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隔岸觀火,奧非利亞7號的會議

字數:4179   加入書籤

A+A-




    ();

    與俄爾普斯星區全麵動員下的波瀾壯闊相比,更高的層麵上暴風星域當局正處於詭異的安靜之中。

    作為俄爾普斯的頂頭上司,他們於情來講,不可能無視俄爾普斯戰事轉折,自然也對戰局的發展有所了解;

    於理來說,加爾文的出現和他身份的任命,早已自泰拉向俄爾普斯沿途所有的星語者之口,傳遍了有資格知曉他身份的人。

    當一位高領主,一位帝國最高的統治機構的成員之一;

    一個帝皇意誌的回響,一位手握審判庭大權的大審判官;

    離開神聖泰拉的範圍,到達了某個星區的範圍。

    那這個星區的高層該對他抱以何種態度呢?

    尤其是這一位還是新鮮出爐的審判庭領主審判官,而非是出逃避難、即將失勢的存在。

    起碼的迎接是必須的吧?

    就算事出有因,不能迎接,但派去身份重要的使者,以示最基本的尊重,也是應該的吧?

    再退一步,哪怕受限於戰況激烈,使者不能前往;

    但以暴風星域當局全體成員的名義,發一條慶祝與慰問的通告,也是可以的吧?

    但偏偏沒有,以上的諸多事項,暴風星域一條都沒有采納,而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星域當局的高層在做什麽呢?

    嗯,不出意料,這些人類帝國官僚中,行政效率與能力都僅次於泰拉那些同事們的集大成者,此時正在開會討論。

    而討論的內容其實並不重要,也沒有人在乎。

    他們都清楚那隻是一個將他們召集在一起的理由,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該如何麵對加爾文這個意料之外的“不速之客”。

    與傳統的地麵時代的帝國架構不同。

    星際時代的人類帝國,在星域這對等於“行省”的次高級行政區劃的劃分裏,並沒有行政首府的確定位置;

    星域級別的帝國架構裏,隻對軍事首府,也即海軍大艦隊的母港、星界軍的軍令部所在、阿斯塔特戰團公共聯絡中心,這三個重要的單位所在有固定的位置要求。

    至於行政首府,則由星區內占據主導性的團體所決定,通常誰的力量最大,那麽定下首府的時候他們的聲音就最大。

    理所當然地,首府的位置也多數取決於這支勢力的核心所在。

    那麽問題來了,究竟是誰在暴風星域占據行政上的絕對主導能力呢?

    答案也許有些意外,卻仍舊在情理之中——國教。

    是的,刨除掉隻有執行能力的暴風星域軍事首府——巴卡,以及一眾用於防衛異形和混沌的審判庭世界、死亡守望訓練世界以及最富庶但十分低調的本土機械神教的鑄造世界。

    這個星區中最有名,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幾個世界,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國教教廷所有,沒有任何例外。

    這裏就是國教的大本營,也是帝國疆域內存在教廷世界多的星域,沒有之一。

    在這個星域裏,國教的勢力堪稱無處不在。

    以奧非利亞為名的數個主教世界是整個星語的精華所在,也是屬於國教的核心世界。

    其中那座最為著名的奧非利亞7號,則更是被譽為僅次於泰拉與火星的第三偉大、富裕的世界。

    而在國教數千年發展進步的政治地位支持下,甚至有人以姐妹世界來稱呼它與帝國首都神聖泰拉的關係。

    作為整個星域最為富裕的世界,它也理所當然的擁有最雄偉壯觀的建築。

    在教宗貝尼丁四世的主持下,這個神聖的世界上被修築了一座建築麵積足有9萬平方英裏、高達4000米的雄偉神殿。

    就算是與泰拉的王宮相比,也僅僅是稍有遜色。

    而就是這座雄偉建築的最深處的某個教堂的禮拜堂裏,能夠決定整個星域大小事務的大人們正在緊張的商討之中。

    與會的成員多數都身著教袍頭戴冠冕,樞機主教是他們在國教內部的權利階稱,也是他們對外時被尊稱的一個頭銜。

    在國教與暴風星域確立地位的數百年後,教宗再次率領國教返回泰拉的政治舞台;

    而作為曾經國教的中庭所在的奧非利亞7號世界,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這個星域的行政首府的行在。

    會議的多數成員都有教職在身,這也是星域內多數財富掌握在國教手中的標誌;

    少數的成員同樣身披紅袍,圍坐在瑞紮鑄造世界的代表周圍,那是這個機械神教中能與火星正麵對抗的存在,也是整個帝國機械神教中最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之一;

    死亡守望的大師帶著幾名護衛與代表列席;他們隻負責旁聽,不負責、也並不參與討論。

    星域海軍大艦隊的代表,海軍大提督、帝國海軍高階領主上將——莫拉爾·泰的代表也列席旁聽;

    嗯,這位代表的身份有些複雜,他既是星域艦隊的高階政務次官,也同時是那位領主上將的第122個兒子。

    這些人對於加爾文的存在沒有利害衝突,自然也不置可否;

    而那幾位掌控著星域多數政權和全部財權的樞機主教們則完全不同。

    他們對加爾文的身份和存在極為敏感,作為審判庭理論上的最高位者,加爾文的身份天然就與國教有著相當對立的立場。

    以瑞紮代表為首的其他十幾名次級鑄造世界的代表,對加爾文的存在也是態度複雜,褒貶不一。

    他們對具體的政務並沒有表麵那般不介意、不關心的態度;

    事實上正是瑞紮鑄造世界的鑄造將軍們前後如一,都嚴格的保持著對政治的敏感和精明,才讓他們在數十個百年裏盡管經曆種種天災人禍,卻始終能夠保持高速度的成長;

    在不斷的參與星域與帝國在各處的建設的同時,也同樣熱心的發展各個次級鑄造世界,並且對它們保持長期的扶持。

    瑞紮能夠不斷的發展,最後成長為一個能與火星並肩而立的本土勢力,與這種政治敏感有絕對的關係。

    而正是這個鑄造世界的代表,此時也對加爾文出現後,星域政策可能的變動極感興趣。

    他們與國教的樞機主教一樣,既希望通過加爾文的認可,以得到通往泰拉的舞台的門票;

    卻又不想為對方返回泰拉之前所必須得到的功績,付出太多實際的代價。

    二更,今天狀態不好,就這些吧。求票。

    (本章完)

    ,

    〔()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