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心理谘詢的產生與發展
字數:2697 加入書籤
科學的心理谘詢產生隻有100年左右的曆史,其誕生和發展總是與心理治療同步進行的,並始終與醫學和教育學密切相關。縱觀心理谘詢的曆史,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的思想和萌芽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其發展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一、萌芽階段
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來看,在古代中國、希臘、印度等曆史悠久的國家,人們為解決心理上的痛苦或家庭問題,往往從長者、學者、巫師、哲人、神父那裏尋求勸告或幫助,他們從心理上幫助人們應付無情的現實,改變人們對社會生活的不滿,安慰那些蒙受創傷的心靈。古希臘時期,由於注重通過教育發展人的潛能,啟動了與“谘詢”有關的探索,如柏拉圖的教育中的人際關係作用,亞裏士多德的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等。
從古到今的醫學臨床都帶有或多或少的谘詢色彩。2000多年以來的醫學論著中就有許多心理治療的記載,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00年就非常強調語言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我國中醫醫著中也載有上千例心理治療醫案。
二、形成階段
心理谘詢的形成,既取決於社會的客觀需要,也取決於心理學自身的發展水平。心理谘詢作為一門獨立的專門職業,主要依賴於實驗心理學、心理治療、心理測驗、心理衛生、人本主義心理和職業指導的產生與發展。
187年馮特奠定了心理學的科學地位,弗洛伊德、華生等心理學家的心理學理論為心理谘詢提供了理論基礎;105年,科學的心理測驗的產生以及專門心理治療技術的發展為心理谘詢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08年的心理衛生運動,大大促進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和人們對心理谘詢的需求。
186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韋特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了第一個臨床心理門診(psychological clic),主要診治情緒障礙和學習困難的兒童,開醫學心理谘詢的先河。在心理谘詢早期階段,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主要是解決人們的心理不適和心理疾患的。
10年,美國教育家帕森斯(frank parsons)出版了《選擇職業》著作,是現代教育和發展模式心理谘詢誕生的標誌。他主張仔細地研究個人與職業兩方麵的特點,認為一個人的職業必須與本人的興趣、能力和個性相匹配,以幫助發揮個人潛能,促進社會發展。帕森斯的許多觀點成為心理谘詢的重要內容。
11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建立了對學齡兒童問題進行研究和指導的診所,從心理谘詢角度對兒童進行行為指導。在這一階段的心理谘詢主要是為兒童和學生服務,尤其是采用心理測量技術,對學生進行升學指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美國臨床心理學的隊伍迅速發展,此時的心理谘詢主要是為戰士和退役軍人以及遭受戰爭創傷的人群服務。
130年以後,以人格為對象的心理谘詢逐步發展,心理谘詢的範圍擴大到職業選擇、社會適應、情感調適、身心健康、家庭生活、醫療衛生、經濟生活等諸方麵。不少醫院、學校都設立了心理谘詢機構。
20世紀40年代,心理谘詢已跨越醫學和職業指導時代,轉向於整個人格與個人適應領域。142年,羅傑斯發表的《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一書以及後來的《求詢者中心療法》等書,提出非指導性谘詢(nondirective unselg)方法,幾乎成為心理谘詢的主流。
三、職業化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心理谘詢與心理治療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其方法不僅起源於心理學,而且從教育學、醫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等領域汲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心理谘詢的理論和方法不斷完善。谘詢心理學的發展使心理谘詢的職業化成為可能。
14年,美國心理學會召開了關於訓練臨床心理學家的專門學術會議,製定了臨床心理的職業原則,並決定對相應的專業人員進行心理評價、心理治療和科學研究等三方麵的培訓。會後,又對個人開業從事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的執照問題和實際開業的技術水平問題作了補充規定。至此,心理谘詢作為一種社會職業最終被確立。
163年,美國總統簽署了“有關設置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文件,並由美國國會通過這一法案,計劃在170年建立500所心理衛生中心,由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護士和社會工作者聯合進行工作,為居民提供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服務。目前,美國的心理谘詢已遍及國民生計的各個領域,除學校、醫院以外,社會福利機構、產業部門、軍隊等都設立了心理谘詢機構,社會上還有大量的個體開業者,甚至在機構也有心理谘詢工作者。
四、我國心理谘詢的狀況
在我國,20世紀40年代的北京、上海、南京、長沙、重慶等地一些醫院、學校、兒童福利機構及醫學研究機構,都有專職心理學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從事心理谘詢、心理治療和心理衛生方麵的工作。在50年代初,少數醫院仍有醫學心理學專業工作者,但後來因故中斷了。直到80年代以後,心理谘詢才有較大的發展。目前的心理谘詢機構估計數以千計,可分為三大類(1)開設在醫院的心理門診,以醫學心理谘詢為主;(2)開設在學校的心理門診,以教育心理谘詢為主;(3)設在其他機構或社會開業門診,谘詢範圍因其谘詢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及其他條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