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名氣帶來的後果

字數:8375   加入書籤

A+A-




    張老漢自覺贏了張樹材,最後還是因為兒子選擇低頭。

    他已經不去考慮張樹材背後怎麽笑話他,突然放棄與眾人的抗爭,讓兒子再次留在農村,他整個人也莫名的鬆了口氣。

    在別人看來這不算什麽事,可對張老漢來說,卻是最困難的一次抉擇, 他放棄了自己一輩子的堅持,放下麵子選擇妥協。

    這些日子,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裏,不務正業隻知道釣魚的弟弟,最後一次胡鬧,也重重地撞到張老漢心上, 一路回家他都在問自己,這次真是他太頑固了嗎?

    一路上他勸著自己, 算了算了, 小兒子留在村裏當養老了,還有大兒子在城裏呢?總有一個出息的。

    結果有時事情往往讓人預料不到,他引以為傲的大兒子,也做了件讓驚天動地的事。

    01:臨縣綠色水稻

    張新陽發現他爸突然之間又好了。

    是的,那天推著電動車從外麵回來,也不知道去了哪,人回來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母親給他打電話也不接,給平時父親常去的幾家都打了電話,也都說沒有看到人。

    母子兩個就要鎖門出去找人了,這時他爸回來了。

    母親生了好大一頓的氣,問人去哪了,父親也不說,隻默默地吃了兩碗飯早早的上炕睡了。

    第二天像沒事人一樣,不提趕他回城裏的事,也不像前幾天那樣板著臉,甚至幾天後還叫他去舅爺家。

    “你舅爺養了三百多隻鴨子, 前些日子聽說你回來,就一直打電話讓你過去拿些鴨蛋回來醃,你挑一天過去吧。”說到這,張老漢聲音頓了一下,“他們那邊現在搞綠色水稻,什麽稻田鴨,家家都養幾百隻鴨,你舅爺要是給你抓鴨子你就拿著,不用客氣。”

    “早就聽說那邊在搞生態養殖,那我今天就過去。”張新陽大為驚喜,“我也好多年沒見過舅爺了。”

    在城裏生活,鄰裏之間來往得都少,在農村就不一樣,村裏人處得好,家裏的親戚走動得也很勤,這幾年人們越來越富裕雖然聯係的少了,張新陽又去城裏上學,好些年沒有見到舅爺了,但是並不妨礙他與舅爺的親近。

    舅爺家是養牛的, 趕牛去河套都會從張家村裏路過, 舅爺放牛的時候,都會摘些野果子,回來的時候給還是孩子的張新陽。

    舅爺家也還種大蒜,到拔蒜苗的季節,張新陽就跟著母親過去幫忙。舅爺家的三叔是個木匠,當年一出徒就給過來給他家打了一套家具,那時可是村裏的獨一份,所以說對舅爺家的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父親提到稻田鴨張新陽也聽老師說過,沒想到舅爺家也弄這個,這回張新陽可以很肯定父親真的不會趕他回城了。

    張老漢掃了眼兒子喜笑顏開的嘴角,耷拉下眼皮:“行了,正好從後屯走,把你老弟也叫上,他一天天在家也不務正業,讓他過去幫你拿東西。”

    “行,我現在就去。”張新陽高興地走了。

    舅爺家雖然住在臨縣,不過離他們家很近,張新陽去後屯叫了堂弟,兩人走屯子東頭,跳過那條小河,就到臨縣了。

    因為近,所以電動車也沒有騎,兩人走著去的。

    過了河,就聽到一陣陣鴨叫聲,鄉道兩邊的稻田都拔了穗,風吹過,嘩啦啦的聲音。

    “怎麽沒看到鴨子啊?”

    “現在水稻都出穗了,鴨子不可能再放到稻田裏。”張新陽搖頭,“這點道理城裏人想想都知道,你怎麽還不知道。”

    “哎,我這不是沒想到這嗎?”張萬龍一路走一路拍。

    張新陽也不時地停下來近距離觀察水稻,因為稻田鴨的生態養殖,這邊水稻之間的間距明顯比他們那邊大,為了鴨子在田裏遊。

    “二哥,臨縣這邊的水稻也說是純綠色水稻,不過我聽說他們也是噴藥的啊。”張萬龍說起了八叔用無人機給他們的稻田噴藥的事。

    “稻田養鴨,是根據鴨子生活習性和稻苗生長需求,將鴨苗放入稻田,互利共生的一種新型農業模式。稻田養鴨提高水稻有機化程度,減少化肥、農藥危害,並不代表著不用化肥和農藥。隻是用的藥劑會選擇一些對鴨子影響少的,像噴施普綠通這些,能減少水稻病害,同時提高水稻植株抗性,噴施在水稻上24小時內可自動降解,無毒無害無汙染,對水稻和鴨子都安全。”

    張萬龍對著稻田的手機已經改了方向,專門拍張新陽,張新陽笑了笑:“稻田養鴨是一項生態型農業新技術,實現了稻鴨雙豐收,增加農民收入。”

    “既然這麽簡單,咱們也可以弄啊?為什麽咱們縣不引進這個呢?”

    “細說起來稻田養鴨也稱稻鴨農法,是咱們hlj省2003年從國外引進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水稻有機化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同時使用一些有機肥,讓水稻變成綠色生產,和我說的有機農法其實是一類,都統稱自然農法。”

    “這個看似簡單,裏麵也有很多的問題要注意的,從選鴨品種到稻種的選擇,還有鴨子的管理,稻鴨農法水稻產量上畢竟也有所降低,換成你種地,噴噴農藥能提高產量又不用受累和管鴨管水稻又減產,你選擇哪個?”

    張萬龍想也不想道:“當然選擇前者啊。”

    “是啊,所以說臨縣現在發展稻田鴨也隻是一部分,並不是大部分人都選擇這個,而且種出來的有機米賣到哪裏?鴨子的回收等等,這些都是問題。所以看似簡單的東西,在農戶的運作模式及鴨子商品的發展,要形成一條模式,農民的風險也有保障。”

    張新陽雖然沒有去舅爺家,從父親的話中就聽出一些問題來:“舅爺家的鴨子和產的蛋都是自己家吃用,想來賣也是賣給零散收貨的人,並不是真正鴨產品公司。這樣一來,鴨子商品帶來的利益就減少,在這方麵的收入也少。”

    “還真是,我就聽我媽說過舅爺說鴨子太費糧食,有幾回我媽還過去幫著殺鴨子呢,鴨肉燉不好還腥,反正我不愛吃。”

    “這也算是有機鴨,市麵上極難買到,口感肉質都很好,可是好東西。”

    “那今天讓舅爺燉一隻。”張萬龍馬上找到了不好吃的理由,“一定是我媽不會燉。”

    張新陽沒戳破他,村裏這麽些人家,說起來他老嬸的廚藝也是拔尖的,特別是熏雞做的,在張新陽看來比城裏做的都有味道。

    兩人很快到了舅爺家,他家裏這些年種地養鴨,牛早就不養了,但是張新陽到了後發現牛棚裏還有一頭牛。

    “我和你說,舅爺這頭牛有一年生病,花錢治病比一頭牛錢還多,可舅爺那麽仔細的人,還是掏錢了,這牛養到現在也不賣。”張萬龍說這麽多,隻有一個重點舅爺對牛情有獨鍾,“他這是把牛當成寵物了。”

    說完,他自顧地嘿嘿笑了:“咱們農村人也養寵物,還挑大個的養呢,城裏人能養嗎?想養也沒地方。”

    看他臉上透著的優越感,張新陽隻是笑,舅爺看到有人來,從屋裏迎了出來,笑罵道:“是不是又在說我的牛呢?連舅爺你都敢笑話。”

    “舅爺,我是誇你呢,誇你養的寵物特別。”張萬堂嬉皮笑臉。

    李舅爺拍拍他的頭,也沒用力,慈愛地看向張新陽:“早就打電話讓你過來,你爸一直說你沒空,總算是過來了。”

    他又拍拍外孫的肩:“來,進屋。”

    李舅爺是方方的國字臉,個子不高,隻到兩個侄子的肩,烏黑的頭發很茂密,臉上的皺紋也不多,兩眼裏都是笑。

    三人進了屋,舅媽也在,舅媽瘦瘦高高,坐在炕上納鞋底,如今可沒有人做鞋了,舅媽不但在納鞋底,還穿著偏襟的中式衣服,還未說話就先笑了。

    張羅著兩人在炕上坐下,李舅爺知道他們要來,早早的把西瓜在水裏泡著,冰冰涼涼的,這時候才拿出來切。

    “自己家種的西瓜,等你們倆回去都帶上幾個。”

    張萬龍嘴裏塞滿西瓜,說話也含糊:“抱不動啊,不用了。”

    “讓你舅爺套上牛車送你們。”舅媽看著年輕人吃得香,就高興。

    “舅媽,不用了。”張萬龍不好意思了。

    前幾次被堂哥教育過,他也不像以前那樣人家給就拿著,哪怕是親戚也不好意思這樣做。

    “小龍長大了。”舅媽笑著誇了一句。

    張萬龍嘿嘿地笑,二哥說的果然很對啊。

    原來以前他還真是不懂事,也聽不出客套更不知謙讓。

    李舅爺陪兩外孫坐著,他抽的是旱煙袋,煙袋鍋裏塞滿旱煙,旱煙袋點煙也是有竅門,火機圍著煙袋鍋四周點,一邊點煙一邊用拇指按壓煙袋鍋裏的煙,上麵一層都點燃了,這煙就點著了。

    問過外甥學業的事,他早就知道外甥回家搞農業的事:“年輕人有抱負有想法很好,隻要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

    “舅爺,果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是比我二大爺強,你是不知道前幾天我二大爺還趕我二哥回城找工作呢,要是有你這覺悟多好。”

    李舅爺當年也是念過高中的人,當年李家也算是富戶,李舅爺兩個妹妹如今都在國外,隻有李舅爺留在了鄉下。

    李舅爺給人的感覺永遠是文質彬彬的,張新陽也覺得舅爺很特別,別人放牛覺得是苦差事,李舅爺放牛卻更喜歡欣賞野外的景色,每次放牛回家看到好看的野花會采上一把帶回家。

    就從采花這點上來說,現在的農村婦女都很少做,舅爺卻很享受采野花的樂趣。

    “你二大爺是望子成龍,也沒有錯。”李舅爺也不說誰不好,很是公正,“新陽,你也不要怪你爸,你要理解他,等有一天你當父親了,就會明白他的苦衷和期望。”

    “舅爺,我知道,我不怨我爸,是我太任性。”

    “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叫任性,要是你這個年齡還沒有股衝勁,就不是年輕人了。”李舅爺拍拍他的肩,以示安慰,“現在年輕人想種地的少了,都想掙錢又不受累,天下哪有這麽容易的事,付出與得到都是相對的。小龍也是,別天天隻知道玩,你也不小了,這次你二哥回來,你跟著好好學,年輕人學東西快,沒念那麽多書不要緊,那就從實踐中學經驗。”

    “舅爺,你說得太對了,我現在就跟著我二哥幹。”張萬龍愛顯擺,把路上聽堂哥說的稻田養鴨說了。

    李舅爺點頭:“你二哥說得不錯,我們這邊搞綠色有機水稻也隻是少數人,還缺少專業的發展模式,缺少這些專業人,你二哥不就是專業人嗎?現在他回來了,等搞起來了,我們還要去他那學經驗呢。”

    張萬龍咋舌,沒想到真被他哥說中了,還真是這個問題,如此心裏越發信服二哥。

    吃過西瓜,李舅爺知道外孫是學農業專業的,對這些也感興趣,帶著他去看了自己家後麵關著的鴨群。

    水稻出穗時,鴨子就不能再往稻田裏放養,這時就需要家裏喂飼料了,不過時間也不久,進了九月鴨子長到三四斤就可以賣了。

    三百多隻鴨子,放在房子後麵一大片空地,空地中間有挖出來的水池,四周有網攔著,人一過去,一群鴨子嚇得“嘎嘎,嘎嘎”直叫,“嘩啦啦”的向水裏撲過去,鴨毛掉了一地的。

    “吃鴨肉最好是秋天和冬天,夏天鴨肉比較柴,不過咱們家的鴨子就好一些,進的也是高品種麻鴨,吃的也是田裏的蟲子,所以現在吃,肉質也不差。”

    “舅爺,鴨子什麽時候放到田裏去啊?”

    “五月份吧,稻子插秧後緩苗就可以了,鴨子糞便可以當肥料,它們在稻田裏活動還能讓稻株之間透氣。一畝地大約放二十隻左右的鴨子,稻子出穗,鴨子就出柵。”

    “那還挺好養的,也不用管,你們縣裏已經看到前景了,為什麽別人不弄啊?”張萬龍有很多疑問。

    李舅爺耐心地給他解釋:“養起來也不容易,稻田裏的蟲草不夠吃,還要喂些糧食,每天晚上都要關回鴨舍裏,有黃鼠狼偷吃鴨子,刮風下雨都不能耽誤,可比上化肥噴農藥種地辛苦多了,產量又不高,現在哪有人願意吃這樣的辛苦。”

    “現在很多人都買綠色有機大米,價格也高啊,他們怎麽不看看農民的辛苦,種植的艱難啊。”

    “咱們家自己這樣種知道是有機米,可是外麵買米的人知道嗎?相信嗎?所以種出來的米還是得有人收,價格是比普通米高一些,但是收糧的人拚命壓價,他們同樣不知道有機稻種植的艱辛。”

    張萬龍點頭:“這個我懂,我二哥也說了現在農民賣糧沒有自己的渠道,都被中間商掙去了。”

    “你二哥念的書多,又在大城市待過,還是專業學這個的,你要好好跟他學。”

    這是今天張萬龍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但他一點也不反感,他哥懂的是多,他要跟著學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而且一些問題明明他哥沒有種過地,聽說之後,就能分析出來,就像今天說起舅爺家稻田養鴨法種地的事情,二哥直接就分析出來裏麵的問題。

    兄弟兩個中午在舅爺家吃的飯,舅媽燉的鴨子,切了一盤鹹鴨蛋,拍了黃瓜,都是自家人,沒有買別的菜,鴨子燉了一大盆,全家裏現成的食材,現摘現燒,即省事,又新鮮。

    一共殺了三隻鴨子,張萬龍和張新陽幫著摘鴨毛。

    舅爺有三個兒子,都不在村裏,兩個念書留在了城裏,三叔雖然初中畢業就下來了,不過從小就對木工感興趣,跟一個老木匠學了木工,手藝在三河這邊名氣不小,學成後就去了城裏,接的活能排到幾個月後,想想他的技術有多牛氣。

    所以平時都是老倆口在家,難得家裏來人,還是外甥,李舅爺高興,忍不住喝了一杯,舅媽勸著不讓他喝,說還要趕牛車送他們,張新陽拒絕了,堅持走著回去。

    結果就在回家時,和堂弟合力抬著一口大木箱子,裏麵裝的全是醃好的鹹鴨蛋,另外每人另一手還提了四隻鴨子。

    遠遠出了舅爺家的村子,張萬龍才笑出聲來,他們倆這副樣子實在是搞笑,他還搞怪地哼起了回娘家這首曲子。

    先到老嬸家,鹹鴨蛋放下一半,東西輕了一半,兩人又休息了一會兒,這才又抬著東西往前屯走。

    等張新陽帶著東西到家,太陽都下山了,不過餘暉未落,天還亮著。

    張萬龍放下東西就走了,沒留下吃晚飯,張母把新拿回來的鹹鴨蛋煮了一盤子,張老漢吃飯時問了問李舅爺的身體情況,聽著人很精神就沒再多問。

    張母卻說責怪一句兒子拿回這麽多的鹹鴨蛋,張新陽苦笑,他是真不想,這還是他們倆隻能抬一箱子呢,舅爺那可是準備了兩箱子。

    結果第二天,李舅爺就趕著牛車來了,拉了一箱子鹹鴨蛋,還拉了二十多隻鴨子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