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戰爭的變局

字數:4553   加入書籤

A+A-


    “朕聽說,諸位卿家對我兒以尚書令之位監理國事,頗有微詞?”朝會上,趙昀依舊是蒼白的麵容,隻不過調理了這些時日,總算可以下床走動,他這番話語氣聽來十分平和,但是那看向群臣的眼神中分明寫著“老子很不高興”。

    “啟稟陛下,老臣認為……”

    “謝相啊。”趙昀伸出手擺了擺,“朕知道,以往太子不懂事,對相爺多有冒犯,朕已責罰過他,有道是宰相肚裏能撐船,還請謝相不要與小輩一般見識。謝相如今年過半百了罷?你可比朕好多了,朕這唯一的兒子尚未成家,相爺可是兒孫滿堂、家庭美滿啊……”

    趙昀這話直接嘮家長裏短,讓謝方叔一時沒聽懂他到底想說什麽。

    “……你說,到了咱們這個年紀,正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謝相為我大宋鞠躬盡瘁半輩子,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深知謝相愛民如子,那是有口皆碑。朕這幾日在病榻之上,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這人生在世,究竟為了什麽?聖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拚盡一生的心力,為萬世開太平,受萬民之景仰,那麽,於個人所求為何?這幾日,朕終於想明白了,天下讀書人考取功名,在朝堂上拚盡一生,所為的不過‘衣錦還鄉’四字,謝相,您說呢?”

    聽到這裏,謝方叔哪裏還不明白趙昀這是幾個意思?這擺明了就是要罷相了!他想到了很多種可能,隻是沒想到趙昀放手朝政之前,最後的命令竟然是罷免了他,不僅謝方叔聽懂了,當然他也明白,此時再厚著臉皮賴著不走,也沒什麽意義了,官家已經給自己留足了麵子,謝方叔也隻好借坡下驢,上疏請辭。

    如此一來,朝廷裏,左右丞相的位置都空出來了,大臣們暗自都在感歎,看來官家是準備徹底交權了,給太子冠一個尚書令的頭銜不說,又清空了兩個相位,新的丞相由誰上任交給太子來決定。

    這個早朝,令眾官員驚掉下巴的還不止於此,早在幾天前官家諭旨下達之後,趙維立刻就派出加急差使,召餘玠、馮晟、趙葵3人以最快的速度回朝,此事並未加密,所以朝廷大部分官員都聽說了,今日官家罷相,聯想到太子召回的幾人,大家都在猜測,趙葵怕是要複左相之職,畢竟是太子之師,又一直堅定地支持太子的主張,就是不知道右相這個位置是餘玠還是馮晟?

    這個問題就明顯分成兩派了,大部分人認為餘玠肯定會出任右相,畢竟資曆和聲望遠高於馮晟,但是另一派則認為,就因為餘玠的資曆太深,聲望太盛,又曾是趙葵的幕僚,與趙葵私交甚密,不符合權術平衡的要求,馮晟雖然資曆少,但是其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戰功也是貨真價實的,而且馮晟對太子的忠心無人可比,可以說他是除了官家和聖人之外,太子最親近的親信,他出任右相,可以有效牽製左相的勢力,這樣的朝廷才能平衡而不至於一派獨大。

    趙維在罷免謝方叔的早朝上並未立刻宣布丞相之位接下來由誰接任,這便給了一眾大臣們足夠的臆測餘地,一時間臨安城裏掀起一股燒冷灶的熱情,原本門可羅雀的馮晟的官邸,如今門庭若市,餘玠和趙葵的府上就更熱鬧了,而工部尚書李易、戶部尚書杜威、大理寺卿留夢炎,甚至是參政賈似道的府上,最近也多了不少客人,這些人帶著厚禮上門,就為了向他們探聽,太子究竟意欲讓誰做丞相。

    麵對其它官員送來的重禮,留夢炎來者不拒,但總是含糊其辭,沒個可靠消息,李易和杜威自己都猜不透趙維的打算,這種時候幹脆一言不發,也不受任何的禮,賈似道則是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那樣說,各種煙霧彈亂扔……再加上呂邯的探事司在其中惡意攪擾,假消息層出不窮,今天說馮晟的贏麵大,明天又說丞相要從幾位參政裏選,後天又殺出黃堯可能從布衣一躍而上,各種天馬行空的消息……

    趙維就這樣靜靜地看著他們表演,因為這些人如今都去猜測和巴結了,沒精力幹擾趙維的任何決策,倒也不是壞事,反正他們的心思也沒用在正途上,沒用在治理好這個國家上。

    趙葵、餘玠和馮晟接到趙維的命令,立刻按照他的意思安排了各自戰區的事務,王堅、張玨、李庭芝分別接下了西、中、東三個戰區的大權,但是交接的時候免不了有漏洞,對於蒙古帝國來說,原本密不透風的情報封鎖一下子暢通了不少。南宋軍隊的各種調動和物資流動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反饋到蒙古樞密院中,然而,這些消息讓蒙哥越來越難受,傳到他耳中的消息,總體上,是南宋軍隊正在準備大規模北伐,時間就定在開春之後,但是具體日期計劃卻並沒有準確情報。從物資調動來看,宋軍後勤十分充足,完全不像是之前傳出的國庫空虛的樣子,光是從江南走海路送到膠州,給到李璮手裏的糧草就有足足5億斤,要知道,李璮手中掌握的軍隊數量隻有14萬,哪怕算上戰馬,一年才消耗不到4億斤糧草。更嚴重的是,送到宋蒙邊境地區的火藥,已經超過蒙古一年的生產量。

    本來蒙哥還有所疑惑,南宋哪來如此充足的糧草儲備,但是之後傳來的消息讓他豁然明白了,南宋從海外購入了大量糧食,運往山東的糧草裏麵,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占城稻!蒙哥和旭烈兀都認為,這個情報的可信度很高,他們對於南宋的糧食儲量估計,自始至終都少算了海外的來源,宋朝的海外貿易十分發達,要從安南、占城、吳哥、呂宋、麻逸等地買到糧食並不難,而且海上運輸成本也低,正是宋朝最大的優勢之所在。

    類似的情報,也傳到了忽必烈的耳朵裏,他和兀良合台如今在建昌府進退不得,餘玠奪占了關中,切斷了蒙古南征大軍的一條糧草大動脈,邛部州的宋軍又時不時騷擾蒙古軍的後方,南征軍攻下了大理的會川府之後,再也無力進行大規模進攻,隔著金沙江與大理軍隊對峙,這一對峙就是大半年的時間。大半年時間裏,忽必烈的人馬隻能依靠茶馬道送來的糧草和吐蕃地區的糧草維持,倒不至於餓死,就是沒有足夠的糧食組織進攻。這位四王爺一次又一次地催促後方送糧,但同時他也知道,除非關中能再度回到蒙古的手中,否則,這麽長距離運糧能夠維持南征的十萬大軍餓不死,已然是極限了。

    忽必烈不得已隻能固守現有地盤,他也不是沒嚐試過從宋朝的地盤上籌集糧草,但是自從襄陽會戰打響以來,餘玠麾下的西戰區,兵力急劇膨脹,又沒有了地頭蛇和其它權貴的掣肘,不僅北麵勢如破竹,對忽必烈也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尤其是張玨,率軍奪回了雅州之後,大宋的西南邊境防禦被鞏固,邊境的鄉鎮被動員起了很多的鄉勇,蒙古南征軍若是派出輕騎兵,隻要被沿線鄉鎮發現,要不了一個時辰就會被宋軍的正規軍包圍,而大規模的騎兵更是連後勤補給都無法保證,難以深入南宋國土。

    久而久之,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就閑下來了,沒什麽作戰行動可以采取。閑下來的忽必烈也對襄陽會戰的過程開始感興趣,仗打完之後,宋軍的作戰計劃也就沒什麽可保密的了,都以公文的形式將前後計劃傳閱了全國各州府,這也是趙維戰功的證據。不再保密的情報,忽必烈自然也能輕易得到。

    “大將軍,南宋軍隊這次襄陽會戰的前後經過你看過了嗎?”忽必烈和兀良合台就麵前的宋軍作戰計劃討論了起來。

    “看過了。”兀良合台點了點頭,“從他們公開的謀略來看,我軍基本是無解的,汪德臣、史天澤、七王爺,他們誰都不是無能之輩,但是南宋這一次,是從整體實力上壓倒我們的,說到底,南征大理,終究是拖累了我大蒙古國的實力,或者說,同時挑釁南宋和大理,這本身就是我們自不量力了。”

    “從整體謀略來看,確實如此,我一開始就不支持在南征大理的同時還要去挑釁南宋。”忽必烈說,“不過,我從這一堆戰報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哦?是什麽?”

    “你看這個,漢水上遊的饒風嶺河口,汪德臣在這裏修建了兩座石堡,我們本來以為這兩座石堡能掐死漢水通道,南宋要從漢水往上遊進攻,這裏至少能撐一兩個月,這樣汪德臣也有足夠的時間調配兵力,可是結果呢?半天的時間,兩座石堡就被攻破了,還是被強攻攻破的。”

    “這個確實很出乎意料,是趙維的手下集中了火炮,強行轟擊石牆,唔……饒風嶺河口被迅速突破,汪德臣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丟了漢中。”

    忽必烈又翻出一張:“還有這個,陳倉、鳳翔府,也是被火炮攻破的,汪德臣的人馬在渭水上也是被宋軍的火炮擊敗的。還有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樊城城下,阿裏不哥進攻的人馬遭到宋軍強烈的炮火攻擊,隨後趙維親自領兵衝陣,另外,從墨鬥關過來的史天澤,被宋軍的一種新式小炮擊退,隨後便一路潰退,還有這個,這個……大將軍,看出什麽來了嗎?”

    “這些戰鬥中,南宋軍隊的火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啊,而且,這些戰例中,都有同一個人的身影。”

    “趙維?”

    忽必烈點點頭;“是啊,我們以前太小看這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了。回頭看看這一場場戰鬥,我發現了,這個趙維打仗很有一套,他指揮的每一場戰鬥,都十分注重發揮火炮的威力,而火炮在他的手裏,往往又能打出摧枯拉朽的氣勢,這對於我們來說,不得不警醒,我們與趙維的每一次交戰,他的火炮總是讓我們一次次地吃驚,如今,南宋的火炮已經能打到至少3裏地之外,早已不是石砲、重弩能比的了,戰爭手段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新,如果我們跟不上,就會被它無情地埋葬在戰場上!”

    兀良合台沉思了良久,也不得不承認,四王爺所慮十分在理,雖然蒙古鐵騎征伐**未曾有過對手,可如今卻實實在在地碰上硬茬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