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那寥寥幾筆的描繪,卻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加更)
字數:8559 加入書籤
餐桌之上,氣氛靜默了許久。
顧紫真沒說話。
顧長歌也沒多言。
一篇描述大同盛世的文章,將世人對美好世界的向往之心,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一刻,顧紫真的腦海中,盡皆都是自家兒子的這篇《大道之行也》呈現出的畫麵。
那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顧紫真形容不出來。
她隻覺顧長歌所吟誦的這篇文章,已然道盡了曆史上各位偉人的宰輔之誌。
同樣,這也是她早年間存於心底的鴻鵠之誌!
可能旁人還不會像顧紫真這樣內心震撼,隻會覺得這是一個幻想中的國度。
但顧紫真當了多年的大秦朝臣,自然明白這個所謂的‘大同盛世’,對於一位鳳閣首輔來講意味著什麽。
良久的沉默過後,顧紫真不禁苦笑搖頭。
“歌兒,若新學之向往是為大同,恐怕會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路。”
顧長歌聞言笑了笑,並未反駁。
大同之世,本就是世人對於未來的期望。
上輩子五千年華夏文明,未能有人見到真正的大同之治。
可這並不意味著,以後也沒有。
人嘛。
總要對未來有些期許的。
萬一實現了呢?
顧紫真深深的看了顧長歌一眼。
此刻的她,隻覺自己真是越來越看不懂自家兒子了。
他的父親說的沒錯。
歌兒,便是注定會在曆史上留下記憶的奇男子。
這樣的他,凡界已經留不住了。
在心中如此想著,顧紫真突然又有些釋然了起來。
或許,她一開始的隱瞞,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吧。
以為對他絕口不提,便能讓這孩子不再踏上他父親的道路。
但終究,命運總會有它獨特的地方。
她的孩子,她的歌兒...
注定不會在凡界庸碌一生!
群雄並起的靈界,才是他應該去的地方。
想到這兒,顧紫真溫和的笑了起來。
“歌兒,這篇《大道之行也》,是你所創嗎?”
顧長歌聞言沒有絲毫的猶豫,果斷對顧紫真搖了搖頭。
“不是。”
顧紫真不由一怔,旋即趕忙問道:
“那此篇文章的作者,究竟是哪位高士所創?”
顧長歌想了一下,實話實說的道:
“此文出自一本名為《禮記》的典籍。
這篇文章的作者,名為戴聖。
他是一位著名的經學家。”
聽到此話,顧紫真忍不住愣了一下。
戴聖?
經學家?
秦夏兩國的曆史上,有過這個人嗎?
還有那本名為《禮記》的典籍。
倘若世上真有此經文典籍,定然是名揚於世的宏偉巨著。
何至於連她都沒聽說過?
看到顧長歌一臉認真的模樣,顧紫真竟然真的仔細回憶了一下。
可無論她怎麽回想,都未曾記得有過一位名叫戴聖的經學家。
至於那本《禮記》典籍,更是不可能存在了。
畢竟顧紫真為了看懂先夫葉雲華留下的字,翻閱了國內國外的無數古文典籍。
她很清楚的記得,世上絕對沒有一本名為《禮記》的著作。
也就是說,顧長歌可能是瞎編了一本書,又為了不想引起外界的主意,故意編造了一個著名的經學家。
念及此處,顧紫真不由也有點兒無語了。
她的寶貝兒子啊。
哪兒都好。
就是他偶爾說的話,怪讓人不理解的。
也許,這就是標榜聖人之才,才會有的異於常人之處吧。
顧紫真越想越覺得如此,旋即有些好笑的看了顧長歌一眼。
“自己所創就是自己所創,何必編造一個經學者,冠名於旁人身上?”
顧長歌聞言愣了一下,旋即立馬反應了過來。
得。
說實話沒人信唄。
這次真不是他想當文抄公。
實在是條件不允許啊。
但即便如此,顧長歌還是想要解釋一下。
畢竟這篇《大道之行也》,與那些驚才絕豔的詩歌詞藻不同。
這種傳頌不衰的文章,顧長歌可不想將原作者取而代之。
“娘,這真是那位名為‘戴聖’的經學家寫的。
他已經過世很久了,名氣也沒有那麽大。
娘親沒聽過,不代表沒這個人啊。”
顧紫真聞言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什麽話!
為娘便是再老眼昏花,也不可能忽略典籍上的著作者!
為娘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無論是夏國還是我大秦,曆史上就從未有過一位姓‘戴’的經學家!
歌兒,你不想引人矚目,為娘理解。
可再怎麽低調,也不能將這等傳世之文讓於一個不存在之人吧?
這是對於經學的蔑視。
更是對你才華的浪費!
為娘雖是顯學之後,卻也知曉此篇經文的偉大之處。
歌兒,莫要再跟為娘說笑了。”
看著自家老娘對自己已經有些不滿的態度,顧長歌已經有些無言以對了。
得嘞個得。
他這位‘著作之人’,怕是跑不了了。
多年以後,史書上會怎麽記載?
新學顯聖,顧子留經?
太艸了。
顧長歌見沒法再解釋清楚,便也不再繼續說明下去了。
很明顯,顧紫真把話說到這份上,完全就是不管他說什麽都不可能再信的態度。
要是他再對自家老娘解釋一句‘此篇真是《禮記》其中一篇’。
想必顧紫真又要說世上絕無《禮記》一書了。
畢竟這個女尊世界之中,確實沒有《禮記》這麽一本古經典籍。
無奈之下,顧長歌隻好苦笑著認下了這篇文章的著作之人。
但他連《大道之行也》都認下了,倒也不必再顧慮另一位掀棺材板的張大家了。
於是,顧長歌趁著他們娘倆談起報紙的文學板塊,直接向顧紫真提出了下一期《廣陵候報》的新學標題。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顧紫真又不由被這傳頌另一個世界的‘橫渠四句’所震撼。
她隻覺其言簡意宏,足以成為傳頌不衰的千古名句。
一時間,顧紫真竟對自家兒子這些年藏而不露的驚世之才感到濃濃的驚歎。
她下意識的正襟危坐。
像是在麵對著一位未來的大秦聖人。
可當顧紫真驚覺自家兒子詫異的目光看來時,又忍不住老臉一紅。
隨即,她顧不得身為娘親這麽問會不會讓自己以後很沒麵子,語氣略顯急切的問道:
“歌兒,你還有關於新學在報紙下麵幾期的標題嗎?”
顧長歌聞言一怔,卻又在看到自家老娘如此急切的樣子後,不由笑了笑。
“娘,孩兒這些年想了許多。
關於新學的主題思想,孩兒這裏多得是。”
聽到此話,顧紫真麵色一喜,忍不住催促著他快快講來。
接下來的時間裏,顧長歌接連掀了不知多少位曆史名人的棺材板。
未來幾期的新學標題,包括但不限於...
《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等等。
可以說,今日的這頓午膳,顧紫真竟有種被自家兒子給上了一課的錯覺。
她的兒子展露出來的學術思想,充滿了對於‘道’的新理解。
偏偏她這個顯學出身的鳳閣首輔,居然還覺得自家兒子提出思想很有研討下去的價值。
即便顧長歌本人對這些新學的思想與理論,並沒有太多宣傳的意思。
可顧紫真依舊拉著他談了半下午,期間桌上的膳食都忘了吃。
直到過了下午未時,來到了申時初刻。
顧紫真這才突然記了起來,她該去鳳閣值房中理政去了。
這讓她不由莫名有種遺憾的感覺。
沒來由地,顧紫真忽然覺得與自家兒子的這番交談,竟然有點兒與經學大家促膝長談的意思。
但年節的這段時日,必然積攢下來了數不清的各項政務。
改革仍在繼續,革命尚未成功。
顧紫真不可能放著國務不管,繼續聽她的兒子講述新學。
哪怕在她的眼裏,自家兒子的新學絕對是一個改變時代的學說。
她本人,更是希望多聽顧長歌講述一些關於新學的思想。
可老百姓們的喜怒哀樂,才是顧紫真一直以來最關注的事情。
顧私而不廢公,方為宰輔之本。
這個時代,沒有管仲、姚崇,卻也有一位如他們一般的賢相。
顧長歌覺得,他很幸運。
因為那個人,就是他的母親。
“歌兒,晚膳不必等為娘。
這些天積攢下來的政務,怕是又要讓那些老家夥苦一陣子了。”
說起這話的時候,顧紫真是笑著站起身來的。
盡管她每次年節過後,都是處理國家政務最多的那個人。
可顧長歌卻從來沒有從自家娘親的臉上,看到對於治理民生的煩躁與疲憊。
或許,他的娘親也將會像那些隻存於史書典籍中的名士一般,成為人們所敬仰的一代名相吧。
顧長歌也站起身來,腦海中莫名湧上了一句話。
‘你所翻過的一頁,那寥寥幾筆的描繪,卻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顧紫真笑嗬嗬的換上了官身,坐上馬車出府入宮去了。
臨走之前,顧紫真還朝著出來送她笑著擺了擺手。
“回去吧,外麵風大。”
顧長歌站在府門處,靜靜的望了一會兒逐漸遠去的馬車。
他知道,自己還能和娘親一起用膳暢談的日子,已經越來越少了。
隻希望,他離去之日,正是大秦帝國崛起之時。
這是大秦帝國曆史上不知多少代有誌之士,為之付諸一生的理想與使命。
而如今,這項使命落在了這一代鳳閣首輔的頭上。
也不知,最終的結果,會不會如他所願,順利的結束這一場波及全國的變法之事。
大抵是順利的吧。
顧長歌在心中如此想著,不由輕歎一聲,走回了顧府之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