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九 衛殤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A+A-




    「王妃且放寬心,定居隗戎之事料無大礙。衛侯十有會讚許此建議的。」一是衝著他的麵子,二是為了彌補土長城之戰的責任,三是為了本地諸戎的勢力均勢,都有必要扶助無終部休養生息。因此,召伯虎斷定精明如衛和,一定會支持自己的決定。
    麗隗自是稱謝不迭:「多謝召相,此番我部逃出生天,召相居功至偉。我部族男女人人銘感於心。」
    「王妃可曾想過,仰人鼻息終非長久之計。無終部遭此巨挫,該怎樣使族人們安居樂業,永不受被劫掠殺戮之苦?」召伯虎介入正題。
    麗隗悚然正色,深深一躬:「請召相教我。」
    召伯虎緩慢地踱著步子:「我華夏民族講究鰥寡孤獨,老弱皆有所養。而你們草原民族隻崇尚精壯,族中有好肉好酒,必行盡著精壯先享用,有剩餘的才輪到老弱。但有天災,必會先行舍棄老弱,是也不是?」
    「正是。」麗隗麵有愧色。
    「可千百年過去了,我華夏民族繁衍生息,論及人口數量則遠在你們草原諸戎之上,何也?」
    麗隗一臉的迷惘,沉思了一會有所悟道:「那是因為我們在草原上流動放牧,隨時都會麵臨狼群野獸與敵人的襲擊,老弱難以保護自己呀!你們築城固守,自然可以防禦野獸和敵人的劫掠了。」
    「王妃果然敏銳。」召伯虎微微點頭:「王妃可曾想過築城定居?」
    麗隗目光一閃:「築城定居?」
    「對,就像孤竹國一樣。他們如你們無終部一樣,曾是遊牧民族,於兩百年前築城定居,國人牧耕兩兼,又被殷商封為藩國。如今,孤竹人半耕半牧,日子可比攜帳篷遊走的你們無終部好多了。」
    「可是,」麗隗雖說有些興奮,卻還是滿臉的不敢想,「衛君還不知能不能接納我們,如何能得寸進尺地又想在此處築城定居呢?這……不會太過分了吧?」
    召伯虎擺擺手:「無終部於此處築城定居,恰可與孤竹國雙城呼應,形成一個新月形的緩衝地帶,以應對西北麵草原諸戎的衝擊。我想,衛君會讚同此事的。王妃盡可先行準備。」
    「這……」麗隗感動得無以複加:「非親非故,召相如此援手,我部該何以為報?」
    召伯虎扶起她來,聲音低沉:「你是子良的表妹,怎能說非親非故?子良生前未能成全之心意,虎必要幫他完成。王妃莫要掛心……」
    麗隗抬起頭來,這才發現召伯虎比之第一次在土長城見時,兩鬢已增添了幾許斑白,清俊的眼窩也內陷了不少。顯然,表哥的死對他的打擊之深是難以想象的。
    「召相……」麗隗喉頭哽咽了。
    還隻是遠遠望見朝歌的城牆,召伯虎一行便被撲麵而來的悲愴驟然淹沒了。
    通往朝歌的官道兩邊,擺放著無邊無際的祭品香案,飄動著瑟瑟相連的白布長幡。
    近前,朝歌城門牆上垂著一幅與城牆等高的挽詩,戰車大小的黑字兩三裏外便觸目驚心,上雲「國維摧折」,下雲「長城安在」。
    召伯虎大驚,立即飛馬上前趕到城門外的靈棚內,果然看見密叔守著隗多友的棺柩正在等他。
    密叔說,衛侯和聽了他的稟奏,放聲慟哭,親自出城郊迎隗多友之靈柩,命在城外擺下靈棚以待召公歸來。而衛人皆感念當年隗多友保衛朝歌,平定隗戎之不世功績,得知他並非降敵,而是為國捐軀,人人傷慟,三五日間紛紛於朝歌城內外聚來路祭……
    「衛人終不忘子良也!」召伯虎既感動萬分又莫名哀傷,霍然起身道:「我現入衛宮與衛侯商議子良之後事,爾等好生護靈。」
    一路悲聲中,召伯虎進入衛宮,拜謁衛侯和。
    見到召伯
    虎的第一眼,衛和的內心就不由自主地震顫了一下。這還是當年那個名滿京都的「第一美男」嗎?須發灰白,形銷骨立,眼窩深陷,昔日英挺的身形已現佝僂……就在那一刻,衛和強烈地意識到,召伯虎真的老了。
    厲王姬胡即位時不過十二三歲,如今已二十七了,十五年之間,召伯虎全副身心地運籌著王朝政事,從未在五更之前走進過寢室。大周通例,官員奉事五日歇息一日,此所謂「五日得一休沐」也。
    可姬胡知道,衛和也知道,召伯虎自從做了丞相,除了確實生病,從來沒有歇息過一日,縱是火熱的年節,都守在政事廳不敢離開也不能離開。召伯虎隻有一個心思,相府需得一肩挑起千頭萬緒的政事,好教周王全力謀劃中興王朝之道。
    十五年倏忽而過,當年那個玉樹臨風的翩翩公子不知何時悄然蛻變成一個須發斑白的四十二歲的中年人了。好友的死更是抽走了他身上僅存的生氣,如今的召伯虎,是肉眼可見的衰老。這種衰老,是瞬間轉換的,而不是循序漸進。
    想到此,衛和忽然有些心酸,眼角濕潤,話語也變得無比地柔軟與謙和,對於召伯虎之請無不順從。
    正如召伯虎所料,提及無終部定居一事,衛和想也沒想一口答應了,立即下書:「許無終部於故隗戎草原擇佳地築城定居,為我衛國藩屬之國。」
    什麽事都是先易後難,召伯虎故意在無終部一事之後再提及隗多友之後事,本做好了要費一番唇舌來說服對方的準備。不料衛和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
    「寡人之意,先將隗將軍之靈柩迎入衛國宗廟供奉七日,之後以上卿之規格出喪,葬於先釐侯之側。不知召相意下如何?」
    「這……」召伯虎頗有些驚詫:「王書已下,罪名未洗,君上如此這般,不怕惹來責難嗎?」
    他的顧慮是有道理的,畢竟王書已明定隗多友叛國之罪,此番回京自己雖然為好友洗冤決心似鐵,但也沒有必然成功的把握。如果衛和這邊公然以這種方式為隗多友舉哀治喪,會不會得罪了天子?所以縱然召伯虎心內感佩,亦不得不提醒對方理性從事。
    「黑即是黑,白即是白,是非曲直事實公論,無有可折中之處。」衛和的回答斬釘截鐵:「寡人已上書天子,自請承擔邊軍戰敗之責,為隗將軍正名。至於入宗廟,入葬衛國先君陵側一事……」他沉吟了一下,瞟了一眼召伯虎:「相國自然知道其因。子良兄雖為隗姓,但究其實乃是我衛和之兄長,先君之骨血,雖說靈位不能供奉於宗廟,但靈柩終要在入葬前與列祖列宗晤得一麵,再長伴於先君之側。」
    召伯虎長吟一聲,熱淚橫流,離席深深一躬:「虎代子良謝君上包容之胸懷。」
    「召相請起。」衛和趕忙離席扶起他:「說起來,也是寡人心胸不夠寬闊,這才致使兄長多年去國離鄉,最終客死塞外。如今想彌補,已是晚了……」
    二人相對唏噓,已是淚眼迷蒙……
    次日一早,隗多友的靈柩從朝歌北城門入城,前往衛國宗廟停靈處。
    當先一輛一丈餘高的雲車,垂下一幅挽詩,高懸一麵衛軍大纛;挽詩右雲「力戰諸戎,國之柱石」,右雲「三軍司命,華夏棟梁」;那麵迎風獵獵的紅色大纛旗上,上一行白色大字「邊軍統帥隗多友」,中央四個鬥大的白字「魂歸故土」。
    雲車之後,召伯虎率領著自己的三千護衛步軍開路,人手一支兩丈餘長矛,每支長矛上都挑著一幅細長的白幡,白茫茫如大雪飄飛。步軍之後,是一輛以四馬駕拉的巨大靈車;靈車之後,是伯顏率領的兩千衛國護靈騎士,人各麻衣長劍挺立,黑森森如鬆林無垠。
    靈車轔轔行進在朝歌城的長街之上,《薄伐獫狁》的軍歌悠長連綿地回蕩著。一路之上
    ,商旅停車駐馬,四野民眾聞聲而來,肅穆哀傷遍及衛境。
    靈車一入北門,頓時陷入了無邊無際的汪洋路祭。幾乎整個朝歌城的國人都擁上了長街,白幡遮掩了整個街市,哭聲淹沒了隆隆車馬。隗多友的名字,衛人是太熟悉了。舉國上下,莫不以為這位青年戰將乃是鼎定北疆的護國戰神,是國人心目中永遠佇立的巍巍銅像,忽然之間,如何便能沒了?
    正因為當年隗多友在朝歌保衛戰中立下的不世功績,衛人銘感於心。當大周天下都咒罵隗氏的叛國之罪時,唯有衛人不信,在心中暗自嘟噥,而今真相大白,他們終於可以重新膜拜心中那座巍巍佇立的豐碑了。
    於是,老人孩童男人女人農夫商賈巫師名士,能走路的都來了。人們都要在衛國戰神的靈柩回歸故土的第一時刻,用辣的情懷擁抱衛人的英雄烈士。淚眼相望的父老們,爭相傳頌著當年隗多友如何守一孤城,戰退十餘萬戎兵的故事。
    當年由隗多友帶入衛境,而今已融入衛國北境耕種的隗戎故民們,更是舉族扶老攜幼而來,一路吟唱著隗戎牧歌,幾乎是情不自禁地捶胸頓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