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句麗之變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這一天,以林凡的取勝告終,十場比試勝了五場,另五場平局。
但林凡沒想到的是,這次比試竟導致了高句麗的巨變,曆史上從未發生的事也就此發生了,榮留王和淵太祚的矛盾爆發。
第二天,林凡信心滿滿地還想去比試,卻被告知榮留王取消了比試。
“這是為何?”
“我王說,高麗番邦小國,不如大唐,不必再比。”
通報的人也沒說個明白,其實他也不知道什麽,林凡簡單問問他就走了。
難道是榮留王怕了?
他怕是有可能的,可淵太祚不會怕,這位是想剛下去的。
但榮留王說得對,高句麗沒有勝算,是一定會輸的。
因為文化碾壓就決定了結果,天下就沒有能跟大唐比的,怎麽可能贏。
林凡甚至不需要什麽其他手段,光拿中原的文化來比試,高句麗就不行。
比花樣,能比大唐更多?
跟幾位副使商討過後也沒個頭緒,副使甚至覺得榮留王要耍賴了,但林凡覺得不可能,榮留王舔唐政策是不會變的,他不會耍賴留下那麽大個把柄。
直到金明善跟林凡說,榮留王和淵太祚之間有了嫌隙,爆發了矛盾。
“你是怎麽知道的?”
“先生,我們在高句麗王宮,以及淵太祚府上都有人。”
厲害啊,果然女人是有妙用的,隻要你摒棄了那些文明觀念,都不是問題。
新羅女人居然滲透到高句麗高層去了,那麽多年他們打不過,明顯也沒有傻等著。
林凡忽然想到,曆史上唐攻伐高句麗的起點,就是淵蓋蘇文奪權,從此高句麗的對唐政策就有了改變,這也導致李世民狠下心出兵。
那麽現在,會不會從他父親淵太祚開始就變了?
“那你是否知道,他們的矛盾大到什麽程度?”
“回先生,昨晚,淵太祚一怒之下回到了領地,其兵力也蠢蠢欲動,似要反目。”
這就要反目?
應當也不太可能,淵太祚跟榮留王之間就算不合,也不會反。
直到他兒子淵蓋蘇文繼承,榮留王才下殺手,顯然還沒到處不下去的地步。
金明善看見林凡沉思,覺得這就是挑唆大唐出兵的最佳時機,她的作用不就是這個嗎,在大唐攀上一個權貴,要能影響李世民的決策,一鼓作氣拿下高句麗和百濟。
“先生,我們在王宮裏的眼線,都可為先生所用。”
“哦,你們新羅的眼線都願意讓我知道?”
林凡看了一天金明善,笑了,“不用,我是不需要的,還有,你以後也別管這些。”
金明善急了:“先生,這是為何?”
“小國思維,不能為大國所采用,大唐不能做這種事,你不懂,我也不好解釋。”
“但你要記住,如果還跟這樣的人聯係,就自己回去吧。”
迂腐嗎?
當然不是,林凡既然不在乎高句麗的任何反應,那為什麽要搞這種手段?
想打,那就可以打,這有什麽,不想打反正著急的也不是林凡。
所以何必呢,這種手段多少帶點黑,對林凡來說不是必要,對大唐也有失光明。
別人怎麽做林凡不管,他自己是不需要的。
“先生,那我……”
“我這也是想讓你自己選擇,但若是要留下,就得講規矩,不得有事瞞我。”
“是,以後有事必告知先生,求先生不要趕我走!”
金明善急了,林凡也知道她為什麽不肯走,因為她的使命就是這個。
對於金明善的想法,林凡是默認的,但不能做過了,你有那麽大本事,那林凡哪裏還敢留著,家裏不能有超出自己掌控的東西。
……
其實,淵太祚和榮留王發生的事,大唐也很快獲得了情報。
這根本不難得知,淵太祚連夜回了領地,這不是什麽秘密,也瞞不住,包括他調兵的動作也不可能保密。
這事情,就傳到了大唐皇宮裏,李世民很快得知。
“這榮留王,倒是識趣,諸位愛卿怎麽說?”
“陛下,此時無論他們是如何反應,大唐也不便出兵。”
魏征又要出言阻攔了,“征戰漠北尚不足一年,大唐需要修生養息。”
意思是,怎麽討論都沒有意義,你還想發兵?
發兵就是窮兵黷武,就不是個好皇帝,魏征就要硬剛。
所以這事情沒必要討論,隻要高句麗沒有侵犯大唐之舉,就不用管他們。
魏征可不是聖母,這不是反戰,而是反對現在開戰,古代人從來就沒有極端思想。
李世民興味索然:“朕也是為安國公考慮,此時他正在高句麗出使,比試還贏了,可榮留王說不比就不比,意欲何為?”
“臣以為,高句麗榮留王不會不認賬,以他對大唐的一貫態度,會認輸的。”
唐儉出來說道,“所以答應安國公的賭注,也必定會給。”
“朕豈是關心他幾萬匹馬,他們鬧得新羅使團都無法抵達長安了!”
“這個……榮留王應該也在用心協調吧?”
“朕才不信他,若是真如此,你說說為何到現在新羅使團依然遇襲?”
李世民又不是天真的孩子,外交上什麽態度,跟實際什麽動作不是必然一致的。
別人說的任何好話,都不一定能當真,高句麗就一直在兵伐新羅百濟,榮留王但凡有點停手的想法,淵太祚也不會打得那麽激烈。
顯然,榮留王在陽奉陰違。
在淵蓋蘇文奪權之前,高句麗就有不少與新羅百濟打仗的記載。
涉及戰爭,李靖也不得不說話了:“陛下,若是像安國公那樣出兵,也未嚐不可,隻是高句麗不是一個個小部落,少量出兵也影響不到大局。”
“是啊,若是能以少量精兵就能解決,倒也輕鬆了。”
李世民忽然想到,林凡如果還在長安,那定能想出點什麽辦法。
可惜,居然派他出使了,心中頓時後悔不已。
此時,李世勣就站了出來:“陛下,若非要出兵之時,臣願意效仿安國公,以少量精兵征討!”
所有人都看向他,開什麽玩笑,這是少量兵力能做到的?
隋朝的時候,前後開出了百萬大軍,都沒能拿下高句麗!(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