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總有人想到一塊兒去
字數:4846 加入書籤
“那能行嗎,他還是個孩子……”
金氏猶豫不決,顯然沒法拿主意。
她可是拿小沈當親孫子對待,自是要為他著想。
能去衙門討份差事,的確是門好事,可架不住孩子自個兒不願意啊。
再者,救災事大,萬一中途出了啥岔子,哪是個孩子能扛得住的。
“他都十三啦,還是個孩子啊,再過兩年都能定親啦。”宋綿竹沒忍住,插了句嘴。
“你都十一咯,還不是成天追雞攆狗,人小沈咋不是孩子啦。”金氏振振有詞,“你這是,叫啥,啥來著,雙標!”
說完又轉頭去問宋老漢,“是這個詞兒吧?”
“對,她自己說得!”宋老漢肯定道,“你不是說,女娃娃不到十八,不能成親嗎,那男娃娃,啷個能那麽早娶妻?”
“唔,我說得是定親,又沒說成親。”
宋綿竹訕笑下,越發覺得要管管自己這張嘴。
不過是隨口一說的詞兒,咋他們還全記住咯。
完事又覺鬱悶,到底誰才是親生的呀,咋感覺自己地位不保!
薑雲景樂得在一旁看熱鬧,這會兒跟個大尾巴狼似的,勸道:
“依小沈年紀,確是能走出去了,男兒該誌在四方。
若不是衙門真缺人手,我也不會想到麻煩他。
二老放心,隻是暫借,等各地糧食收上來後,便放他回家。
就算有事,理應我這個當縣令的負責,跟孩子能有啥關係。”
不得不說,人當官的就是會說話,起碼老兩口是信服了。
隻得把小沈喊過來,先問問他意見。
沈寧遠自是不願意離開村子。
以前他就有顧慮,沈河來了後,那就更不能走啦。
任憑幾人輪番問,他就是光搖頭不答應。
“為啥不願意啊,我聽他們說,你連童生都不想考,到底是咋想的?”宋綿竹還來了勁兒。
要說跟鐵柱哥一樣,不愛學習吧,似乎也不是那麽回事兒。
小沈不光識字,腦袋也靈光,跟老道士學醫進步很快,學武亦是有模有樣。
要不是知道自己才是穿過來那位,她都覺得對方才像是天命主角。
可這問題就來了,那麽聰明一孩子,啷個就不願意出家門,非要守在這一畝三分地當宅男。
現代人愛宅家裏,那是因為有網有手機,還有肥宅快樂水。
村裏可要啥啥沒有,隻有景色尚可的青山綠水,跟幹不完的農活。
“小沈啊,你這樣不行啊,學了一身本事,人拿不出手,能有啥用嘛。”小姑娘故意擠兌。
她以為依照對方的脾氣,肯定得上套呀。
沒想竟失策,沈寧遠一點沒回嘴,輕飄飄恩了聲:
“我這人就是拿不出手,隻想一輩子留村裏。”
那副水潑不進的樣兒,反倒把宋綿竹給氣著了,捂著心口,悲痛嚷著:
“你以前不是這樣啊,那個吵著要自立門戶的小沈,被你藏哪兒去啦!”
金氏拉她一把,偷眼看薑雲景,勸道:“孩子不願意,就算了吧。”
沈寧遠也知道得要個理由,想想說道:
“我醉心醫道,隻想跟道長學好醫術,以後去縣裏開個醫館。”
宋老漢頓時鬆口氣,孩子有想做的事便成,忙道:“開醫館好啊,救死扶傷,也是功德一件。”
隻有宋綿竹在那嘀咕:“感情你是想跟薑大夫搶飯碗,我看不大行,那老頭可有幾把刷子……”
大夥兒一齊盯著她。
趕緊把這話題帶過去吧,沒看薑縣令眼睛直勾勾,像是想要把小沈綁走嘛!
宋綿竹扯扯嘴角,回身往家跑,嘴裏嚷著:
“你們聊,我去喊二哥,孩子不頂用,隻能勞煩他啦。”
薑雲景已經得知宋青河考中解元,哪好再麻煩他,連忙想要阻止,卻把老兩口給攔住。
“還是綿丫頭聰明,這麽大的事兒,當然要讓青河去盯著才對。”
“反正不過幾天罷了,且當讓他喘口氣,這剛考完又要忙讀書,沒得累腦子。”
還是那句話,災情事大,事關幾百萬斤糧食啊,不安排妥了,誰也不放心。
如今已快秋末,若能分發到各地,搶著播種,或許能在明年初收上一波。
那才是真解了困頓。
小姑娘一人跑回去,喘得夠嗆,把話跟宋青河一說,便不樂意走了。
兩頭跑,累傻小子哩。
“糧種雖多,若無田地安置,也是個麻煩事。”宋青河捏捏眉心,想得卻更為多。
百萬斤糧食是很多,可若無供長久之法,最多供萬餘人仨月口糧。
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為今之計,當先退洪。
“你說這都好幾個月咯,朝廷咋一點動靜沒有,全是吃幹飯的不成。”宋綿竹忍不住吐槽。
永寧縣提前做好防洪措施,那是一點沒傷著,而內陸這塊,雖有波及,但不算太嚴重。
沿河兩岸被淹了那麽久,也沒見派人過去,難不成一直放著不管,打算等它自己水退?
“邊疆情況不太好,朝廷怕是不敢大調兵馬,若要疏洪救災,或許還得從民間征人手。此事,不好做。”
宋青河歎口氣,把手裏書交給蘇薑,起身往門外走。
宋綿竹歇夠了,忽然想起一事,拍了下自己腦袋,“你看我這記性,果然歲數越大,越記不住事兒!”
夏薇草在院裏曬鵝毛,聞聲捂嘴笑起來:“你這話要給奶聽見咯,少不得要挨拍。”
“那她不是聽不見嘛,我親愛的嫂嫂們,肯定不會去告我狀。”
小姑娘嬉皮笑臉,把幾個女人逗笑了,才又繼續說道:“你帶薑縣令去趟圖書館吧,會有收獲的。”
孫勉要找自己說得大事,便是這個。
眼下除了糧食問題,最重要的無異於洪澇災患。
越是底層老百姓,越知生活的苦難有多熬人。
因而在圖書館中,除了科考書籍外,最能引起寒門學子興趣的,便是農事方麵。
士農工商,農在第二位,可不是說說罷了。
這些學子,一心走仕途,除了為權勢外,也是有那麽些,願為天下做點實事的人。
在孫勉的提議下,他們翻遍相關書籍,整理出一套治洪之策。
有大晉早就在用的,也有埋於地中百年的妙計。
至於到底能不能管用,還得是試了才知。
無論結果如何,總好過什麽都不做,眼看著數萬災民流離失所。
宋青河目中異彩連連,回頭看眼蘇薑,無聲地笑了。
她手中捧著的,正是一冊古樸竹簡,上麵記載著早年洪災事跡一二。
所謂吾道不孤,便是如此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