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同科室病人的心理護理要點

字數:7493   加入書籤

A+A-




    護理學是護理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組合,因此,需要護士靈活地應用護理學的知識滿足病人的各種護理需要。臨床上各科室病人由於年齡,性別,疾病的種類、性質、程度及治療方案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心理需要及問題,要求護士采用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對病人實施護理。

    一、內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內科病人的心理特點

    內科疾病病種繁多,病因複雜,病情的輕重不一,病程長短各異;治療以藥物為主,療效有時不顯著,且易受病人的社會文化及經濟等因素的影響;病人常在診斷及治療過程中表現焦慮不安、恐懼、情緒不穩定、易抱怨、易激惹等情緒;特別當診斷不清楚,治療不見效時,病人會出現煩躁不安、抑鬱、憤怒、沉默、絕望等心理。需要護士應用恰當的護理措施,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減少病人的應激反應,使病人在寬鬆的心理條件下接受治療及護理。

    (二)內科病人心理護理的原則及要點

    根據內科病人的心理特點,護士應遵循以下護理原則,以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提供相應的信息,減少病人的不安全感。病人由於疾病的診斷不明確,或對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及預後不清楚,疾病的治療過程反複變化等,都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護士需要(1)及時向病人提供有關疾病過程、治療、護理、預後及康複方麵的信息,預防病人的心理焦慮;(2)邀請病人盡可能參與治療及護理,鍛煉病人的自理能力;(3)鼓勵病人之間的交流,使同類病人能互相傾訴自己的感受及想法;(4)特殊的診斷、檢查、治療前,應向病人及時說明情況。

    2鼓勵病人傾訴自己的不安,穩定病人的情緒。

    3調動病人內在的應對機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4鼓勵病人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提高病人的生活興趣。

    5及時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克服病人的不良心理。

    二、外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外科病人的心理特點

    外科疾病大多需要手術治療,病人常會產生心理緊張、不安感和恐懼感。

    病人對手術的恐懼和焦慮會產生一係列的心理反應,如怕麻醉意外,怕手術過程中發生意外,怕術中的疼痛,怕手術造成自己的身體結構或功能的改變,怕手術後恢複不好,怕手術造成家庭關係的改變、經濟負擔的改變、工作的改變等。

    (二)外科病人的心理護理要點

    1向病人提供具體、詳細、實用的術前心理準備  采用圖片、個別輔導、小組教育、手術室參觀等方式對病人進行術前心理準備。向病人說明手術時間、方式、目的、注意事項、術後可能發生的問題等,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對大手術心理壓力大的病人,可以邀請病人與有關的專家交談,與同類手術的病人交談,使病人了解手術的整個過程,降低病人的預想性焦慮。對嚴重的術前焦慮者,必須進行放鬆訓練,或適當應用鎮靜藥物。

    2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術前教育  指導病人進行翻身、咳嗽、深呼吸等鍛煉,使病人真正掌握術後鍛煉的目的、意義及方式。預防病人由於術後無法從事這些活動而產生恐懼感。

    3疏導病人的術前恐懼及焦慮  鼓勵病人術前談論自己對手術的想法及恐懼,並盡可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病人選擇手術時間及手術者。

    4及時解除術後疼痛  術後疼痛會使病人產生嚴重的心理焦慮,護士在術後對病人的疼痛程度進行及時的量化評估,如應用疼痛尺度測量法等。然後根據病人的疼痛狀況應用暗示、轉移注意力、針灸、藥物止痛等方法解除病人的疼痛。

    5支持性心理護理  在病人術後恢複過程中,要及時告訴病人恢複情況,並在需要時及時向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6促進病人的自理,增強病人康複信心  對手術引起的器官功能喪失,器官、軀體改變或傷殘而產生的自尊下降、自我形象改變或生活信心不足的病人,護士要及時與病人交流,疏導病人的消極心理,並及時采取措施促進病人自理能力的恢複,盡量使病人在軀體受損的情況下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三、婦產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婦產科病人的心理特點

    婦產科病人由於其就診原因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心理狀態,主要包括

    1婦產科病人的一般心理特點  婦產科病人除了具有一般病人的心理需要外,尚有以下特點(1)情感特征女性病人的情感體驗敏感而深刻,情緒變化大,穩定性差,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悲傷、猜疑、易怒等情感。由於受激素的影響,在月經期及更年期變化尤為明顯;(2)意誌特征一般認為,女性的意誌較薄弱,對身體疼痛的耐受力差,易產生退縮心理;(3)性心理特征婦產科檢查、治療及護理一般涉及女性的生殖器官,使一些病人感到羞怯不安,出現回避等行為反應。

    2孕婦及分娩的心理特征  每個孕婦由於年齡、職業、家庭、社會經濟狀況等的差異,懷孕及分娩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差異。一般由於懷孕及生產過程中的身心變化,會出現以下心理需要(1)希望自己平安分娩,怕出現出血、難產等問題;(2)希望自己獲得一個健康的嬰兒,不要出現嬰兒畸形等問題;(3)希望嬰兒的性別與自己的期望一致,據上海市183年的調查,中國婦女希望生男孩子的比例為7;(4)希望家人能接受自己的孩子;(5)希望學會如何扮演母親的角色;(6)迫切地需要有關分娩及照顧新生兒的知識,以減少恐懼及緊張心理。

    3婦產科手術病人的心理特征  婦產科手術病人除具有一般外科手術病人的心理特征外,由於需要摘除部分實質器官,如、卵巢、輸卵管等,使病人擔心自己會失去生育或性功能,會失去自己的女性特征,會失去自己的良好形象,會影響夫妻感情,會影響家庭和睦等。

    (二)婦產科病人的心理護理原則

    1一般病人的護理原則(1)對病人進行心理衛生教育,使病人明確患病期、月經期及更年期的心理衛生知識,知道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特點,調節自己的情緒;(2)對意誌力薄弱的病人,要多關心、幫助,使病人有較強的應對疾病的信心及能力;(3)對身體的暴露部位進行檢查、護理時,盡量回避他人,並對病人的羞怯心理表示理解。

    2懷孕分娩期的心理護理原則(1)做好孕期宣教及保健,讓病人產前練習分娩過程;(2)消除產前的緊張心理,以談話、參觀產房、看錄像等形式介紹分娩過程,並讓孕婦傾訴自己的心理感受;(3)對分娩過程中心理緊張的病人,可應用深呼吸、治療性的觸摸及鬆弛療法減少病人的痛苦和無助感;(4)對極度疼痛引起焦慮,影響病人分娩過程的,可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藥,或選擇無痛分娩術;(5)做好產後新生兒喂養及護理宣教,防止病人由於不了解新生兒喂養及護理知識而產生焦慮;(6)預防病人產後不能適應家庭角色的改變而出現產後抑鬱症。

    3婦產科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1)術前與病人交談,明確病人的感受,並向病人提供有關手術過程、預後等方麵的信息,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2)對焦慮、憂鬱等情緒反應較重的病人,應用心理支持等方式減少病人的情緒反應;(3)動員家屬,特別是丈夫多探視、體貼病人,給病人情感方麵的支持;(4)對手術後可能會影響性生活的婦女,要進行有關的術後性生活指導。

    四、兒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兒科病人的心理特點

    患病對兒童及家庭都是一種應激事件,兒科病人年齡跨度大,且疾病的變化快,心理表現差異較大,需要護士應用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減少疾病及住院對病人心理的影響,促進病人心理健康發育。兒科病人的心理特點與心理發展階段有密切的關係,根據發展階段分為以下幾期

    1嬰兒期  從出生到1歲,主要的心理特點是需要親人,特別是母親陪伴,害怕陌生人,有明顯的皮膚饑餓感,需要摟抱、撫摸。是信任及希望心理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始出現自我的萌芽,由於語言發育不完善,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幼兒期  從1歲到3歲,主要心理特點是開始探索周圍世界,出現自主心理,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思維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出現自尊,易產生羞愧及自我懷疑,有時會認為疾病是對自己錯誤言行的懲罰,出現緊張不安心理,對父母依戀,與父母分開後容易產生分離性焦慮。

    3學齡前期  從3歲到6歲,主要的心理特點是想象及模仿,能用所有的感官主動探索周圍的一切,出現內疚心理,語言的發育逐步複雜,能用複雜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開始出現良心,能感受到心理威脅,出現執拗、固執、任性、反抗等心理。認為疾病與自己的行為或思想有關。

    4學齡期  學齡期是兒童走上社會的起點,兒童通過勤奮、努力探索發展自我能力及自我認識,並在學校中開始學會待人接物及處世能力,思維以具體思維方式為主,開始出現抽象思維,尊敬權威人士,遵守規章製度,喜歡群體活動。有自卑及焦慮心理,知道疾病是由於病原微生物引起,但對疾病過程了解甚少。

    (二)兒科病人的心理護理原則

    1應用有關心理學知識,減輕疾病對病人心理的影響,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成長,如應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皮亞傑的智力發展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等來指導促進患兒身心發育的護理。

    2注意家長與患兒的心理關係,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及發展。

    3提高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穩定患兒的情緒,使他們很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

    4減少疾病對患兒造成的心理障礙,創造條件,減少惡性刺激,消除患兒的恐懼感,根據患兒的病情及成長發展階段,安排一定的娛樂活動,促進患兒身心的健康發育。

    5根據患兒的成長發育階段選擇看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使患兒對護士產生信任感,減少患兒對護理治療的恐懼。

    6合理安排患兒的生活,如治療結束後可以集體講故事,使患兒感受到像在幼兒園或學校一樣,減少患兒的緊張、焦慮、恐懼、抑鬱等心理。

    7對疼痛的患兒,可應用頭像圖片測量法,衡量患兒的疼痛狀態,並及時采取護理措施,減少病人由於疼痛而產生的恐懼及焦慮心理。

    五、急診科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急診病人的心理特點

    急診病人病情急,需要得到及時的救治。病人的心理活動與發病方式、年齡特點、性別、個體差異、社會文化背景、疾病的嚴重程度、疾病的性質等密切相關。病人一般情緒易激動,認知範圍狹窄,意誌力減退,依賴性增加,並有以下心理需要

    1需要立刻救治  迫切需要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並及時得到救治。

    2需要心理支持及安慰  由於病情緊急,發展快,會使病人產生心理危機,需要護士及時給予病人心理支持和安慰。

    3需要保障安全  病人需要醫務人員能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

    (二)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原則

    1根據病人的病情不同,及時提供救治。在救治過程中仔細、認真、果斷,保持穩定的情緒,使病人產生心理安全感。

    2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在搶救病人生命的同時,及時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並在及時搶救的基礎上適時調節病人的情緒,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

    3向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根據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及需要,及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病人在心理上產生康複的信心。

    六、門診病人的心理護理

    (一)門診病人的心理需要

    門診病人的心理需要與其就醫行為的短暫性、臨時性及疾病的性質密切相關,主要的心理需要包括

    1需要認同  病人不論疾病是否嚴重,都希望來醫院就診後能幫助他們解除病痛,恢複健康。因此,病人迫切地需要醫務人員了解他們的病痛,關心他們的健康,滿足他們的需要。

    2需要引導  病人在陌生而複雜的醫院環境中不知所措,不知去哪裏掛號、哪裏檢查、哪裏取藥,會感覺茫然,迫切需要醫務人員的引導以便及時就診和治療。

    3需要解釋  病人希望醫務人員能向他們解釋疾病的原因、診斷治療過程、預後、注意事項、藥物的用法等。

    4需要保證  門診病人急於知道自己的疾病是否嚴重,需要醫務人員保證或承諾疾病治療的結果。

    (二)門診病人的心理護理原則

    1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

    (1)為病人提供寬敞、明亮、清潔、通風良好的候診室;

    (2)維持有序的就診秩序;

    (3)營造寬鬆的人際氛圍。

    2為病人提供真誠、熱情的服務,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及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任,減少病人的恐懼不安感。

    3認真、具體、完善的導醫服務,使病人順利就診,及時得到治療護理。

    4耐心回答病人的提問,及時消除病人的疑慮。

    (鄭惠琴  陳麗陽  傅紅俠  吳豔萍  王小芹  丁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