麽回答,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了一句不知道該不該說的話:“因為……大宋開國三百年,隻……隻出了一個太祖皇帝,最後還……”

    “最後還是燭影斧聲?對嗎?”趙維麵無表情地看著呂邯,呂邯連忙躬身:“殿下明鑒,末將不是這個意思,末將是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是啊,太祖之後的曆代官家,能力不及太祖一成,強敵環伺之下,大宋江山能撐到現在,也是還了上天一個奇跡!”趙維說,“這個奇跡是由千千萬萬的熱血將士創造的,若有人膽敢毀我大宋萬裏長城,趙維定要他身敗名裂!”

    “殿下打算怎麽做?”

    “探事司先把河南這邊的事放一放,交給忠義社去辦,你立刻回臨安,不管用什麽手段,全力給我搜集謝方叔的一切情報消息,不管是市井流言也好,毀謗中傷也罷,隻要是對謝方叔不利的統統給我記錄下來,其他的等我回臨安再安排。”

    “是!”呂邯應道,轉身退了下去。

    趙維拔出自己隨身的那把大橫刀,透過寒光照人的刀刃,他仿佛看到了謝方叔的麵孔,越來越令人憎惡:“謝相公,你若隻是政見不同也就罷了,龍有逆鱗,你可不要觸犯我的底線!1”

    ……

    正如呂邯所說,朝廷裏又一次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同知樞密院事徐清叟上了一封奏疏,引四川屯駐軍都統製姚世安之言,彈劾四川安撫使、樞密使餘玠“獨掌大權,而不知事君之禮,實為國之大患”。一個從三品的同知樞密院事上書彈劾樞密院名義上的最高長官,真可謂是怪象,然而這樣的怪象,在大宋兩百多年的曆程中,卻十分稀鬆平常。

    樞密院,是大宋軍隊的最高指揮機關,等同於後世共和國的中央軍委,這個機構按理來說應該是由高級武將充任,可是自太宗趙光義開始,樞密院的官員就沒有幾個武將出身,反倒是負責軍隊日常建設和訓練的殿前司,本該由文官主理,卻安置了一大群武將。這種顛倒的現實是造成文官集團長期打壓武將的重要原因。

    趙昀對餘玠確實有了猜忌之心,成都距離臨安到底是有好幾千裏的距離,無論人口數量、糧食產量還是鹽鐵生產,成都和臨安都是不相上下的,大宋唯二的兩個超級城市。自餘玠上任四川安撫使以來,四川屯駐軍內部的大小派係被消滅得七七八八,再加上趙維去年和餘玠的一番見麵,從精神上給了餘玠以極大的底氣,姚世安曾經指使手下抗命不遵,結果餘玠派王惟忠的騎兵包圍了他的衛隊,當著姚世安的麵斬了他手下,自此之後四川屯駐軍裏那些老軍閥再也不敢對餘玠的軍令陽奉陰違。說實話,餘玠此時若真的擁兵自重、不聽招呼,大宋朝廷還真拿他沒什麽辦法,畢竟天府之國,最不缺的就是糧食和壯丁。

    冉璡、冉璞兩兄弟是餘玠的親信,播州人氏。十五年前,蒙古軍攻陷成都,直逼重慶,這兩兄弟投到餘玠的帳下,成為了餘玠最得力的謀士。其中,冉璞十分擅長於堡壘修造,他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依著合州釣魚山的山勢,修建了大小10餘座城池,也就是後世著名的“上帝折鞭之處”——釣魚城。合州釣魚城充分利用了釣魚山的陡峭山勢,以整塊的石料和三合土修成城牆,居高臨下,山上又有水源,隻要糧食供應充足,可供大約17萬軍民長期據守,若是隻駐紮5萬軍隊在此,以城裏糧倉的容量,足可以堅守好幾年!麵對這種要塞,在冷兵器時代,除了大軍長期圍困,真沒其它好辦法能拿下,除非進攻方願意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傷亡。

    曆史上,蒙古軍就是在攻占了成都之後,向重慶進軍的過程中,被擋在了釣魚城下,幾十萬大軍對幾萬人堅守的釣魚城久攻不下,繞過去又極易被山上的宋軍截斷糧道,無可奈何之下隻能大軍圍困,這樣僵持了半年之久,大汗蒙哥實在坐不住了,幾十萬人被擋在這裏,每天消耗的糧草不計其數,於是硬著頭皮親自上陣督戰,離得太近被城頭的八牛弩射傷,落得和遼國蕭達凜同樣的下場。

    隻不過,當下是淳祐十二年三月,成都尚未落入敵手,釣魚城內除了以備萬一的糧草之外,僅有一萬餘守軍,防備也不是特別森嚴。合州府衙就在城中,初一的時候,合州知州冉璡接到餘玠的密函,說這幾日有貴客要到釣魚城,要他務必做好迎接準備,但是不要張揚。

    果然,初五這天,釣魚城來了七人七馬,為首的是個貌美的中年婦人,那婦人遞上身份文牒,冉璞一看,竟是荊湖北路宣撫司簽發,上麵寫著:荊北軍參將黃蓁。

    黃蓁向二人抱拳道:“冉知州、冉通判,有禮了!”

    冉璡將官牒交還給黃蓁:“將軍客氣了,日前我已得到餘樞密的通知,吩咐我等迎接貴客,將軍請!”

    “有勞!”

    第二天,餘玠帶著一小隊兵馬親自來到了釣魚城,進了州衙,第一句話就直接問冉璡:“貴客到了麽?”

    冉璡點點頭,說:“昨日到了一位荊北軍的參將,現在州衙後院,我現在去請。”

    “不,帶我去見他們。”餘玠說,“那是太子殿下的使者,帶著殿下的密信來的,後院騰出一個房間來,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是!”冉璡引著餘玠向後院而去,冉璞去安排守衛了。

    不多時,黃蓁一行人和餘玠就在府衙後院的一間廂房會麵了。

    “久聞忠義社威名,今日一見,黃掌門果真是巾幗豪傑。”餘玠首先招呼道。

    黃蓁立馬還禮:“區區江湖幫派不足掛齒,末將黃蓁參見樞密使。”

    簡單客套之後,黃蓁命隨從取出了一遝大小不一的地圖,以及一遝厚厚的作戰計劃,餘玠略微翻看了幾頁,再對照著地圖上的箭頭和標識,連連點頭:“不錯不錯,此計甚妙,這……真的是太子殿下的主意?還是馮參謀長想到的?”

    黃蓁哈哈一笑:“這是太子自己的主意,馮晟原來的目的是武關和京兆府,不是這兒。隻不過,殿下提出來的作戰方向和大致設想,具體的兵力調配和輜重補給是馮晟和一眾將軍商議的,此戰需要荊北軍和餘樞密的四川軍密切配合,所以才勞煩餘樞密親自跑這一趟。”

    “唔——不麻煩,其實我盯著這地方好久了,隻是手底下的兵力實在太少,四川的幾個方向都是敵軍,防守有餘,進攻無望。”餘玠說,“不過有了太子的強力支援,定叫汪德臣損失慘重。”

    “不隻是汪德臣,我們還在南陽挖好了陷阱等著阿裏不哥,王都統在這裏一露麵,過不了多久,河南的蒙古軍必然會知道南陽的兵力被抽走了一部分,以阿裏不哥的性格,他是絕對不會放過反攻南陽,揚名立萬的機會的,但是,我們調走的兵馬若是順流而下,阿裏不哥麵對的還是原來的二十萬荊北軍,他占不了任何便宜……”

    餘玠緊接著說:“然後我再兵出斜穀,從武關的後方進攻,阿裏不哥的後路就有被堵住的危險。”

    “哦?”黃蓁疑惑道,“樞密使還有兵力向武關進攻?”

    餘玠淡然一笑:“太子的秘使麵前,玠也不隱瞞了。隻要一戰給汪德臣部以重創,我手裏的兵力就足夠,自去年以來,我就知道蒙古人往京兆府運糧是不懷好意,奈何我給朝廷的奏疏始終不被認可,四川屯駐軍的兵力不僅沒有增加,還因為內部爭鬥而形如散沙,所以,去年年初之後,我就一直在私下募兵,擴充四川的兵力,四川可是個好地方,人口多,糧食也多,一年的時間我招了近10萬人,經過訓練之後,現在可以一戰的至少有6萬,加上原來朝廷登記在冊的屯駐軍,刨去王惟忠帶去襄陽的3萬,四川軍可以打仗的還有15萬,隻不過騎兵全部支援襄陽了。若不是手裏還有這麽多兵力,即使占據蜀道天險,我也頂不住汪德臣、兀良合台多個方向的三十萬大軍啊!”

    “那可太好了!”黃蓁說,“隻是,樞密使在沒有朝廷允準的情況下,私自募兵,恐怕官家那裏不好交代……我們忠義社最近得到些臨安方麵的消息,恐怕對樞密使您不利。”

    黃蓁這話一出,冉璡、冉璞等人皆是眉頭緊皺,餘玠深吸一口氣,猶豫了一會兒,說:“募兵之前,我的部下也這麽勸過我,不過,決定做這事之前我已經再三考慮過了,不利就不利吧,我若是丟了成都,那就不單是對我餘玠不利,對整個大宋來說都是大大的不利。我手底下哪些人在拆我的台,我大概知道些,也大概猜得到朝廷裏彈劾我的都有誰,隻要四川不失,我就算一死又何妨?”

    餘玠停了一會兒,又說:“我知道太子殿下是個明事理的人,尊使既知其中內情,還請在殿下麵前解釋一番,玠並非擁兵自重,還望殿下能包涵。”

    黃蓁微微一笑,說:“個中內情,殿下早已知曉,這次來釣魚城,殿下還吩咐末將給樞密使帶了一句話。”

    “什麽?”

    “將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