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浪客歸心,想改當農戶?
字數:4879 加入書籤
正巧宋綿竹走過來,聽到這句不由打趣:
“到底是圖書館忙,還是常大哥忙呀,我看你倆是挺忙。”
離自己進城,可有好幾日啦,這消息得的屬實有些晚。
“你這孩子,咋就管不住嘴。”立馬被金氏搡了一巴掌。
小老太太說完別人,自己笑眯眯,眼裏透著八卦:
“小常是吧?哪天帶回來給大娘見見,這姑娘到了歲數,是該找個婆家。”
宋綿竹齜著牙偷笑:“奶,你見過呀,常山常大哥呀。”
“哪個常大哥?”
金氏皺眉思索,慢慢想起來點,遲疑道:
“就那個大胡子?嘶,我瞅著他跟你小叔差不多大呀。哎呦,你咋找……”
老太太話說一半閉了嘴,訕笑不已。
總不能問人家姑娘,年紀輕輕,為啥找個歲數那麽大的吧。
這各花入各眼,誰也管不著誰,她可不是那種嘴碎的人。
“奶,感情我上回說得話,您老沒當真呀,常大哥今年才二十出頭,隻比扶秀姐大幾歲。”宋綿竹快笑不活了。
旁邊幾人無語看著她,小姑娘笑點也忒低了吧,回回老梗都要笑半天。
他們就不一樣了,還是多少矜持點,也就笑了個五六七八下。
宋老漢往嘴裏塞根紅薯幹,當是旱煙在那吧嗒吧嗒,沉吟道:
“年紀倒是合適,就是長得,咳咳,男人嘛,要那麽好看也沒用,肯幹活能賺錢養家就成。”
“就怕掙不到錢,我看他挺遊手好閑的,成天待在慈幼院,也沒個正經活兒。”
金氏為其操起心,看眼扶秀,勸道:
“你可要好好說說他,這男人哪能沒門營生,實在不行,家裏要有幾畝地也成,總不能靠女人養活吧。”
扶秀哭笑不得,也不知該說什麽好,其實,他倆真不缺錢花。
隻是,麵對老兩口的關心,她實在沒法反駁,隻能含糊應下。
這時候,賀聞忽然離開工棚,悶聲不吭朝田地那邊走去。
“哎,元白咋走了嗎,我這玉米還沒烤熟哩。”老道士納悶壞了。
好不容易給人喊過來,咋東西還沒做好,又跑走咯??
宋綿竹幽幽看眼爺奶,開口道:
“有人擱那指桑罵槐,換我,我也走啊。被人戳到痛處的感覺,不好過。”
金氏頗感尷尬,嗔道:“你又胡說啥哩,人賀小哥能一樣嘛。他家有房有地,還有恁大個莊園,天生當少爺的命。”
“那也是遊手好閑,沒個正經活兒,哦,倒是沒靠女人養活。這話可都是奶你說得啊。”
宋綿竹頓時挨了幾巴掌,跳著腳跑開。
這熊孩子沒法要了,一言不合就開始挑撥。
老太太氣得,給她手裏烤玉米搶了,自己在那啃。
以前怕孫女外向,嫁出去後見不著人,怪想的,現在又覺得,能少見幾回也挺好,省得給自己氣短命!
宋老漢繼續吧嗒吧嗒:“咱是不是,說點正事啊,外麵是不是有馬車聲?”
金氏立馬豎起耳朵,“哎呦,還真是!應是薑縣令來咯!”
說完,立馬跑出去迎接。
宋綿竹跟老道士搶了半天,沒能再薅到一根,隻得悻悻跟出去看熱鬧。
扶秀總算得了點空閑,順著田埂,很快找到自家少爺,朝他揮手示意。
倆人走到一旁說起話。
蘇老爹幹活不覺得累,教沈河才知什麽是心累。
“兄弟你老實跟我說,你家以前是不是大戶,後來才沒落了?”
要不然怎麽會五穀不分,插個秧苗,教了兩天都沒學會!
連小沈那孩子做得都比他熟練!
“許是人家住得偏,不光家裏沒地,整個村裏都沒啥地。”沈寧遠竟說了句風涼話。
沈河看他眼,卻沒做啥反應,而是彎下身子,繼續幹手裏的活兒。
他雖然學得慢,但是態度極為認真,有不懂的地方,也很舍得下臉去求教。
蘇老爹也就嘴上嘮叨兩句,對於自家兄弟,那還是沒得說。
總歸是要教會的,不然以後他咋成家。
這人年輕時,能在江湖上瞎混,可總有要收心的時候。
像是自己,成了親有了孩子,還不是找個地兒隱居。
也就是孩他娘命不好,沒等過上安穩日子,便患病先一步離自己而去。
隻是教著教著,蘇老爹又有些納悶。
學插秧便學插秧,沈兄弟問題咋恁多。
從手法到育苗,再到土地,糧種儲存,凡是能瞧見的,五花八門,都要問個遍兒。
以前也沒覺得他話多過,最近是受啥刺激不成。
浪客歸心,想改當農戶啦?
宋武時不時插句嘴,回答沈河的疑惑。
他才是正兒八經的農家漢子,蘇老爹則更擅長打獵。
沈河這下像是找到知己,隻要得空,便跟在宋武身旁虛心請教。
大夥兒都沒當回事,唯有沈寧遠不肯放鬆警惕,始終盯著他。
倆人偶有對上眼時,皆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總歸是對宋家沒有惡意便好。
至於其它的,誰又能管那麽多。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談。
此時,車隊駛進太山,驚擾了本來的平靜。
金氏領著衙役去糧倉,“咱都裝好袋咯,差爺要不要打開看看?”
“不用不用,咱信不過旁人,還能信不過大娘嘛。”
領頭的是王三,他又不傻,薑大人跟宋家那是什麽交情,衙門裏沒誰不知道的。
更別提,人能把新糧獻出來,那是天大的善心啊,能做出此等之舉者,沒道理會暗中做手腳嘛。
“那行,你們搬吧,我去把小沈喊過來記賬。”金氏眉開眼笑,心裏很受用。
東西是給出去了,也沒想有啥回報,但賬不能亂,心裏得有個底兒。
“我看您把小沈借給咱衙門得了,不光是您這有賬要記,外麵那些糧食,那就更多了呀。”王三來前得過指示,立馬打蛇上棍。
金氏遲疑了:“衙門裏連個會算賬的都沒?”
“有是有幾個,那不是事情太多,不夠用嘛。大娘您還不了解情況嗎,先前把災民分到各村裏,零零散散的,光收糧就得跑斷腿。
他們可沒你們村裏自覺,得要人盯著,才能保證沒私留。咱衙門現在就缺個師爺,好做最後的統管,用旁人哪有你們家小沈,讓人放心啊。”
按照約定,種糧借於災民,收成之後,除了留給他們播種用,以及仨月口糧外,其餘全收歸衙門。
雖然有了落腳處,也餓不死,但是人就有私心,在沒有充足的保障前,難免會生出別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喬河村要不是有老宋家坐鎮,還想著以後多沾綿丫頭光,能不能如此自覺,也難說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