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官家聖體欠安

字數:4366   加入書籤

A+A-


    眼看著趙維把群臣對他的批鬥會變成了個人的大講堂,謝方叔很是失落,但文官終究是文官,秀才造反三十年都不成,趙維是帶著顯赫戰功從戰場上下來的,筆杆子和嘴皮子哪裏掰得過槍杆子呢?工部從一開始就支持趙維的一切決定,散了朝,李易更是理直氣壯地追著戶部尚書杜威要治水的工程款,兵部也追著要傷亡撫恤。

    趙昀單獨把兒子叫到勤政殿,兩父子幾乎麵對麵坐著,內侍奉上來一盞熱茶,趙維端起來呷了一口,趙昀一手撐著臉,十分愜意地看著眼前的兒子。趙維放下茶碗,一抬頭就看見父親柔和的目光,一直盯著自己看,他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衣袖,好像也沒什麽異樣啊。

    “爹?”

    “嗯?”

    “我臉上哪裏不對嗎?”

    “沒有,很正常。”趙昀保持著姿勢,輕輕搖了搖頭,“我就是在看我這個兒子,當初離開的時候還是個細皮嫩肉的小孩子模樣,現在,長高了,壯實了,也黑了不少啊!都說十幾歲的孩子迎風長三尺,還真是。”

    “嗨,歲月是一捆肥豬草嘛。”趙維嗬嗬一笑。

    “哎喲,你這什麽比喻這是……”趙昀一臉嫌棄,“哪有人自比為豬的?算了,說說你在襄陽都經曆了些什麽吧!”

    “其實也沒什麽,很多事務都是馮參謀長代為處理,孩兒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學習……”說著,趙維開始講這一段在襄陽的經曆,當他講到楊輝用幾百噸炮彈硬生生拔掉漢水上遊兩座石堡的時候,趙昀也是激情澎湃,似乎眼前就是那碎石橫飛的戰場;聽到趙維講他以自己為餌,誘捕張弘略的時候,趙昀的手心裏滿是虛汗;聽到樊城城下的大反攻時,趙昀直拍手稱快;聽到趙維親率朔月團奔襲許昌,準備硬頂史天澤的榴彈炮時,他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最後聽趙維描述黃河決堤後,黃泛災區生靈塗炭的慘狀,他也恨不得親手把阿裏不哥溺死在黃河裏……

    父子倆這樣的交談,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趙維喝幹了整整8碗茶水……直到董宋臣提醒:“官家,天色已晚,是否該用晚膳了?”

    趙昀這才回過神:“現在什麽時辰了?”

    “已經酉時三刻了,官家!”

    “啊呀,你看你,不早提醒我,早上我還跟皇後約好申時中就去慈元殿的,這都遲了!”

    董宋臣尷尬地笑了笑:“呃……官家,聖人在勤政殿外已等候了大半個時辰,奴才本想稟報官家,是聖人不許,怕打擾了官家和太子的談話。”

    “哎呀,你,董宋臣,你讓朕說你什麽好!”趙昀立刻急了,“我和太子在說些什麽話,皇後不知道,你在這兒來來去去地還能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父子倆拉家常而已,皇後來了不正好一家人團圓麽?快,快讓皇後進來。”

    “是!”

    董宋臣出去了不一會兒,謝道清便走了進來,正要頓首時,趙昀一把拉住了她,興高采烈地說:“這沒外臣,咱們一家人就不要這麽拘謹了,孩子離家這麽久回來,咱們做父母的就別端著了!夫人啊,來,看看咱們的孩子,可再也不是剛回臨安時,那個瘦小的娃娃,已經長成個大男人了!”

    趙維見了謝道清,立馬上前,伏身而拜:“孩兒給母親請安了!”

    謝道清連忙伸手去扶,卻不料手上的勁完全托不住趙維,趙維完完整整地給母親叩了個頭,這才起身,謝道清一臉的慈愛,說道:“還請什麽安呐,回來了,一家人團圓了,爹娘自然就心安!”

    寶祐元年的正月雖然寒冷,但謝皇後這一句話說得趙維的心裏十分溫暖,這個場麵,可以說要多溫馨有多溫馨,這是趙維來到大宋之後,最能感受到親情溫暖的一次,當然,恐怕這也是唯一的一次了……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趙維一天也沒閑著,將這一年多以來,閣部存檔的公文、函件和奏章,凡是有關前線戰事和民生經濟的都一一過目,然後在心裏反複計算著大宋還有多少後力。從尚書六部的文件中,趙維得到了一些關鍵性的數據,比如,大宋在襄陽戰前共有耕地近700萬頃,這個頃的單位比後世的公頃大很多,宋代一畝約為後世的0.865市畝,後世15市畝是1公頃,但是在宋代,一頃是100畝,也就是86.5市畝,算下來1頃地約為後世5.75公頃的麵積,也就是說秦嶺淮河以南,現有耕地6億市畝,而糧食的畝產,不同的土地相差也比較大,江南、嶺南等地降水豐富,尤其嶺南常年高溫,作物一年可以種兩季,畝產可以達到300多斤,而貧瘠的土地,可能連100斤都不到,前兩年沒什麽天災,大宋的糧食總產量有1000億斤,平均下來畝產不過180斤,即使按臨安朝人口巔峰期9千萬人口算,人均倒是有1200斤左右。按照後世居民的人均糧食消費統計,年人均糧食消費量是250斤左右,從這個數字上看,好像大宋朝的糧食產量還挺富餘。

    但是趙維突然又意識到,後世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是肯定比古代人少得多的,因為後世生活水平好,對於肉蛋奶這類高熱量食物的消費比古人多得多,而人體需要的熱量是差不多的,肉吃得多了,糧食自然就吃得少了,所以,對於古人的糧食需求,必須在後世的基礎上翻個兩三倍才行。也就是說大宋朝時,底層民眾對糧食的需求量每年應該要有七八百斤才能算溫飽,這樣一算,人均1200斤的產量也沒多少富餘。從戶部的統計來看,戰前國庫**有存糧450億斤,經過戰爭的消耗,現隻剩下100億不到,所以,杜尚書說大宋已經無法再支撐一場這樣大規模的戰爭,並不是危言聳聽,若是這兩年蘇湖、嶺南等地遭受自然災害,恐怕就是餓殍遍地。

    當然,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大宋的土地擴張了不少,尤其是關中、河南,關中是隋唐兩代的核心地區,河南更是從炎黃時代就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再加上漢中不再處於邊界紛爭,以及淮北和山東等沿海平原地區,大宋通過戰爭增加的耕地至少是180萬頃(約1千萬公頃),增長幅度1/4,人口增加也有兩千多萬,估計大宋朝控製的人口又一次超過1億了,上次超過1億還是仁宗朝。

    現在大宋和蒙古都是筋疲力竭的時候,朝臣中很多人都以為蒙古此次會主動求和,畢竟戰場上他們的損失太大,還有大理的戰事要維持,可趙維總感覺到,不管是蒙哥還是忽必烈,目前好像是在拖延時間,沒有主動要議和的打算,他們可能是想拖個大半年,拖到秋收之後,民力恢複了再伺機反推報複。所以,趙維看到,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營造一種大宋還有充足的後勁可以再打一仗的氛圍,徹底粉碎掉蒙哥的僥幸,擊碎了蒙古的幻想,才能在談判桌上占到主動,不然戰爭始終沒個正式的條約來中止,關中、河南、淮北,一百多萬頃的耕地就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安心耕作,哪怕這些地方駐紮重兵保護,也安撫不了民心。

    正在趙維盤算如何通過營造春季攻勢震懾蒙古帝國的時候,宮裏卻出事了。

    剛出了正月的早朝上,趙維和一眾大臣正等著官家上朝,算時間已是8點多,以往早朝已經進行了該1個小時了,今日卻連官家的影子都沒看見。有官員見官家遲遲不出現,便試探著問趙維:“太子殿下,現下已是辰正時分,不知官家何故仍未出現?”

    “是啊,殿下,官家早朝一向勤勉,從未遲到,今日這是為何?”

    趙維也是不明,隻能說:“我這幾日都在戶部和工部,昨也未曾見到父親,您問我,我也不得而知,且等等吧,無論官家有何吩咐,總歸有內侍前來傳信。”

    話音剛落,董宋臣便從後堂出來,站到台上,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諸位卿家,官家聖躬欠安,特命咱家前來傳諭,今日罷朝。”

    董宋臣這話一出,群臣立刻炸鍋了,以往官家身體不適,不上早朝,都提前告知了閣部,今日卻臨到上朝了才讓近侍出來傳個話,禦史台的那幫人首先不幹了,哪有這麽戲弄群臣的?於是揪住董宋臣不讓他走,非要官家給個說法。

    趙維聽著群臣的牢騷,突然察覺到不對勁,父親上不了早朝,卻是在本該開始早朝一個小時之後才派人來告個病假,這說明昨天晚上他一切正常,是今天早上突然生病,而且病情來得急,也不輕,否則按照他的習慣,小病的話,一旬一次的早朝無論如何也不會缺席,反正一兩個小時就結束了,也不像後來明清那樣天天早朝,一開開半天。

    董宋臣被禦史台的人纏住,難以招架,回頭一看趙維一言不發地沉思,立馬像是發現了救命稻草一樣,掙開麵前的官員,朝趙維撲過去,大聲喊道:“殿下,太子殿下!”

    趙維一抬頭,董宋臣已經到了他麵前,聽到董宋臣的喊聲,幾乎所有人都停止了嘈雜,看向趙維。董宋臣一拱手,然後說道:“殿下,官家還有口諭,讓殿下代為處理今早的朝會。”

    “我?”趙維一下子愣住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