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懲罰性戰爭

字數:4426   加入書籤

A+A-


    但是,出兵高句麗這事,李世民自己還是有興趣的。

    隋唐皇帝都有興趣,不止是李世民,現在的問題是糧食供應沒有那麽富裕。

    雖然有土豆的加入,還從土豪糧商手裏弄出了便宜糧食,但畢竟今年打過了一場大戰,李世民還想再打的話,萬一大唐出點什麽饑荒,這鍋就得他來背。

    “懋功,你有什麽想法?”

    李世民竟多問了一句,李世勣連忙道:“臣算過了,若是發兵數萬人,對高句麗實施一次小的懲戒,還是能供得上的。”

    “那不行,先前又打了一次吐穀渾,糧食可不敢再動了,況且,隻數萬人,對高句麗能造成什麽威脅?”

    李世勣之所以說數萬人,也是在極限摳糧草的能力了。

    其實數萬人糧草的供應也需要國家級的籌備,這可不是哪一家能撐得起的。

    五姓七望都有足夠的儲備,他們或許撐得起,但撐一次就要耗空,顯然不能持續。

    再說高句麗作戰,和西域的騎兵作戰不同,艱苦的攻城戰比較多。

    西域騎兵作戰,雙方懟兩下基本就分出勝負了。

    而攻城戰,不論對方人再少,打起來都突出一個曠日持久……

    打突厥,二十萬騎兵橫掃幾百裏,連帶著打幾個部落都是輕輕鬆鬆幾天完成。

    要麽贏,要麽輸,對糧草壓力都不大。

    而如果連帶著攻城的話,二十萬人就做不到打擊那麽全麵了,如果要實施滅國級的戰爭,人數得多,和草原相比,哪怕敵人數量更少,你也得發幾倍兵力同時打。

    如果不同時打,人家後麵一直會支援,更是打個沒完。

    “陛下,若是沒有糧草支援,因糧於敵,或可一戰。”

    “因糧於敵?如今已過收割季節,高句麗,新羅百濟,他們都有饑荒,你如何因糧於敵?”

    “安國公與臣說過,若是破城容易,幾萬人也夠了……”

    “哦,他還跟你說過這些?”

    李世民有些意動,如果是林凡的主意,沒準能成。

    高句麗就是城比較多,攻城戰都是絞肉機,這麽耗下去糧草就不夠了。

    再小的城,也比西域的帳篷部落難打多了。

    “他……與臣閑聊時提過一二。”

    “那就等他的消息,朕想知道他有什麽招。”

    ……

    高句麗王宮裏,林凡又見到了高建武,此時的榮留王急得團團轉。

    “安國公,情況有變,那淵太祚要反我!”

    “竟還有此事,榮留王不能解決嗎?”

    “國公不知,他本來勢力就大,此番回去我才發現,他竟早有預謀,與百濟勾結一處,自立莫離支大旗,若大唐不出兵相助,恐怕……”

    “這恐怕不行,大唐今年已經多次征伐,發不出幾個兵來。”

    林凡直接說了,這不是什麽秘密,再發兵李世民都怕這個罵名。

    中原自漢末三國以來,其實沒經曆過多長時間的太平,人口都成了問題。

    沒想到高句麗竟成了這番格局,其實也不是不行,讓淵太祚聯合百濟,把高句麗逼到中原去,那他們的人口不也加過來了嘛。

    “那這可如何是好,大唐應對淵太祚進行懲罰,否則何以服眾?”

    “那倒是,這得等我寫信問了陛下才能回複。”

    “國公請自便吧,得快啊,遼東若是打起來,怕是也會波及新羅。”

    “榮留王也該問問那淵太祚,就真沒有商量餘地了嗎?”

    現在的情況,林凡也希望他們和好,因為大唐真的發不出幾個兵。

    依靠西衛軍那樣的戰法,一時之間也很難取得太大成效的,頂多隻能逼著讓他們難受。

    他們能一言不合反目,當然也能商量著再重新和好,畢竟淵太祚哪怕聯合了百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吞掉榮留王,相互之間都吃不下。

    榮留王也答應,盡量對淵太祚表達善意。

    林凡一回去,就給李世民寫信,同時招來艦隊的聯絡人員。

    他讓艦隊做好準備,這情況連自己都無法預料了,有可能爆發大戰。

    如果一旦真的無法控製,艦隊就成為大唐在遼東的唯一威懾,可以迅速扭轉局麵的。

    榮留王和淵太祚兩人破裂的消息,也很快一並傳回了長安。

    李世民又頭疼了,因為尷尬的是宗主國,沒辦法出兵保護。

    “這個淵太祚,實在太可惡!”

    “陛下,我部五萬人,隨時待命!”

    李世勣倒是來精神了,但麵對的還是糧草問題。

    李世民搖著頭:“如今若臨時發兵,糧草也不棄,打不起長期大戰,入冬了,遼東的天氣太冷,恐無法持續作戰。”

    “陛下,那就不管嗎?”

    “自然是不能不敢的,朕收到了安國公的信……”

    李世勣聽聞就是一喜:“陛下,安國公如何說的?”

    其實,李世民這一次對林凡的建議也並沒有多看好,歎息道:“安國公之意,乃是對淵太祚進行一次懲罰作戰,逼他們講和。”

    就是說大唐嚇唬一下淵太祚,讓他別再和榮留王對立了。

    要達成這個目的,就得成功地打一仗,否則難以嚇到淵太祚,他本來就無視大唐。

    “那……我帶本部集結於邊境待命,以做準備?”

    “嗯,也隻能如此,安國公就在高句麗,他消息比我們靈通,讓他便宜行事。”

    李世民意識到一點,不能約束林凡的行為,否則會失去機會。

    至此也沒有什麽官員出麵阻攔了,畢竟是出了事的,大唐不能不管,你有辦法你來說?

    可發大軍也不成,糧草是肯定不夠。

    至於李世勣那五萬人的部隊,硬撐一下也可以,但持續時間不能太長。

    這裏麵的關鍵,就是怎麽一仗打出聲威,你得贏得漂亮,淵太祚才怕你。

    或者說忌憚吧,有了忌憚,榮留王這邊才方便講和。

    所以,林凡收到的命令,就是“便於行事”。

    而林凡收到長安消息的同時,遼東已經打起來了,摩擦開始持續升級。

    淵太祚北拒高句麗,南攻新羅,百濟跟著都奪取了四十餘城。

    這回,新羅人又跳腳了。

    整個半島亂成一鍋粥,金明善是天天晚上跟林凡要死要活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