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旱災
字數:5358 加入書籤
回到了英國公府,江蘭珺還在念叨著林言心。
謝殊越發後悔這一次借著林言心的名義,去和明博儉商談合作。
他惡劣地想,明博儉是不是和他一樣,此時喜歡的姑娘正在念叨另一個姑娘?
然而謝殊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有把林言心從江蘭珺的腦子裏趕出去,他們的院子裏就來了另一個姑娘。
——是李茹想要見江蘭珺。
經曆了一個林言心,謝殊下意識不想讓李茹去見江蘭珺。
不過回過神來,他就對自己的如臨大敵感到好笑。
珺珺又不是和誰都能處的好,李茹更不是第一天來見珺珺,以往每一次她都很快離開的。
謝殊等了半個時辰,從最開始的輕鬆,慢慢的變得嚴肅,最後已經等不下去地站起了身,直接往正房走去。
但到了門口,謝殊又慢了下來。
聽著裏麵隱隱約約傳出來的笑聲,謝殊歎了口氣,無奈地退了回去。
“算了,珺珺開心就好。”
……
李茹依舊在英國公府住著,江唯靄卻已經離開,回到了武院繼續學習。
至於孫玉海的身邊,則是由謝殊安排了幾個更加擅長隱匿的暗衛在暗處保護。
因著三皇子被皇帝重罰,三皇子並沒有再召見“長孫尹”,近段時間更是十分安靜,倒也相安無事。
繼謝殊和明博儉的“合作商談”後,又過了半個月。
在這半個月裏,也許是因為連綿的春雨,京城裏頭大事沒有,倒是各種細碎的小事,在各個角落裏都在悄然發生。
半個月的春雨過去了,天氣一下子就暖了不少。
封了一整個冬天的青竹園也終於打開了。
姚夫人雖然沒有出來,但江蘭珺和謝殊已經可以進去看望姚夫人了。
得知江蘭珺已經有了快三個月的身孕,姚夫人驚喜得差點兒哭出來。
她掩著口,濕了眼眶。
“太好了,太好了……”
姚夫人開心得不知道說些什麽好。
朝夕站在一旁,遞了一個帕子給姚夫人。
尤蓉則是輕聲道:“夫人,這是喜事,該高興才是。”
“對,對,你們說的對。”
姚夫人忙把眼淚擦了,拉著江蘭珺的手,努力回憶當初懷謝殊時的一些注意事項,末了還覺得不夠,生怕漏了什麽,會叫江蘭珺的這一胎出了岔子。
盡管姚夫人說的這些,江蘭珺一早就知道了,但她依舊耐心地聽著姚夫人的話,每每都有回應。
等到她離開,姚夫人又擦著眼淚對尤蓉和朝夕道:“我和謝冺何其有幸,能叫殊兒娶了這樣一個好兒媳婦回來?”
“定然是姑爺在天上保佑少爺呢。”
“你說的是。”
姚夫人坐在窗前,窗戶隻開了一條縫,勉強可以看到外頭的天。
她輕聲地道:“謝冺在天上看著呢。”
……
轉眼就到了春闈這一天。
春寒料峭,前些日子才剛熱了起來的天氣一下子就冷了。
若是沒有之前那一檔子的事情,孫玉海本是要參加這一次的春闈,考不中狀元榜眼探花,拿個進士及第卻不成問題。
然而“長孫尹”的學問並不好,雖有些陰謀詭計,卻隻是個秀才。
更何況,如今朝堂上並不算安穩,孫玉海與妻子江蘭芯商議一番後,便決計放棄這一次的春闈。
參加是參加的,不過孫玉海並不打算完整地考完整場下來——
他怕自己撐到最後,激起了奮鬥的念頭,最後考中了進士。
那真是進退兩難了。
於是在進入考場的第二天晚上,孫玉海故意沒有蓋好被子,天亮的時候不出意外地著了涼,他幹脆腦袋一歪,“咚”地一聲倒在桌子上,發出不大不小的聲音,剛好引起了來往監考官的注意,叫人抬出了貢院。
被抬出的那一瞬間,孫玉海悄悄睜開了一條縫,瞧著越來越遠的貢院大門,心裏麵的滋味十分複雜。
他狠狠一閉眼,不許自己再看。
孫玉海沒能完整參加春闈,江蘭珺有些驚訝。
謝殊倒是很快明白了孫玉海此舉的深意。
是維持“長孫尹”在三皇子那邊的形象,也是明哲保身。
謝殊沒多關注孫玉海如何。
這兩日,他忙著去見明博儉,卻屢屢錯過江蘭珺腹中孩子的胎動,讓他十分懊惱。
今日,謝殊特地推掉了所有的事情,隻守在江蘭珺的身邊,就為了可以摸到寶寶的胎動。
謝殊蹲在了江蘭珺的身側,一個手扶著椅子把手,另一個手一直輕放在江蘭珺的肚子上。
江蘭珺看得好笑。
“他好像知道你在等他似的,偏偏你的手放在肚子上他就一動不動。”
“一定是個臭小子。”
謝殊一臉的憋悶。
江蘭珺一臉的好奇:“你怎麽知道是個兒子?”
“如果不是兒子,怎麽會這麽嫌棄我?”臭小子是來和他搶珺珺的!
“……”
江蘭珺失笑:“你這人,怎麽還跟一個腹中的孩子爭風吃醋的?呀!”
江蘭珺拉住謝殊:“感覺到了沒有?”
謝殊一臉的酸:“臭小子剛才踢了我一下!”
就在珺珺說他和孩子爭風吃醋的那個時間點!
是兒子沒錯了!
為了教育臭小子出生之後不要和自己搶妻子,謝殊一連三天沒有出門,天天呆在江蘭珺的跟前,對著她的肚子說教。
一開始江蘭珺還有些興趣,後來都沒脾氣了。
三天後的這一天一大早就下了雨。
到了中午,雨便停了。
江蘭珺和謝殊走到窗前,神色都有些凝重。
這是今年的最後一場雨了。
下一場雨,要等到來年開春入夏的時候。
這也意味著,再過一個月,旱災就會降臨。
“珺珺。”
謝殊輕聲道:“苦戰開始了。”
江蘭珺輕輕抿著唇,臉色微微有些發白。
她緊緊握著謝殊的手,沒有言語。
……
上一世,江蘭珺在護國公府的後院裏掙紮,雖然飽受謝三夫人和謝玉的折磨,卻不得不承認,她並沒有經曆旱災的苦果。
直到今時今日,她從寒露她們的口中得知,京郊多處地方出現了河水幹涸、地麵開裂的現象,許多百姓為了活下去,拚命地想要進京。
可是城門關了大半,僅一個東城門還開著,但也有大量的官兵把守,這些百姓根本無法踏入京城地界。
又過了一些日子,別處的流民也往京城方向湧來,京城外聚集了至少三萬的流民。
這個數量是有些驚人的。
朝廷的反應不算慢,可是他們並沒能事先預料到旱災,戶部和國庫之中的存糧並不能支撐太長久的時間。
更遑論旱災更為嚴重的關東一帶。
地方官員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落在了皇帝的龍案上。
皇帝看著堆疊得如同小山似的奏折,眼前一陣陣發黑。
他不是沒有派人前往關東賑災,大把的銀子灑向了關東,可是沒有糧食,又有什麽辦法?
而這時,一種名為土蛋蛋的糧食在京郊流民之中流了開來。(www.101noveL.com)