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根基不穩

字數:3469   加入書籤

A+A-


    晚間,待所有人在靜得堂用過昏食之後,老太太將沈氏和宋錦承留了下來。其餘的人陪同了一整天,也都身心俱疲,各自回自己的院子歇息。

    沈氏拉著宋錦承在老太太跟前的軟墩上坐下,“老太太將兒媳和錦承留下,可是有事情要囑咐?”

    老太太倚靠在羅漢床上,嗔道:“就你最精明!”

    沈氏含笑道:“老太太這是誇我呢,還是罵我呢!”

    宋錦承附和道:“母親,祖母自然是誇你的!”

    說笑了一陣,等屋裏的婢女都被於媼遣散出去,老太太這才正色,緩緩說道:“芙靈,懷風無心官場,我和老太爺也不阻攔他。但你要知道,宋家眼下瞧著表麵光輝靚麗,底下卻是空的。”

    沈氏點頭,“兒媳知道。宋家勢力到老太爺手裏時才漸漸壯大,可是仍舊比不上那些有著百年根基的大家族。”

    老太太讚賞的點頭,沈氏不愧是禮部侍郎沈青山的女兒,看待事情能透過表麵直擊內裏。“老太爺籌謀了一輩子,至今才坐上戶部尚書的位置。懷風身為長子,卻不入仕途,實在是可惜。好在老二和老四兩個也爭氣,一個是永嘉的縣令,一個跟在老太爺身邊,做了個金部員外郎。”

    沈氏麵帶愧色,低聲說道:“風郎的事情,兒媳多多少少有些責任。當初若不是因為兒媳,風郎怕是已經能和四弟平起平坐了。”

    當年沈氏還未出閣的時候,沈青山因為在官場上得罪了權貴,險些造滅門之禍。好在當時老太爺出手相救,這才保住了沈氏一門,也保住了沈青山的官位。

    此事之後,為了報答老太爺的恩情,沈青山將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沈芙靈許配給了宋懷風。

    當時的宋懷風也參與了搭救沈家的事宜,他深切體會到官場的沉浮不過是瞬息之間的事情,是以向老太爺請辭,回永嘉做生意。

    沈氏也在那時嫁到了宋家。

    老太太握著沈氏的手,安慰道:“這種事情哪裏能怪你?你不過是後院的女兒家,又不能指點朝堂上的事情。懷風的性子我了解,他自己選擇的路就算走到最後失敗了,他也不會後悔。”

    看著沈氏和宋錦承一臉的慎重,老太太笑道:“好在眼下錦承也爭氣,明年若是能奪一個武狀元回來,可就是光耀我宋家門楣了!”

    宋錦承重重地點頭,眼神誠懇。“祖母放心,身為宋家的子孫,錦承有責任替宋家爭口氣!”

    老太太滿意的點頭,滿懷憧憬地說道:“等明年錦澤狀元及第,錦承又拿一個武狀元回來,再加上宋琦那個孩子努力一把,我們宋家可是要出名了!”

    夜色漸深,老太太又和他們說了一些話,這才放他們離開。

    ……

    中園的鵲橋仙

    秦氏閉著眼躺在榻上,留清和留歡靜靜地站在一旁。

    最終還是留歡憋不住,率先開口說道:“夫人,等會子老爺回來了,您一定要同老爺好好商量。若是您什麽事情都憋在心裏不說出來,仔細生出病來。”

    留清扯了留歡一下,搖頭。

    留歡嘟嘴說道:“我又沒說錯,此事分明是老爺做得不對!三郎君打算去參加武舉考試的事情,老爺本該和夫人商量的。夫人又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難道還會阻攔三郎君,不讓他去不成?”

    留清也替秦氏不值,這麽多年夫人一直兢兢業業地打理著這個家。三郎君是老爺抱養的,夫人對他視如己出,七郎君有的,也不會少了三郎君的一份。可是老爺此番的做法,就是在打夫人的臉。

    七郎君如今長大成人了,不見老爺如此擔心七郎君,反倒整日和三郎君親近。上回七郎君因為護著九娘子,被老爺狠狠地打了一頓。事後,老爺都沒去瞧一眼,也是七郎君心寬不計較這些。

    若是此事放在她和留歡兩個身上,指不定要鬧個天翻地覆才肯罷休!

    秦氏的身子動了動,留清和留歡見狀,急忙上前去將她扶起來。

    你們兩個真是越來越膽大了,竟敢公然在我麵前議論起老爺的不是。”秦氏冷著臉說道。

    留清和留歡兩個連忙跪下。

    夫人,婢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但是婢就是替夫人您不值。”留歡含著淚說道:“這些年外人瞧著咱們鵲橋仙過得風風光光,哪裏知道夫人你過得有多苦?當初夫人還為生養七郎君的時候,老爺就從外邊抱回來三郎君,連個由頭都沒有,就叫你養著。當時婢就覺得寒心,覺得老爺根本不顧您的感受,找來這麽一個嬰兒就是想膈應您!”

    秦氏聞言,也不阻攔,靜靜地聽留歡說下去。

    前幾個年頭,四房的小李氏明裏暗裏地諷刺您,您忍了。後來老天垂憐,終於讓您生下了七郎君,隔兩年又生下了九娘子。婢和留清以為這樣,老爺就會對您刮目相看。可是呢?老爺的眼裏隻有官場的事情,哪裏滕得出功夫陪一陪您?”

    留清在一邊跪著默默流淚,這些年她們兩個陪著秦氏一路走來,多少辛酸她們都藏在心裏。此刻經留歡提起來,心裏別提有多難受了。

    秦氏幾不可聞地歎了一聲,麵目憂愁。那一雙和宋酒相似的鹿眼裏泛著瑩瑩淚光,但是秦氏卻輕輕抬手拭去了。“老爺可不是為了整個宋家麽……”

    這一回,秦氏喚的再也不是宥郎,而是生分的老爺。連她自己說出來的話,她自己也不相信。

    宋淮宥這些年在官場上浮浮沉沉,最終博了一個永嘉縣令的位子。常人見了她都會時不時地露出羨慕的眼神,可誰曉得她內心的苦楚。

    宋淮宥根本不滿足於這個小小的縣令之位,他要的東西在汴京,在那個波雲詭譎的天子腳下。這些年秦氏早已將他看得透透的,隻是一直沒有明說罷了。為了宋玉恒和宋玉姝兩個,就算被宋淮宥冷落又算得了什麽呢?

    她對宋淮宥早就死心了,她如今活著,就是為了一雙兒女。想她當年也是名震帝京的刑部尚書的孫女,多少男兒求上門都被她拒絕了。她至今都想不起來,當初為何要選擇宋淮宥。

    秦氏看著窗外日漸凋零的樹葉,回憶起當年的事情,猜想大概是自己被豬油蒙了心,才會選錯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