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白河寒秋

字數:405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涉世魂靈 !

    夏初(公元前2000年左右),神界地氣異變,神樹爆長萬丈,根係如垂天之雲,深入盤古之心,盤古之心輻聚周邊土石,逐漸擴大,形成懸空之山,是為“蜀山”。春秋末期(公元前700年左右),蜀山附近地氣特異,靈力極強的異象被一些方士發現,蜀山也成為傳說中的仙山。開始有修仙之人在這裏結廬修煉,但此時並沒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煉方式也各不相同,全憑自悟。其間有少數人成仙,多為“屍解”,偶然的成分很高。東漢時期(公元100年),蜀山修仙人數空前繁榮,最多達數千人,分成數百小門派,各自都有一套獨特的修仙方法。各門派宗旨不同,但多數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聯係。同時,蜀山妖類修煉活動頻繁,人類才真正開始了解到世間有“妖”這樣一個種族,蜀山有相當一部分修士以斬妖鋤魔為己任,認為這樣可以積德升仙,蜀山劍俠漸漸出現在民間的傳說中。東漢末(公元200年),蜀山各門派矛盾爭端不斷,在“仙劍派”的倡導下,蜀山修士蜀山絕頂召開大會,形成一個蜀山各門派的聯盟“蜀山盟”,同時在蜀山絕頂建立總壇,形成日後蜀山派的雛形。東晉時期(公元400年),蜀山各門派逐漸歸並為十幾個門派,最大的“仙劍派”人數已經有上百人,而蜀山中還有不少獨來獨往並不屬於某個門派的修仙之士。各種修仙方式也逐漸完整。當時主流的方式是煉丹服餌,而仙劍派的內功修煉被認為是效果不彰。南朝梁武帝時期(公元500年),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斥蜀山為邪魔外道,招集無數高僧、法師上蜀山修建佛塔,“蜀山盟”奮力抗爭,梁武帝人馬慘敗。經此一役,“蜀山盟”元氣大傷,很多以煉丹服餌,僻穀食氣為修煉方式的門派因戰鬥力不強幾乎滅門,而仙劍派因法術高強在此役中立下大功,當時仙劍派掌門統合“蜀山盟”十幾個門派,成立了“蜀山仙劍派”,簡稱“蜀山派”,同時在鎖妖塔周圍大興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此後,蜀山劍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劍派為主流,修煉方式注重內功和劍術,修仙求積德而不求升仙,積極入世斬妖。同時,也不排斥其他門派的修煉方式,積極搜集和保存各類修仙方法。蜀山掌門由上一代掌門指定繼任。原本無其他限製,因第七代掌門因情而出走隱居,造成蜀山群龍無首而大亂,此後便有了隻有出家弟子才能擔任掌門的門規。曆代掌門繼任之時,可通過“天視地聽”和已經成仙的初代掌門溝通,了解蜀山隻有曆代掌門才能了解的秘密。掌門接任後,比掌門輩分高和同輩分的弟子都有擔任長老的資格,一般掌門會分封十數個或數十個長老,有些是尊稱,有些領有實權,輔佐掌門處理門派事務。真武長老:掌管武術類修煉體係中的功夫傳授、整理、創製。弟子降妖伏魔事務管理,鎖妖塔相關防衛工作玄氣長老:負責練氣類功法傳授,蜀山曆史文獻整理等工作。元神長老:負責養神類功法傳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報工作。律德長老:負責蜀山弟子品行、功過評定,對賞罰提出建議,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務管理。長老:沒有具體的職位和負責事項,有些並不居住在蜀山,而是雲遊在外。蜀山弟子:新入門的弟子對外統稱“蜀山弟子”,此時的任務就是修煉,一般不參與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擔降妖職責,原則上沒有師父的陪伴或特許,不能單獨下山行動,無論俗家還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此時的蜀山弟子,隻能選擇習武、煉氣、養神三項當中的一項進行修煉。入門弟子:當一個蜀山弟子修煉到一定程度並取得師父和掌門認可後,成為入門弟子。此時會被分配到各個長老轄下,承擔一定的工作。同時,師徒的關係開始鬆散,弟子可向任一長老求教學習任何蜀山修煉方式。升級到入門弟子,在蜀山內部通常也稱“出師”。入室弟子:由每個長老在入門弟子中自行遴選產生,一般每個長老隻選擇一至二人,作為重點培養,將自身絕學傾囊相授。被視做該長老的接班人。蜀山收徒一看人品,二看緣法,三看慧根,收徒十分嚴謹,須經過重重考察。

    江無跡聽她竟然要入蜀山派,心下十分為難。蜀山擇徒,曆來極為嚴格,對弟子的德行猶為看重。江湖之中對蜀山一派趨之若鶩,在蜀山第一場“德之試”中,十亭之中便去了九亭。有時候到了最後,居然沒有一個人被選中,饒是如此,每到蜀山擇徒之時,還是幾乎擠破了頭。更何況他本身也隻是蜀山弟子,哪有權力決定如此重要之事?弟子入門,就算已經通過了之前的基礎試練,還要經過掌門人和其他長老各方麵的親試,從德行、資質等各方麵進行甄選,所以要入蜀山,著實不易。

    江無跡搔了搔頭,為難地說道:“葉姑娘,並非是在下要拒絕姑娘,蜀山派擇徒,從來都是門派之內的大事,由掌門親自主持,各大長老主考,而且極為不易,百人之中,最終選出一人,已是幸運之極,況且在下隻是蜀山門下弟子,實在是無權決定如此重要之事。”

    葉走見他說得誠懇,又聞蜀山入門之難,心下也不禁涼了半截,可她天生固執,須臾之後,說道:“就算再難,也是有人入得此門,既是別人能做到之事,我為何不能?江大哥,我如今親人全無,難道你忍心看一個弱女子舉目無親,流落江湖?”

    江無跡也歎了口氣,如果任由她在這等亂世之中流浪,恐怕終難逃一死,那自己之前救她下來又有何意義?可是當前流離失所的人實在太多,難道自己都帶上蜀山不成?思來想去,也沒有一個兩全之策,不由沉吟不語。

    葉走見他不說話,知道他為難,說道:“江大哥又何須煩惱?你不是說蜀山入門之試極難,如果我去了通不過貴派的試練,那我自然轉身就走,更不會為難你半分。”

    江無跡聽了,心想這樣也好,到時候你自己如能知難而退,也不能怪我,至於日後在亂世中如何生存,那就隻能看各人的緣法了。

    心中定下,便對葉走說道:“既然如此,我便破例帶姑娘上山,如果能入山門,自是最好,萬一不能被掌門選中,也請姑娘不要為難在下。”

    葉走見他答應,心中高興,笑道:“江大哥放心吧,我決不反悔。”

    江無跡又道:“此事重大,姑娘還請不要聲張,蜀山雖大,於塵世卻如杯水車薪,若其他人聽聞也要一起上蜀山,在下實在沒有這個能力。”

    葉走點頭說道:“江大哥放心,這個我理會得。”

    江無跡說道:“那葉姑娘你就安心休養,過幾日待得這些病人痊愈,我們便出發了。”

    葉走說道:“是,江師兄。”

    江無跡搖了搖頭,轉身去了。

    幾日之後,江無跡見所有人都已痊愈,便召集眾人,給他們都發了數日的幹糧,並指引他們逃生的方向。他的同門師弟蘇無楓冷眼看著眾人遠去的背影,忍不住嗬嗬冷笑,江無跡看他笑得怪異,奇道:“蘇師弟,你笑什麽?”

    蘇無楓素有智謀,見事極明,蜀山上下都尊其為智囊。此時聽江無跡問起,他才說道:“師兄,這一眾人的性命,恐怕要為你所害。”

    江無跡倒吸了一口冷氣,知道他絕不是危言聳聽,急忙問道:“師弟何出此言?”

    蘇無楓歎道:“師兄,這些人都為平頭百姓,手無縛雞之力,師兄雖已指明出路,但山高路遠,倘若路上遇見盜匪,豈有活命之理?”

    江無跡低頭沉吟,蘇無楓又道:“就算萬幸路上沒有遇到流匪,然百姓見識淺薄,你所給的口糧又極少,糧盡餓極之時,恐怕他們其中力強之人便要出手奪取他人之糧,糧食吃完後,他們是連屍體都吃的,師兄你這一路難道見得少了?到時候瘟疫複發,這一眾人的性命,卻不是師兄你害的?”

    江無跡沉默不語,過了好半天,才問道:“我確實沒有想到這些,蘇師弟,依你之見,我們如今該如何料理此事?”

    蘇無楓歎了一口氣,說道:“如今這亂世,又能如何?我們救得他們一次,難道能救一輩子?何況我們此次的所見所聞,恐怕隻是冰山之一角,蜀山縱使再神通十倍,對這神州蒼生而言,也不過杯水車薪。這世間俗事,朝代交迭,非是我等修道之人能左右。皇帝無道,百姓流離失所,淪為流匪,卻反過頭來坑害其他百姓。從古至今民不聊生之時,也隻有等一人振臂而呼,揭竿而起,為一己私利而奪天下,或許能讓百姓活得輕鬆些許。”

    江無跡聽了,歎道:“蘇師弟說得極是,這世間之事,又怎能如我等所願,紅塵俗事,我等還是少摻和為是。”說罷揮了揮手,眾人捏指撚訣,背上長劍應聲出鞘,江無跡拉著葉走的手,踏上劍脊,說道:“葉姑娘小心,如若害怕,你就閉上眼睛。”葉走點了點頭,緊緊挽住他的胳膊,雪如衣見了,臉上老大不屑,卻又不好多說什麽。江無跡催動長劍,劍身一聲呼嘯,淩空而起,其他弟子也隨在他的身後,禦劍飛行,住蜀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