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病人用藥的依從性
字數:3066 加入書籤
一、概念
用藥依從性(pliance)是指病人對醫生用藥醫囑的順從性,用藥依從性可以反映用藥的不遵醫行為發生的幾率。臨床上常有患者因為不按醫囑用藥,導致病情遷延不愈。有學者調查發現,不按醫囑服藥的病人占總病人數的30~70。在精神病人中,這一比例還要高。
用藥的不遵醫行為,不僅表現為不按時按量用藥,還表現為用藥方式的錯誤。如把含服的藥吞服了,把栓劑當成口服藥,把靜脈注射或滴注的針劑用於肌肉注射等,有的還因此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所以,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醫生應格外重視病人用藥的依從性問題。
二、用藥依從性不良的原因
用藥依從性不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醫護人員和患者兩個方麵。常見的原因有如下幾種
(一)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
一些醫生在病人還未把病史說完時就已開好了處方,這會造成病人不按醫囑服藥或者幹脆不服藥的結果。對護士的不信任多是因為護士工作時不嚴肅、不認真,一麵打針一麵還在與其他人閑聊,或者技術不過關。如在給小兒做靜脈輸液時,多次打不進,小兒和家長都易產生不願打針的想法。
(二)藥物的用法交代不清
醫護人員或藥房工作人員沒有將用藥方法向病人交代清楚,是導致用藥依從性不良的重要原因。依靠說明書,會出現病人因文化程度有限看不懂用藥方法,造成藥物錯用的情況。
(三)理解和記憶錯誤
這在用藥品種較多時容易發生。用藥種類多,用法各異,使病人難以理解和記憶。
(四)病情好轉,自動停藥
不少人認為,疾病的症狀好轉就可以停藥,因此提前結束治療,導致疾病複發或遷延不愈。尤其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症狀雖好轉,但細菌未完全殺滅,過早停藥、減藥常致使病情反複。這與醫護人員沒有向病人交代清楚也有關係。
(五)懼怕藥物副作用
大多數藥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病人感覺到或是從說明書上看到後,易產生懼怕心理,從而少用或停用藥物。另外一些藥如鎮靜藥,病人怕吃了上癮,在病情未控製前即停藥。有些藥物,如舒樂安定等用2~3周是不會成癮的,但不少人甚至一些非專科醫生認為使用這類藥物容易成癮,因此不敢使用。
(六)經濟負擔過重
有些藥物比較昂貴(如抗癌藥和某些抗生素等),病人開始尚能承受經濟負擔,但如長期應用則負擔不起較貴的費用,隻能減藥或停藥。
(七)用藥方式與劑型
用藥方式對患者遵醫行為有明顯的影響。當病人對用藥方式有抵觸時,常不能遵醫囑用藥。此外,患者對藥物的外形、包裝、顏色、口味等不滿意時也會出現不遵醫行為。
(八)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還有很多因素影響病人用藥的依從性。如有的病人因怕痛而不願打針;有些病人嫌藥太便宜,不是好藥而不願服用;有的藥物起效較慢,病人服了幾天藥不見效果(如一些抗抑鬱藥),便認為該藥無效而不服用;也有些人因工作忙或遺忘產生不遵醫行為;還有人自認為懂得一些醫療常識而自作主張等。總之,不遵醫用藥的原因很多,有時是幾個因素同時起作用的結果。
三、提高用藥依從性的方法
要治好疾病,不僅取決於醫生的正確診斷和治療,還取決於病人能否按醫囑用藥。針對上述不遵醫用藥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是提高用藥依從性的主要方法。
(一)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
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程度是遵醫行為的基礎。一般來說,醫護人員以良好的態度、負責的精神和到位的服務對待病人,多能取得病人的信任,產生良好的用藥依從性。
(二)提高醫護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醫生對疾病的診治水平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有重要影響。準確診斷,合理用藥,是提高病人遵醫行為的前提。在藥物治療中,如果護士給藥技術嫻熟(如打靜脈針一針見血),病人就容易接受,對用藥也會產生很好的依從性。
(三)耐心交代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
醫護人員向病人交代用藥方法非常重要。應根據病人文化程度和心理特點,耐心講清用藥的必要性、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對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也要予以交代;對起效慢的藥物尤其要講明白,讓病人有心理準備;對記憶有困難的,可將用法寫給病人;對不能正常理解和記憶的患者,應交代給其家屬或監護人。在很多情況下,對藥物治療的原理須作必要的說明。如抗生素使用要足量,症狀好轉不代表病菌完全殺滅,反複間斷使用會產生耐藥性使以後治療更加困難等。
(四)注意病人的心理特點,合理選藥
在許多情況下,對患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可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為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在選擇藥物和治療方案時,應考慮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要求,適當征求患者的意見,以保證病人用藥的依從性。當然,對患者的經濟狀況的考慮也有必要。
(五)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
針對病人的特點,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和劑型。如對不願打針者盡量使用口服藥或長效針劑,也可改用控釋膜透皮製劑;對不願用西藥者,在同等治療效果下可選用中藥等。當然,在明顯影響療效的情況下,應做好解釋工作,爭取病人的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