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藥物的心理效應
字數:3195 加入書籤
藥物心理學(pharapsychology)是研究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影響規律。它是一門心理學分支學科。藥物心理學主要研究影響藥物效應諸方麵的心理因素,以及藥物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了解藥物劑型、用藥方法和給藥途徑對藥效作用的影響,增強病人用藥的自覺性和順從性,避免或減少藥物的副作用,防止不當用藥造成的藥源性傷害,以達到提高藥物療效的目的。藥物心理學與行為科學、心理科學、精神藥理學和神經學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藥物心理學是在多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在藥物的研究和應用中,不僅要重視藥物的生理效應,還要重視藥物的心理效應。廣義的心理效應包括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和藥物對患者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一、藥物的心理治療效應
藥物的心理治療效應源於對精神病的治療。人們在古代就采用各種物理的和化學的治療方法促使此類患者的安定和康複,酒精、鴉片等作為鎮靜藥物已經應用了幾千年。自從20世紀50年代,氯丙嗪被應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並取得療效以來,直接影響機體知覺、情緒、思維和行為等心理過程的藥物相繼問世。這一類藥物被統稱為精神藥物或親精神藥物(psychotropic drugs),它包括擬精神病藥(psychotoitics)和抗精神病藥物(antipsychotic drugs)兩大類。
其實,抗精神病藥物以外的許多治療軀體疾病的藥物,也或多或少地對人的心理活動產生正性影響。掌握藥物的這種特征,能拓寬藥物的治療範圍,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例如心得安,除了治療某些心髒疾患以外,還可用於穩定情緒減輕緊張,協同其他藥物治療焦慮症、恐怖症和抑鬱性神經症等,是良好的植物神經穩定劑。
二、藥物的心理幹擾效應
藥物的心理幹擾效應是指藥物對正常心理和行為活動的幹擾。很多親精神藥物和軀體疾病用藥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都有這種作用,舉例如下
1影響記憶力 如各種安定劑、催眠藥、鎮靜劑和抗癲癇藥物等都可導致記憶力減退。
2影響意識 如阿托品、曼陀羅、莨菪堿類、抗組織胺藥等都可引起意識障礙。
3影響情緒 抗高血壓藥物可致抑鬱;酒精、催眠藥、異煙肼等可以引起欣快等。
4影響運動機能 如安定類藥不適於駕駛人員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巴金森氏綜合征;長期飲酒或服用催眠藥可致震顫。
5導致幻覺和妄想 如、激素、異煙肼、合黴素等。
了解藥物的心理幹擾效應,有益於在用藥時避免或減少藥物對患者正常活動的影響,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三、影響藥物心理效應的因素
應用藥物時的心理效應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掌握這些規律,有助於對藥物品種和劑量的選擇,也有益於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1文化環境因素 病人的求醫行為、擇藥習慣與偏見,用藥的民間傳說和宣傳,病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等因素都能影響藥物的心理效應。例如城市居民一般推崇現代醫學,喜歡用西藥;而農村居民多找中醫,喜歡服用中藥或“單方”、“秘方”。
2藥物的性質 一般來說,抗感染,糾正代謝紊亂,調整內分泌異常,補充營養以及調整生理功能的藥物主要表現為生理效應,心理效應較小;作用於心因性疾病或心身疾病的藥物,心理效應較大;用於治療症狀的藥物,如止痛藥、催眠藥、助消化藥、鎮咳藥等,較易產生心理效應;用於消除病因的藥物,如抗生素、解毒劑等則以生理效應為主。
3個性心理 患者的氣質、性格等人格特點也會影響藥物的心理效應。動物實驗證明,強而不可抑製的興奮型實驗動物,所需藥物的劑量要大於弱而抑製型動物的8倍,才能產生藥物的生理心理效應。具有癔病人格特征的病人,由於暗示性強,特別容易產生心理效應;而偏執型人格者,因為暗示性低,產生心理效應較小。
4年齡與性別因素 一般來說,女性患者的受暗示性要高於男性,因而容易出現心理效應;兒童心理暗示性較高,也容易出現心理效應;老人出現心理效應的機會較少,但對藥物的生理心理反應敏感。
5藥物的製備、劑型和包裝 成都軍區軍醫學校調查了8所部隊醫院中1016名內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問題。結果發現,對藥物顏色的選擇以喜歡白色的最多(416),其他依次為淺黃色(232)、淺紅色(172)、淺綠色(117)、棕色(23)、黑色(22)、紫色(18)。可見,病人喜歡色淡鮮明的藥片,不喜歡深色的藥片。對藥物的味道,最喜歡甜味(40),無味(345)、香味(122)、酸味(56)、苦味(47)、鹹味(18);對藥物劑型的選擇,依次為糖衣片(422)、衝劑(17)、膠囊(152)、普通片劑(136)、丸劑(73)、合劑(21)、散劑(113);對包裝的選擇依次為玻璃瓶(35)、壓膜裝(314)、塑料包裝(148),無所謂者占101,紙包裝占87。此外,藥物的裝潢設計、美工造型、圖案、商標也都與藥物的心理效應有關。
6用藥方法和途徑 就服藥劑量和次數來說,一般人都傾向於以少為好。就用藥途徑來說,不少病人認為注射比口服好,靜脈輸液又比肌注好,故有人傷風感冒也要求靜脈給藥。此外,患者不願意選擇不舒適的給藥途徑,如直腸用藥和吸入法給藥等。
7藥物副作用 用藥後出現疲乏、頭暈、惡心、嘔吐、震顫、共濟失調等症狀,病人不易耐受,往往會不遵從醫囑或中斷治療,甚至動搖治愈的信心。為此,醫護人員應向病人講解用藥常識,並將用藥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作適當介紹。
8其他因素 用藥還與許多因素如對藥物的看法、媒體宣傳的影響、經濟條件、醫生的態度等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